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猜想到这一层,吴邵刚有些醍醐灌顶的感受,难怪他要接受命令,彻底剿灭蒙古使团,不让蒙古使者进京,若是让使者进入到京城,那么朝中有些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旦皇上知晓居然有人擅自向蒙古部落示弱,而且答应了不该答应的事宜,那这人肯定会遭遇到严惩。

  不用猜测,吴邵刚也知道此人是谁。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得到郝经的证实,猜测毕竟是猜测。

  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沉重打击的郝经,虽然开始吃饭了,但身体垮了,眼看着不行了。

  心病难医。

  进入到真州城内,吴邵刚专门找到了一处地方安置郝经,他没有马上将郝经送到忠勇军军营之中,而且吴邵刚和陆秀夫两人也没有马上到忠勇军军营之中。

  此番吴邵刚和陆秀夫等人来到真州府城,没有谁知道他们来干什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前来过问。

  吴邵刚本来担心,知晓事情缘由的陆秀夫会提出来建议,要求将蒙古使者郝经送到军营之中去看押,不过两天时间过去,陆秀夫压根没有提及这档子事情。

  两天的时间,吴邵刚时刻关注郝经的情形,得知郝经已经卧床不起之后,他决心再次与郝经谈谈,不能够让郝经就这样死去,或者是永远的消沉下去。

  一股子中药的味道弥漫,让走进屋子的吴邵刚直皱眉头。

  看着桌上已经放置的冷却下来的中药,吴邵刚拂袖,将瓷碗打落在地。

  清脆的响声,让躺在床上的郝经醒了。

  看见吴邵刚之后,郝经的眼神暗淡下来,显然是想到了吴邵刚之前说过的话语。

  “郝先生,你是读书人,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典故,我不用解释你也明白,你若总是沉湎于我所说话语之中,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郝经再次抬头,努力的想撑起身子。

  见到这样的情形,吴邵刚走上前去,小心的扶起了郝经,将枕头垫在他的后背。

  已经是酷暑季节,郝经居然盖着厚厚的被子,可见其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吴邵刚的这个动作,触动了郝经。

  郝经看着吴邵刚,胸口剧烈的起伏。

  “吴副将,我能够冒昧的询问一下,您贵庚几何。”

  “我今年十七岁,淳祐四年生人。”

  郝经的胸部起伏更大,他看着吴邵刚,眼睛里面露出惊骇的神情。

  “什、什么,你才十七岁的年纪。。。”

  郝经根本不敢相信,说话做事如此老道的吴邵刚,仅仅十七岁,这超出了他的想象,十七岁尚未到弱冠之年,不过刚刚成年,对世间的认知应该是单纯幼稚。

  “不敢相信,真的不敢相信,在吴副将的面前,我真的无颜相对。。。”

  “郝先生,不必有这等的想法,我也是因为有一些奇遇,遭遇诸多的波折,才会对诸多的事物有着某些看法的,这不算什么,战国时期,十二岁的甘罗成为了秦国的上卿,和甘罗比起来,我差的太远。”

  郝经的嘴唇哆嗦,已经说不出话来。

  “郝先生,三日之前我所说的话语,也有偏颇之处,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这一生,很难遇见明君,一旦遇见,定是忠心耿耿的,在我看来,蒙古大汗忽必烈是不可多得的君王,有着非同一般的气魄,郝先生为其效力,也在预料之中,反观我大宋王朝,靖康之耻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朝中很多人孱弱享乐,下面就跟着来,上行下效,颓废之气弥漫,这大宋之江山,必定会葬送。。。”

  郝经的脸上突然有了一丝的血色,等到吴邵刚说完,他跟着开口了。

  “既然吴副将认为大汗是不可多得之君王,为什么不去投奔,我愿意全力引荐。。。”

  吴邵刚看着郝经,神情严肃,微微摇头。

  “人各有志,忽必烈的确是不可多得之君王,可是在我的眼里,还真的不算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皇上,还是蒙古大汗忽必烈,都不要想着左右我。”

  郝经的脸色愈发的红了,他看着吴邵刚,身体也开始微微的颤抖了。

  这些话语异常大胆,简直就是造反的口吻。

  吴邵刚能够在他郝经面前说这些话,明显就是推心置腹了。

  “吴副将,你之心思我明白了,我没有你那等的气魄,甚至不敢想这些事情,十七岁的年纪真好,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做,我知道你今日来的目的,也感谢你之好意,你放心,我不会这么快死去的,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说到这里的时候,郝经的神情轻松了很多。

  吴邵刚微微吐了一口气,他知道郝经没有多大的事情了。

  “吴副将无非是想着知晓我此番前来之目的,既然吴副将能够吐露心扉,那我也绝不会有所隐瞒,我此番前来之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报大汗继位之情况,蒙古希望能够与大宋朝廷弭兵息民,其二就是落实鄂州议和之事。”

  吴邵刚听的很仔细,郝经话语刚落,他就开口了。

  “这两点我已经猜到了,还有一件事情,郝先生没有说,忽必烈之弟弟阿不里哥叛乱,蒙古草原已经处于内乱之中,忽必烈想方设法平定内乱,稳固自身之地位,此刻外部不能够有任何的麻烦,否则会影响到忽必烈剿灭叛军之战役部署,因为这样的原因,郝先生才会出使我大宋吧。”

  郝经没有表现出来吃惊,默默的点头。

  “吴副将说的不错,王爷之叛乱,已经引发大汗之愤怒,如此关键时刻,外部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否则大汗不好做出部署,可有一件事情,想必吴副将也不是很清楚,那就是我此番奉命前来议和,落实鄂州之战的协议,也并非是无理取闹,大宋朝廷答应了大汗提出来之要求,我不过是来落实这些事宜罢了。”

  “哦,朝廷答应大汗什么要求了。”

  郝经看了看吴邵刚,脸上竟然闪现了一丝的笑意。

  “其一,大宋朝廷赔款三十万两白银,此举乃是弥补我蒙古大军之损失,其二,淮南东路与淮南西路均向我蒙古开放,允许商贸自由往来,其三,大宋朝廷向我蒙古大汗称臣。。。”

  吴邵刚的脸色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他的确没有想到,朝中居然会有人答应如此的合议条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示弱,而是明显向对方屈服,若是皇上知晓这些事宜,定是勃然大怒。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绥靖和享乐之作风已经深入到骨子里面,根本无法改变,抗击异族的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等人,要么背负莫须有之罪名被杀,要么被闲置在一边,那是因为朝中的绥靖派和投降派害怕,他们宁远割地赔款,换取暂时的宁静,也不愿意挺起胸膛来对抗外界的入侵。

  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皇上,若是皇上抗击异族入侵之决心坚定,很多事情压根不会发生。

  一种悲怆的感觉萦绕在吴邵刚的心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朝廷,没有骨气,醉生梦死。

  这样的朝廷不灭亡,天理不容。

  “郝先生说了这么多,可有文书为证。”

  吴邵刚如此询问,不是很合适,就算是有文书,郝经也不会轻易的拿出来。

  不过郝经的态度倒是很坦然,或许他认为吴邵刚压根就不是那样的人。

  “不瞒吴副将,没有文书,去年撤兵之时,大宋派遣之使者,只是与大汗有着口头的约定。”

  “郝先生,如此重大的事宜,没有书面协议,岂不是儿戏。”

  “未必是儿戏,大宋朝廷之中若不是有人心虚,也不会派遣吴副将如此做了。”

  吴邵刚看着郝经,禁不住点头,人家说的是实话。

  “郝先生说的不错,可惜忽必烈大汗没有想明白,这没有书面协议之东西,是随时可以隐瞒的,只要蒙古使团消失,一切就等于没有发生,去年合议的时候,大汗不会不明白这一点,怕也是迫不得已,才急匆匆撤兵的,不知道郝先生代表大汗前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一点。”

  郝经再次低下头,不开口了。

  

第七十一章 得胜而归

  “蒙古使团的联络人一共有四人,全部被我们斩杀,尸首埋在了莫愁谷。。。”

  听着王十三的禀报,吴邵刚很是满意,四名负责联络的蒙古鞑子被斩杀,意味着蒙古使团自此消失,议和一事变得遥遥无期,南宋朝廷进入了暂时的稳定期,忽必烈尽管关心派遣的使团,但是囿于内部的稳定,其主要的精力必定在阿不里哥的身上,一旦忽必烈彻底剿灭了阿不里哥的叛乱,且稳定和笼络了蒙古诸多部落首领之后,才会想到蒙古使团的事宜。

  吴邵刚很好的完成了作战的任务,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王十三禀报完毕之后,吴邵刚看着张炳辉和马龙等人,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此番参与作战的所有兄弟,每人赏赐白银一百两,阵亡之兄弟,每人赏赐白银二百两,务必送到其家人手中,此事张炳辉落实,明日我们离开真州,回到建康,给李大人禀报征伐事宜之后,准备回到京城去。”

  陆秀夫看着桌上的五十两黄金,面露难色。

  “吴兄,这赏赐多了一些。”

  “陆兄就不要客气了,此番作战能够取得完胜,你居功至伟,若不是你让蒙古使团以及郝经相信,他们也不会轻易在莫愁谷安营扎寨,更不会放松警惕。”

  “那我就收下了,不知道吴兄下一步作何安排。”

  “郝经已经送至忠勇军军营,我们留在真州也没有什么事情了,我打算明日一大早就返回建康府城,向李大人禀报相关事宜之后,就回京城去了。”

  “吴兄是否想着留在建康,我可以向李大人举荐的,其实也不需要我多说,只要吴兄愿意留在建康,大人是求之不得的。”

  “不了,我也想留在建康,留在大人的身边,不过我终究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的副将,因为执行了一次作战任务,就留在大人的身边,朝中肯定是有看法的。”

  “吴兄说的是,那我就不勉强了。”

  七月十五日,吴邵刚一行回到了建康府城,他们从东门进入,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居然亲自在东门等候。

  吴邵刚怀里抱着取名为欢欢的藏獒。

  不到十天的时间,欢欢与吴邵刚之间已经很熟络,几乎每时每刻都跟随在吴邵刚的身边,吴邵刚也很看重欢欢,这一点让张炳辉等人都有些吃惊了。

  李庭芝看见吴邵刚怀里抱着的小狗,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好奇。

  见到李庭芝居然亲自在东门等候,吴邵刚连忙下马,将怀中的欢欢放到地上,抱拳给李庭芝行礼。

  “属下见过大人,有劳大人在东面等候,属下不敢当。”

  “你当得起,此番顺利完成作战之任务,我已经禀报朝廷,且向皇上举荐你了。”

  “感谢大人之厚爱。”

  走向制置使官邸的时候,吴邵刚的余光看向了陆秀夫,李庭芝知晓了一切的消息,这应该是陆秀夫专门写信告知的,而且陆秀夫在信函之中,一定是大力举荐,且将他不愿意留在建康府城的事宜,也在信中说明。

  这倒是省去了吴邵刚的解释。

  吴邵刚不是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