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军婚之肥妻翻身-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说你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咸的。这么晚了不睡觉。”只听公公打了个呵欠,“睡觉睡觉。”婆婆又小声的嘀咕了道,“赶明个,还是催着他们给我生个胖孙子是正经事儿,是吧。”
不过这次回应婆婆的是公公的鼾声。
朱海眉只觉得自己双颊发热,捂着脸,缩着脚去了趟厕所,爬了**上却又睡不着了,心想沈东远你在干什么?我做的这些你知道了,会高兴吗?
猛然间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他会高兴吗?她做她的关他什么事哪?她嗷的一声,拉开被子蒙上头,这不是她的想法,这是原主的想法。
第二天婆婆看她两个黑眼圈,关心的问道,“熬夜熬的?”
朱海眉含糊的嗯了一声,“我今天要过去工厂送文件,吃了饭就走,中午估计不回来了。”
“春来他们不和你一起?”
“我先自己去,等方案定下再说其他的。”
梅子婆婆连忙道,“那这么说,莲子他们还不一定能去?”
听着婆婆语气中的不安,又想起昨夜她的感慨,安抚道,“您放心就是这事不成,我也会想办法,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说来也怪,听她说这些,梅子婆婆竟然心中安定起来。
朱海眉坐了镇上的公共汽车去县里,幸好,公共汽车在工厂那边可以停靠,不至于走太多的路,往后真要是在这里上班了,还真是个麻烦事呢?
到了工厂,郭厂长正在指挥了工人,清理工厂的角角落落。咦,这么快就执行了?
郭海明转身看见她,不觉眼前一亮,忙迎上来,“您这么快就来了,我还想下午过去一趟呢。”
“您别说‘您’了,随便称呼就好了。”
“哪能这么说,要不往后我还是叫朱技术员吧。”
朱海眉心中微动,迟疑道,“要不你叫我朱总监?”这个称呼,现在还没有出现吧,从前自己的位置就是总监,如果他们这样称呼,也是对从前的怀念吧。
郭海明也迟疑了,“这个当什么讲?”
“就是总的监制。”她在拆字面上的意思。
郭海明双手一拍,“这个称呼好,我也觉得叫朱技术员别扭呢,那咱们以后就这么称呼了。”
到了厂长办公室,朱海眉双手把计划书呈给郭厂长。
郭海明坐在凳子上仔细的翻看,计划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厂务建设,第二部分是生产和计划。
直到看到计划书,郭海明才由衷的赞叹,朱海眉真是个人才。厂务建设中各部门的分管,工资待遇,规章制度一应俱全。生产和计划中,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制定详细,甚至连策略都有。
看着一张张字迹工整的计划书,他是真心佩服,就这样一张张的手写出来,真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呢,而且昨天下午她才回去,今天上午就来了。她肯定是坐公交车来的吧,就这样的能力,他忽然生出一股他们厂太亏待她的感觉。
“朱总监,你放心,虽然咱们说好的待遇是一个月三百,但是只要工厂有效益,我一定会给你加奖金。”
朱海眉很认真的道,“一看郭厂长就不是小气的人,我的着重点是放在产品上,先给工厂创造效益,再做厂务建设,您看如何?”

第六十四章 罐头大赛

郭海明翘起大拇指,“非常务实。”
听到这个评论,朱海眉才真正的开心的笑了,这才是她真正的核心所在,而且评论很贴切,务实,她要的就是务实。
她这发自内心的一笑,用灿若秋花来形容也不过,略带着婴儿肥的下巴一笑,显出两个小小的逗窝来,惊艳又可爱。
郭海明低了头,翻了两夜文件,“朱总监,昨天你看的着急,咱们的保鲜库和冷冻室你还没有见过,走,我带你去见识见识。”
朱海眉惊讶,“咱们工厂还有保鲜库和冷冻室?”
郭海明怅然道,“当然了,这还是75年,我父亲建的,只可惜辉煌了两年,后来他一退休,竟然被人拿来当做渔利的工具,仓库里后来基本上都是只进不出了。”
朱海眉从前做设计,接触过的企业也不少,但是都是只看表面现象,后面内里的操作,还是没有见过,听郭厂长这么一说,她也来了兴致,“走,看看去。”
一进了保鲜库,她真正惊讶了,先不说成堆的苹果、梨、桃子、黄桃这些当季的水果,就连夏天的草莓、葡萄都堆的满满的。
她指着草莓惊讶道,“这还能吃吗?”
郭海明点头,“当然,这个保鲜库可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等咱们出去关上门之后,从外面把空气抽干,这里面的东西再放几个月都没有问题。”
这就是真空保鲜的技术了,可惜现在还没有这个词语出来。
“这下好了,我还愁什锦罐头用什么原料做,现在可好了,原材料算是不缺了。”
两个人走出保鲜库又来到冷冻室,朱海眉穿着羊皮大衣,犹觉得冻的身上咯吱咯吱的响,都是些肉啊,鱼的,她扒拉了一下,竟然还有海鱼,也不知道在哪里进的货,还真行。
在冷冻室里待了一会她就受不了了,赶紧出来,跳了几下才好,郭厂长也冻得够呛,来回的搓手。
“原料很充足,但是郭厂长,您得马上安排人打扫卫生,尽快投入生产,水果类的罐头,是应季的东西,再过上两个月天冷了,就少有人吃了。”
郭海明点头,“放心,从今天开始,我就带人干,两天就收拾出来。朱总监咱们可说好了,您可不能临阵脱逃,丢下我一人孤军奋战哪。”
朱海眉笑,“郭厂长也太小心了。难道,您讲信用,我就不讲信用了吗?”
郭海明微微一怔,她说话还真是不留情面,“走,看看的办公室去吧。”
安排的她的办公室和他的办公室紧连着,房间不大,办公桌椅也是旧的,好在整洁干净,桌上还有一部电话也不知道能用不能用。她也不是多计较的人,左右没有打算过几个月。
“如果郭厂长对计划书没有什么意见,那么我和姐姐他们明天就算正式上班?”
郭海明伸出手来,“欢迎朱总监,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由郭厂长亲自带着人去打扫卫生,众人心里再不情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更何况,这次郭厂长真下了狠心,有不配合的员工或者消极怠工的员工,小则记小过,大则记大过,再不行立马结了工资,让他们滚蛋。
总有那么两个出头鸟被干掉了。
回来闹了两回,郭海明直接叫了派出所的人,过来坐阵,这下谁都消停了。
朱海眉私下先拿了五百块钱给大姑姐,让他们不要怕花钱,先拿几个单子回来,震震大家,王春来心里明白,梅子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让他往里面搭钱,也要先在工厂里站住脚。
王春来卯足了劲,也豁出去了,拿着罐罐香的样品,供销社、代销点的到处跑,也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真就是罐罐香的名气大,经过本县最大的棉纺厂的时候,他灵机一动,学着沈东远的思想去跑企业,许了副厂长两百块钱的费用,竟然拿下来一个3000罐黄桃罐头,3000罐什锦罐头的单子。
我里个去啊,连郭海明也服了,这是一个厂的单子呀。
说好的提成是两个点,6000罐罐头什么概念,只要出了货,款收齐了,光提成,他就能拿到一百多块钱。更何况,什锦罐头的出厂价格高,要一块三一瓶。
王春来这两个单子,让郭海明一下子对他有了新的看法,他都做好了给他白开工资的打算,更树立了对朱海眉研制产品的信心,他真的没有看错人。
工厂产品的,带动了众人的积极性,众人不再聚在一起闲聊天,消极怠工的也逐步减少。在郭海明的高压之下,工厂的车间逐步卫生起来,工人进出车间,一色的卫生帽,白大褂,鞋子上都戴着鞋套。
虽然目前的卫生标准还达不到朱海眉的要求,但是工厂一是经费有限,二是马上也快到冬天了,一切不宜动作,郭海明看着工厂一步步的在好转,越发的觉得请朱总监,真是请对了。
有郭海明罩着,没有人敢对朱海眉怎么样,连带着王春来渐渐成了的主力,他们三个人在工厂中逐渐稳固起来。
工厂里的做配方的老师傅一共还有两个,一个姓刘,一个姓张。张师傅请了长期病假,就剩下刘师傅天天坐阵。对于朱海眉的到来,自然心中最不满,她一来,把老的配方全都推翻了。
朱海眉也不多说话,申报了郭海明,建议工厂举行一个罐头大赛,邀请一百名来自各界的人员,让他们免费吃罐头,吃完之后,以投票的形式来评判哪个罐头更受大家的喜欢。公开评判罐头的口味,其实也能间接的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
郭海明对她佩服至极,表面来看,免费吃罐头是工厂赔了,但是长远来看确实有影响力。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亲从未想过这个方法。征求了刘师傅的意见,刘师傅欣然同意,他倒是要看看,是老传统的口味受大家的欢迎,还是她的口味让大家喜欢。

第六十五章 配方的人选

方案一定下来,郭海明又忙了起来,她媳妇天天抱怨他不着家。抱怨也没有用,现在正式工厂的积极建设时期,他肯定要忙,请人员还要他去邀请,有医生,律师,教师,各界的工人,普通的农民,还有孩子等等,光请人他都花了两三天的时间。
全工厂都沸腾起来,支持老师傅的人都道,“她算哪根葱,给她个下马威看看。”
支持朱海眉的人则道,“那帮老家伙总是不把人放在眼里,朱总监,你一定要打败他们。”
朱海眉淡淡一笑,并不多发表意见,只是又给郭海明提了意见,罐头不要署名,免得输的一方不好看。
郭海明笑道,“你还害怕输?”
朱海眉笑道,“可不,我太怕了。”
随即朱海眉怕输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工厂。
自从她来了工厂闲言碎语多了,哪能在乎这个?
杨武县本来就不大,一说开罐头大会,新奇的很,还有免费的罐头吃,到各单位一拉人,一百人轻易凑够。
郭海明的同学是小学校长,在学校里借了一百套桌椅,头一天就在工厂摆好了。
临时搭起的平台上铺着红色的毯子,挂着红绸花,拉着一条横幅,工工整整的写着“罐罐香第一届罐头大会。”
郭海明眯着眼睛看着条幅,第一次有了成就感,罐头有没有出去是一说,关键是这声势,造的是够了。他的同学在报社当记者呢,明天照片这么一拍,是不是会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天秋高气爽,工人们一色的工装,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列在平台两旁。等一会,他们扮演的是上菜工了,负责把一碟碟的罐头端到桌上,再把他们的投票给放到箱子里。至于端到桌子上的罐头,为了公平起见,由郭海明的父亲郭英带着工厂十名普通员工监督工人们装盘,两个盘同时上,不同颜色的盘子对应不同的彩纸,觉得哪个口味好,就投哪个票。
这一场的较量,先不说最后的结局如何。单就产生的影响,就在杨武县热闹了好几天。甚至过去好几天了,还有人在外面探头探脑,听说你们免费吃罐头。
郭海明听说了哭笑不得,朱海眉却建议道,“在大门处,新建一个罐头展厅,有来买罐头的人可以去那里买,但是价格却要和市场价一样,免得搅乱市场秩序。”
郭海明回家就和老爷子说起这个来。
老爷子一惊,“房子盖了吗?”
“没啊。”
“回去就盖,这个女娃子了不得哦。”
果不其然,而后杨武县新兴成了旅游县,罐头则成了杨武县的特产,谁来了都带上一箱两箱的回去。那一个小小的形象展厅竟然占了不少的出货量。当然,这是后话了。
朱海眉正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