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球殖民-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恚钔⒓材衙獗挥跋斓搅恕�

既然不能提前交卷,那就继续看下去,如果下面的测试题,不触及到皇权或者官僚的利益,杨廷鉴到也可以做,如果触及到这两个的问题,杨廷鉴也不会去做了,这就是典型的做多错多,不如不做:

“且流寇久蔓,钱粮阙额,言者不体国计,每欲蠲juān减。

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之,岂不恤之?”

这题大意是:

流贼造反已经很久了,而朝廷却没有多少钱粮来剿贼,有的大臣上书言事,根本就是不体谅朝廷的难处,天天都让朕减免赋税。(崇祯这是不满那些天天叫嚣着让他免税的大臣。)

民为国家的根本,朝廷怎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不去赈济。

朝廷没有钱,拿什么去赈济灾民,崇祯这不是在瞎扯淡嘛!当然杨廷鉴不会去说,要想增加国家税收,就必须向那些士绅阶层征税,就必须“官绅一体纳粮”,杨廷鉴绝对不能去写,那是和天下的士绅阶层为敌,等杨廷鉴有实力的时候。再执行这条还差不多。

所以这道策论题,杨廷鉴不会做,正当杨廷鉴打算继续看下去的时候,崇祯突然问道:

“杨爱卿,这道策论题怎么不做?是不会吗?”

其实杨廷鉴早就知道崇祯在自己的身后看自己做题,只是杨廷鉴假装不知道而已。

杨廷鉴转头对崇祯说道:

“此题不能做。不过陛下如有兴趣,可在闲暇时间与微臣秉烛夜谈。”

杨廷鉴就这样坐着继续看下面的题,没有在去管崇祯,这简直是太目无君上了,不过此时是殿试,和杨廷鉴年龄相仿的崇祯倒不会去责怪杨廷鉴,其实崇祯也知道杨廷鉴不喜欢下跪的习惯,崇祯已经从内心接受了杨廷鉴这个“坏习惯”,有大才的人大都是这样持才傲物。

“好。殿试之后,崇祯找个空闲时间,和爱卿畅谈一番。”

“如君所愿。”

剩余的策论题: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即屯田盐法,诚生财之原,屡经条议申饬,不见实效。其故何与?

至于漕粮为三军续命,马匹为战阵急需。折截挂欠,遂失原额,其道何复?

今虽东虏猖獗,河套有可复之机,边外尽可作之事。

但难于东虏窥伺,朝野匮乏。近降夷继至,作何安插?

插套连合,作何问破?

流贼渐逸郧广,海寇时扰浙闽,剿灭不速。民难未已,兼之水旱频仍,省直多故,作何挽回消弭?

又唐、宋曾以武臣为中书令、枢密使、文武似不甚分。

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厅为布政,典史为佥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尔多士留心世务久矣,其逐款对答毋讳。

朕将亲览焉。”(都是大白话,应该看得懂。)

这几道策论题,最主要有两个问题,屯田盐法和收复河套之地,一个是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一个是让大明有稳定的战马来源。

河套之地现在不是收复的最佳时机,必须先联合林丹汗打败建奴才说,如果此时大明在和林丹汗打起来,那就是三线作战了,那绝对是自己作死的行为。

关于收复河套的策论,杨廷鉴又提起笔开始答题,杨廷鉴就是要借着这一道题,让崇祯阐述联合林丹汗的重要性:

大意是这样的:

“陛下要收复河套之地,微臣认为此事不是最佳的时机,当前后金正在攻打林丹汗,后金一旦彻底征服林丹汗后,就会集中蒙古各部和所有建奴前来攻伐大明,这样大明就更加危险了。

微臣认为此时应该适当支援一下林丹汗,让林丹汗今后拖住后金,最好的打个两败俱伤,这样大明就有了喘息之机,陛下也可用这段时间励精图治,等大明恢复过来,就可与后金决战,从而一举灭掉后金。”

“好……爱卿此计可行……”

“陛下谬赞了,微臣惭愧,微臣交卷。”

杨廷鉴说完,就起身来,然后双手把试卷交到崇祯的手中,崇祯连忙又仔细地看起来,杨廷鉴则飘然而去,把一众考官给雷得里嫩外焦,这杨廷鉴真是持才傲物也!!!有上古贤士之风,不愧是我被读书人,这铮铮风骨当真是我辈的楷模也。

……

杨廷鉴一考完,就穿回现代买了一百台发报机,步话机两百台,手摇充电机三百台,这通信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光发报机需要,就连情报司和宝船厂都需要这发报机。

这密码本也好办,就是明码密码本就可以了,未必还有别人能接收杨廷鉴他们的电报吗?那绝无可能的。

发报员的挑选和培训,也是杨廷鉴亲自挑选虎贲军里面可靠的,识字的忠诚之人,在通州单独培训,起初的培训肯定很难,因为杨廷鉴只能拿出一些资料,具体操作经验一点也没有,只能是那些发报员自己摸索。

杨廷鉴对于电报机的分配也做了详细的安排,情报司二十台,可以装备到每个省一台电报机,辽东和蒙古也肯定要派人带着电报机去的,二十台电报机足够情报司使用了。

另外就是虎贲军了,发报机可以装备到团,步话机可以装备到连,这样一安排下来,杨廷鉴从现代倒腾来的发报机和步话机都有剩余,刚好可以做备用机。

自从会试完毕后,杨廷鉴就离开了京师,天天呆在通州忙这忙那,比如给那些挑选出来的军官上课啦,敦促武器生产等,在杨廷鉴的记忆里面,崇祯四年即将发生一件大事,孙承宗修筑大凌河城,结果后金举国来功,明军数次救援失败,损兵折将四万多人,就连祖大寿也被迫投降了建奴。

可历史已经因为杨廷鉴这只蝴蝶,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后金入寇在即,战争即将开始。

……

第166章后金入寇

现在已经四月初了,杨廷鉴的新招募的部队,武器才猎装一半多,主要是火枪和板甲差很多,当王大牛来请示杨廷鉴的时候,杨廷鉴为了让所有的士兵率先熟悉火枪,就让王大牛暂时把板甲生产给停了下来,全力生产火枪。

数控机床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加工出一套火枪的所有零件,枪托的制作则是单独的作坊,不会占用宝贵的数控机床,这样一来,每天可以生产三百多支火枪。

正因为杨廷鉴这无意识的一个命令,才让杨廷鉴逃过了虎贲军建军一来最大的一次危机,这且是后话。

会试结束第九天,就是张榜的时候,杨廷鉴又逼迫赶回京师,虎贲军的日常事务就由卢剑星负责,有什么重大的事务,就发电报到京师来,其实不发电报也没事,通州距离京师就二十公里,快马加鞭,半小时就到。

杨廷鉴刚到“龙门客栈”,就遇到一群人吹吹打打的喜子聚集在门前,同时还有一些人在撤“龙门客栈”的大门,美其名曰改换门庭。

不出所料,杨廷鉴高中状元,这跨马游街是必然的,这次复社可谓名动天下了,复社三魁首杨廷鉴高中状元,吴伟业获得探花,张溥高中二甲。

复社的影响力大盛,文武都有了,想不出名都难,加入复社的士子不在局限于江南一带,其他地区的士子也纷纷申请加入,复社士子人数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一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

杨廷鉴作为首魁,已经建议吴伟业和张溥,接收武举加入复社,这两人十分犹豫。哪种文人高高在上的思想一时半刻也放不下来,所以吸收武举之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杨廷鉴并不想强迫张溥和吴伟业接受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很快就将看到,乱世之中,军人那无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会告诉他们。

杨廷鉴作为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张溥名列二甲,本来张溥是二甲最后一名,但是因为张溥的名气太大,也被授予翰林院,也接受庶吉士,而吴伟业也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复社可是一下子出了三名储相。天下为之震动。

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编修、修撰。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选官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复社三魁首一刹那间都成了大明的储相。那声望和名气更是如日中天,每天到复社会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杨廷鉴等复社领袖,都是不喜欢应酬的人,所以这些拜访的人都是复社其他老资格成员在负责。这些应酬到没有耽误到杨廷鉴他们的正事。

杨廷鉴和崇祯有约定,在考中状元以后,就要把父母接到京师安顿,这个事情不能拖,所以在杨廷鉴领了翰林院的差事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请假。

按照规矩,这新科进士都有三个月的假期,这是光耀门楣的时候,到也没有人会为难杨廷鉴,杨廷鉴一把假条交上去,第二天就批了下来,速度之神速,乃前所未有也。

杨廷鉴四月十五日离京,杨廷鉴没有乘坐四轮马车,而是带着三百锦衣卫亲卫骑马返乡。这骑马可比乘坐四轮马车快多了,轻轻松松每天赶两百里路。

四月十八日,后金绕过山海关,绕过喜峰口,直接从距离京师三百多里的将军石关和黄岩口入关,营州和平谷两州城,一天之内就被攻陷,后金大掠钱财和青壮人口,老弱全部被屠杀。而杨廷鉴此时已经过了徐州,正在赶路,后金入寇的消息根本就传达不了杨廷鉴手中,至于发报机,根本没有布置到位,这才开始培训发报员呢!

这次后金突然起兵入寇,主要是想从大明劫掠,因为杨廷鉴突然出手把给后金走私的八大汉奸宰了,让后金的各种物质刹那之间紧缺起来,后金特别需要钢铁来铸造红衣大炮。

皇太极本来打算铸造四十门红衣大炮,结果因为原材料不足,现在才铸造十门,一门红衣大炮需要钢铁两吨以上,后金根本就不产钢铁,以前有汉奸帮他们走私,现在这些汉奸被杨廷鉴给宰了,那他们只能自己动手来抢了。

皇太极为了这次出兵,也是多方协调,最后拿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每个旗出兵一万,其余的防守。

八旗军制是一个牛录300人,五个牛录编为一个甲刺,兵力为1500人,五个甲刺编为一个梅勒,兵力7500人,两个梅勒章京为一旗,总兵力15000人,所以八旗的总兵力是十二万人。

另外还有蒙古八旗,此时蒙古八旗只有两个营,分为左右两营,分别为顾尔布什和牛夸尔统领,总兵力四万人。

佟养性的乌真哈超兵,他们到有几千招募的汉人降军,火枪也是缴获的大明的那些烧火棍火枪,打几枪就会炸膛哪种。所以这些汉人降军宁愿动刀子,也不愿意使用那“烧火棍”,至于红衣大炮,还是不要想了,这可是入寇劫掠,重达2吨的红衣大炮根本没有办法运输,红衣大炮那是用来对付锦宁防线的。

这次皇太极亲自指挥入寇劫掠,他的总兵已经达到了十二万人,其中骑兵就达到了六万余人(蒙古骑兵两万,建奴骑兵四万人),另外还有汉人包衣奴六七万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