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衣卫-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房内传出阵阵笑声,宁王要比晋王小十几岁,朱元璋的这些儿子里面,最器重的自然是已逝太子朱标,对晋王同样疼爱,可惜,晋王自己不争气,直到宁王长大开始崭露头角,相比晋王,宁王更为厉害,别看年轻,带兵打仗,处理封地事宜,样样都是好手,在一众皇子中风头和燕王并列。
宁王擅谋,燕王善战。
宁王手下拥有大明朝最精锐骑兵朵颜三卫,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喜爱可想而知,不仅是宁王有本事,懂得做人,还有最为重要一点,此时后宫之中,宁王生母得到朱元璋宠幸,在这一点上无形中占据优势。
“十七弟独得父皇疼爱,我这个做哥哥的可是羡慕得很。”晋王说完哈哈大笑。
宁王笑道:“三皇兄客气,若论在父皇心中地位,怕是无人能及三皇兄。”
晋王叹口气,“若论地位,如今无人比得上允炆。”
“不怪十七弟多嘴,父皇明显偏心,我这个做弟弟的都为三皇兄不值,以皇兄的地位,当为无二之选!”宁王说完看着晋王。
晋王呵呵一乐,“要说人选,二皇兄最为合适,可惜,一时冲动被父皇下旨赶回封地,明显是要为允炆立威,听宫里的人说,这段时间,一直留在宫里处理政事,俨然坐镇东宫。”
“有这种事!三皇兄,可是要为我们这些兄弟做主!”宁王一力鼓动晋王,这一点和当日晋王鼓动秦王上折子是一个道理,自然是秦王被驱赶离京,当日一同上折子的都跟着倒霉。
“父皇的脾气,你我兄弟都清楚,说一不二,算了,安守本分,好好做王爷,倒也逍遥快活。”
“三皇兄,真的这么想,日后甚至向允炆磕头也不在乎?”宁王步步试探,一旦朱允炆做了皇帝,就算辈分上是皇叔,见了皇帝还是要下跪磕头,绝对是诸王很难迈过的一道门槛。
“那就留在封地,一辈子不入京。”
宁王听罢哈哈大笑,“三皇兄倒也坦然,不打扰皇兄歇息。”说完起身告辞,晋王出门相送,至于留在院子里的礼物,不过是礼尚往来而已,远远瞧见一人站在侧院,晋王点头,那人随之转身。
宁王离开晋王行馆,晋王快步返回,方才之人已经进入刚才那个房间,恭恭敬敬站在门口,看到晋王身影,快行几步,“拜见王爷。”
“事情办得怎么样?”
“按照王爷吩咐,人手已经派出,只等王爷下令。”
晋王点头,“出京城时,有没有遇到麻烦?”
那人愣了一下,多半是想到路上被袭击的事,连忙道:“王爷放心,一切顺利。”
“二皇兄,为了对付允炆,不要怪兄弟狠心。”
晋王此时呲着牙,面露狰狞,为了皇位,甚至不惜向自己同胞哥哥动手,用丧心病狂来形容都不为过,一旦陷入其中,早已把亲情丢到九霄云外。
“王爷,既然秦王已经被皇上驱赶离京,无法对王爷构成威胁,为何还要这么做?”
晋王笑道:“秦王为何而离京?”
“反对皇上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就对了,秦王因此而离京,必然更恨朱允炆,本王已经派人去秦王封地散布谣言,朱允炆得知秦王针对自己,日后绝对不会放过秦王。”
那人眼珠一转,“王爷,属下还是不明白。”
“如果秦王被人杀了,谁的嫌疑最大?”
“皇太孙。”
晋王面露得意,“不错,这是一石二鸟之计,除掉秦王,陷害朱允炆,如此,父皇能够信任的只有本王。”
“动机是有了,单凭这些皇上未必会相信。”
“所以本王才会派出无名,有他在,秦王必死无疑,整个秦王府的人都会看到杀死秦王的人,而那个人就是朱允炆身边最得力的人。”
“易容术!”
晋王哈哈大笑,这个计划堪称完美,先是挑起两人之间矛盾,然后派出精通易容术杀人高手无名,以林风的样貌出现杀死秦王,到时有整个秦王府的人作证,皇上一定会相信。
“就算这样,如果林风这段时间一直出现在皇城,时间上出现重叠,还是不行,试问一个留在京城的人,如何出现在几千里之外杀人!”
晋王点头,“这是个问题,所以一定要让林风离开京城。神秘消失一段时间才行,你先回去,等本王想好办法,会派人通知你。”
“属下遵命。”
晋王眉头深锁,手指在桌案上轻轻点击,脑海中快速出现几个可行办法,一一推敲,想要调走林风,一定要有无法解决的事发生,发生的地方,最好离秦王封地越近越好。
第四百五十四章从一把剑说起
明初时,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将已经成年的儿子分封各地为王,秦王封地在西安,率兵镇守陕西,当时大明王朝面临北方残余蒙元势力的威胁,所以,驻守北方的诸王便担负起了保卫边疆的重任。
西安的秦王朱樉、太原的晋王朱棡,北平的朱棣,加上大宁的宁王等人,构成大明边地无法逾越屏障。
不表京城晋王,单说秦王,赌气回到封地,再也没有人约束,整日声色酒肉,每天喝得酩酊大醉,身边女人不断,身边的臣子清楚秦王脾气不敢劝阻。
不少人偷偷离开,跟着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只剩下一些旧部,看着整日沉沦秦王连连摇头。
要说秦王呆的地方也算是风水宝地,西安城经历数代在此建都,古代建设都城极为讲究,首先是地理位置要好,四面发达,交通便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二是风水,古代人对这方面极为看重,所谓风水也就是龙气,西安可以历经数代皇朝,可以看出必然是龙气聚集之地。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时改名长安,长治久安之意,唐时进一步发展,秦王坐拥此地,手中兵马人数上要在晋王、燕王等人之上,可惜大多没有经历战场历练,自身战斗力有限,前文说过,战斗力最强的要数宁王手下朵颜三卫,燕王的人马经久战事同样厉害,相比而言,留守京城的部队,人数虽多,几乎没有仗可打。
朱允炆批阅好的奏折规规矩矩放在桌案之上,朱元璋逐一翻看连连点头,每一件恰到好处,其中有几件无法确认,暂时放在一旁,多半是想询问过后再做定夺。
其中一份奏折吸引朱元璋眼球,拿到近前,上面所写内容与国事、政事无关,朱允炆同样没有批复,究竟是什么事能够让朱元璋的眼睛落在上面迟迟不肯离开,脸上神情同样变得越发奇怪。
“宫里的大臣还有谁在?”
随侍太监忙道:“回皇上,皇太孙刚刚离开,兵部侍郎齐大人,太子府总统领林大人应该都在。”
“立刻传来。”
“是。”
随侍太监不敢耽搁,朱允炆一行人收拾利索,边说边走,处理政务方面齐泰在行,不过数日,齐泰在太子府地位除了林风之外无人能及。
接近年关,整个京城灯笼高挂一片热闹,皇宫里同样披上红装,朱元璋例行节俭之风,节俭归节俭,该有的还是要有,这样做无非是图个喜庆。
“皇太孙,留步。”
随侍太监通知宫里侍卫,侍卫脚下速度更快,终于在接近皇城门口位置追上朱允炆三人。
“皇太孙,后面有人在喊。”
三人身形停住,过了一会才看到人影,当时距离应该很远,不可否认,林风的耳力确实在普通人之上。
“皇太孙,皇上传三位立刻入宫。”
“走。”
三人快速返回,再次见到朱元璋,天近三更,这位老皇帝依然盯着眼前奏折,听见脚步声接近方才缓缓放下。
三人施礼,朱允炆施礼上前,“皇祖父,有什么需要孙儿去办?”
“是林风。”
林风抬头,朱元璋同样看着自己,“请皇上吩咐,林风必然竭尽全力。”
“替朕找回一样东西,”朱元璋神色凝重,可以看出那样东西对于朱元璋必然极为重要,一个拥有天下的男人,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让其动心。
林风站在下方,等着朱元璋说出,“天诛剑。”
“天诛剑?”听名字已经不俗,剑是凶器,不管打造如何精美都是为了杀人而生,当然,剑自身拥有不同的属性。
一把普通的剑对上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结果可想而知,莫说杀人,只要碰上立刻就会断成两截,江湖门派能够拥有一把出自名家的宝剑同样是身份的象征。
这把所谓的天诛剑又是何来历!
朱元璋道:“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元帝身边有一位懂得邪术高手,此人极为厉害,利用邪术接连击杀我手下数名高手,幸亏得到一名异人相助,利用天外飞铁打造三把剑,皆以天字命名,是为天护、天杀、天诛。
“天护,莫非是护龙山庄那一把!”
林风曾经和护龙山庄常家人打过交道,就是因为那把失踪的天护剑,林风施计从飞天燕子手中骗到天护剑,这些都是往事,此时听到朱元璋提起三把宝剑,不由得说出。
朱元璋点头,“不错,当时那名异人为了铸剑耗尽心血,以血铸剑,最终血尽而亡,朕答应过,若是他的后人带着天杀剑来找朕,不管是什么要求,一定会满足他。”
“后来呢?”
“常贤弟手持天诛剑冲入敌阵,说来也奇,就在对方施展邪术之时,天诛剑上升起道道红光射入对方身体,可惜那把天诛剑,同样被带着落入万丈高崖。”
“世间还有如此灵物!”
朱元璋叹口气,“什么都好,朕得到消息,西安城剑门流出消息,得到一把剑,很有可能就是当日消失的天诛剑。”
“皇上是想林风取回那把剑。”
“天诛剑一出,天杀剑必然有所感应,朕这段时间一直心神不宁,这一次不仅要拿回天诛剑,如果找到天杀剑的主人,一同带回来,朕一定会履行当日承诺。”
朱元璋一口气说完,从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件事必然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不怪看到奏折那一刻如此激动,一个行将就木老人,必然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林风必尽全力。”
“有什么需要尽管提便是,朕会亲自安排。”
“林风并没有见过天诛,天杀两把剑,担心弄错。”
朱元璋点头,“林大人心细,三把剑剑刃上有字,并非刻上,而是炼制时以血融入其中而成。”
“血字!不想天下间还有如此神奇炼制之法!”
“不错,除了那个人之外,再无能炼成此剑,就算有人刻意模仿,同样无法将血凝聚成字,所以只要找到剑身上带有血字的一定不会错。”
“林风立刻动身。”
“如果遇到困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