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舰时代OL-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研结晶,除了通过幸运大转盘得到外,通过科研中心也能附带产出;
可科研结晶的自产自用,类似与拆补性质,对用户提升进度根本没有用处。
“展开主基地!”
伴着响彻的轰鸣,在用户基地轮廓内,主基地建筑开始建立。
“主基地展开后,同步展开冶炼加工厂、战舰工厂;”
“主基地进入歼星级、既11级后,同步展开科研中心。”
函姜静静地站在总控室内,随之再次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用户基地中的所有分支建筑,必须以主基地级别为前置条件;
换句话讲,只要资源充足、分支建筑级别不大于、等于主基地级别,就可以同步处于建设进度中。
“科研中心展开后,研究项目锁定为:战舰工厂建设进度增幅。”
函姜沉吟着,进行了2级指令的补充。
科研中心,属于无级别建筑,展开后只需对研究项目进行提升;
对建筑进度增幅的研究项目,与全系列战舰增幅的项目,其实有所不同;
前者,只能应用于当前科研中心,所属用户基地的下辖分支建筑;
后者,则能辐散至用户所有的从属战舰。
函姜之所以将研究项目,锁定为对战舰工厂建设进度的增幅,原因只有一个——
暴兵!
科研中心的研究项目增幅,与科研结晶的增幅能够叠加;
虽然项目研究的进度,耗时很慢,但能快一点是一点;
当然,科研结晶对科研中心的研究项目进度,是无法进行增幅的;
两者在某种性质上而言,其实是同种一种东西,一个是提取后,一个是提取前;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用户无法对科研结晶,进行自产自用;
那种情况,等于一边拆多少、一边补多少,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冶炼加工厂展开后,转换战舰零件组,比率锁定为与新增战舰成4092:1。”
函姜随之进行了第二次2级指令的补充。
冶炼加工厂,是资源单位转换为战舰零件组的关键必须;
如果不全面地安排好规划,辅助智能有可能会无限制地进行转换;
那种情况对资源单位,无疑是一种空耗;
而4092:1的比率,正好合乎战舰四系工作组的满级强改所需。
“战舰工厂展开后,最高提升至10级,之后锁定为停滞建设。”
函姜进行了第三次2级指令的补充。
他所录入的是10级战舰科研图纸,过度地提升战舰工厂等级,既没有必要,也是对时间与资源单位的空耗。
“当主基地、冶炼加工厂、科研中心建设完毕后,进行无限制性战舰工厂展开与格斗级PHⅩ型战舰制造。”
函姜沉吟着再次进行了3级指令的补充。
既然是暴兵,那就意味着要不停地建立战舰工厂与制造战舰。
“格斗级PHⅩ型战舰制造完毕后,遵循已录入航线,驶离中子星群,对主力战舰进行锁定、追踪、报备。”
函姜再次下达了4级指令的补充。
“主基地、冶炼加工厂、战舰工厂从1级提升2级时,开始使用科研结晶,数量为1;”
“每增加1级,数量加1。”
函姜再一次下达了指令,对科研结晶的使用,进行了规划。
他这种规划,注定了这笔科研结晶的绝大部分,会用在战舰工厂的建立上;
甚至,在增入的外部资源单位充足下,会在短期内建立100座战舰工厂!
“资源单位使用的先后优先级,依次锁定为战舰零件组转换、战舰制造、战舰工厂建立。”
函姜沉吟着再次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战舰零件组转换,必须以战舰为前提;
换句话说,在没有制造出战舰前,这种优先级处于空置状态;
可战舰零件组转换的优先级,是绝对不能调整到战舰制造后面的;
如果两者优先级对调,很大可能会造成战舰零件组转换,无法满足战舰所需;
更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辅助智能逻辑冲突;
而战舰工厂初期的展开,只需要1000资源单位,优先级则必须放在最后;
不然,辅助智能会不停地建立1级战舰工厂。
寂静,弥漫在整个总控室内。
函姜短暂地陷入沉吟。
最后,他确定没有遗漏后,再次登上了歼星级主力战舰。
“升!空!”
伴着震动、轰鸣,巨舰再次向中子星群外驶去。
函姜对用户基地的各种建设,已经进行了细致的规划;
他接下来,则还有其他事要做——
大规模建立战舰工厂,乃至制造战舰集群,必然需要庞大的资源单位支撑;
中子星上,其实也是可以建立资源采集站的;
可在本质上,资源采集站是一种破坏;
这种性质的破坏,一定会打破中子星群的微妙平衡!
……
ps:舰长同志,前方发现适合目标星体,是否建立资源采集站(推荐票)请指示!
正文 第四十五章 跟时间赛跑
黑色的巨舰,停泊在星空中。
“对目标星体,进行生命探测。”
函姜站在总控室内,静静地看着外显屏幕;
屏幕上,是颗暗红色星体,笼罩着阴霾、厚重的积云层。
星体从初生到毁灭,虽然是一个极漫长的过程,但具备生态圈的星体,其实并不多见;
诸如地球也好,那颗蔚蓝色星球也罢,都是极少数;
浩瀚、无垠的星空中,出现任何景象都有可能;
就像中子星群一样,多颗脉冲性质的中子星都能相遇、并形成微妙的平衡;
无数的星空尘埃,经过漫长的时间跨度,总会有两颗粒子相遇、并产生最基础的磁极反应;
在磁极反应的牵引下,附近的其他粒子,就会开始聚集;
最终,再经过极漫长的时间跨度,会达到一定的体量;
量变引发质变,就会产生星体内核、并开始跳动;
在某种意义上讲,与生物孕育胚胎的过程类似;
星体内核,是由两部分组成,内极、外极;
其实这所谓的内、外两极,是星体还是尘埃时,最基础的磁极反应衍生;
内、外两极,实际上是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
大体可以理解为,内极在向前转;
外极套着内极,承载着星体的主体,在向后转;
内、外两极,是处在时刻扩张、壮大中的;
星体的主体,同样如此;
星空中不是绝对纯净的,宇宙尘埃会不停地向星体汇聚;
这种局面,就造成了承载着星体主体的外极,与内极的转速,会渐渐产生差距;
当内极的转速,比外极快到一定程度时,星体就会产生裂变;
歼星炮其实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对星体主体施加负担;
当负担的程度,将外极的转速,压得衰减、乃至停滞时,就会引动星体裂变。
当然,星体除了绝大多数的裂变外,还有极少数的聚变;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正常情况下,承载着星体主体的外极,一定是会比内极,越转越慢的;
除非有外力的情况下,外极的转速,才会超越内极,形成聚变星体;
诸如某些星空现象发生时,恰巧与外极运动轨迹产生了重合,以至对外极运动产生了加速;
出于这种种原因,大多星体也许还未出现生态圈,就已经开始走向毁灭。
“检测到该星体上,不具备任何生命体。”
个人终端的声音,响彻、回荡在总控室内。
“就地着陆!”
随着函姜指令的下达,巨舰缓缓落向下方的星体。
歼星炮的低功率打击,看似没有将星体打爆,实际上还是存在着影响;
甚至,一颗星体的稳定性,将会很大程度的降低,以至间接影响资源采集;
资源采集站本质上,是属于破坏性质;
一旦大规模建立资源采集站,对星体的破坏性是很强烈的;
若在这种情况下,星体稳定性过低,就有可能提前崩溃。
伴着卷起的沙尘,巨舰缓缓落在片盆地中。
“通过科技之初,展开用户基地。”
丝许蓝色的光晕,弥漫在晦暗的盆地内;
随着频频的震动,用户基地的轮廓,渐渐显露而出。
“司令官阁下,很高兴为您服务,请为用户基地主脑命名。”
用户基地辅助智能的声音,随之响彻而起。
“三号。增入外部资源单位7420000,就地展开主基地。”
函姜看着眼前的女人,平静地下达了指令。
密密麻麻的资源单位,随着震动、轰鸣声转入用户基地,主基地随之开始建立。
“主基地,限制锁定为1级。”
用户基地内的分支建筑等级,是以主基地为前置条件;
如果分支建筑,不打算提升等级时,主基地的级别,其实也没有意义;
函姜打算建立的资源采集站,全都会停滞在1级的程度;
1级资源采集站的建立,只需要1000资源单位;
展开所需的时间,也只是需要一天而已;
格斗级资源采集站采集离元素,虽然几率很低很低;
甚至,1级的资源采集站,采集到离元素的几率,可以说是低到发指;
可这种几率再低,也依然有可能采集到离元素;
当资源采集站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数时,再小的几率也会放大到一定程度。
“主基地展开后,建立资源采集站,数量为7419座;”
“资源采集站获取的资源单位,无须请示,再次进行资源采集站的批量建立。”
函姜再次下达了一系列连锁指令后,折身离开了总控室。
用户主基内的建筑,初期展开用时并不长;
按地球时间算,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可每个批次一天,累计下来的时间,依然不是个小数。
巨舰,静静地停泊在盆地中;
伴着星体内部的大气流动,大片的沙尘不时卷起。
暖色的灯光,笼罩着整个舱室。
函姜并没有趁此休息,而是——
规划中子星群区域范围外,相对临近的星体分布。
诸如这颗暗红色星体,就是处在中子星群区域范围外,相对并不太远的航程内;
浩瀚的星空中,自然不缺乏星体存在;
可航程太远的话,并不利于发展;
函姜在中子星群外建立的用户基地,完全就是用来做为资源采集;
采集到的资源单位,一部分将会运送回中子星群内的用户基地;
最终,用以建立战舰工厂、制造战舰,以及战舰零件组的转换;
基于这种原因,选择建立资源采集站的星体时,无疑以中子星群为中心进行辐散最合适。
舱室内,寂静始终盘横着。
函姜期间根本不曾走出去过,直至个人终端的声音再次响起。
“报告司令官,星体上已不具备再次建立资源采集站的空间。”
厚重的积云层,笼罩着整个星体;
放眼望去,满目全是资源采集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