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商甲天下-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关于朕的谣言?朕倒是想要听一听。”朱元璋托着下巴玩味的一笑。

    李善长额头冷汗直冒哆哆嗦嗦的说:“陛下,您还是别听了,不是什么好话,现在必须阻止这样的谣言,要不然会危及大明的统治啊。”

    “说吧,朕很想听听这些百姓传什么谣言。”朱元璋双手紧握,几乎是咬着牙说:“快点说,朕不会拿你怎么样。”

    “是,民间是这样传言的。”李善长硬着头皮应了一声开始禀报:

    朱重八,虫变龙,变了外表没变心。

    猜忌人,迫害人,长着一颗黑虎心。

    眼红病,贪心病,成天想着他人财。

    做和尚,当叫花,骗人骗钱骗天下。

    杀沈家,灭地主,财产全部归己有。

    三宫六院还不够,还想霸占臣子妻。

    …………

    “大胆,别说了。”不等李善长继续说,朱元璋大吼一声一把把桌子上的奏折和茶水打翻在地:“查,立刻给朕查,看看这些谣言究竟是怎么起来的。”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呀。”众位大臣吓得连忙跪倒在地。

    朱元璋重重的出了一口气说:“那些地主富豪是怎么看朕的!”

    众位大臣谁敢再接话,都是不再言语了,这等关头,如果谁在不长眼色开口说话呐,可能会被误杀。

    “立刻通知各地官府,凡是有人胆敢传此谣言的立刻抓到牢笼里,朕还不信了,堵不住这群刁民的嘴巴。”

    刘伯温连忙上前回答:“陛下谣言,谣言不足为惧,那都是有人中伤,时间久了谣言自然会不攻而破,如果陛下现在命令官差在民间抓人,那不正是应了谣言吗?陛下,您乃是一国之尊,犯不着为这点小事生气,你应该大度啊。”

    “是啊陛下,刘大人说的不错,散布谣言的人,他肯定是希望陛下立刻抓人坐实这个谣言,陛下切莫上当啊。”丞相李善长也快速的跳了出来,如果陛下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大明王朝真的是完了。

    听着群臣都在都在反对,朱元璋的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如此谣言,朕怎能不生气,还大度?朕没有杀人就很好了。”

    旁边的吴玉溪看不下去了,连忙低头对朱元璋觐见:“陛下,此刻谣言正盛,您心里再有什么不痛快那也得忍着啊,等到谣言过处之后,陛下再秋后算账不就行了。”

    “嗯,玉溪此言甚秒啊。”听完吴玉溪的话,朱元璋正中下怀,他的里才舒服了许多。

    “陛下,朝廷有令,太监不得干政,吴玉溪如今已经违反了朝廷政令,应当被诛杀。”御史大夫一看太监居然敢干涉政治,这还得了,连忙挺身而出对着吴玉溪就是一阵口诛笔伐。

    朱元璋正因为吴玉溪的话心情转好,结果却有一个不知死活的跳了出来,这还得了,猛的一拍桌子暴怒:“一个小小的御史大夫也敢指责朕的人,朕看你是活的不耐烦了,来人啊,除去他的官职,立刻发配边疆。”

    朝廷其他的诸位大臣一见这位御史大夫的命运,都心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御史大夫本是在做自己份内的事情,结果却引得龙颜大怒,众人都看不下去要上前求情。

    “胆敢求情者,罪过和他一样。”朱元璋一甩袖子堵住了众人想要求情的话。

    众人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位御史大夫被拖出去而无可奈何。

    朱元璋平静了一下情绪继续说:“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的。”

    “臣有本启奏。”刘伯温连忙起身而出:“陛下,常遇春将军虽然平定了漠北,但是现在蒙古人又集结军队在边关了,根据这次情报显示这次黄金家族和鞑靼联手在边关做乱,徐达将军请示陛下的旨意。”

    “鞑靼不是已经投降了吗?怎么又起势了?这次住院,还和蒙古王族联系在一起,他们不是矛盾重重吗,怎么突然合作了。”朱元璋的眉头紧紧的锁在一起。

    “陛下,这些蛮夷之人反复无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陛下如今要怎么做呢?刘伯温拱手禀报。

    朱元璋一拍桌子冷哼一声:“这些蛮夷之人不识好歹,这次定要派遣大军将他们杀尽杀绝,方解朕心头之恨。”

    朱元璋本就因为谣言的事情,心里窝火,如今蒙古人出尔反尔又再次侵犯,怎么能不让他愤怒。

    “传旨,全国年满十八岁的男子立刻参军进攻蒙古。”朱元璋立刻命人写了圣旨,加盖了玉玺,这就生效了。

    群臣也都没有反对,这些群臣大多都是跟朱元璋征杀而来的,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热血,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在对蒙古用兵这件事情上,君臣很难得的达成了一这的协议。

    “陛下准备派何人出征呢?”刘伯温作为军师,这类事情都是他掌握的。

    朱元璋想了想说:“立刻命令徐达。常遇春再次出征。”

    “陛下,常遇春将军在柳河川大病一场险些丧命,后来多亏高人救治才没有丢命,高人曾经告诉过将军,万万不可再出征,如若不然……,常夫人也曾求过微臣。”

    “既然如此,朕也不好强迫了,那就让蓝玉和徐达出征吧。”关于常遇春生病的事情,朱元璋还是特别清楚的,那么自然不再好强迫常遇春出征了。

    君臣又商量了一番,这才下朝。

    朝廷这边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沈从的这里,此刻沈从正带着永乐公主和家人直奔南京而来。

    “哼,朱元璋果然是死性不改,民间有这么多关于你的谣言,你以为你能成功的征兵吗?”沈从看完信封冷笑一声,只要朱元璋和百姓结下更大的梁子,那么自己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章节目录 60,徐达蓝玉对自己没有威胁

    沈从看着信件略微沉思了一会,他现在要的就是乱,越乱越好,朱元璋越无暇分身越好,当然了,如果还不乱,沈从也不介意在朝廷里挑起君臣的矛盾,让朱元璋君臣不和彼此起冲突。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明王朝和蒙古人的战争,那是必然的了,虽然这期间有自己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历史上蒙古和大明却的确有战争,那次战争蒙古王族被打的落花流水,黄金家族也失去了对蒙古的支配地位。

    而这次战争的到来比历史时间要早很多,同时双方能打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沈从也无从得知,当然了,对于他来说,无论谁输谁赢,跟自己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自己的投资多元化,也不怕这次黄金家族和鞑靼被打垮。

    只是他们倒的太早,那对自己的处境来说就相当不利了,所以沈从还得为黄金家族和鞑靼做一番谋划。

    这次大明派出的将军是徐达和蓝玉,沈从的脑海快速把二人的信息给调了出来。

    徐达,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从这些信息来看,徐达的功劳非常强大,因此他和常遇春并称大明的二位威武将军,而且似乎朱元璋对于徐达也是非常的敬重。

    然而,民间传言徐达的死和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达,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但是影响却相当广泛。

    徐达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杀死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

    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

    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沈从仔细的品味着这段历史信息,心里却实在有点难以置信,根据朱元璋的屎性怎么可能对徐达没有杀心呢?

    徐达是功臣,同时掌握着军权,可谓是一手遮天,朱元璋怎能对他不提防呢?朱元璋是从农民当了皇帝,他的心里肯定也怕自己的大臣黄袍加身,威胁自己后代的统治,所以朱元璋肯定对徐达肯定有所动作,只是这个动作同其他人相比,似乎就微不足道了。

    史书记载,徐达和汤和没有被灭口,沈从对此自然也是相信的,毕竟是史书记载,然而从人之常情看,朱元璋肯定和徐达有间隙,要知道再亲密的夫妻那也会打架,何况两个大老爷们呢。

    “看来徐达不足为虑,他只不过是一名将军,心底老实善良,应该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了。”沈从的心里默默地把徐达这个名字拉出了黑名单。

    同徐达相比,蓝玉这个人可是太有名了,因为他正是蓝玉案的主角。

    蓝玉定远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官拜大将军,封凉国公,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他恃功骄纵,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案起因是蓝玉本人骄横跋扈,当然了人家有这个资本,首先是跟朱元璋起义的人,为朝廷立了无比巨大的功劳,而且姐姐还是常遇春的妻子,可谓是典型的贵族,想不跋扈都不行。

    蓝玉不仅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富于勇气和谋略,有大将的才华。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死后,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太祖朱元璋待他十分优厚。

    蓝玉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