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暗黑大宋-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一八章资格

“子深,希言,恒之,麻烦你们了。”王巨说道。

希言与恒之便是葛少华请来的两个举子,一个叫陶青,一个叫黄良,都是嘉佑八年的举子。葛少华将他们带到泾阳后,葛少华没有立即走,而是留下一个来月,与陶青、黄良以及李万元、朱俊,几个人对照着两本稿子,重新再次修誊。

两卷数学书终于成稿了,加上标点符号,计达近七十万字。

然而它只是初等级数学,后面还有中等的,高等的,那个编起来王巨才会头痛。

“子安,可以立即刊印了。”

“印可以印的,但也不那么着急。不过子深,那件事你要去办了。”

“放心吧。”

“这里有我写的详细方案,你立即将这两本数学书稿也带上,先去京城,然后到开封府衙后面,尚书省边上,打听越国大长公主的府邸,带着我的名刺拜见她。”

“越国大长公主,是不是仁宗的那位长女?”

“就是她,实际你也见过。”

“我见过?那位赵大娘子?”葛少华立即醒悟道,这也不难猜,赵大郎是皇上,那时他身边的少妇不是公主就是郡主了。

“正是,不过此事勿要泄露,以免外面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见了大长公主后,大约不用几天,宫中就可能会传来消息,多半会派一个内侍与你一道执行这件事。不管派出谁,对他要恭敬,但有三件事可以劝阻,一不得张扬,二不得扰民,三不能坏了官家与我的大计。这个方案里,我也写了一道奏呈,大长公主殿下会将它们一道呈给官家看的。”

“放心吧。”

“恩,然后你们就立即离开京城,费用你也不用担心,那会由官家从内藏库垫付,先去万春圩,学习其经验,再去杭州,顺便将这个书稿子送给我大舅哥,由他来负责刊印。随后你们再去福建路,具体的到时候官家会有所吩咐,安排好了,就要立即去岭南。那边是无霜之国,甚至严冬都没有霜降。因此你们查看后,就要动工了。不过哪边的水流量可能会急,反正你看着办吧,若不行,就派人用特脚递将消息送到京城。由朝廷立即派人送去一些火药,建筑石堤。这个时间有点急,必须在明年三月前全部结束。当然,那时候春瘴似乎也渐起了,再晚,也不是施工之时,反而惹得言臣风闻后罗嗦。”

“我记下了,子安,索性将王崇让我也带到杭州吧。”

“干嘛将我二弟带走?”

“秋天到来,那些人如果有胆大的,二郎在长安城中也未必……”

“他们那有这个胆子?行刺我的人是西夏人,不是关中人氏。”

“就算他们没这个胆子,长安城中的教育也远不及杭州,况且你那边有二叔,还有李大郎。”

“那就带过去吧。”王巨说道。这也象老鹰带小鹰一样,舍不得放手,小鹰永远长不大的。

“不过子安,秋后一定要小心哪。”葛少华说道。

现在大家没有摊牌,各个豪强在密集活动,但到了摊派之时,这些大主户会真急的。

“不用担心,我正派全二长子盘查这件事,当真我不要命的硬来啊。”

葛少华一笑。说曹操曹操就到,葛少华在收拾行李,全二长子带着几人进来:“大郎,我查出来了,那个李员外有一个侄子也是官员,好象在南方担任着推官之职。”

“这个也要查,此外这些人家有什么动静,家中有何后台,以及他们以前做过些什么,原来实际耕地多少,还有其他什么产业,一一给我查清楚。”

“好来,对了,那些人都在造你的谣。”

“也要盯住。”

“好。”

葛少华说道:“还好,这里是关中,还是长安的西北边……”

这便涉及到一个问题,宋史上常说的朔党。

为什么反对王安石改革呢,为什么有不能用南人的说法呢,主要就是利益,一是改革动了北方权贵的利益,二是自发地维护北方人在顶尖士大夫中的数量。

但这个北方不代着所有北方,朔党更不是指山西。它的范围大约是山西东南,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这一片地区。宋朝开国之初时,主要的立功权贵就分散在这一地区。

因此这一地区权贵受惠乃是最大的。

至于关中,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就是有一些权贵,也多在长安一带,郑白渠涉及到的数县不多,即便有,也不是那种顶尖难缠的。

不然这一回还真有点不大好办了。

但那也无妨,王巨可以换一种策略,当然,那必须付出更大的妥协。

“难怪欧阳公贬出京城,说了一句,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其实不仅是八个字,在它们前还有四个字,无执政者。

也就是手握国家权柄的人,如果想将天下的恩惠归给自己,那么相应的怨恨又推给谁?

或者这样说,一个执掌天下大权的人,都想别人说他好话,不说他坏话,可能吗?

再往深处说一句,一个执掌天下大权的人,不做事便罢,一做事便有人喜,有人怒,但只要给别人好处,只让大家欢喜,那可能吗?

“子深兄,你可知这句话的出处?”

“据说是王曾讲的。”

“是他说的,背景是吕夷简将范文正调到京城担任开封府尹,范文正于是利用这个机会,画了一张百官图,吕夷简将范文正贬到饶州。但当时朝堂还有一个资历比吕夷简更深,才德兼并的名臣,那就是王曾。范文正便上门责问王曾,为什么你能容忍吕夷简这个奸人小人。王曾便说了一句,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这句话让范文正感触很大,所以才有了他后来与富公的一段对话,大笔一挥,能让一家人哭,但不能让一路人哭。”

“王曾公说得有道理。”

“是有道理,仁宗前面几大重臣当中,论才能当以吕夷简为第一,但加上操守,几乎无人能及王曾。范文正操守超过了,才能政绩却远不及之。”

“欧阳公诚为可惜也。”

王巨无语了。

不要怪后人,就连自家的门人也这样想,他说道:“子深兄,是不错,王曾公当然有资格说这句话。”

“欧阳公与韩公也有资格,若非他们,当年太皇太后与先帝矛盾就能激化。”

“子深兄,我只说几件事,恩师曾讥我是功利之徒,我确实是功利之徒,唯结果论。韩公与欧阳修功过,不是你我评价的,但我只泄露一件事,治平二年国家亏空两千多万,这只是账面上国库的亏空,还有地方,各州府积欠一亿六千多万。”

“积欠一,一亿六千多万?”

葛少华吓着了,这个数字他想也不敢想哪。

“实际积欠一亿六千多万倒没什么,你有没有想过濮仪之争带来的后果?它是一种撕裂。好了,不要管欧阳公了,下去收拾行李吧。”

葛少华去了京城。

王巨也去了渠工,那个燧洞也挖好了,其实难也就难在渠道这一段,一个大型燧洞。后面还有一些燧洞,不过那几个燧洞规模都不算很大,即便没有火药,也能轻松解决。

另外长达十里的河堤全部用了石堤,多是石路,没办法,即便没有石路,这一段是总引水渠,水势汹涌,也必须用石堤。

还有那个渠首塘。

王巨骑马来到渠首,许多民夫在用锤子夯打渠床的尖石。

这些尖石也要被敲掉的,不必追求那么完整,不过渠床若是凹凸不平,就容易将沉淀下来的泥沙阻住,不能随渠水冲入蓄沙池。

渠首塘也剩下最后一层垒石了。

民夫们将方石一块块抬上去,再将铁索挑出来,进行捆绑。

侯可说道:“子安,可惜夏收终于到了。”

夏收来了,民夫们一起回去了,这是无奈,朝廷也没有发什么工资,再让人家不收割庄稼那成呢。

要命的再过一段时间,厢兵也要押运物资了,同样要抽走。

那时劳力会减少一半多。

“侯知县,满足了,进度比我们想像的要快。”王巨说道。

第一段工程重中之重乃是渠首这十几里长堤,但它只是工程的一部分,包括干渠与支渠,这要感谢宋朝以前的历次修建,虽然一半主渠重新变动,不过这些原有的工程也使得现在的进度提快,特别是叶清臣的那次翻修,今年受益,明年还会受益。另外这次王巨头带得好,一个是磨洋工式的做活,一个是主动干活,性质是两样的。比如万春圩,那么长的圩堤,一个月就修好了,得多少方土?

两人说着话,最后一块巨石连起。

数千军士立即传出一片欢呼声。

为什么主要就是渠首,渠首一坏,整个郑白渠都缺水了,还谈什么灌溉。但这样建渠首,不要说泾水了,估计就是三门峡里的鬼门水恐怕都冲不垮。这意味着郑白渠以后又会成为关中第一良渠!

侯可也兴奋地与王巨击着掌。

相比于朝堂各个大佬的心思,侯可心思几乎单纯得可爱。

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带着两名侍卫,骑马弛来。

王巨与侯可迎了上去。

小黄门传旨,也就是释放战俘的诏书。

“什么,官家在开玩笑吧?”王巨没急,侯可急了。

第三一九章加强版韩琦(上)

侯可那是真急,五千劳力,别看春天时一度召集了两万余民夫,那是从附近四五个县征集来的,也就是换成泾阳一县都征集不了五千民夫。甚至若没有那个补偿耕地的说法,仅泾阳县连两三千民夫都征集不了。

将这个劳力一抽,渠工劳力更紧张了。

王巨扯了一下侯可的衣袖。

老侯是一个好同志,可他还不知道官场真昧,说不做事易,做事准得倒霉那也是不对的,准确地说,做事悲催,不做事更悲催,关健你上面的大佬能不能将你罩着。

所以老侯两个外甥子就懂了,那个什么存天理,灭人欲的啥,说白了,叫人做苦行僧,做圣人。

当然,他们自己也做不了,那没关系哪,反正大家都在宽己律人,自己做不了,但自己可以教育出圣人,那么教育出谁呢,宋哲宗,可怜生生将宋哲宗变成了一个病痨鬼,大小伙子,只活了二十几岁。

王巨说道:“鲁中使,朝堂中可有人反对建设郑白渠?”

“这倒没有,”小黄门老实地答道。

王巨想了想,也立即领会,郑白渠乃是韩琦首倡,现在韩琦都将小皇帝弄屈服了,谁敢在这个当口上激怒韩琦?

“那么你跟我来。”

王巨翻身上马,这段以山区地形为主,过了这一段,地势渐渐比较平坦。

王巨来到一片旱地,这片旱塬很大,足足好几千亩,上面零星地种了一些高梁与豆子,王巨手指着它们说道:“有这样的庄稼吗?”

“没有。”

“为什么要重建郑白渠,一是从晚唐后年久失修,许多工程荒废了,二是水土恶化,龙口取不到足够的水源。因此我朝修过几次,包括叶清臣修的那次,但是灌溉面积有限,包括这片土塬,因为取不到水,只能成为荒塬。”

“为什么还有人种庄稼?”

“这个庄稼种下去,能不能将种籽收回来?”

鲁姓太监哑然失笑,不过他很快笑不出来了,王巨骑着马,带着他继续往前走,前面一块大木牌:“卢家塬,卢家之地,土塬三十一顷。”

“看到了吗?原来这里是荒塬,顶多有一些百姓来放放牧,然而郑白渠一成,一条支渠正好从这里下老南白渠,那么这块土塬将会成为第一等的良田。于是卢家二月初派人将这里一圈,然后往里面撒一些几百斤豆子高梁,然后就说是他们卢家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