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变天-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子归,自法夷再度寻衅以来,老夫数度上折子请战,都被朝廷压下了。老夫年纪大了,没多少日子活了,今后就要看你们年轻人的了。”

左宗棠一番话,语气里透着一股沧桑和无奈,听的沈从云心中不由一阵发酸,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签订后,大骂:“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抵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站在福州海岸发出“渡海杀贼”的呐喊,最终客死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

想到这些,沈从云不由的眼睛一酸,站起朝这位千秋柱石之臣躬身道:“大人,保重啊。”

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部

第十二章嘉奖

走出两江总督行辕,沈从云脚步沉重,上天给予这位可敬老人的时间,已经不过一年了(1885年7月27日)。沈从云真心的祈求上天,再多给这位老人一点时间。

面见左宗棠后,马不停蹄的回到上海,沈从云再次住进了沪局里,时间对于沈从云来说,也是宝贵的。西南大战在即,沈从云要监督生产,哪怕到时候多造一杆枪,多生产一发子弹,前线的将士也能少留一滴血啊。

1884年7月,沪局传来喜报,引进流水线后,当月出厂后装快枪515支,后镗枪弹十万发。沈从云顺势推出新的规章制度,其中加大了中国工人的福利,大大的提高了中国工人的积极性。月底,朝廷嘉奖下来,升官倒是没有,赏银子一千两,三等轻骑督尉。其他人等皆有赏赐。

天津的李鸿章自觉用人得当,脸上增色不少,说不得到慈禧和光绪那里表了一番功劳,得了两宫的嘉许后,回到天津对盛宣怀说了一句:“沈子归是个人才,可堪大用,就是愣了一点。”说罢哈哈大笑不提,之后拍了一封嘉奖的电报过来,就没有下文了。弄的沈从云郁闷了好几天,心道怎么着也表示一下嘛,李鸿章你不是很有钱的么?后世说你最有钱的时候,身家有四千万两呢,随便赏几个嘛,我现在穷的很啊。

李鸿章的好处没下来,邵有廉则是贼头贼脑的找到沈从云,递上来一章银票道:“此为本官与聂会办为子归乔迁之喜的贺议。”

沈从云心道:“狗屁,这是你们两个采购之中大做手脚,拿钱来堵我的嘴巴了。”心里这样想,嘴巴上还是却之不恭的接下银票,以后要拉队伍的,银子越多越好。

天气越发的热了,中法之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了,法国人把军舰都开到福建海域了,李鸿章在朝廷里还在为和平大唱赞歌,沈从云明知历史走向,偏偏干着急使不上劲,心中着实的郁闷。

这一日,沈从云穿着一身油腻的工作服,正在监督工人将生产出来的枪支上油装箱入库的时候,下面有工人来道:“沈大人,有客来访。”

沈从云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匆忙出来见客,远远的看见盛宣怀熟悉的身影站在楼下时,心中不由一阵的激动。盛宣怀于沈从云,恩重如山啊。

“大哥!”沈从云远远的就挥手喊,脚下一阵加速。

“子归贤弟!”盛宣怀也是一阵激动,迎了上来,也不管沈从云双手油腻,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一番激动后,盛宣怀看看手上沾满的油腻,不由的放声大笑。

工厂里自然不是待客的所在,沈从云这才领着盛宣怀,回到了只住了一个晚上的出租房。没想到的是,盛小七上前一阵敲门,门内居然半天都没有反应。

盛小七一气之下,手都拍红了,这才听见里面遥遥有人在喊:“老丁头,有你这么敲门的么?你当是在拆门啊?”

老丁头,看门的老头。

沈从云听出里面说话的是青弦,不由的朝身边的盛宣怀一声苦笑。盛宣怀强忍笑容,伸手指着沈从云道:“子归啊子归,要我说你什么好?中堂大人的差事固然重要,你也不能连续一个多月不回家吧?你说,这两个丫头,能没火气么?晚上出点力气,好好安抚一下。”

门开,露出青弦的小脑袋来,一看是沈从云站在门口,立刻嘴巴一翘,满脸委屈的正要说点什么,结果看见沈从云身后的盛宣怀,立刻见了娘家人似的,眼泪哗哗的冒了出来,声音哽咽的上前跪下道:“老爷,您还是把我们姐妹俩接回去吧。”

盛宣怀没想到还有这一出,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愣了一下才板着脸说:“放肆,还有点规矩没有?”

这时,听见动静的玉瓶也从里面出来了,见外头站着沈从云和盛宣怀,急忙上前拉起青弦,一起给两人道了个万福,玉瓶楚楚可怜的道:“奴婢见过两位老爷,给老爷们请安了。”

盛宣怀可不晓得一看这阵势,再看两个丫鬟眉宇行止,晓得问题出在哪里了,不由的眉头一皱,扭头看看沈从云没有明说。

“好了,有话进去再说。”沈从云有点尴尬,赶紧让盛宣怀进去。

进了书房分别落座,两个丫头伺候着宽衣上茶,正欲退下,盛宣怀出言叫住道:“大白天的,把门关着做什么?别人还道家里没人了呢?还懂不懂规矩?”

青弦、玉瓶闻言齐齐跪下,玉瓶委屈低声道:“老爷容禀原委。”

“说!说不出个道理来,我可要请家法了,别以为你们离开了盛家,我就管不了你们了。”盛宣怀声色俱厉,偏偏目光里没有杀机,沈从云一瞧就知道,得,这是冲我来的。

“老爷自到上海次日,便以公务为由搬到局里去住了,小七得在老爷跟前伺候,家里就剩下我们姐妹还有老丁头。我们女眷出门不方便,平日里都是由老丁头出门采买,老丁头出去的时候,门便关上。今日,老丁头请假一天,说是去乡下看新出生的孙子,我们便准了他一天的假,这不赶上老爷们回来了。”玉瓶轻言软语的,一番解释,盛宣怀脸色也就好看了起来。挥挥手道:“都下去吧。”

等两个丫头下去了,盛宣怀这才一脸的苦笑,看着沈从云道:“子归,你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这两个丫头,都还是处子之身吧?”

沈从云晓得这次走不脱了,不给个交代,恐怕盛夫人要杀上门来,为两个丫头鸣不平。脑子里转了几转,有了主意,当先一声轻叹道:“兄长,您有所不知啊。”

“讲!”盛宣怀摆出哥哥的派头来,脸色很不好看。

“小弟不是柳下惠、鲁男子,如何不晓得青弦玉瓶的心思。只是中堂人委以小弟重任,上任之初,邵大人就言,左督觊觎沪局久已。小弟见此局势,心忧似火,深恐误了中堂大人的重托。思来想去,为免沉迷于女色温存之间,好好的做点样子出来,让中堂大人脸上有光,也能给兄长长脸。这才除此下策,实属无奈也。”

沈从云说的慷慨激昂的,盛宣怀听了仔细想想,是这个道理。心道沈从云还没结婚的,真要是和青弦玉瓶把事情办下了,以这两个丫头伺候男人的本事,沈从云没准就无心正事了。

盛宣怀脸上渐渐的有了笑容,轻轻地叹气一声道:“如此说来,倒是当初为兄考虑不周了。贤弟到沪局之后,所做所为,中堂大人都知晓了。深感贤弟不负重托用命之心,一再嘱托邵有廉好好关照贤弟。”

说着,盛宣怀从怀里摸出两个信封来,轻轻的往沈从云面前一推。

“兄长,这是……。”

“自己看!”盛宣怀笑着道。

沈从云狐疑之间,打开第一个信封,里面居然是一张房契,再仔细一看,是现在住的这房子的房契。

“兄长!这是……?”

“只是中堂大人的一点心意,知道你办事用心,私人赏你的。另一个信封里,是兄长为祝贤弟乔迁的一点贺议,你也收下吧。”盛宣怀笑着解释,沈从云心头不由一阵感慨,好你个李鬼子,真会做人啊,居然悄悄的成了我的房东了,这份人情送的,真大方啊。上次送银子,这次送房子,下一次,是不是要封个官啊。

沈从云心里如是想,脸上却不得不做出干净不已的表情,装模作样的扭头使劲搓吧了一下眼睛,很辛苦的搓红了眼珠,这才回头道:“中堂大人关照之情,小弟……。”说着,竟有点哽咽了,沈从云心里不由佩服自己的演技,早知道演技这么好,以前就去考电影学院了。

盛宣怀拍拍沈从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贤弟啊,你的心思中堂大人都看见了,差事办的也漂亮,中堂大人深感欣慰啊。只是,贤弟还是太鲁莽了,为兄不得不说你一句。”

“兄长但说便是。”

“你不该当堂顶撞那左蛮子啊!这等于往人家的枪口上撞嘛,难怪中堂大人说你,人才是人才,就是愣了点。”盛宣怀说着眼睛眯了起来,审视着沈从云的表情。

“这个事啊,小弟当时心里明白。有中堂大人做靠山,他左宗棠不敢杀我,就算罢了小弟的官,小弟日后再起不难。只是当时左宗棠说话难听,小弟心里一时不忿,这才出言顶撞与他,当时也没想别的。”

第一部…第二部第一部

第十三章许诺

沈从云神色自若的一番解释,盛宣怀连声道:“幼稚!”随即又问:“那左蛮子留你,后来没有再难为你吧?”

沈从云正等着这一问呢,李鸿章是什么人?左宗棠单独留沈从云下来问话,李鸿章能不关心么?早有准备的沈从云从容笑道:“这事是那胡雪岩对小弟流水作业一事感兴趣,这才请了左宗棠的命令留我下来。你别看胡雪岩号称财神,流水作业这一套,是小弟在西洋多年学习总结的心得。他一个土包子,放在那里给他学,他也掌握不了其中的关窍。”

胡雪岩是谁?左宗棠挥师西北,一手支撑起大军后勤,没有胡雪岩,就没有左宗棠西北凯歌的壮举。向洋人借债一千多万,独力便敢和洋人在生丝上叫板的东南财神,这就是胡雪岩。

要说沈从云这话有点大了,什么叫摆在那里都学不会?只是这次沈从云连沪局里的洋人都压了一头,即便是这么说,作为李鸿章洋务总管多年,深受洋人制肘之苦的盛宣怀,没有不相信的道理。

李鸿章曾数度拉拢胡雪岩而不得,盛宣怀对此也是耿耿于怀,现在听沈从云这么说,不由的仰头大笑道:“贤弟这话说的提气,不为别的,就为这话,今日你我兄弟,不醉无归。”

盛宣怀心中疑虑即去,便放开胸怀,二人一番畅谈,沈从云趁机又进言,让李鸿章赶紧决定停止生产前装枪的事情,盛宣怀一口答应下来。

不多时,两个丫头把酒菜备下了,二人一番畅饮,把酒言欢不提。

盛宣怀盘桓了两日,便满意的回天津去了。沈从云这一回,没有再住在沪局内,每日早出晚归,两个丫头有了盼头,眉宇之间春意又爬了上来。

沈从云这些日子,为多造枪弹,又引进了三班倒的制度来,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枪弹,沪局的产量又增加了一倍,可日产快枪25支,子弹五千余发。这事情,说不得邵有廉又上书请功去也,暂且不提。

这一日夜,劳累了一天的沈从云,躺在内宅的院子里的躺椅上,感受着海风阵阵带来的清凉,心中却并不平静。时局越来越清楚了,法国人的舰队已经强行开进福州马尾军港和基隆海面,战争一触即发。想起历史上明明法国人已经在基隆吃了刘铭传的亏,福州马尾港内,两军舰队居然还能相安无事,清军丝毫不做战斗准备。

闽浙总督何景(景字少个王字旁,打不出来)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念经,希望曾国荃和谈成功,法军不战而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