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周贤婿-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情,所谓的大公无私,只能说起所谋甚大。圣人又如何,得意时也有诛杀少正卯之举。
李墨讨厌虚情假意,身边都是自己人,彼此什么性情那是心知肚明,何必假惺惺的矫揉造作,弄给谁看?
一致通过,无人反对,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对李墨打算登基称帝的想法没有任何意见,不过对何时称帝,众人的意见倒是并不统一。有的人觉得等灭了南周,天下一统之后再称帝比较稳妥,而有的人却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不如就等女直人出海以后就着手此事,等到登基之后再灭了南周,作为开国第一大功。
双方意见争持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众人便将决定权交到了李墨的手中。
“其实什么时候登基都不成问题,咱们安西如今兵强马壮,想做什么谁敢有意见。你们的意见也都挺有道理,让我来决定,我也有些不好决定。”李墨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铜钱,对众人继续说道:“不如咱们赌上一把,听天由命。”
什么时候建国这样的大事,到最后竟然是通过掷铜钱这种如同儿戏般的方式决定下来的。这也难怪,随着金国败退,安西在这世上已无敌手,想什么时候建国其实都可以,也只有在这种无外患无内忧的情况下,李墨等人才会如此轻松。
“字,字……”
“面,面……”
分成两拨的人眼睛全都盯着在桌案上不停旋转的铜钱,直到铜钱落定,安西建国这桩大事就此决定了下来。
安西打算建国,风声一传出去,立马就在各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李墨对此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自己对百姓不错,军政大权又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即便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估计都不需要出面就会被摆平。
眼下需要李墨关注的事情是别的事情,建国了,头件事就是给自己准备建立的国家起个名字。古代建国可不想现代那样随意,怎么顺口怎么来。古代建国规矩多,首先一条就是要前无古人,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国号先前没人用过。想那历史上的大宋朝,当初立国的时候就没仔细,结果等立国以后才知道以前用过这个国名,惹得皇帝很是不快,众臣颜面无光。
起什么样的国名,这件事武将发表不了什么意见,也就是文官的事情。为了决定为新建立的国家起什么名,许贯忠等人引经据典的讨论了三天,听得李墨是连打哈欠,有些后悔把这事交给这帮读书人来办。
“主公有什么意见?”许贯忠忽然问李墨道。
“啊?我?我说了你们听吗?”李墨没想到许贯忠有此一问,闻言反问道。
“主公这叫什么话,君为臣纲,主公要是有什么好名字不如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李墨听了直撇嘴,这帮家伙看来是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了,不管谁说,都会遭到其他人的围攻,所以这帮家伙打算祸水东引。唔……以前别人用过的自己最好不再用,唐宋元明清,元跟清这两个国号李墨是直接帕斯,这两个国号对汉人来说是屈辱,那就只剩下明这个国号了。要说起来,李墨对明这个朝代还是很有好感的,单是天子守国门这一条,就足以让李墨这个来自后世的汉人感到敬佩。
“明?”听了李墨的提议,许贯忠、萧嘉穗等人对视一眼,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在飞速旋转,思索着前人是否用过这个国号。
“好,就用这个。”众人商量了一阵,最后一致决定使用李墨提议的用明这个字作为新国的国号。
国号定下来了,剩下需要讨论的事还有许多,可李墨却已经不耐烦了。跟读书人说话就是麻烦,尤其是那帮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平时没机会显摆自己的学问,如今机会难得,谁都想要拽几句文,引用几句古话,好像不说就显不出自己读书多似的。
李墨见不得别人在自己面前显摆学问,干脆便将建国的准备事宜交给了许贯忠等人一手操办,等讨论出结果了,再把定下的章程交给自己“审批”,而李墨本人则带着武将们去了别处商议军务。
眼下安西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却远没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完颜宗弼带走的女直人不需要去理会,可向安西投降的完颜亶一伙却必须要安西操心。在大定府,以完颜亶为首的女直人达到十几万,而散落在民间的女直人也必须要一并迁走。在遇到完颜希尹得知女直人已经开始迁徙的消息以后,安西军的主要工作就成了搜捕散落在各地的女直人。这段时间累积下来,安西手中所掌握的女直人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对这二十万人的看管,李墨颇感头疼。
二十万人,单是青壮就有四五万,而此时女直人就如同惊弓之鸟,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叫他们紧张不已。李墨虽然不惧这些女直人作乱,但麻烦这种事情还是能免则免。为了方便管理,李墨将这些女直人分开看管,一边派人调集船只在海边等候,一边分批将女直人送走。
目的地,就是后世日本的四国岛。日本由四岛组成,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其中本州岛最大,大多数日本土著都居住在本州岛上。而九州为了安西预定的海上中转站,没可能交给女直人。
李墨原本打算将女直人分成两拨,一拨送去四国,一拨送去北海道,不过在得知完颜宗弼率领族人迁徙去了库页岛后,李墨就改了主意,打算将北海道留给完颜宗弼作为登陆本州岛的桥头堡。
对女直人的脾性,李墨一清二楚,这就是一帮骨子里浸透了强盗思想的家伙。让他们安分守己的自食其力,几乎就是不可能。抢劫惯了,拿惯了刀子的手又怎么会再习惯拿锄头。现在安西强大,日后还会继续强大,女直人短时间内不会敢打安西的注意,可骨子里的暴虐因子需要发泄,需要一个目标,怎么看都是那帮倭人比较合适。
不管是女直人得势还是倭人得势,在李墨眼里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安西看个热闹就好,没必要去管闲事。至于倭人的死活,来自后世的李墨更是不会去在意。杀我的人,抢我的钱,事后还他娘的不承认。中日友好?我友好你奶奶个爪!
**********************************
江陵
当初被北周军攻占了襄阳,柴构便将都城迁到了江陵,而在北周亡了以后,柴构也没打算把都城重新迁回襄阳。襄阳距离北方太近了,柴构可不希望迁回去没多久就又要迁都。安西可不是北周,强大的安西军远非南周可比,南周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长江天险,尤其是在听到安西准备建国的消息以后,南周上下更是陷入了恐慌。
董平的阵亡已经让柴构计划分宋江兵权的计划流产,而安西的巨大威胁也叫柴构不敢在这时候再搞什么小动作。女直人前车之鉴就在不仅之前,柴构可不想要学女直人那样避祸远走。而且即便他想走,愿意跟他流落他乡的人恐怕也没多少。
故土难离,离开繁华的中原大地去蛮荒打天下,没有大魄力的人是干不来的。而柴构明显不是那种拥有大魄力的人。他想逃,唯一的方向就继续往南,可南方多蛮人,环境更是恶劣,这对早已习惯锦衣玉食的柴构是个不小的挑战。
为了避免流亡的命运,此时的柴构对宋江那是有求必应,而宋江也知道自己想要保住眼下的富贵,唯有保住柴构这棵大树。自家人知自家事,宋江很清楚自己即便去了安西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南周,宋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若是去了安西,那就只能泯然众人矣。手中的兵权必定不保,可若是没了兵权,谁又会多看宋江一眼。那些跟随宋江鸡犬升天的人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在安西这个强大的外部威胁作用下,南周上下这回倒是一心了。
可他们实在是没胆去捋安西的虎须外,除了整日里不断加强江边的防御外,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南周之前想要进行的坚壁清野计划随着安西武力干涉而半途而废,随着董平的阵亡,那些原本还在北周肆虐的南周军仿佛一下子全都变得恋家了起来,争先恐后的退回了长江南岸。
柴构对此虽然怒其不争,可心里也明白这些将士是对安西谈虎色变,依托工事或许还有一战之力,可让他们与野外和安西军交锋,恐怕早已是未战先怯。
安西建国,南周上下也不尽是酒囊饭袋,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安西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南周。北周已亡,金国气数将尽,这世上也就剩下南周还在偏安一隅,可依安西君臣的那副心性,那是不可能容许卧榻之侧有人酣睡这种情况存在的。
柴构心里恨呐,恨上天的不公,既然让这世上有了他柴构,有何故要再出现李墨这号人物。对李墨这人,柴构并不陌生,如今回想起来,只恨当初自己有眼无珠,若是当年趁着李墨尚未得势将其除去,哪会还有如今这个心腹大患。
可惜这世上从无后悔药可卖,否则柴构必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买上一粒尝尝。而眼下,柴构还需要面对现实,如今安西强而南周弱,南周若想要久存,那就必须仰安西鼻息而活。可安西的态度究竟为何,眼下南周也仅是猜测,或许还有二者并存的可能,也未可知。
柴构如今与群臣正在商议的事情,也是挑选谁出使安西,摸清安西对南周的态度。若是一心要灭南周,南周也好早做准备,可若是愿意与南******共处,那南周低声下气一回也不是不可以。
出使的事情就此定下,但由谁出使这个环节却出了岔子,愿意去的柴构不放心,可柴构想派的自己又不愿意,事情也就僵在这里了。
第416章 物是人非
故地重游,总是会叫人感慨颇多。吴用回到了郓城,按说如今的他也算是功成名就,可此时他却丝毫没有衣锦还乡之感。自己算是混得不错,可别人同样也没差到哪去。
虚荣这东西是需要有比较的。就是身穿珠玉现身闹市,若是无人在意,那这种炫耀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相比起当初一个乡村教书匠,现如今大军首席军师,吴用的身份也算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没人在意吴用此时的身份,没有了可以去炫耀的对象,那也就没有了炫耀的机会。
吴用此次受命出使安西,从本心来讲吴用是不想来的。虽然跟安西没什么私仇,但吴用知道自己此行估计会一无所获。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很清楚如今安西强大,南周弱小,此次出使肯定彰显不出南周的尊严。相反的,为了南周的安全,吴用此行必须要小心伺候着,以免叫安西找到对南周发兵的借口。
再加上还要通过此次出使弄清楚安西对南周究竟是个什么态度,这既要打狼又不能叫狼咬着,吴用已经深切体会到了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时的感受,而且更叫吴用感到不安的是恩主宋江对自己在态度上的变化。吴用能够有今天,可以说完全就是托宋江的福,但随着宋江娶了****真那个老匹夫的女儿陈丽卿,吴用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宋江对自己有意无意的疏远。这次出使安西的机会,就是宋江为吴用争取来的,之前都没有征求吴用的意见,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背靠大树好乘凉,吴用背靠的就是宋江这棵大树,离开了宋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