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庚子猎国-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了京师,立即震动朝野!

    甘肃又一次乱了,西北大乱!

    而因为闹饷,陕西练军勇营不肯出战,且无人敢带兵平叛,且不说有没有人能打败羌兵,就是弹压这些骄兵悍将,也没有人能做得到。陶模急得一日三封电报,眼看着羌人叛军席卷了青海与甘肃,武卫后军却坐不住了。

    武卫后军是由甘军组成,其主要将领马福寿马福禄等人都是西宁人,军中由五分之一兵士是西宁人,因此武卫后军立即闹起了事,甚至发生兵变。兵变的士兵要求武卫后军返回甘肃,平息甘肃之乱,杀灭羌人为族人报仇。  []

  第244章 珍妃提亲 西门晓生

(    武卫后军统制董福祥桀骜难驯,立即骑马赶赴京师,来到兵部尚书刚毅面前,直言要血洗羌部。董福祥虽然是汉族人,可董福祥的根本都在西宁府,羌人杀的全部都是跟随他的部族。董福祥直言说如果朝廷不给个交代,自己将率军直接回到西北剿匪。

    朝廷当然绝对不允许武卫后军随意离开,一来他们是朝廷的“禁军”,哪能随意开赴地方。二来嘛就因为董福祥的军队是西族叛军归降的甘军组成,即便这些年来甘军对清廷忠心耿耿,可是在满清大员心中,西族军队始终是朝廷心腹大患。满清防汉人是因为汉人英才辈出,而防西人则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满汉都言行佛教道教,学习儒家思想,处处与西族人不同,因此满清一直以来都对汉人只防不限,而对西人不单防还限,甚至将其驱逐到条件最艰苦的地区生存。

    朝廷好不容易将甘军调出了西北,岂能再让甘军再回甘肃,满清贵族也不是傻瓜,否则他们不会统治中国两百多年。刚毅军机处众臣商议起来,但众人毫无决定,只能向慈禧报告询问。

    慈禧听罢刚毅的汇报之后,环顾众军机大臣问道:“西北之乱,众大臣如何应对?”

    “调重兵!全力剿灭!”刚毅立即说道。

    “调兵,从何调兵?”慈禧问。

    刚毅道:“自强军可用。”

    “自强军可用?”王文韶出列道,“回禀太后,自强军不可用?”

    “为何?”慈禧问。

    “自强军乃张之洞所创,但其子却命丧自强军之中,张之洞因此解散了自强军。”王文韶道。

    “此事当真?”慈禧惊讶道。

    王文韶道:“其子张仁梃在自强军惩治军纪,得罪一些人,被人谋杀。张之洞心灰意冷,解散自强军,只保留三个营的兵力。但三营无帅,战力疲惫,断然无法胜任剿匪工作。”

    裕禄站出来说道:“微臣也认为自强军无法胜任。”

    慈禧叹道:“张香涛(张之洞)老来丧子,也是一难啊。”想到张之洞老来丧子,慈禧有联想到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病死来,感同身受难免为之垂泪不已,众臣立即安慰。当然,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镇抚西北的问题,一不能调甘军回甘肃,二无人可派。

    荣禄起身道:“太后,为今之计,只能派曹跃回陕整顿练军勇营。”

    “除了曹跃就没有别人了吗?”慈禧问道。

    刚毅起身道:“太后,曹跃年纪轻轻,当不得重任,奴才觉得应选一老将,做镇西北。”

    “你觉得谁合适?”

    “奴才以为李鸿章李大人合适。”

    一言既出,众人哗然,纷纷看着刚毅,心说让李鸿章去西北,你不是像李鸿章死吧?

    西北各军阀一直以来深受左宗棠的影响,西北名臣不是左宗棠的旧将,就是左宗棠的旧吏。而北洋系则是沿袭了曾国藩的的旧部,李鸿章甚至是曾国藩的学生,虽然左宗棠也曾经是曾国藩的学生,但后来左宗棠遭受陷害请求曾国藩帮助,但曾国藩生性谨慎(坐拥天下清军却不敢谋反)没有帮助左宗棠,一直以来将曾国藩视作自己最大偶像和挚友的左宗棠从此之后与曾国藩断交,并水火不容。乃至曾左二人过世之后,他们的旧历多彼此不容。

    李鸿章去西北,无异于将其置于火上炙烤,非但调和不了西北矛盾,反而会让李鸿章命丧黄泉。

    “不妥,不妥。”老成持重的钱应溥说道,“李大人旧伤未愈,理应修养一段时间,西北寒苦,怕是李大人身体受不了啊。”

    “言之有理!”慈禧立即说道,慈禧也知道李鸿章这一派系和左宗棠旧历那一派系的秘闻,而且她觉得亏欠李鸿章许多,这时候断然不可能让李鸿章去西北了。再说李鸿章擅长治国,而不擅长御军,让李鸿章去西北,就要调集武卫军。武卫军五军各司其职,岂能轻易调动。

    “如此说来,只能派遣曹跃回陕了。”慈禧无奈说。

    “这陶模太过无用。”刚毅气道,“堂堂一介总督,却无力御下!”

    “陶模毕竟当年只是左中堂行军粮草文书出身,乃进士出身,一介文人,多依赖者便是曹跃魏风琛康三石等。”荣禄道。

    此时刚毅忽然想到一个人来,举荐道:“奴才推举一个西北名将,此人乃绿营出身,潼关守备隋平安。”

    慈禧想了一下,为了稳妥起见还是要询问一下西北具体情况,贸然下令将会引起西北叛军的更大反弹,便说道:“你给隋平安发一份书信,向他仔细询问一番。”

    “是。”

    西北各地动乱让朝廷措手不及,这时候他们也才感受到了曹跃当初在西北的作用,若西北无良将镇守,将使得朝廷刚刚稳定下来的局面面临崩溃。不说皇上的维新能否继续下去,就是朝廷能否再把持西北也是一个未知数,很快荣禄向慈禧单独汇报,俄国公使卡西尼和英国公使窦那乐派遣大量人员向西北而去,不知所踪。英国人和俄国人一直以来对清朝的西北各省抱有觊觎之心,若是真被他们抓住了把柄,西北危险,西北危险,则大清危险了。

    此时的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王建斋找到曹跃,说皇上宣见曹跃,曹跃赶紧收拾一番,穿着僵尸服一样的朝服再一次来到紫禁城。这次皇上居然在宁寿宫召见的曹跃,而这宁寿宫正是珍妃所住的宫殿。

    见了皇上行了他既不愿意的三叩九拜之后,曹跃一脸的茫然,不知道皇上叫自己来后宫是什么意思。

    光绪也不说话,倒是他身旁的珍妃仔细看了个清楚,点头赞道:“是个中意的人,若是将蓝祺儿许配给他,当真是天作之合。”

    曹跃抬起头看了看这位妃子,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人和自己在后世看到的照片里的人一模一样,居然是珍妃,怎么回事?光绪皇帝是什么意思?

    此时只听光绪说道:“曹爱卿,起身吧。”

    “谢皇上。”曹跃站起来,拱手道,“不知皇上叫臣来,有何事?”

    光绪道:“曹爱卿可知恭王重病的消息?”

    “恭亲王久病,臣知道的。”

    “为了让恭亲王恢复身体,我准备找你帮忙,也是给你一场富贵。”光绪兴致勃勃地说。

    曹跃不敢接话,上次被慈禧坑了一回了,他可是领略了,紫禁城里果真没有人是简单的,这个道理。

    光绪道:“上次我问了一下六叔,问他对你印象如何?六叔说你能征善战,了就是咱大清朝的千里马万里驹,可见六叔非常喜欢你。六叔家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蓝祺儿格格恰好十五年纪,尚未婚配。我赐你们二人大婚,给六叔冲喜!”说着,光绪兴致盎然地站了起来,说道:“曹跃,你能迎娶公主,实乃莫大荣幸,以后可要好好对待蓝祺儿格格啊。”

    珍妃也说道:“是啊,曹跃,蓝祺儿可是咱们格格里最漂亮的一朵牡丹花,皇上用心良苦,你要体会啊。”

    体会你娘了个蛋!曹跃心中气得想要骂 。。。   [,!]
(人,你们这是来通知我的吧,逼婚吗?上次逼我迎娶潘家的女儿,如今有逼我迎娶恭王的格格,我又不是种猪,任由你们支配婚姻大事!曹跃并不是对格格和潘家女儿有什么怨气,而是感觉自己的婚姻被别人操控,极其愤怒憋闷,这一口闷气憋在胸口,如今已经不吐不快了。

    “谢过皇上娘娘的美意,其实……臣心中已有良人相伴。”曹跃说道,他掏出陶悦给自己缝制的荷包,说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皇上和娘娘的故事,臣在西北也略有耳闻,臣羡慕不已。所以臣不愿耽误格格前程。”

    珍妃很是尴尬,心中却很是不快,看了看光绪,却见光绪也很是尴尬,这事儿闹的,明明是好意,却闹出这种误会来了。你一个做臣子的,娶格格怎么了?蓝祺儿长得确实不差,起码近三十年来格格们没有一个能有蓝祺儿漂亮的,且蓝祺儿性子柔弱,配你一个汉人绰绰有余了吧?当真是不识抬举,给脸不要脸。珍妃这个人一切都还好,只是心胸容不下事,性子也不好,她都能和自己的婆婆慈禧唱反调,整个后宫除了光绪喜爱,其他嫔妃和她的关系处的极差,所以当真是忍不了了,说道:“合着你的意思是,我们家格格还不如你口中说的那个民女了呗?”

    “娘娘,俺是个粗人,不过俺却认死理,一生一世只伴一人。”曹跃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光绪尴尬地一笑,心中却很是郁闷不已,自己这个皇帝还真是无聊得很,当媒婆都不成。却见珍妃又要生气,只得岔开话题,忽然问道:“曹爱卿,你对变法如何看待?”

    曹跃道:“朝廷变法,不是臣这种粗人能够看的好的,但臣也支持变法之中的一部分,例如建立专业的警察制度。臣以西北为例,西北乡镇以下治安往往依靠乡绅宗族,但乡绅宗族遇事往往会偏心于本族族人和本地人,遇事多有不公。遇到性子软弱的,处事不公也就罢了,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可是若是遇到性子刚烈的,立即揭竿而起占山为王,成为固匪。所以说宗族处置,即为朝廷节约了经费,却又为朝廷创造了无数个冤案不公,导致西北匪患不绝。”  []

  第245章 锁住曹跃 西门晓生

(    “说起来匪患,我最近看了陶总督的折子和其他各地巡抚的折子,西北最近很不消停,究其原因好像是勇营闹饷。你如今还没有卸任勇营统领一职,此事有你干系啊。”光绪长叹一声道,西北乱事再起,可折子全都送去了慈禧哪里,慈禧批过了之后又派人给他送来看看,光绪又成了傀儡了。他感慨的不是西北之乱,而是西北之乱他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而且即便知道了西北乱起,自己说什么也没有人听。

    曹跃当然不知道光绪此时心中的想法,只以为他因为西北战乱而叹息,心说这个皇帝还真是忧国忧民,可若说跟自己有关系——那也不能承认!打死也不能承认!

    曹跃立即满腹委屈地说:“回皇上的话,臣下来京师之后,与陕西练军勇营已然断了两个多月联系,西北到底发生什么,臣也不知道。”

    “若是你治理西北,你会如何防止西北不在有如此之多匪患?”光绪询问。

    曹跃想了想,说道:“法家治国,万事依法行使,有大清律不用,百姓心中没有公正的标准,没有了公正自然要自己寻找公正。大多数土匪乃出于各种原因,臣以为给百姓们以公平,足以占得民心,而后再徐徐剪灭匪患。”

    “若是按照你的方法,多少年可以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