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淘宝大唐-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请二位王子殿下,体谅我的难处。在这里,候某谢过了。”

  说着,侯君集对他们躬身施了一礼。

  哈罗德急眼了,他指着侯君集的鼻子说道:“侯君集,你就是个小人,出尔反尔,还要不要脸了?”

  侯君集听他出口不逊,立马拉下脸来,说道:“王子殿下,请你慎言。”

  房间里,大唐的将军们,都一个个的手握着刀柄,怒视着哈罗德。

  赫马尔知道,要想进入大马士革,已经是不可能了。他现在担心的是,侯君集翻脸,将他和哈罗德扣下。

  他说道:“候将军,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进入大马士革了,我们就告辞了。”

  侯君集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殷勤的说道:“两位王子殿下,我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一起喝几杯吧。”

  哈罗德现在也回过味儿来,他说道:“候将军,我在军中还有要务要进行处理,改天我来请侯将军吧。”

  说到这里,他特意说到:“等到了长安,我和我姐姐希娜皇妃,一起宴请侯将军。”

  他现在也担心侯君集翻脸,提起希娜,让侯君集有所顾忌。

  侯君集很遗憾的说道:“二位王子,难得前来做客,实在是太可惜了,既然二位不便停留,侯某也就不再勉强了,送客。”

  哈罗德和赫马尔施礼后,匆匆离去。

  看到他们出门,高仙芝说道:“大帅,为什么不干脆将他们扣下,扣下了他们,阿拉伯人群龙无首,咱们在大马士革的军队有50万人,再加上德兰卜的阿拉伯军队,完全可以一举击溃他们的军队,这样,就可以彻底的削弱他们的实力。”

  德兰卜巴不得除掉哈罗德和赫马尔,他说道:“大帅,如果和他们开战,我愿意作为唐军的先锋。”


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来临

  侯君集摇摇头说道:“你们的意见很好,但是,在没有得到皇上授权的情况下,咱们做臣子的,还是不要擅作主张为好!”

  再说哈罗德和赫马尔出城之后,两人十分愤慨,共同的感受,令两人亲近了不少。

  哈罗德说道:“三哥,父亲的仇难道就这样算了?”

  赫马尔恨恨地说道:“德兰卜这个奸贼,,我恨不得一刀劈了他。

  可是,该死的侯君集,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他袒护着那个奸贼,咱们有什么办法?”

  哈罗德说道:“咱们的仇人就在眼前,城里还有那么多财宝,难道就这样算了?”

  他实在是不甘心放弃大马士革里惊人的财富。

  赫马尔眼看着就要得到财宝了,却被侯君集独吞了,自然也是一肚子火气。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哈罗德说道:“我手下的将士们,拼死拼活打到了这里,都等着进城去发财呢,要是就这样退走,我实在是无法跟将士们交待。”

  赫马尔也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就这么算了,他手下的将士们恐怕也不会答应的。

  他问道:“你有什么具体打算?”

  哈罗德原本想说,两人兵合一处和唐军争夺大马士革,可是他想想唐军恐怖的兵力和战斗力,说出来的变成了谈判。

  他说道:“咱们做出和唐军作战的态势,逼着他们交出德兰卜,退一步说,即使他不肯这样做,让他们分给咱们一部分财宝,咱们好跟将士们交待不是?”

  赫马尔有点担心,因为此举,惹恼了侯君集,双方真的开战,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恐怕都会失去。而且,他一直都在征战,需要休养生息,不想和唐朝这样强大的敌人再打起来。

  他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我建议咱们还是和他谈判,咱们毕竟和他并肩作战这么久了,他现在占了大马士革,总得给咱们一些补偿才行。再说了,今后的边界也要划分一下。”

  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的没有底气。他也是没有办法,谁让自己的实力弱呢。

  哈罗德也有些不甘心,可是这是无奈之举。他也只好同意了。

  两人商量了一番,统一了的口径。然后,他们屯兵城外,派出代表来和侯君集谈判。

  对于哈罗德和赫马尔的要求,侯君集肯定是不答应,但是他们赖着不走,侯君集也不想真的和他们开战,他给了他们一些粮食,然后派人向皇上请示。

  太极殿,李愔的书房。

  李愔把侯君集的奏章给大家传看了以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魏征说道:“皇上,自从您登基以后,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这些年来,大唐开疆拓土,国土的面积,已经扩大了一倍不止,新征服的地区,需要进行安抚,恢复生产,还要进行移民和汉化教育。

  就是这些地区,大唐要将它们进行同化,没有几十年的光景,几代人的努力,恐怕都没有办法完成,再继续征战下去,即使打下更多的土地,大唐也消化不了了。

  因此,臣建议,停止对外战争,全力搞好国内建设。”

  高静明说道:“是啊,皇上,现在唐朝太大了,臣管户部,那些州以上的地名,臣都记不过来了。

  除了中原地区,新征服的地区,各方面的管理都需要加强,再继续扩大疆域,的确是有些不适宜了。”

  李愔问李靖,说道:“大将军有什么看法?”

  朝廷终止争战,军人的地位势必降低,这牵扯到很多将军们的利益,因此,军方的态度很重要。

  李靖明白皇上的意思,他说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现在就盼望着能够进入和平年代,安安生生的颐养天年。”

  李愔点点头说道:“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致,贪多嚼不烂。

  我的意见是,停止一切对外战争,全力以赴搞好国内建设。

  至于阿拉伯地区的事情,我的意见是,保留波斯,叙利亚地区就按照侯君集的意见,设立自治区。和哈罗德和赫马尔签订和平协议。”

  643年8月,唐朝和波斯、阿拉伯哈罗德和赫马尔签定了和平协定,唐朝进入了和平年代。

  这件事对于李愔个人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唐和波斯以及哈罗德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了友好国家,水仙和希娜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和平协定签署以后,哈罗德派人将希娜的母亲送到了长安城。

  战争结束了,这些年来因为战争,唐朝保持了正规军180万人,仆从军260万人,战争结束后,朝廷大批裁军,全**队只保留了65万人。朝廷的负担大大减轻了。

  李愔自从不再考虑战争的问题,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多了。

  644年的春节到了,李愔来到唐朝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

  长孙皇后的立政殿。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伫立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飞雪,口中吟诵的却是春日的景色。

  这首名曰的诗,是李世民写给长孙皇后的。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夫妻情深,自从李世民去世以后,长孙太后就变得阴郁起来,她时常缅怀和李世民相处的情景,还有就是惦念自己的子女。

  这时,她的贴身侍女蕊红进来说道:“太后娘娘,长沙王殿下来了。”

  “儿臣参见母后。”李治行礼说道。

  长孙太后十分高兴,她说道:“你从长沙回来了,孩子们呢,跟你一起回来了吗?”

  李治说道:“都回来了,六哥同意我搬回长安城里了,继续担任海军研究所长。”

  长孙皇后十分高兴,她说道:“皇上对你很关照,要好好感谢他。不过,你是海军研究所长,在长安怎么研究啊?”

  李治说道:“海军研究所这些年来,培养出了很多的技术骨干,现在已经用不着儿臣亲自去做具体的项目了。儿臣只是负责管理工作,进行一下指导就行了。”

  长孙皇后说道:“你还是找你六哥,给你安排一些其它的工作,不要无所事事才好。”

  “儿臣记住了。”李治说道。

  李治说道:“母后,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请您看看,这是谁来了?”

  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人。长孙皇后看到此人,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第五百三十章

  第五百三十一章,无线电和报纸

  “母后。”来人声音颤抖的说道。

  “乾儿。”长孙太后激动地叫道。

  来人竟然是废太子李承乾。

  接着李承乾的身后出现了他的妻子苏氏和儿子李象。

  长孙太后十分惊喜。一家人嘘寒问暖,热闹了一阵儿之后,说起了事情的缘由。

  自从李承乾被废黜之后,李愔派人将他们一家安置在云州。

  最初的时候,李承乾随时担心自己家人会遭到毒手。可是李愔对他们一家确实很照顾。

  云州郡王府分给他们一家一座庄园和100亩土地。并且在云州糖厂给了他们一点儿股份,生活上还是比较富足的。

  所有与官府打交道的事情都不用他们操心,云州郡王府派出专人对他们进行服务。使得他们一家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骚扰。李承乾一家在云州过的很平静。

  这次李愔借着庆祝对阿拉伯战争胜利的机会,对李承乾进行特赦,给予他一个一等伯爵的身份,并且给他安排了个长安师范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全家迁回了长安城。

  从古至今,废太子的命运都是横死,唯独李承乾有了一个好的结局。

  李愔打心眼儿里敬重长孙太后。他把李泰的一家也接回了长安,生活上给予了照顾。

  长孙太后十分感慨,从内心感激李愔。

  李愔为了照顾长孙太后的长孙一脉,给了长孙太后一项权益。让她每年可以推荐五个名额的官员,用于安插长孙一脉的子弟。

  长孙太后是个识大体的人,在李世民当政的时候她就不插手政务。现在他依旧回绝了李愔,不参与朝廷的用人制度。

  在这点上,李愔更加敬重长孙太后的为人了。

  李愔胸怀宽广,曾经反对他的人中,大臣张玄素、长孙无忌、褚遂良,被征服外邦的几乎所有君主,他都给予了他们出路。

  从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开明的时代。

  在21世纪,无线电台这种老古董,除了在一战和二战的影视剧中可以见到,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然而,在大唐,却是李愔研制的通讯工具的首选。

  李治自从回到长安,就接受了研制电台的任务。按照李愔提供的图纸,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电台终于研制成功了。

  太极殿,李愔的办公室。

  李愔和魏征、李靖等朝廷重臣,都聚集在办公室里。围着桌子上的一部电台。采纱亲自操作着电台。

  随着红灯闪烁,采砂带着耳机,听着里面传来的信号,并且在纸上写下了一串串的数字。电信的内容不多,很快就结束了。

  采纱对照着密码本,迅速翻译出来上面的内容。

  李愔接过来看了一眼,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把电报稿交给了魏征。

  魏征看完后激动的念道:“我是李治,我现在在长安县城。大唐万岁,皇帝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