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横空出世,是和他同时代英雄人物的悲剧。

后来被称为“顾实汗”的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已经早早死在明军的燧发枪下。

现在的朵甘,与后世的青海省,地理疆域上区别很大。

朱由检默默第盯着面前的地图,他觉得朵甘都司的府治放在客木,实在太过偏僻,客木在朵甘都司的东南角,作为一省的府治,实在不合时宜。

未来的客木,可能是这一带的交通中心,经济可能发达,但作为府治,无法辐射到全省,新的府治,必须放在朵甘的中心地带。

朱由检用手在地图上丈量了一下,忽然,他的眼前,跳动着一个名字:玉树。

第319章在两藏立省

玉树不仅是朵甘地理上的中心,还有个响量的名字。至于数百年后发生的那场地震,其实震级并不高,只是因为那是藏人生活区,影响才特别大,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数百年后,这儿有没有藏人都说不定。

以玉树作为府治,未来的朵甘,以玉树、客木作为经济中心,朱由检在心中绘好了蓝图。

但是朵甘这个名字,太藏化了一,必须新立一个汉化的名字。

朱由检一个个地在脑海中过滤着后世的省份,江苏——————江陵与苏州,安徽——————安庆与徽州。

玉树、客木——————玉客省。

不行,“客”与“木”合在一起,就是个藏化的名字。

朱由检想起了客木后世的名字昌都。

玉树、昌都——————玉昌,对,就玉昌省了。

六月十五日,是朝会的日子,今天的朝会,是专门讨论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

“陛下,既然乌斯藏、朵甘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应该让更多的藏民读圣贤之书,免得这些化外之人,又要生出事端。”教育部长孔贞运最喜欢打头炮,以此来吸引众臣的眼球。

“爱卿言之有理,应该用圣贤之书,多多教化他们。”朱由检也认为,在大明强大的时候,用汉文化去同化藏民,才能在他们的心里,建立起对大明的认同感。

“陛下,乌斯藏、朵甘的军队,是否要撤回来?”曹文诏是参谋部长,要为军队供应粮草和物资,自然关心军队的驻守问题。

“嗯,军队是要撤回来,但也不能全撤,没有大明的驻军,大明的利益、汉人的利益,如何保证?不驻扎军队,那里就不是大明的国土,迟早会成为藩属国。”

……

军事胜利,永远是解决政治问题的重要钥匙,今天的朝会,就十分顺利,一共达成六项共识:

一、改朵甘都司为玉昌省,首府玉树,对当地的藏、蒙族人口,强制实行汉化,如有反对者,在没收主要财产后,驱逐出境,敢于反抗者,格杀勿论;二、改乌斯藏都司为西藏省,首府拉萨。因西藏省地广人稀,目前总人口不足三十万,逐步从四川迁三万失去土地的汉人军户,从西藏东部的工布一带,逐渐向西推进,废除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省地方官员,由朝廷派遣,僧侣不得干涉地方政务,除朝廷在西藏省驻军外,任何人不得拥有军队;三、左良玉的第十四军撤回陕西,陈奇瑜的第十五军驻守玉昌省,沐启元的第十九军撤回云南,林呈祥的第二十军驻守西藏省,但西藏初定,人心不稳,半年后视情况再撤,第十五军、第二十军所缺兵员,参谋部一律补齐;四、鼓励汉人向玉昌、西藏两省人口稀少的东部移民,两地所有的新移民,每丁由地方政府发给三十亩土地,所有土地三年内免税、五年内减半征税,两省原有居民,土地不足三十亩的,予以补足,超过三十亩的不论;五、清理两省寺庙田产,据实上报,朝廷将根据各地人口状况,核定各寺庙所能拥有的最高土地限额和僧侣人数;六、在两省兴办学校,专门传授汉语,教授圣贤之书。

朱由检笑了。

玉昌、西藏两省有了大明的驻军,才算是大明的国土,有了军队的支持,玉昌省的归化政策、西藏省政教合一制度的废除,才能得到保障,玉昌、西藏才会真正成为大明的第二十一、二十二个省份。

随着西藏省汉族人口的增加,汉族会逐渐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即使将来全民公决,也无法脱离大明而独立。

玉昌省实行归化汉族的策略,将转变成和内地一样,只有单一的汉民族。

在玉昌、西藏两省开办学校,又能促进一部分藏民的汉化,加速藏民的心里回归。

朝堂皆大欢喜。

中午,朱由检设宴,款待群臣。

“陛下,目前四海升平,大明蒸蒸日上,都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所致。”孔贞运几杯酒下肚,面色开始红润起来,对他来说,没有像建奴那种直接的压力,就是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孔爱卿可知,大明哪个省的军队最多?”朱由检一直对北方的蒙古人耿耿于怀,这些游牧民族,搞建设不行,破坏起来比穿山甲还厉害。

“当然是陕西,谁不知道陕西四镇有三十万大军。”孔贞运的脑子还有些清晰。

“那孔爱卿可知,陕西为何要驻扎三十万大军?”朱由检不得不提醒这位军盲,但附近的几位重臣,心里一定有想法了。

“当然是为了鞑靼蒙古,难道陛下又要与打仗?”孔贞运喝了几杯酒,脑子不太灵光,但也慢慢地反应过来了,“陛下,玉昌、西藏才息刀兵,大明可是要修生养息呀,没有十年的时间,不,最好是几十年,大明都难以恢复元气。”想想又觉得不对,大明最近的北伐和南征,好像都是赚了不少银子,死的人也不多,只不过军队有些强盗行为。

“孔爱卿放心,大明要修生养息,暂时不会远征鞑靼。”朱由检故意说得含糊其辞,还有好些重臣竖起耳朵在听呢!

“那臣就放心了。”孔贞运又喝了几口酒,眼睛眯得更小了,他的酒量不行,还硬要撑场面,人家没喝好,他就要喝倒了。

朱由检将目光转向曹文诏:“曹爱卿,南海舰队组建得怎么样了?”

“陛下,经过各海运公司的捐赠和造船厂的建造,现在已经有战船七百余艘,其中大型的广船一百二十艘,中型的福船二百一十艘,小型的苍山船四百多艘,另有运输船三百多艘,能一次性运送包括作战物资在内的三万士兵。”

“三万?比北海舰队还厉害?南海舰队司令是谁?”朱由检相信拿破仑的话,一头狮子率领的绵羊部队,永远比一头绵羊率领的狮子部队要强,只要军官选好了,士兵可以批量训练,但优秀的指挥官不是短时间能强化训练出来的。

“回陛下,现在还没有舰队司令,目前指挥训练的是一名游击参将,叫郑芝龙,他以前在沿海从事海运,南海舰队的很多舰船,都是他以前用过的船只。”曹文诏不知道朱由检是否满意郑芝龙的海盗出身,心中惴惴不安。

“郑芝龙?”朱由检迟疑了一刻,“令他火速进京,朕要召见他。”朱由检对郑芝龙的了解,主要是知道他有个儿子叫郑成功,一个海盗,指挥万人就天了,要指挥数万人的正规海军,朱由检还是有些担心。

海盗出生,谁知道他有什么心思?再说,南海舰队的很多船只原本就是他的,他会不会将南海舰队看做他的私产?一旦郑芝龙拥兵自重,在大海上,朱由检还真没什么办法。

南海舰队是朱由检花重金打造的,目的是对付西夷,要是坏在一海盗头子手中,他想哭都没有眼泪。

“是,陛下,臣立即通知郑芝龙进京。”见朱由检没有责怪,曹文诏稍稍放下心来。

“给朕找一份完整的郑芝龙的材料,越详细越好。”朱由检压低声音,“此事只有你我君臣二人知晓。”

“是,陛下,臣明白。”曹文诏双目晶亮,他知道朱由检要考察郑芝龙了。

朱由检却是抬头看着李春烨:“李爱卿,朕也有几个问题要问你,军人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国防院如何奖励他们?难道仅仅用钱财、土地解决问题吗?”朱由检早知道军队改革不彻底,当时自己刚刚登基,皇位不稳,加上建奴的威胁迫在眉睫,动作不敢太大,现在挟两次战争胜利的余威,是彻底改革军队的时候了。

“陛下,难道还有他法吗?老臣实在不明白。”李春烨实在猜不透朱由检,不知道他又要玩出什么花样,只好对着朱由检傻笑。

“比如军官升职,连长要升到营长,那营长就必须升到团长,团长就必须升职旅长,以此类推,也就是说,要升职必须有空缺,但什么时候有空缺,谁也不知道,如果没有空缺,怎么解决军官的升职问题?”

“陛下……”

“可否采用候补制度,比如,旅长按照军功,应该升职为师长,但师长一时没有空缺,无法直接任命,就先让他继续担任旅长,同时任命他为候补师长,等师长的位置有空缺时再行任命,不过,好像也不行,现在新军打仗,军官阵亡的现象不多见,谁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

“再者,军人如果功劳特别卓著,如何奖励他们?从连长直接升职到营长,不足以奖励他的功绩,从连长直接升职军长,恐怕也不合适。”

“连长直接升职到军长,恐怕也是对军官不负责任。”李春烨终于跟上了朱由检的节奏。

朱由检微微头,“第三,军人打仗,冒着生命的危险,不仅仅是为了钱财吧?可否给予军人一种特殊的奖励,这种奖励与钱财无关,仅仅是一份荣誉。”朱由检的心里,是希望通过军衔、荣誉、封号来刺激军人为国而战的积极性,建立职业军队。

“特殊的荣誉?”李春烨发现,自己好像又跟不上朱由检的思路了。

“还有就是,军人在前线流血流汗,一旦伤残或者牺牲了,家人怎么生活?他们为大明而战,大明不能不管他们家人的死活,否则,心寒的军人,将来还会在战场为国家卖命吗?”

如果说上一次的军事改革,只是训练方法和军队战斗体制的改革,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那朱由检这一次酝酿的改革,就是准备建立职业军队,是军队国家化、现代化的改革。

第320章科尔沁的烦劳

“陛下的教诲,老臣实有同感,容臣回去想想,再给陛下上个折子。”李春烨也想过军队的保障问题,那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不经皇帝同意,财政部绝不会拨出这么大一笔款子,既然朱由检主动说到伤残、阵亡军人的善后问题,他相信朱由检一定会有自己想法。

李春烨哪里知道,北伐战争的时候,明军在沈阳得到大批金银,朱由检当时就留了个心眼。

“李爱卿不用着急,这些事也非一日之功,回去慢慢思考,也可以到军队中调研,了解将士们的真实想法,逐步完善。”没有后世经验的李春烨,能跟得上自己的思路,把事情办好就不错了,朱由检自然没有怪罪的意思,他又将目光投向李长庚,“李爱卿,几条主干道修筑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京师至乌第的第一大道,已经修筑到滨江城,估计冻天来临之前,能修筑到哈鲁城。”李长庚没有准备,只得先汇报最为熟悉的第一大道。

朱由检微微头,示意李长庚再说下去。

“第二大道已经越过凉州(今武威),最迟八月底能到达甘州(今张掖),如果一切顺利,入冬以前,可以修筑至肃州(今酒泉),甚至嘉峪关,结束全程。”

结束全程?朱由检心中默念,嘉峪关怎么会是第二大道的终?能算中就不错了,来日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