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朝好舅子-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明天小民给各位长辈,叔伯,兄长。送上更狂热,更有趣的比赛。不过,明天请准备铜钱,下注最低也要一箱钱。可以打欠条。”柳木起身施礼,高声喊着。

    裴寂当下就喊道:“来人,给这小木写个条子,先准备十马车钱。哈哈哈。”

    众人皆笑。

    一箱就是十贯,六十四斤重。一马车就是八箱,裴寂好赌让先准备十马车。事实上,今天的比赛裴寂就和身旁的几位重臣赌银一盘,就是小银锭十二只,折钱十二贯。

    接下来应该是到了脯食的时间,就是大唐的下午饭。

    可大唐皇帝却没有让任何人吃饭,直接叫这些人进了庄子的前厅,禁军守门。

    “二郎你让各位老臣们都过来,看来你是把握十足。既然来了,那就议一议,看还有何补充。不让各位吃喝,就是怕吃饱了想睡,没了精神谈正事。一会朕作东,有好酒。这可是朕的驸马为大婚准备的,被朕发现了,哈哈哈。”

    李渊放声大笑。

    李世民起身:“父皇,还有一人。”

    李渊知道李世民说的是谁,是柳木。也明白李世民在请教自己,是否让柳木走到台前。

    李世民有他的心思,他这么作其实是为了保护柳木,大唐皇帝李渊如果让柳木走出来,就代表柳木是大唐皇帝的亲信,在得到大唐皇帝的授意下研究出了这么一个计划。

    同时,也让朝臣们排除了柳木与自己有关系的猜测。

    李渊想的却是,柳木还小,搞个家丁都怕人说闲话,所以让这些家丁组成球队,每天就是打球图个乐子,现在让柳木站在前台,这个压力有点大。

    李渊思考之后说道:“罢了,朕还不能有几个谋士,二郎代朕给众卿讲讲,今天要议的重点是,让柴绍以平叛的名义带三万精锐三万辅兵北上。叔宝那里再增兵三万,朕不希望有失。”

    李渊的命令让重臣们听的云里雾里。

    并州大总管,事实上可不是一个小官,唐时并州领晋阳(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只是眼下朔方被梁师都占领,号梁国。

    秦琼此时所在的地方就在晋阳,这里可以大唐皇族龙兴之地。

    不是非常可靠的人,李渊也不会让其成为并州大总管。

    李世民得到吩咐后上前,立即有禁军开始封门,封窗,连房顶与房梁都有禁军在,一副巨大的地图由禁军士兵拉开。

    “本王受命代圣人讲述这次的战役。有圣人之谋士在去掉冬天建言取幽州,结盟可信的东突厥东部草原部落。”

    李世民在地图上指出幽州与所讲的草原范围。

    在座的无一不是重臣,连幽州在那里都不知道的话,也没资格坐在这里,但李世民还是特意指出幽州的位置。

    提到幽州,有一大将起身:“幽州,难!”


第0174节 意外的强硬

    “这幽州怕不好拿,高开道眼下兵精粮足,又与颉利盟誓。此人骁勇而且行事狠辣无情,更是一个反复小人。无论是劝降,还是攻打。难!”

    说话的是刘弘基,绝对是李渊父子的死忠,晋阳起兵时出了大力,在攻打长安的时候更是立下大功的将军。今年四十多岁,正是壮年,眼下统领长安城西城守军,也是李世民最信得过的人之一。

    李渊听到这番话爽朗的大笑,他确实是开心,因为高开道在朝中议过多次,确实是难对付的人。

    但眼下,高开道的脑袋被石灰包着就收藏在秦王府。

    “二郎。”李渊指了指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欠身一礼:“刘任国(刘弘基受封任国公),本王与你交好,本不应该扫你的颜面,但高开道的人头在去年下雪之前就已经放在我的天策府。现程、李两位将军怕是已经完成了清剿幽州残留不顺者。”

    “大喜,臣恭贺圣人。”裴寂立即跳起来对李渊施礼。

    李渊开怀大笑:“兵不血刃拿下高开道,吾儿有功,叔宝大功。不仅如此,处罗可汗次子阿史那杜尔不满颉利残暴,以血书与吾儿盟誓,此时应在……”李渊停下了,因为李渊也搞不清阿史那杜尔在那里。

    彭海立即出去,找到躲在一个小屋内的柳木问过又回来。

    “圣人,此时在云州,与任城王一同练兵,任城王有上书,希望可以调他所属精锐参与作战。”

    李渊接口说道:“对,人在云州。”

    此时,重臣们不信也信了,李渊有个可靠的谋士正在策划这一切。

    从刚才李世民的反应看来,李世民想见到这个人,甚至拉笼。

    “二郎!”李渊又吩咐一句,李世民开始详细的讲述针对颉利可汗即将南下的一个以逸待劳的作战计划。其中就是以并州为核心,进行一次大战。

    “窦静去年上表,请秦叔宝出任并州大总管……”萧瑀想到了。

    “这是朕的意思,叔宝勇将如何作一个屯田的将军,当为大唐征战四方。”李渊又把这事接下了。

    “详细的计划是这样的……”

    李世民开始正式的讲述这一场计划。

    古代打仗打的不仅仅是兵力,最麻烦的就是后勤,没有朝中重臣的支持,万一发生一击没有打掉颉利的主力,那么战争的时间就会拖长,这个时候就需要长安的全力支持。

    李世民眼下要的就是一个举大唐之力,打残颉利的大战。

    莫说现在李建成被软禁,就是李建成眼下还如日中天,这件事情上李建成都不敢花半点花活,因为秦琼虽是秦王府部将,却是深受李渊信任,李渊经常直接布置任务的将领。

    柳木一直躲在小屋,会议的内容是在李渊的允许下让他听的。

    这时,裴寂突然建议:“圣人,不如迁都洛阳。长安距离突厥太近了,这样很不安全。”

    “父皇!”李世民立即就站出来决定反对。

    李渊一抬手制止了李世民说话,然后说道:“还有谁支持迁都。”

    这下,超过七成的人都支持迁都。

    李世民再次上前准备提出反对意见,李渊第二次制止了李世民开口。却听李渊高声说道:“听到没有,迁都。一刻钟给朕上份表章,放开写没有任何禁忌。现在,准备些点心。”

    给谁在说话,好神秘的人。

    重臣们都在相互打探,却是谁也不知道那后面躲着的人是谁?

    李世民慌了,他不能不慌,因为柳木在他心目中是一个胆子不大的人,一听到能逃到安全远离战乱的地方,很难说柳木这家伙会支持迁都。

    不过,李世民又很怀疑,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是大唐最最顶尖的国策了。李渊为何要去听一个十七岁未及冠半大孩子的意见。

    柳木脑袋之中并没有唐朝有迁都的这段历史。

    大唐是有迁都过,但都是在武周之后,安史之乱等等。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当中,初唐就在这个时候,是太子李建成与裴寂提议的迁都洛阳。

    大唐皇帝让写柳木不能不写,柳木赶紧拿来笔墨开始写自己的想法。

    大唐皇帝说了,无禁忌。

    柳木为难了。

    是真的不用顾忌,还是相对的不顾忌。但如果有所顾忌大唐皇帝一定不高兴。

    足足五分钟的思考,柳木才在纸上落下了第一个字。

    不!

    柳木此时想到的是后世的明朝。

    明朝的皇帝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爱玩的有荒唐的。但明朝每一个皇帝没有软骨头,有殉国的、被俘不求饶的、有战死沙场的,有绝食自杀的。

    明军无论有多惨,也没有割地求和,用女人换和平的。

    历史上,明朝军队的战绩并不是很好,但明朝确实是古代世界所有历史超过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没有签过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从不屈服。

    柳木内心有些动容,甚至有一些冲动,冲动到亲自去并州,柳木有把握在合适的机会上弄死颉利,因为柳木还有没有拿出来的大杀器,这东西管用。

    看着那张白纸,柳木原先想写的不管敌有人多强……

    可此时,柳木写道: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写完后,柳木换了一张纸写道:天子怕敌人,那长安百姓与大唐士兵怕不怕,百姓怕了往南逃,难道要再迁都。长安距敌近,近在千里之内。那就打,往北打出一千里,这样不就远了。

    前厅,李世民已经是第三次想开口,却依然被李渊制止。

    李渊只在和裴寂讲着球赛,讲某个精彩的瞬间。

    彭海进来,将两张纸放在李渊身旁,李渊笑着拿起纸来一看,脸瞬间就变了,重重的一巴掌拍在桌上。

    柳木这纸条上有两点都触到了李渊的痛处。

    第一,纳贡。

    纳贡也就是称臣之意,李渊确实向突厥的颉利可汗称过臣。

    第二,就是柳木所说的天子逃,百姓逃,一直往南逃。

    这话等同于在嘲笑迁都。

    这一巴掌拍在桌上,也拍在每个人心中,柳木吓的一哆嗦,难道那句无禁忌是坑?


第0175节 谋士?

    就在柳木内心充满着紧张与不安之时,却听到李渊开口了。

    大唐皇帝李渊的语气格外的沉重。

    “朕以凉德(皇帝自称自己微薄的才华与德行),适民以愿(正好天下百姓寻求平安生活的愿望)……

    (注:这一段别喷我,古文学得不太好,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听到这话,大厅内所有人都立即站了起来,躬身而立。

    没有人敢打断,身为皇帝此时在下罪已诏,谁打断就是大不敬,是重罪。

    大唐皇帝讲的很久,大概的意思是,当年我也是没办法所以才向突厥委屈求全,称臣是我李渊一个人向颉利称臣,并非我大唐向颉利称臣。

    大唐子民是天国上民,无须害怕蛮夷之突厥,大唐士兵敢战,大唐皇族亦血战突厥。

    李渊说完,将那两张纸叫彭海递给了李世民。

    “二郎,若是有失,你自己挑个地方过此平静的日子。”李渊这话语气很平淡,可每一个字的意思当中,都带着一种巨大的压力。

    李世民看到那张纸,双膝跪地:“父皇,如有失,儿愿以性命承担。”

    李渊回身从捧着自己御刀的禁军手中将自己的刀抽出,就插在李世民面前:“二郎,依你之前的上书,至少要斩颉利一条手臂,朕的理解是,此役必让颉利之重臣死一人,所属部落至少打残一个,是也不是?”

    “是!”

    “那就去办吧,朕累了。朕准备去避暑,等你的捷报。大战之前,将朕的罪已诏,公示天下。去吧。”

    “儿臣告退。”李世民双手捧着李渊的刀,跪着退了三步这才起身,退到门口才转身离开。

    重臣们一一施礼,跟着李世民一起离开。

    重臣们此时还没有看到那两张纸,但却看到了李渊父子的决心。

    李渊给李世民下了狠话,你败了,就去找个地方作个闲散亲王罢,朕也不想再看到你。可胜了会如何,却没有丝毫的话。

    但足以证明,李渊要报仇。

    报的,就是他向颉利称臣的这个仇,突厥数次入侵中原的仇,中原百姓的仇。

    后面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