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崛起在大明-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着争得面红耳赤的众首领,李自成始终挂着笑容,微笑以待,颔首不语,直至争执的氛围稍微放缓,在那短暂安静的一瞬间,这才高声喊道:“各位首领,可否听李某一言?”

    刹那间,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将到嘴的话语给咽了回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一个方向。

    各路起义军大大小小虽有数十之多,但李自成的威望可见一斑,就那么一嗓子,立即控制了局面,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与重视。

    如今之时,李自成的声名与威望可以比肩于高迎祥、罗汝才、张妙手等人,在各路起义军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尤其是这两年的时间里,每逢起义军处境危难之时,必能献出决定性的计策,挽救各路起义军。

    此刻,李自成感受着众人疑惑而好奇的目光,看到无人反对,当即继续说道:“各位首领,大家之所以争执的相持不下,无非是关于大家的去向一事,暂时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

    李自成的语速稍稍放缓,宛若停顿一般,依旧是颔首微笑,目光却是泛着灼灼光芒,满含深意,环视众人的同时,也在朗声地说道:“李某总结了一下,大家之所以始终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分歧点无非是有三个去处,每一个去处都各有利弊。以在下看来,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也不是不能形成统一的共识。”

    “哦。。。李闯将,你有什么解决之策?”张妙手适时地问了一句,面带善意,和煦一笑。

    然而,不等李自成回答,张献忠却跳了出来,抢先说道:“李自成,不要说什么分兵三股,相继进入山西、湖广与河南。”

    “喔。。。张首领,为什么不可能?”李自成没有理会张献忠话里的阴阳怪气,反而问道。

    “这还用说?”张献忠撇了撇嘴,露出一丝嘲讽之色,进而散发出一股霸道的气息,紧接着说道:“虽然这里聚集了陕西大部分起义军,足有二三十万之众。但是,一旦分兵三路,每一路也不过九万人左右。而且,其中又有不少的随军家属。如此情况下,要是分兵的话,将会大幅度削弱攻城的能力,还怎么形成有效的战力。”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或许对张献忠前面之话还有一些置疑,像是在置气,为了反对而反对,但一听到后面之语,诸多首领露出深以为然之色,从内心深处认可了张献忠的分析。

    一再的刁难,令张献忠失望的是,并未看到李自成露出丝毫的凌乱之感,反而露出一副从容不迫之色,对答如流的说道:“张首领,你说的不错,也是事实,但却忽略了一点。”

    “忽略了什么?”张献忠本能反问了一句,浓眉抖动了一下,微微一扬。

    “呵呵。。。张首领,莫要忘了,天下之大,并非只有陕西有起义军,河南与山西也有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他们也忍受不了朝廷的重赋,不堪贪官污吏的盘剥,纷纷起事,只要咱们与其联合起来,不愁兵力的问题,完全可以攻打县城。”

    “而且,我建议大家分兵三路,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一旦兵分三路,分别进入山西、河南与湖广,势必最大化的分散与牵制官军的主力,使得朝廷也不得不分兵三路。”

    “自成说的不错,咱们兵分三路,相应的,官军也将分兵三路。”高迎祥立即站了出来,表达支持,更是补充的说道:“如此一来,无论是哪一路起义军,面临官军的压力,都将会小很多,即便是将来发展的不顺利,承受不住官军的围剿,也能从容的向其他地方撤离,与其他各路起义军会合。”

    这一刻,不用众人多说什么,也已经默认了李自成的提议。

    或许,就算是没有李自成的提议,众人也倾向于分兵三路,不想一起行动。毕竟,这多的人,这么多路起义军,有强有弱,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总会有分配不均的情况。

    尤其是对于那些兵力弱的起义军,对于分兵进入其他地区,这种欲望就显得格外强烈。

    毫无疑问,接下来就是关于分兵的事情了,当然就是非常贱的事情。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西宁,正在发生一场动乱,烽烟缭绕,鲜血横流,人头滚滚,城里到处各种惨叫与厮杀,这一切来得都是那么突兀而毫无征兆,又有一丝蛛丝马迹可寻。


………………………………

第三百一十一章 福兮祸兮

    几天之后,陕西平凉府固州城内,三边总督府,洪承畴已经接到朝廷的圣旨,得到了五省总督的印玺以及尚方宝剑,更是调集了兵马,准备重兵围剿陕西境内的各路起义军,颇有一展拳脚、大干一场的架势。

    此刻,在总督府的大厅里,洪承畴端坐于上,诸将分坐于两侧,一名小校正在汇报着陕西的情况。

    “大人,在这段时日里,被乱军肆虐的地方主要有巩昌府、凤翔府、平凉府、庆阳府以及延安府。其中,又以延安府最为严重,不仅诸多的县城纷纷陷落,所有的粮仓几乎都损毁殆尽,或是被乱军掠夺一空,或是被被人纵火焚毁。。。。。。”

    随着小校的讲述,除了洪承畴还能保持面容平静之外,诸将都是神色一变,心中震动不已,没想到乱军这么疯狂,行动极具有针对性,阴谋的味道极为浓郁,几乎破坏了整个陕西的粮食储藏。

    一股不安的味道开始酝酿,升腾在众人的心间,影响着他们的心神。

    不等小校讲完,就有一名将领按耐不住的站了出来,焦虑的说道:“大人,还望赶紧向朝廷上报一封加急文书,催促山西的粮草尽快运进陕西。否则,如果拖得久了,将会引发骚乱,军心不稳啊。”

    又有一名将领站了出来,也是满脸的焦急之色,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大人,陕西的粮仓主要集中在巩昌府与延安府两地,现在两地都遭到了乱军的抢掠,宁夏更是在去年遭到蒙古插汗部落的入侵,今年的新粮勉强够供应那里的驻军,为今只剩下西安府的永丰仓和华州的潼关仓,远远不足陕西驻军的粮草供应,还望大人尽快想办法,从其他地方调粮。”

    洪承畴的面色虽然平静,看起来异常的镇定,但内心却是苦笑连连,无奈非常。

    作为三边总督,洪承畴又怎能不知粮草的重要性?粮草短缺,不仅是军心不稳那么简单,还将会引起大面积兵变,想压都压不住。

    “各位将军,尽管放心,在宣旨太监来之时,本官就已经写了折子,呈情给皇上,并晓明了其中的利害攸关,希望户部尽快划拨一批粮饷,一救陕西燃眉之急。”

    洪承畴虽然回答地铿锵有力,但内心极没底气,从那些宣旨太监的口中得知,山西的情况虽然好一些,但并没有过多的粮食支援,要想调拨粮食,也就只能从江南与四川。

    然而,两地距离陕西有千里之遥,路途艰险,到处都是造反的乱军,很难保证粮草的安全抵达。

    何况,虽然鞑子军退去,但关内依旧是烽烟四起,各地都是急需粮草,即便是有粮食,也无法保证全部运到陕西。

    一念及此,洪承畴就是心中一沉,一股无力之感油然而生。

    然而,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阵高声呼喊,人还未到,声音却已经回荡在众人的耳中,话里隐隐透着喜悦。。

    “报。。。紧急军情,乱军大举进入山西、河南与湖广三地,与当地的乱贼勾结在一起,攻城略地,杀朝廷官员,抢劫朝廷府库粮仓,城里的‘百姓’遭难,家财被掠夺一空。”

    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百姓并不是真的百姓,而是指那些权贵。如今这个年头,百姓家里能够有什么,值得那些乱军抢的。

    听到这些话,大厅里的诸将就涌现莫名的喜意,一名将领更是说道:“大人,既然三地告急,咱们还是赶紧救援吧。”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位武将的弦外之音,一旦大军开到其他三地,将会大大缓解陕西的压力,降低对粮草的需求。

    当然,听到这些,洪承畴也有一丝莫名的喜意,但更多地还是忧心,虽然乱军离开了陕西,将粮草的压力大部分转移,转嫁到其他三地的身上。

    然而,如此一来,就等于封了陕西从外面获得粮草的途径,唯有从四川调拨粮草。

    以往之时,陕西驻军的粮饷,多来自于山西与河南,现在两地被乱军攻伐,使得最快、最有效的粮草来源渠道几乎废了。

    作为五省总督,相比而言,洪承畴的格局将会更大,看得更远,陕西的压力虽减,但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剿匪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山西与湖广还好一点,河南可谓是民意汹汹,以呈鼎沸之态,乱军的大规模进入,将会得到大幅度发展,兵力将会是暴涨,仅凭他洪承畴所掌控的军队,很难有效镇压。

    容不得洪承畴深想,又是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使得所有人心中一颤,生出不好的预感。

    “报。。。紧急军情,大事不好了!”

    声音还未落,就见一名兵卒急速跑了进来,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刚一单膝跪地,还未说话,就听洪承畴迫不及待的问道:“快说,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一刻,诸将看着兵卒身后插着的一面小旗,就知道又有大事发生,还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兵卒接下来之言,正好验证了他们的心中猜测。

    “启禀大人,甘肃西宁发生兵变,将领被杀,守道被赶走,镇守太监也是仓皇而逃,西宁城现在已经落入乱军的手中。”

    众人震惊之时,并不觉得意外,军饷早已拖欠已久,现在粮食又供应不上去,不兵变才怪?

    不过,众人没有想到,事情来得如此之快!

    兵卒刚一说完,洪承畴的军师当即就有了反应,满脸的着急与忧虑之色,躬身行礼道:“大人,还望速速行动,镇压西宁叛乱。一旦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恐怕会有向周围州府县城蔓延的趋势。到时候,一旦蔓延开来,整个甘肃,乃至于整个陕西,局势都将会失控,兵变的军队将会越来越多。”

    听到这些话,洪承畴还未有任何回应,两侧的将领都是心中一颤,脊背直冒冷汗,只觉得头皮发麻。

    作为军队的直接统领者,一旦军队发生哗变,他们将会是第一个遭到冲击之人,很容易遭到斩杀。

    所以,一听这些,众将怎能不心惊?怎能不后怕?

    尤其是,如今之时,陕西面临粮草短缺的危机,更是大幅度增加兵变的可能,将会使得他们犹如放到火烧烤炙,随时都有可能引火烧身,有性命之忧!

    “传我的将令下去,所有的人马按兵不动,等我平复西宁之乱后,再次前往山西‘河南与湖广之地支援。’”

    说话之间,洪承畴的神色不再是平静,而是阴翳地都快滴出水来,目光闪动地环视左右,一一看过众人。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形势再变

    崇祯八年,正月的这一天,河南开封府,荥阳县附近,广武山上,霸王城之中,某个宅院的大厅里,李自成与徐霞客并肩而坐,吴汝义站于对面,正在汇报着相关信息。

    “老大,李过那边刚刚派人送来情报,由于山西巡抚吴那笄椋由媳康拇又兄苄芪内⑽幢磺菜褪撸歉娜挝俗鼙伲闷淞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