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崛起在大明-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募捐成功,就要有一个带头之人,率先响应皇上你的募捐之策,其他诸多大臣才能捐银捐粮。”

    宛若醍醐灌顶一般,崇祯的眼前顿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自语的说道:“对啊,嘉定伯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不仅是朕的国丈,还是皇后的亲父亲,又在兵马司任职,应该能够起到不错的带头作用。”

    说到这里,崇祯的眼里神采连连,回头看向徐高,兴奋地说道:“徐高,你立即前往国丈嘉定伯府一趟,将其中的利害攸关讲一下,一旦朕颁发了募捐的旨意,希望他能够拿出十万两银子,作为表率作用。”

    “是,皇上,奴才这就传达您的口谕。”

    徐高回答之时,一股心酸之意油然而生,有一些同情眼前的这位皇帝,居然沦落到向臣子“募捐”的地步,说的难听一下,就像要饭一样,不仅要好言好语,还要看对方的心情。

    嘉定伯府的大厅上,烛光昏暗,一个斑白银发的老者与徐高相对而站,虽已是花甲之年,却是满脸红光,听徐高说完之后,神情顿时如丧考妣,苦着脸地说道:“高公公啊,你和皇上讲一下,老臣安得多金?为官这些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老臣最多也只能拿出一万两。”

    一听这话,国丈周奎捐出的银子与皇上期许的相差悬殊,徐高顿时直撮牙花子,忍不住地暗自腹诽:“艹,老家伙,还真敢说?谁不知道,嘉定伯拥有大量的田产房宅,更是有一支歌伎团,十万两根本就是毛毛雨。”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也不能明说,徐高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争取道:“国丈大人,皇上登基之后,不仅立周皇后为后,更是封你老为嘉定伯,任职兵马司这等肥水衙门,还赐第于苏州葑门,为了江山社稷,缓解朝廷国库空虚,让将士们能够吃饱打仗,抵御乱军,你老也应该有所表示不是?一万两也太少了。”

    说到这里,徐高脸上挂着笑,颇含深意,不等周奎反驳,抢先又说道:“国丈大人,奴才可是听说了,府上可是养着一支歌伎团,又岂会拿不出区区十万两呢?”

    然而,出乎徐高的意料,周奎却摆出了装傻充愣的样子,倚老卖老的一梗脖子,毫不松口的说道:“老臣确实家里穷,勉强只能拿出一万两,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巩永固

    司礼太监徐高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深深地知道,素有耳闻,这位国丈周奎大人那是吝啬出了名的,绝对是无利不起早之辈,像捐银这样的毫无好处的募捐之事,能够从他身上弄到一万两,已经算是破天荒了。

    “嗯。。。好吧,国丈大人,既然这样,那奴才就先行告退了,回宫回禀皇上。”

    “徐公公走好,一定要向皇上替本官美言两句,老臣实在拿不出那多银子。”

    听到这样的回应,再一看周奎的那副嘴脸,徐高是一刻都不想在周府多待,转身匆匆而去,周奎却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看着徐高离去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时,一名老妇人从旁边的屋子里款款走了出来,面露忧色,边走边劝说道:“老爷,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啊?不管怎么讲,咱们的女儿也是当今的皇后,皇上的日子难过,拿不出银子发军饷,只是拿出一万两,朝中的那些官员一定会拿得更少,到时候,皇上的募捐就等同于白费了。”

    “哼~妇道人家懂什么?朝廷拿不出银子发军饷,关我什么事?天下藩王何其多,哪一个不是富得流油,凭什么让我掏银子赞助军饷?”周奎斜瞥了一眼老夫,转身离去,走向里屋。

    第二天,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气氛原本轻松的京城渐渐变得紧张起来,到处充满着各种留言非议,大街小巷之上热议不断。

    “哎,听说了没有,乱军已经打到了阜成门外,足有好几万人,黑压压一片,不计其数,也不知道朝廷能不能将其击退?”

    “真的?假的?之前没有一点消息,乱军怎么就突然打到了京城?不会是鞑子散布的流言,蛊惑城里的人心吧?”

    “应该不会有错,兵部刚刚张贴了榜文,正在募集兵丁,征召城里的青壮男子,充斥到城防营和三大营里,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

    京城里的气氛虽然紧张起来,但情况还不算坏,并不乱,依旧维持着往日的秩序,居民依旧该干啥的干啥,只是眉头上时不时地显现皱纹,一副忧心忡忡、忐忑不安的样子。

    紫禁城,德政殿内。

    大殿上不仅有文臣武将,更有诸多的皇亲外戚,崇祯端坐于上,看着这些人,或是软弱无能之态,或是各怀心思之资,心中顿生无力之感,觉得手下竟然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可是,一想到李家军就陈兵于阜成门外,还有更多的乱军有可能正在逼近,崇祯就不得不按下心里的那股浮躁之意,不得不强打精神面对眼前这些人,进行各种劝说。

    “按照祖制,凡是勋臣的儿子,还有驸马等国戚,都必须进国子监进修,学习诗词文章的同时,还要兼修兵书,练骑射。各位家里有适龄的子弟吗?”

    然而,无人回应,那些皇亲国戚、公爵、侯爵、伯爵都是低头不语,默而不言,没有一个人回应,颇有死猪不怕开水烫之意。

    这一刻,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个时候送子弟进入国子监,接受紧急军事训练,还不是用来参加预备役的,顶替那些战死的将校,大战在即,很有可能立即带兵打仗,上城头献身。

    朱由检的反应很平淡,似乎对众人的冷淡反应并不生气,脾气格外的好,极有耐心的又问了几遍,最后不得不点名道:“成国公,定国公,你们家的子弟是不是该送国子监进修了?”

    “启禀皇上,微臣的儿子尚幼,还不到进入国子监的年龄。”

    “回禀皇上,微臣的儿子资质愚钝,进入国子监也是胡混。”

    听到两位公爵嗫嚅推迟的话语,再一看两人畏惧如虎的模样,朱由检只觉得既好气又好笑,堂堂的开国勋臣的后代,子孙绵延先辈的爵位,如今却是这等模样,畏战如虎。

    崇祯暗暗摇了摇头,没有继续揪着两人不放,也没有揭穿他们的谎言,转头看向了其他的勋爵或驸马,和成国公、定国公一样,这些人相继拿出了推迟的理由,不是身体不好,就是资质驽钝等等。

    就在朱由检一次次的失望之时,从诸多驸马里走出一人,全身英气逼人,双手抱拳的同时,躬身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愿意进国子监进修,为皇上尽犬马之劳,报效朝廷。”

    闻听此言,朱由检的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并不觉得意外,这个妹夫巩永固乃是河北宛平人,颇有燕赵的侠义之风,深得自己的喜爱,一直陪伴左右。

    “好,巩永固,不愧是朕的好妹夫,没白费朕的倚重!”

    朗声大喝之间,朱由检瞟了一眼那些王孙贵族,还有其他的驸马,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嘲讽之意。

    很显然,这个朝议注定是无疾而终,达不到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要的结果。

    众人相继离去了,巩永固随同朱由检来到了御书房,屋子里只有两人,沉声交谈着。

    “巩驸马,如果让你护送朕离京,协助迁都南京之事,你是否能办到?”

    “启禀皇上,要是当初的话,微臣倒还有一些把握,可是现在。。。。。。人心离散,只图自保,我也没有办法,微臣一个兵丁也招募不到啊。”巩永固连连摇头,面露无奈之色,苦笑连连。

    朱由检的神色虽然黯淡了几下,但依旧不甘心,略微沉吟了一下,声音沙哑的转而问道:“那么,你能不能带上自己的家丁,护送太子到南方去?”

    在这一瞬间,巩永固听出了对方话语里的近乎哀求之意,更像是最后的交代后事,似有感动,但更多地是无力和无奈,再次摇了摇头,不答反问道:“皇上,家丁怎么能抵挡得住强贼呢?”

    “而且,微臣一向恪守本分,从来不蓄养家丁。不要说家丁,就连微臣自己,一向都是跟在皇上的身边,为了避嫌,手里半个兵器都没有。”

    言虽尽,而意无穷,虽未正面回答朱由检的询问,却解答了所有还未问出的疑问。

    一时间,两人相顾无言,唯有各自垂泪。

    与此同时,在后宫之中,周皇后正在做着自己父亲的思想工作。

    “父亲,皇上现在正是需要你鼎力相助的时候,需要你的带头表率,以便向百官募集更多的饷银。而且,皇上也将标准降了下来,你再多捐一万两,捐出两万两白银,也更好一些不是?”

    “可是,女儿,为父是真的没有那么多银子啊。。。”周奎依旧不愿意松口,在做最后的努力。

    “父亲,你要明白一点,皮将不存,毛之焉附?要是改朝换代,没有大明存在,乱军要是攻进城中,你的那些金银珠宝和家产根本保不住。”

    周皇后感叹说话之间,又招了招手,一名宫女走了上来,接过宫女递过来的东西,转手交给了周奎,语重心长地说道:“父亲,女儿这些年积攒了一些银子,这是五千两的银票,你再拿出一些,凑足两万两,也好让皇上在面子上过得去啊~!”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防患于未然

    阜成外门,几里远的地方,方圆数里之内,尽是李家军的营盘,更有两支李家军分别驻扎于南北两个方向,三者呈品字形阵型,遥遥与京城相对。

    三个营地之中,李自成的帅帐就在中间靠后的那个营地,大帐里聚集着诸多将领,李自成站于正上方,身侧悬挂着一幅区域地图,将整个京师以及周遭的地理形势尽述其中。

    等到李自成安排和布置好所有的任务之后,就在这时,忽然走进来一人,顿时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是举目望去,李自成更是颇感意外的问道:“哎~吴先生,你不是在终南山根据地吗?怎么突然来到了这里?”

    来这不是别人,正是当代医学大家吴有性,在治疗传染病方面颇有建树。

    吴有性并未立即回答,而是转头看了看众人,这才一脸凝重的说道:“老大,有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老朽不得不说,不得不提醒你一下。”

    “吴先生,有话尽管直说,不用有所顾忌。”看着吴有性认真的神情,李自成的神色就是一敛,等待对方接下来的话语。

    然而,出乎众人的意料,吴有性却是不答反问道:“老大,此次斩杀了十万清军,老朽听闻,您要将这些尸体摞成小山,供人游览,以便震慑群雄,使得官军不战而降,是不是有这件事情啊?”

    “嗯,不错,确实有这件事情。”李自成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十万具鞑子的尸体,绝对具有非常的威慑性和震撼性,如果摆成小山,威慑群雄,绝对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将会省去诸多麻烦,费时费力的一点一点攻城略地。”

    李自成刚一说完,立即就有一名将领附和道:“斩杀十万清军的战绩,足以说明咱们李家军的战斗力,远不是一些人能够力抗的。只要这个消息迅速传出去,就能使得一些人主动来投,归附到李家军的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