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崛起在大明-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李国祯就被带到了崇祯的面前,前者又将刚刚的话语讲述了一番,更是焦急地补充道:“皇上,由于三大营未退守城中,协助城防,城中的城防兵力明显不足,城墙箭堵上的人寥寥无几,加上大多数士卒不肯上前,城墙上的箭堵每堵还排不上一人。”

    这一刻,崇祯的焦虑表现无遗,再也无法掩饰,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对着旁边的徐高喝道:“立即传朕的圣旨出去,皇宫内院的所有内侍全部集合,除了留下一部分锦衣卫,全都随襄城伯前去把守城门!”

    “是,皇上,奴才遵旨!”

    徐高匆匆地离去了,李国祯却是又说道:“皇上,要想根本解决问题,缓解京城的危机,唯有鼓励兵卒的士气,让他们主动地御敌。”

    “襄城伯,朕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崇祯叹息回应了一句,突然反应了过来,心中顿时一动,怀有一丝希望,激动地转而问道:“难道你有什么良策,能够调起兵卒的士气?”

    “皇上,还是老办法,唯有让将士们见到军饷,方能调起他们的士气。”

    闻听此言,崇祯皇帝朱由检顿时表现出了病急乱投医的模样,转头看向了身后的太监,命令道:“传朕的旨意下去,宫中的所有金银之物全部取出,交给襄城伯!”

    紧接着,朱由检又看向了李国祯,吩咐道:“襄城伯,你去内阁一趟,让他们草拟一份圣旨,张贴到全城之中,多捐钱物者,将会授予锦衣卫千户的职务!”

    李国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社稷风雨飘摇,急需钱粮充作军饷,以便鼓励士气,按耐住心里的那份冲动,没有指出圣旨里的弊处,一旦实行,将会出现大量的武将。

    正阳门下,内城之中,左都御史李邦华与兵部给事中张缙彦焦急的交谈着,话语里充满愤怒,发颤的声音淹没于各种杂音之中,唯有二人能够听到。

    “李御史,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是否顺利?”

    “哎,张大人你不是也看到了吗?”李邦国叹息了一声,进而继续说道:“那些宦官根本就不让本官靠近正阳门,更谈不上登上城墙,巡视检视守御情况。”

    说到这里,李邦国的话语一顿,转而问道:“张大人,你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其他几处的城防什么情况?”

    “哎。。。”

    张缙彦也是叹息一声,不禁地连连摇头,这才缓缓答道:“李御史,和你的遭遇一样,本官检视各个城门的守御情况之时,也被那些宦官挡在了外面,根本就登不上城墙。”

    “真是不明白皇上怎么想的?如此紧急关键的时刻,却让那些无才无德的宦官把守各个城门,负责京师的守御。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官员根本就无法了解防守的真实情况。”

    听到张缙彦这样说,李邦国露出无奈之色,只能紧接着说道:“张大人,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要是任由这些宦官如此折腾,京城根本就坚守不了多久。为今之计,唯有去寻找兵部尚书杨嗣昌,向皇上禀报此事,让圣上了解到这些宦官的跋扈。”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张缙彦附和了一句,随之眼露精光,面上尽是坚毅之色,直直地看着李邦国,继续说道:“李大人,走,你我二人一起去见杨尚书,将各个城门的情况告诉他。”

    然而,李邦国却是纹丝未动,反而拉住了张缙彦,突然转而说道:“张大人,还是我一个人去吧,你先在府上等消息。”

    “李大人,这是何意?”张缙彦任由对方拉着自己的衣袖,眉梢却是微微扬了扬,面露不解之色,额头紧蹙地问道。

    “张大人,你怎么给忘了?就在今年,杨嗣昌刚刚上任不久,你就曾经参过他一本,若是。。。。。。”

    李邦国虽未说完,话语里却充满意味深长之意,张缙彦顿时了然于胸,不禁想起了杨嗣昌的为人,心胸狭隘,个人恩怨要凌驾于大局之上,自己登上门去,即便是出于公务,但也是自讨没趣。

    一念及此,张缙彦露出恍然之色,神情缓和了过来,没有再继续坚持,轻轻点头,沉声地说道:“好吧,李大人,多谢你的好意,本官就在这里听候消息,就不回府了。”

    “嗯,好。”

    李邦国答应一声,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没有再劝说什么,转身匆匆离去,直奔杨嗣昌的府中。

    乾清宫,刚打发走李国祯不久,崇祯皇帝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般,失魂落魄的坐在龙椅之上,四周冷冷清清,除了两名太监之外,再无第四人。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匆匆走了进来,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不等朱由检说话,面露不解之色,抢先问道:“皇上,宫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了吗?微臣一路走来,除了一些宫门处有侍卫把守,几乎没见到什么人,几乎都是宫娥在当值。”

    “哎。。。”

    朱由检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缓缓抬起了头领,露出了他那失落的神情,这才有气无力地说道:“杨尚书,你有所不知,襄城伯刚刚前来汇报,各个城门告急,守城的兵力不足,朕只能将宫内的两千多内侍与侍卫派到了城墙上,抵御乱军的攻打。”

    “原来如此!”

    杨嗣昌恍然的应和了一句,紧接着面露神采之色,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兵部送来一个好消息,您的圣旨刚一张贴出去,就有一名六十多岁的老叟做出了响应,捐出了自己的毕生积蓄,虽然只有四百两银子,但微臣觉得,还是应该给予嘉奖,以便鼓励其他人捐银捐粮。”


………………………………

第三百八十九章 谋议

    朱由检的心里泛起了丝丝波澜,杨嗣昌之言,是他这些日子里听到的唯一好消息,神色不禁略微缓和了一些,轻声说道:“不错,那位老者确实应该得到嘉奖。”

    “那。。。皇上。。。”

    “传朕的旨意下去,立即加封那位老者为锦衣卫千户!”

    崇祯大手一挥,如此说道的同时,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些信息,想到了许多,脸色变得有一些黯然起来,心里很是苦涩,暗暗的连连摇头,相比于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是那么的不堪,纯粹就是在敷衍,一个个都在哭穷、耍赖和逃避。

    更有甚者,有的人将家里的锅碗瓢盆那道大街之上练摊,还有在自己的豪宅大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尤其是国丈大人,泰山周奎,可谓是铁公鸡一毛不到,当代的周扒皮。

    趁着朱由检的神色稍微放缓了一些,杨嗣昌暗自打了打气,整理了一下情绪,语气平缓的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望皇上能够恩准。”

    “喔。。。杨尚书,还有何事?”崇祯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露出意外之色,直直地看着杨嗣昌。

    “皇上,是这样的,微臣检视各个城门的城防之时,奈何负责城防的公公不允,因此,微臣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城防的真实情况。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到真实情况,还望皇上赐下一道圣旨,能够便宜行事,巡视各个城门的军情。”

    在这一瞬间,朱由检立即会意,听出了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但并未有追究宦官跋扈之意,仅仅是亲自书写了一道诏书,盖上大印,朗声说道:“好了,杨尚书,有了这份诏书,你就可以畅通无阻的检视各个城门,了解到军情。”

    “谢主隆恩!”

    很显然,杨嗣昌早就有所预料,皇上绝不会追究那些宦官的责任,跪谢之后,拿着那道诏书就匆匆离去了。

    最终,大殿里只剩下了崇祯一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忽然的泪眼婆娑,两行泪顺流而下,更是带着哭腔的喃喃道:“列祖列宗,不肖子孙对不起你们,没能守住这大好河山。”

    轰轰轰。。。

    隆隆隆。。。

    炮声轰鸣,枪声大作,不断地回荡在京城的四周,在这各种声音之中,虽然做出了一连串的安排,但朱由检的内心没有一点的底气,尤其是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让他心生绝望。

    后宫之中,周皇后静静地站于窗户旁,瞭望着外面的天空,面色异常的平静,旁边的一个宫女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皇后,前殿那里送来消息,国丈大人捐了一万三千两白银,太监之中的首富王之心也只是捐了一万两,最高的一笔也不过两万两,还有几百、几十。。。。。。”

    忽然间,周皇后的眉头皱了一下,转瞬即逝,眸子里尽是点点忧色,呢喃而声不可闻的道:“父亲啊~父亲,你是有多爱财啊?女儿给你五千两,你却扣下了两千两,若不是皇上一时心软,恐怕。。。。。。”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城外的农民军忽然停止了攻城,如潮水般退去,天已大黑,城里的一间宅院之中,一群太监正在一处密室里窃窃私语,小声地交谈着。

    “各位公公,咱家觉得,京城就像狂风巨浪之中的一叶扁舟,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咱们还是赶紧早作打算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不错,不错,咱家同意王公公所讲,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咱们不可以这么死忠,没必要非得为他老朱家陪葬。”

    “外面的农民军越聚越多,攻势越来越猛,凭着城里如今的兵力,最多只能坚守两天。如果咱们等到城破之时再投降,恐怕闯王不会接受。要是咱们现在就打开城门,迎他们入城,不仅会接受咱们的投降,还将会得到重赏!”

    。。。。。。

    昏暗的光线之中,交谈的诸多太监之中,曹化淳、曹化成、王之心等太监头目赫然在列,都是激动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述说各自的见解。

    “各位公公,安静一下,请听咱家一言!”

    这时,太监张殷站了出来,出言打断了众人的鸡一嘴鸭一嘴,等到屋子里恢复了安静之后,这才郑重地说道:“各位公公,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管是什么时候投降李家军,如何的归附,咱们是不是应该派几个人过去,前往李家军的营盘,表达归附之意,谈谈条件?”

    作为众多太监的头头之一,曹化淳赞同地轻轻点头,紧接着附和道:“张殷说得不多,咱们在这里谈得再如何的热烈,如果人家不愿意接受咱们的归附,那也是枉然,也不过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刹那间,众人为之恍然,这才反应了过来,自己等人在这里讨论的再如何的火热,在还未得到农民军的明确态度之前,都是白瞎,反而做出了极为愚蠢之事。

    “嗯。。。不错,确实应该先摸一摸李自成的态度。”曹化淳轻轻点头,应和了一句之后,继而又说道:“正好,杜勋就在李自成的军中,不妨走杜勋这一条路试试看,摸摸李自成的态度,谈一谈咱们归附之后的待遇。”

    顿时,众人眼前为之一亮,纷纷应和起来,随之商议都是哪些人前往李自成的军中,探听消息。

    在李家军的营盘之中,李自成的帅帐里,聚集着大量的人员,在做着最新的安排。

    “各位将军,从明天开始,提高攻城的力度,尽量使用各种火器,争取摧毁守军的最后一丝意志,为招降之策做好铺垫,尽量在不损毁京城内的诸多建筑物之下,尽量避免殃及城里的百姓,一举攻克这座皇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众人谁也不会怀疑这一点,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