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崛起在大明-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鸿奎脱口而出,连连附和之后,更是激动莫名的说道:“王爷,如今之时,皇上已经殉国,被乱贼斩杀于南京城,潞王又投降了大顺朝,如此风雨飘摇之际,正是王爷你担起重责的时候,匡扶社稷。”


………………………………

第四百九十章 一门两侯三伯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郑鸿奎的暗示之语,不断地暗示唐王朱聿键,王爷,弘光皇帝朱由崧一死,监国之后,你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的登基称帝了。

    不像当初的潞王朱常淓,登基之时,皇帝还活着,也就意味着大顺朝可以威胁到新朝廷。

    现在却不同了,完全是新的格局,朱由崧被当众斩杀,潞王朱常淓主动投降大顺军,也就失去了问鼎大位的资格,就算是回来,也翻不起来什么波浪,只会遭人唾弃和鄙夷。

    天下无主,只要登基,就是大明的真正皇帝!

    就算郑鸿奎不说,以朱聿键的聪明才智,又怎能会不明白这一点?

    “好吧,为了江山社稷,为苍生黎民,本王就担起这份重责。”

    说到这里,朱聿键的话语一顿,坚毅而决绝的神色变得有一些迟疑起来,犹豫不定的转而说道:“可是,本王应该在哪里登基称帝呢?毕竟,本王初来乍到,第一次到福建,并没有什么行宫可作使用。”

    话音刚落,不等其他人回应,郑芝龙抢先答道:“王爷,末将觉得,登基之地,应该选在福州府!至于登基所用的行宫,末将愿意将南安伯府献出,作为王爷的行在,用于新朝廷的组建。”

    “南安伯,这样好吗?”

    朱聿键有一些推迟起来,一脸不好意思的样子,并未立即答应,直直地看着郑芝龙,福建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一把就接过了话茬。

    “王爷,南安伯府作为行宫,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要是重新建造宫殿的话,不仅急需大笔的银子和许多的工匠,时间上也来不及啊!毕竟,王爷你越早登基越好,就能更早的稳定局面,稳定民心。”

    说这些话之时,张肯堂的心里在暗暗想着,南安伯府用作行宫,那是绰绰有余,别看郑芝龙只是一个伯爵,但府邸非常的豪华,丝毫不输于那些王爷府!

    “王爷,张大人说得不错,末将的南安伯当作您的行宫,组建三司与六部,再合适不过了。”

    郑芝龙连忙附和,将朱聿键即将说出的推辞之语给堵了回去,故作置气的样子,更是动情地说道:“当然,除非王爷嫌弃末将的南安伯府,那就另当别论了,末将也就不再坚持。”

    “哎。。。南安伯,此话严重了,本王可就听闻了,南安伯府气派非常,富贵奢华,本王怎么可能会嫌弃呢?”

    朱聿键连连摆手,连忙安抚郑芝龙,更是朗声说道:“如果能将南安伯府作为行宫,本王求之不得,自然喜闻乐见,可就麻烦了南安伯一家了。”

    “王爷此言,真是折煞末将了,如果能够为王爷做一些什么,乃是末将一家的荣幸,才是真正的求之不得!”

    。。。。。。

    听着两人的客套与寒暄,看着郑芝龙的不断示好,不遗余力的支持唐王朱聿键登基称帝,张肯堂、黄道周这些文官不禁微微皱眉,心里很是疑惑,没想到郑芝龙会这么卖力的主持唐王,不惜献出自己豪华的宅院,心里都回荡着同一个声音。

    “这个郑芝龙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这些官员的心里很清楚,郑芝龙的表现也太过了,凭着郑家在东南的军事实力,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讨好,唐王朱聿键一旦登基称帝,少不了他们郑家的好处,封侯乃是必然。

    毕竟,朱聿键要想在东南之地站稳脚跟,维护权威,抵御乱军,根本就离不开郑芝龙的支持。

    仅仅是两天的时间,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情况之下,一路支持,朱聿键等人就赶到了福州城,当天就开始操办起来,为开国大典做准备。

    一时间,福州城的大街小巷之上,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听说了没有?唐王就在咱们福州登基称帝,明天就举行开国大典!”

    “不会吧?你不会是从哪里听到的小道消息吧?唐王可是监国没几天,也就是刚到的福州城,怎么可能这么快、这么着急的就要登基称帝了呢?”

    “嘿嘿。。。我可没有说瞎话,更不是从哪里听到得小道消息,而是确确实实,朝廷的榜文都下来了,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去看看,一看便知!”

    。。。。。。

    相比于街头巷尾、茶棚这等民间议论,在一些高档酒楼的包厢之中,那些权贵了解的更加详细,更加贴近于内情,连开国大典之上的封赏也说得有鼻子有眼。

    “郑家这是真的发了,一门两侯三伯,几乎囊括了武将之中的所有重要职位。”

    “呵呵。。。我说呢,郑芝龙为什么这么卖力?不管是改造行在、行宫、行殿,亦或是建造行在太庙、社稷以及唐国宗庙,郑芝龙都是不遗余力的相助,拿出大量的银钱米粮,最为新朝廷的财政支出,原来在这里啊!”

    “哎,如此一来,可就苦了福建、江西与广东的老百姓,跟着遭了殃,郑芝龙付出了这么多,一定会加倍的搜刮!”

    。。。。。。

    一时间,福州城的各种改造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尤以登基之用的高台,建造的最快,仅仅是半天的时间,就已经初见成型,仅此一点,足可见郑芝龙在福建的实力!

    福州城的一处宅院之中,书房里,黄道周、蒋德璟和朱继祚三人坐在一起,分宾主落座。

    “恭喜啊,蒋大人,朱大人,根据可靠的消息,两位分别被委任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听到黄道周之言,蒋德璟与朱继祚彼此对视了一眼,随之就是一阵苦笑,无奈地异口同声道:“黄大人,你就别拿我们开玩笑了,哪比得上大人你的吏部尚书之职。”

    宛若很有默契一般,两人同时叹了口气,连连摇头,蒋德璟更是苦涩地说道:“大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莫说是福州府,就是整个福建,都是郑家的地盘,势力范围,本官虽是户部尚书,负责掌管朝廷的米粮税收等等,但也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郑芝龙怎么可能会交出福建的财政大权呢?”

    “是啊,黄大人,我这个礼部尚书也是行同于虚设,根本就是无足轻重。。。。。。”

    说到这里,朱继祚话语一顿,小心地张望四周,这才压低声音地问道:“黄大人,朱某实在不解,按理来说,放眼于天下,幸存的藩王之中,若论继承皇位的资格,当属广西的桂王最有资格,你们怎么就拥立了唐王呢?”

    “再说,虽然顶着唐王之名,却早已被废,又有先帝的罪名加身,在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居然会是‘唐王’继承大统。。。。。。”

    “嘘。。。”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聿键的无奈

    黄道周连忙做出了禁声的动作,阻止了朱继祚后面的言语,更是抽身站起,相继走到房门与窗户前,探头看了看,见四周无人,这才放心,长舒了一口气,随之将其关得死死的。

    很显然,如今这个时候,讨论这样的问题,绝对是敏感非常,毕竟,朱聿键明天就要登基称帝了,想要他们的脑袋,也就是动动嘴皮的事情,易如反掌,就是那么简单。

    黄道周重回了座位,并未责怪朱继祚的莽撞,而是轻声地解释道:“原因很简单,桂王远在广西,离这里太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急需一个王爷主持大局,稳定形势。否则,大顺军的攻势将会无人可挡。”

    说到这里,黄道周的语气一顿,神秘的淡淡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唐王的出身,在南阳府就过藩。”

    “南阳”二字,黄道周咬得格外重,即将身为礼部尚书的朱继祚瞬间就反应了过来,忍不住地开口说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南阳,乃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起家之地,意味着汉朝的中兴,借助此寓意,唐王也定能再现大明王朝的中兴!”

    蒋德璟也是一脸的恍然之色,赞同地频频点头,紧跟着附和道:“是啊,虽然桂王最有资格继承大统,但广西距离江南却有千里之遥,如今的形势,急需一个皇族继承大统,统领大家,号令各方,从而能够整合江南的所有兵马,抵御大顺军,相对而言,唐王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三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嘴里所谓的桂王,朱常赢早就被刘宗敏在湖广活捉了,连同两个儿子,否则,也不会有这一番言语!

    忽然间,似有所感,想到了同一件事情,三人都默然了,一脸的沉重之色,忧心忡忡的样子。

    片刻之后,三人彼此对望了一眼,都是面有感慨之色,黄道周更是语重心长地自语道:“也不知道王爷怎么想的?首辅乃是百官之首,何其重要,怎么就非要马士英来当?”

    然而,朱继祚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说话相当的直白,口无遮拦。

    “马士英那老儿,真真的是一个伪君子,弃南京城而不守,弃弘光皇帝而不顾,这样的人绝不能让他当上首辅。否则,又将把持朝整,行事无法无天,净干排除异己的事情。”

    “朱大人,你说的不错,本官也正有此意,决不能让马士英再当上首辅之职。否则,国将永无宁日!”

    附和之时,蒋德璟说得那个是振振有词,似乎想到了什么,更是补充道:“不仅是咱们,要想排斥出马士英,改变唐王的决定,非得联合其他大臣不可。否则,根本就促不成此事!”

    黄道周的态度变得暧昧起来,虽是在轻轻点头,一副认同的样子,但却并未有过多的言语表示。

    与此同时,行宫之中,朱聿键与弟弟朱聿鐭、朱聿锷独处一室之中,作为紧随朱聿键之后的邵武皇帝,在广东登基,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朱聿鐭不解地问道:“王兄,弟弟实在不明白,郑家原本就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现在更是给予了这多的权力,这不是养虎为患吗?日后要想削权的话,恐怕都很难做到。”

    “哎。。。聿鐭,我有何尝不明白这一点?”

    朱聿键长长叹息了一声,反问了一句,话里充满无奈之意,眉头微皱,随之又舒展看来,进而坚毅地说道:“兄长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兄长我刚走出大牢没有多久,做了那么多年牢,手下何来的班底?要想站稳脚跟,中兴朝廷,现在只能靠郑芝龙他们。”

    闻听此言,朱聿鐭微微点头的同时,不禁心中一动,露出恍然之色,似乎想通了什么,但依旧不是很确定,试探性的问道:“王兄,你一下子任命了那多的大学士,远超历朝的人数,还要马士英充当首辅之职,是不是也有这个原因?”

    “聿鐭,你猜的不错,之所以任命二十余人为大学士,自大明建国以来,从未有这么多的大学士,就是有这一层次的考量,希望他们能够牵制住郑芝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当皇帝,成为朱聿键死之后的继位者,朱聿鐭还是默默记下了这些话,牢记在心中,学习兄长的御人之道,如何借力打力,平衡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