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醉卧江山-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牧到底还是没有让他们失望的,如此一来,他们就不需要改变原计划,只需要派少量军队充当防备即可。

    毕竟种师中的打仗能力并不弱,而且他在军中的威望与种师道相差不多,种师道人称“老种”,种师中则称为“小种”,虽然只是名号,但也足以见微知著了。

    再者,种师中麾下骑兵步卒的数量几乎达到了三万,装备精良,太原府又不缺补给,这些老西军可都是常年守边的老悍卒,与西夏党项人也是知根知底的老对手,相互恶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有种师中坐镇雁门关,即便无法主动出击,但想要固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在发布这道命令之后,苏牧紧接着又发布了另一项命令,命刘光世带着一千人马,绕过雁门关,据守陈家谷!

    苏牧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兵,虽然只是一千人马,但却全都是骑兵!

    虽说北伐军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又打下了大定府,更是与后辽结成了联盟,但并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弥补战马的数量,如今军中的战马可都是大焱所有的家底,以及当初北伐军缴获的战利品。

    用种师中的三万老西军驻守雁门关,加上郭药师的兵马,已经固若金汤,为何还要额外派出一千精骑,去陈家谷这么个小关隘?

    而且刘光世的老子刘延庆就在军中,与王禀杨可世等一干老将,都是沉稳老持之辈,留着老子不用,却用儿子,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但苏牧的目光异常坚定,不容置喙,刘光世早领教过苏牧的智谋和本事,也因为不听苏牧的计策而吃过大亏。

    此时刘光世挺身而出,欣然领命,也不再耽搁,拿着苏牧的军令便出去整顿兵马,没过多久就带着队伍出营了。

    本以为苏牧的分兵计划就此结束,毕竟这一千骑兵实力不弱,对本部大军的战斗力有着不小的影响。

    然而苏牧再度拿出军令状来,他竟然还要分兵!

    如今的局势是大焱三面临敌,西北与正西有西夏的党项大军,北面有蒙古部族,而东北及正东则是金国的女真铁骑,在兵力上已经捉襟见肘,唯一的优势就是有后辽在正北面顶着。

    在大战略层次来说,大焱应该将主力都集结在大定府,撑在辽人的背后,与辽人相互依靠,这才是正确的策略。

    这也是苏牧最早在朝堂上提出的战略,是枢密院和兵部诸多朝廷官员经过无数次讨论,才做出的决定。

    虽然苏牧是一军主帅,但也必须坚决执行,虽然监军梁师成已经是苏牧的人,但朝令夕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能避免还是要尽量避免的吧。

    然而苏牧就是这么做了!

    西夏李良辅的举动,仿佛推倒了苏牧心中的多米诺骨牌,使得他不断做出一项项决策,刘光世分走了一千精骑之后,苏牧决定将杨可世也派出去!

    这一次的目标是出古北口,过析津府,绕过莱州,驻守锦州!

    战前分兵乃是兵家大忌,苏牧已经犯了大忌,而无论是刘光世带走的精骑,还是杨可世手里整个大焱唯一一支重骑,都是以冲锋陷阵见长,防守并非他们的强项,为何要让他们去协防?这又是另一个大忌了!

    前番也分析过,骑兵的作用是冲锋,并非赶路行军,若用平均速度和时间来计算,当路程超过一百里之后,其实步卒的平均行军速度和抵达目的地的总用时,其实已经跟骑兵相差不多。

    因为骑兵需要爱惜战马的脚力,即便是缓行,驮着骑兵的战马也需要隔三差五停下来歇息,否则就会损耗战马的脚力,得不偿失。

    而战马还需要长时间补充体能和脚力,步卒的速度或许不如战马,但他们更加耐久,补充体能也比战马要迅速太多,这就造成了一个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情况,长途行军,步军其实比马军要更快,或者说步军比马军使用的总时间,要更短!

    从幽州到锦州,杨可世又是重骑,这显然有些太勉强,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像运筹帷幄,更像纸上谈兵的书生来实际操作!

    苏牧此策一出,除了孙金台仍旧高坐不惊之外,其余人等纷纷议论开来,刘延庆王禀等老将更是出列反对。

    然而杨可世却如同刘光世一般,没有半句反驳,欣然领命而去!

    苏牧的策略已经非常让人不理解,刘光世宁愿放着老子刘延庆的眼光暗示不去管,也要坚决服从命令,这就已经让人有些看不透了。

    可像杨可世这样的老将,先前在大焱军里出了名的倔牛,竟然同样对苏牧言听计从,这就让人感到极其迷惑了。

    杨可世是韩世忠岳飞等青壮派没有崛起之前,童贯和种师道麾下最硬气最锋锐的“前青壮派”。

    也正是因为他的锐意进取和强悍的作风,朝廷才将唯一的一支重骑兵白梃军交给了他杨可世,而杨可世也没有让所有人失望,甚至一度成为大焱军士心目中的“万人敌杨可世”!

    即便是后世的史书,提及宋末名将,都会提起杨可世,只说靖康前第一是杨可世,靖康后的第一是杨再兴,岳飞和韩世忠这一类自然不能算在里面,他们不是名将,而是帅才。

    虽说苏牧已经将岳飞韩世忠等人都提拔起来,破牙营等也都极速扩张,岳飞等人利用苏牧提供的练兵之法,整个大焱北军的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但白梃兵作为唯一一支重骑,仍旧有着主宰战场的决定性作用,就这么轻易派出去守城?而且还是到女真铁骑的前线锦州去?

    最让人不解的是,杨可世对苏牧那言听计从的态度,作为一名老将,作为一大群老将,竟然坐在下面,看着苏牧这么个小子坐在帅帐至高处,如同过家家一般调兵遣将,谁能没点怨气?

    然而杨可世就是这么干脆地答应下来了。

    虽说杨可世在攻破幽州之后,曾经领着白梃兵出击掩杀,正好碰到苏牧奇兵智取平州,在那一战之中终于重新夺回了白梃兵的荣耀,非但大杀特杀,还拿下了平州,为白梃兵正了名。

    但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平州之战,就对苏牧言听计从,他杨可世的傲骨和老将的尊严都丢到哪里去了?

    刘延庆想不明白,王禀也想不明白,所以他们不是万人敌,所以他们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杨可世明白,所以他可以成为名将,即便在岳飞张宪杨再兴等人冒头之后,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他杨可世都堪称第一名将。

    那是因为他明白苏牧的作战意图,并选择了果断执行,因为他明白了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而不是质疑主帅的命令!

    并非苏牧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而是因为他需要竖立绝对的权威,否则执行力不够,便是再精准的判断,再适宜的策略,也得不到最好的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别人或许看不明白,但他却了若指掌。

    或许对己军,对敌军,对战术,他并不是最了解的,但对隐宗,苏牧却是最了解的!

    虽然大焱和后辽三面受敌,但最关键的绝不是党项,女真或者蒙古,而是那个能够将这三方势力都联合在一起的节点,隐宗,或者说隐宗大宗主始可汗和大护法黑白子!

    只需要明白黑白子和始可汗的意图,就能够预判三方军事力量的动向,这就是苏牧的底气!

    以黑白子和始可汗的行事风格,没有绝对把握,无法做到一击必杀,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出手。

    这也是为何眼看着严冬就要过去,但三方军队却仍旧按兵不动的原因。

    而党项人的异动,也是苏牧做出一系列应对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他很清楚,这绝非党项人单方面的行动,一旦党项人开始行动,说明蒙古和女真也会紧随而至,源源不断地发动军事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全面战争,其实在党项人对雁门关展现出敌意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在这样的时刻,还想着按照原计划到大定府去集结,那才是等死!


第六百七十九章 风暴的起始

    山西大同府原为大辽帝国的陪都西京,早在盛唐时期,便已经是长安通往北方外族的必经之路,而后更是成为西北防御的重镇。

    经过历代修葺和完善之后,大同府更显得宏伟坚固,南北行商往来不惜,热闹非凡,墙高河深,坚如铁壁,固若金汤不说,城内更是一片繁华。

    大同府领二州七县,辖境内大部分都处在桑干河的滋润,孕育出极其肥沃的土地和物产,唐末只是沙陀人内徙,被安置于此处,朝廷期愿天下大同,便得名大同,一直沿用至今。

    大同府如此富饶繁华,一直都是中原帝国在西北方向的一颗明珠,然而最终还是让辽人占领了。

    大同府城其实就在云州,一直是云州的治所,那么问题就来了,郭药师所占领的云州,又是怎么一回事?

    盖因大焱淳化年间,朝廷进行政治区域整顿,改道为路,虽然大同府已经在辽人的掌控之中,但大焱朝廷还是要将大同等地纳入版图之中,便设置了云中府,将大同方圆的地界全部纳入云中府的管制。

    奈何云中府路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实际控制,如今郭药师重新夺回的云州,就是设置之时的云州,实际不过是位于云中地区武州神池县附近的一座军镇罢了。

    这种种前因后果也难以赘述,闲话也休提,单说此时的大同府城仍旧繁华如初。

    李良辅占领了大同府之后,开始将西夏盛产的青盐等物往北方输出,这些草原部落稀缺的东西,很快就位西夏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李良辅和李仁爱一度想要将大同府打造成西夏境内的最大榷场,大同府城易守难攻,又有奉圣州作为壁垒,实在是西夏大军后方大本营的最佳选择。

    当然了,如果能够拿下雁门关,不需要担心长城以南的大焱人,那么就更妙了。

    此时大同府城内的一座酒楼内,周侗仍旧一身南朝人的汉服打扮,却又没有太过惹眼,因为大同府里头同样有着很多做买卖的汉儿。

    大同府的汉化程度也相当之高,大焱官话在大同府是最通用的语言,比契丹话还要盛行,一切买卖规矩之类也都依照汉制。

    周侗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扫了一眼,而后慢悠悠地喝着老酒,时不时用小刀切下一片羊肉,沾着盐巴,慢条斯理地细细嚼着。

    过得不多时,街道上突然出现一支骑队,为首一骑身穿汉服,丰神俊逸,却又留着西夏人的发式,想必该是西夏贵族,毕竟西夏与辽一般无二,贵族都以模仿汉风为荣。

    虽然眼下是战争时期,但只要一天风平浪静,自然也就一天奢靡享受不停。

    大同府已经成为了西夏人的后院,除了驻扎越来越多的军队,更有越来越多的西夏商人和贵族到大同府来居住,享受大同府城的繁花风月。

    大同的女人别具一格,风味绝佳,也是这座城池扬名四海的原因之一,想要到大同来的男儿自然不少。

    只是这位骑士的气度却泰然淡雅,拥有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贵气,不消行走多年的老江湖,便是街边的贩夫走卒,都能够感受得到,而且还是直接感受到!

    因为这贵人身边的骑队是货真价实的铁鹞子!

    这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