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哥罩你-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修想了想道:“军中常听人报怨我朝的兵政:‘兵无常将、将无常帅。’这本来是个弊病,但对于做这事来说反倒成了一个好处。各军将帅三年一换,对手下兵士的好差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反正到期就要换地方。如此推断倒也可行了。”说完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
徐诚忻一想果然有理,也摇头笑了几声。
他这一笑,王修颇有些感触,不由起身说道:“徐大人新掌枢密院,不知对本朝兵政有何见解,抑或有何新政?”
徐诚忻心中一动,淡淡地说:“倒是有些想法,但尚不成熟,正想听听王大人的意见。不知王大人对本朝的兵政有何看法?”
“兵政?”王修呵呵一笑,道:“本朝兵政的弊病人人清楚,只等着圣上何时想动它了。”
王修这话说得倒也直爽,徐诚忻想不到他也是个有血性的人,不由开始看重他了。
“就请王大人说说看,现在你我同领兵政,能改的就一起改了它,如何?”
“冗兵冗员能改吗?”
“能!”
“兵将骄惰能改吗?”
“能!”
“军纪不修、将路不通,能改吗?”
“能!”
王修一拍桌子,叫道:“好!最后一条:‘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发兵统兵一分为二能不能改?”
徐诚忻“霍”地站起身,犹豫片刻,也一拍桌子,道:“操!只要我在枢密院,再难也要改了它!”
俩人对望一眼,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不由哈哈大笑几声。
所谓‘兵无常将、将无常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规矩:将帅轮换制度。其目的很简单,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为了防止兵变。同时,枢密院与兵部分掌发兵权和统兵权,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最大限度压缩军队叛变的可能。
这样一来,赵氏家族的皇位是安全了,但军队的战斗力被极大的削弱。将帅们心里清楚其中的关窍,有胆大的也曾暗示皇帝:我是很忠心的,请朝廷放开手脚让我好好带兵吧,不然打不了胜仗啊!
皇帝也委婉地告诉他:朕知道你忠心,但不能保证你的手下是对朕忠心还是对你忠心,朕可不想再来一次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除非皇帝愿意,不然别人是无法改这些弊政的。徐诚忻一拍桌子说要改也是有些勉强了,但他的决心让王修大为赞赏。
俩人有了共同志向,说起话来就轻松多了。兵部的权力虽不能与枢密院相比,但其衙内的武选司掌六品下武官人事和武举;兵籍司掌士兵征募、抚恤、迁补;职方司掌国内地图测绘和国内情报机构,烽火和城隍要寨等修筑;库部司掌军资料账,还要研发军用器械;等等。
徐诚忻有许多事情依赖他,谈了一会干脆又把吕商英叫出来,三个人痛痛快快的大谈一通。将军事改革的各个框架一一罗列,并粗略地讨论了改进方案。
因为过几日徐诚忻还要南下当他的经略使,做为枢密直学士的吕商英是他的学生兼下级,自然由他来与王修合作处理兵政改革的政务。
第174章 不明觉厉 '本章字数:3079 最新更新时间:2014…12…01 07:00:00。0'
送走了王修和吕商英,徐诚忻余兴未消,拉着晚晴聊天。如今他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上有哲宗皇帝为他撑腰,下有一帮兄弟朋友拥护,自己又主持了枢密院。各方的条件似乎都已经成熟,“富国弱兵”的大宋历史好象已经有了改变的可能。
徐诚忻倒不是想名垂青史,但既然老天让他来到北宋,不留下点什么总是对不起那一道闪电的。虽然他的知识有限,造不了飞机坦克,不过他这个半吊子大学生加炮手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有所做为的。
俩人正聊得开心,管家又来报,说是章惇章相来访。章惇是当朝丞相,正一品大员,哲宗对他信任有加。他代君行变法之事,这次平叛又立下大功,哲宗为示恩宠赐太师衔。“太师”虽为虚衔,却是最高荣典,他能委身来访的确让徐诚忻有些意外。
晚晴眼光闪烁,提醒道:“相公,章相此人城府极深、处事老辣,须得小心应对。”
徐诚忻对她摆摆手,表示心中有数,便带着笑脸迎了出去。
“章太师,晚生正想方便的时候去府上聆听教诲呢,不想劳您大驾光临,真是那个啥……蓬壁生辉啊!”
章惇呵呵笑道:“徐大人圣眷正隆,又屡建奇功,本官虽为百官之首也不敢小觑,实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过奖了,章太师请。”
章惇略一谦让便稳稳步入厅堂,在上首位坐下。徐诚忻陪坐一旁,下人上茶后,俩人略一寒喧便转入正题。
“徐大人,本相听说圣上已经同意铁卫营扩编到十万之众,不知可有此事?”
“能传入章太师耳朵里的事多半不会有错,”徐诚忻笑道:“此事不假,不知太师有何高见?”
章惇嘿嘿一笑,道:“倒也没什么高见,只是略略有些担心罢了。”
“太师请直说。”
章惇慢悠悠地喝了口茶,沉吟片刻才说:“徐大人忧心国事、心系北疆,这份心思本官都是明了的。圣上英明,立志去陈出新、改革弊政,本官虽才智不足却蒙圣上信任,勉强迎难而上。本官深知我朝积疴颇甚,吾等不过中才之辈尚能明了,圣上岂会不察?但有些东西是动不得的,其中的关窍……徐大人精明能干,自不必明说了。”
徐诚忻微微一笑,道:“章太师能出此肺腑之言晚生真是感激不尽,这些话我都记下了。”
“那么,徐大人打算怎么做呢?”
“章太师是我的前辈,尚能迎难而上,我等后辈自然是以太师为榜样也给它来个迎难而上!”
“这……”章惇本想劝他住手,谁他还来劲了,一时搞不清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想了想,又说:“徐大人,十万大军不是小数目,兵源、粮饷、军校都是问题,现在朝廷户部空虚,怕一时半会还办不了此事。”
“没事,”徐诚忻呵呵笑道:“我已经跟兵部王大人谈妥了,兵源直接从现役的禁军中抽取。既不扰民又不耗国库银子,一举两得。”
章惇一愣,想了想便端起茶,边喝边道:“徐大人果然大才,此计甚好,甚好。”
“章太师放心,铁卫营虽扩编至十万,但已归兵部管辖,与其余禁军并无两样。”
章惇自然知道这事,但徐诚忻坐镇枢密院,发兵权全在他手中。中间虽有个兵部,但后部的权限远不能与枢密院相比,况且听口气王修已经与他联成一气,以后大宋的兵权岂不全握在他们二人手中。
他正思量着,徐诚忻又道:“章太师,本来明天我想去你府上拜访,有些事请教,今天您既然来了正好跟你商量一下。”
“是吗,徐大人请讲。”
“今天我与王大人谈了会我朝的军政,都感到积病甚多,打算做些改革,不然以后也无法与辽人做战。”
“不知二位大人想如何改?”
徐诚忻感觉千头万绪,一时倒说不好,权衡片刻才说:“先改两点吧,一是裁兵;二是重开武科,兴办军校。您看行不行?”
“重开武科倒是不难,至于裁兵嘛……”章惇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需得从长计议。裁兵需要大量银子,那些退役的士兵并不是说给点银子就行了,关键是要给他们一个活命的生计。武人向来不易管束,稍有不慎便会使天下盗匪四起、民不聊生啊。”
章惇的话倒也不无道理,但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让朝廷每年化大把银子白白地养着他们吧。改革总是有困难的,办法也总会有的。须得想个办法好好安置他们才是,徐诚忻一时陷入沉思。
“不知徐大人想裁掉多少兵?”
“至少一半吧,主要是厢兵与乡兵。”
“一半?!”章惇吓了一跳,北宋的总兵力在一百三十万左右,其中一半是禁军,另一半是厢兵、乡兵与番兵。一半的话至少要裁去六十万,这六十万的安置可是个大问题,这可都是他章丞相的工作啊。
徐诚忻继续说:“章太师想必也清楚,这一百多万军队每年要耗费朝廷多少银子。朝廷养了这么多兵偏偏总打不了胜仗,所以打胜仗并不是人多就行了,关键是兵要精。如果我们用这些银子来训练剩下的禁军,必能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精兵,而裁掉的那些士兵也可以安心搞生产,岂不一举两得。”
章惇翻了翻了白眼,心道:你想得轻巧,这些士兵吃惯了皇粮,猛得让他们自行其力哪有那么简单的。你倒是轻松,兵一裁顾自己练兵去了,扔下一副烂摊子让我来收拾。
“徐大人想得果然周到,”章惇眯着眼睛道:“想必心中早已打算好如何安排那些退役的士兵了,还请不吝赐教。”
“这个倒还没想妥,正好章太师在这儿,咱们商量商量,总要定个万全之策才好。”
“这样啊……”章惇呵呵笑道:“你我二人毕竟计短,不如你写份折子,本相着三司一起讨论讨论,大家一起合计一下好何?”
徐诚忻想想这事也急不来,只能一步步来了,幸好听他口气似乎是不反对的。“也好,明天我就把折子递上来,到时还有劳章太师多多费心了。”
“为朝廷办事,应该的、应该的。”
本来徐诚忻还想跟他谈一谈将帅的轮换制度以及统兵制度,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这章惇不是很给力,还是先办好这两件事再说吧。
“徐大人新登高位,今天有不少人来拜贺过了吧?”章惇随口问道。
“章太师深谙官场之道,一言中的。”徐诚忻有些无奈地笑道:“不瞒您说,今天我喝下去的茶都快有十斤了。”
章惇也笑道:“徐大人乃圣上近臣,自然是门庭若市,慢慢习惯了就好。只是须得记住一点……”他一本正经地说:“切不可结党,此是大忌。”
徐诚忻也正色答道:“章太师,你我在一起算不算结党?”
章惇站起身哈哈大笑,道:“徐大人果然一点就通。那好,本相为避嫌就不累你再多喝几两茶水了,大人请留步。”
天色已晚,徐诚忻也不再挽留,谈笑着送他出了大门,章惇坐上小轿回府去了。
回到房中,徐诚忻想不明白章惇到底是来干嘛的,好象除了给自己提点忠告什么都没表达。
晚晴问明事由后,想了想沉吟道:“这章太师是神宗的旧臣,加上高太后勉强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了,怎么说也没必要来拜访你这个后生小辈。他既然来了,又不象其他人那样尽说好话,对相公提的计划也不甚赞同。说他来示威的吧也不象,倒是提点了不少官场要旨……”
徐诚忻想得有些烦了,道:“这个老章,有话也不明说,尽使这些让人弄不明白的事。你说你也算是个想要变法的人,怎么说跟我算是一条道上的。现在你掌政事,我掌军事,咱们共心协力把事都办了多好。”
听了他的话晚晴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道:“相公,我觉得章太师此行大有深意。以我之见,他是来结仇的,也是来结盟的。”
徐诚忻糊涂了,笑道:“你这话说得太有哲理了,相公我不明觉厉啊!”
晚晴心中一亮,也不去管“不明觉厉”是何意,便说:“相公想,如今的朝廷谁最得圣宠?”
“自然是他章太师啦。”
“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