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哥罩你-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诚忻见章惇望着自己,一付若有所思的模样,被搞得莫明其妙。暗叫:“老章你干嘛,大庭广众之下对哥眉来眼去,你那有几个意思啊?”
“诸位臣工,前几日兵部又接到杜中师急报,是攻是守须早做定夺,不能再拖了。今天兵部与枢密院的大臣都在,无论如何也要把事情给定了。说说吧。”哲宗一坐上龙椅就开口说道。
他的话刚落下,就有一人跨出班列,高声道:“臣左正言高廷遇有本要奏。”
哲宗微微一皱眉,摆摆手道:“高爱卿的意思朕已经知道啦,就不必再说了。”
高廷遇也不退回,正色道:“启奏陛下,臣知道陛下已经清楚。但如今陛下尚不能决断,臣司左正言之职,忘身直谏乃是臣的份内之事。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纵陛下对臣心生厌恶,臣也当犯颜直述,方不朝廷对微臣的信任(略若干字)……臣以为……故王师当回朝养精蓄锐,再选忠勇能战之士固守北疆。将狼虎之兵挡于荒蛮,无刀兵之灾,对内奖励农桑、休养生息使万民安乐,则天下太平……”
吕商英已经听不下去了,道:“高大人想让我军士兵继续龟缩于城墙之内,让朝廷继续向辽人纳贡,以换得一时安乐吗?”
“何谓纳贡,岁币乃是我朝仁慈,赐予蛮邦以资其贫民,足显我大宋慷慨仁义……”
“行了,”哲宗打断道:“朕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哲宗已经是烦了,要不是看在他人很正直,而且对治理百姓颇有精见,早就把他给撤了。可见人无完人,高廷遇对外不行,但对内还是很受哲宗器重的。
“章惇,你来说说。”哲宗有些不耐烦了。
章惇正想开口,哲宗又道:“你只需告诉朕是战是和即可。”
章惇微微一怔,听他意思是逼着他表态了。想了想躬身答道:“陛下,臣聆听诸位大臣直言,已颇有心得,大至也有了注意。不过今天还想听听徐诚忻徐大人的意见,徐大人身为枢密院副使,又曾与辽人对阵,他的意见自然非同一般。待听取了他的看法,臣才敢断言,不至误国误民。”
“此话倒也有道理,”哲宗点点头,对徐诚忻说:“徐爱卿,那你就先说说看吧。”
徐诚忻刚才听了半天,大至也看出来了,为这事朝廷诸臣已经争了不短的时间。他自己向来是个强硬派,别说现在已经有了火枪大炮,就算没有他也万万不肯如高廷遇说得那样憋屈,别管打得过打不过,欺侮到头上来了岂肯罢休。
“陛下,微臣听了诸位大臣的议论,倒想起一件家乡的趣事来了。”徐诚忻笑道。
“哦?什么趣事?”
“微臣家在乡下,村中有一汉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活,却锦衣玉食生活得十分富足,陛下可知为何?”
“这是何故?”哲宗奇道。众臣听了也觉得不可思议,不由都朝他看去等他下文。
“因为他是一名恶霸,村中之民人人怕他,为讨好他对他是有求必应。其实此人只是力气大些,也不会武功,并无过人之处。但他心狠手辣,打人骂人、甚至杀人放火从不手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久而久之,他恶名远扬,村中之人无不避而远之。”
哲宗已知他意思,笑了笑故意问道:“后来怎么样了呢?”
“后来村民们不堪受辱,几个人商议决定一起对付他。但他们的意见又有分歧,有人说应该派个代表去与他谈判,只要他不再来骚扰我们就可以每天供其衣食;有人说此人太可恶,应该合力将其赶出村子;还有人说,此人留在世上终是个祸害,不如直接将其击杀,一了百了。”徐诚忻说到这里故停了下来,对哲宗问道:“依陛下之见,他们当如何是好?”
哲宗笑道:“此人为害乡里、杀人放火罪大恶极,自然当就地击杀。”
“陛下圣明。”
章惇似乎听了还意犹未尽,问道:“请问徐大人,那村里的人最后采用的是哪个办法来对付恶霸?”
“什么办法都没用。”
“这是为何?”众人都感意外。
“因为他们人多口杂,意见众多又不肯求同存异,一时难以决断。争了几天,不知怎么被那恶霸闻到风声,那恶霸大怒,提着刀直接砍杀几人。如此一来村民再也不敢出头,纷纷主动讨好于他,如今那恶霸已是一村之主啦。”
高廷遇听了大怒,道:“荒唐!我大宋朝廷岂能如那群胆小懦弱的无能之辈一般?”
徐诚年慌忙对他连连摆手,道:“高大人,我可没这么说,连想都没这样想过。你这样说,莫非觉得我朝与那村民有很多相似之处,诸位大人也是这样想的吗?”
众人忙迭地摇头否认,把高廷遇郁闷得满脸通红。
哲宗微微一笑,道:“趣事讲完了,徐爱卿可以言归正传了。”
“一句话:扁他!”徐诚忻道。
“扁……”
“哦,就是打他。”徐诚忻大声喝道:“谁敢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哲宗听了大为解气,想想事情也如徐诚忻说得那般简单,确实是人多口杂,意见多,口舌多,把简单的道理越议越复杂,想得越多越难以下决定。
“不可。”章惇冷不防的嘣出一句,让众人大感意外。
对于他的意见哲宗向来比较重视,这件事情章惇终于发表见解了,忙问他何故。
章惇回道:“陛下,战事起百姓苦啊。再说那辽人、西夏都是能征善战之兵,又在草原荒漠,我军没有任何优势。这战端一开,万一败了又如何是好。就算将西夏打下来了,我朝也是损兵折将,辽人一旦起异心则我大宋危矣……”随后,他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尽是些群臣讲了又讲议了又议的老调,并无新意。
哲宗本以为他有什么过人高见,不想都是些老生常谈的理由,多少有些失望。不禁驳道:“章爱卿是想朕跟那些村民一样委屈求全吗?”
“陛下言重了,不过以守为攻倒也不失为一个成全之策。只要我们固守不出,辽、夏久攻不得又耗费钱粮,自然会知难而退,望陛下三思。”
他这话说得大失水准,这明显是让朝廷跟那些村民学习,让刚才跟在他屁股后面支持他的大臣们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只有徐诚忻是知道他的苦心的,但又不能明言,只能暗暗叹气。
哲宗听了很是不爽,其实他心中早有注意,又久象征性的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不同意见的?”
停顿不到三秒,他又宣布道:“朕意已决,辽人这一仗……要打,西夏这一仗也要打。早朝结束后,枢密院与兵部立即把此事定下来报与朕知道。”
“陛下……”以章惇与高廷遇为首的反战派想出言再劝,被哲宗摆手阻止。
“此事不必再议了,”哲宗面色一凛,道:“下面再议议裁兵之事。”
第209章 开启战端 '本章字数:2853 最新更新时间:2015…01…05 07:00:00。0'
哲宗虽然年纪轻轻,但杀伐果断从不肯受制于人,在他手上起起落落的官员数不胜数。众臣知道他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要劝也只能在他未下决心之前死命劝,等他一锤子砸下来便再无更改可能的。
既然圣上决定要在北方用兵,那裁军的事基本就不用议了。开玩笑,以前百万大军尚且常常打败仗,朝廷要是再裁军,那还打个屁啊!所以殿上的文武大臣基本是一边倒,全都反裁军。这次章惇也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将裁军之弊一条一条娓娓道来,象是一次总结发言,把众臣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徐诚忻有心辩驳却也是独木难支,他终于是感受到了: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就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哲宗是知道徐诚忻的持何种态度的,他听完众臣反对裁军的意见后也没有特意去问徐诚忻,可见他也是偏向众臣的。那么,暂停裁军的决定就水到渠成的下达了,众臣均呼圣上英明,可谓皆大欢喜。
徐诚忻真要坚持裁军倒也不是全无胜算,至少兵部、户部还是倒向他的。但他刚才仔细听来,章惇的话似乎也是有些道理的。毕竟宋廷对与辽人、西夏打仗向来信心不足,徐诚忻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规模不大,不足以说服朝廷。而且上次在易州,徐诚忻所倚重的火器威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区区三门大炮,再加上要命的冷却时间,实用远不如震慑。
难道是我操之过急了?徐诚忻开始自我反省。虽然自己已在高位,哲宗对他多半也是言听计从,但改革改的是天下、是众臣。如果他们不想改,就算我位再高、权再大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看来只有通过事实来说服他们,让朝廷重新树立对军队的信心。所以得打胜仗,多打几个胜仗。铁卫军,这次还是要靠铁卫军、靠火枪大炮……
徐诚忻在那儿低头沉思,许多人却在等着他出言反驳,毕竟他是裁军的始作俑者。等了一会儿不见他出声,便料定他已经知难而退,均不由暗暗松了口气。
商定完毕,早朝也结束了,徐诚忻默默随人群退出大殿。才走一会儿,见王旭迎上来道:“徐大人稍候。”
“王公公,有什么事吗?”
“圣上在景政殿唤您去见驾呢。”
“行,那我马上就去。”又回头问道:“圣上还召见哪位大人啦?”
“还有章太师。另外,兵部王大人和户部刘大人也在宫中候着,等会儿也要见圣上。”
“哦,那就有劳王公公啦。”徐诚忻客气几句便往景政殿而去。
景政殿内,哲宗正在翻阅奏折,倒是个勤奋的君主。见他进来了,扔下折子笑道:“徐爱卿来了,免礼赐座。”
徐诚忻略略客气了一下,见章惇早就坐着等他呢,便也见了礼然后坐下。
哲宗看了他们二人一眼,笑道:“二位爱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虽政见略有不同但朕知道都不是出于私心。希望你们不要因此而生隙罅,令朕痛心啊!”
二人连称不敢。
哲宗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如此甚好。今日大计已定,打仗这事说起来简单,打起来却是千头万绪颇费心思。所以,朕虽决心打这一仗,但心中着实没什么把握,所以想先听听俩位爱卿的意见。”
章惇手捋胡须,沉吟道:“陛下既然决心要打这一伏,依臣之见倒也有不少优势。辽人虽强,但久与西夏……”
话说一半,哲宗即挥手打断了他,道:“朕还不想与辽人为敌。”
二人均一怔,章惇猛然醒悟,道:“原来陛下是想打西夏……这倒也不失为良策,只是……现在的形势是辽强夏弱。然而西虽已是强弩之末,却也是块难啃的骨头,我军若强攻必损兵折将。能短时间内攻下夏州倒也罢了,若久攻不下,必会被其所累。到时西夏与我朝两败具伤,辽人便可乘渔翁之利啦。”
“所以此仗必须要胜,而且要胜得干脆利落。”徐诚忻接口道:“一来可以以战养战,攻下夏州后必有大量物资财物可取,正好可用来弥补战争消耗;二来也可以威慑辽人,让我朝与女真人争取更久的准备时间。”
“爱卿言之有理。”哲宗目光炯炯,问道:“一旦开始攻城,你们觉得有多大把握能在一个月内攻取夏州?”
“一个月内……”章惇犹豫不定。
徐诚忻正想用铁卫军立威,忙道:“陛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