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皇帝,哥罩你-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蛎鳎尢潘坪醵加械览恚谷秒抟皇蹦岩远ǘ帷6虐涫侨希稚砭僬剑藓芟胩愕囊饧!
  杜中师还是副温和歉虚的样子,缓缓道:“老臣一生戎马,对军国大略实是不太擅长,既然陛下问起,老臣就只好勉力作答。”然后装模作样的沉思片刻才娓娓道来……
  “既然陛下听着都有理,那么老臣觉得是攻是守都是对的,关键在于陛下想要的是什么。攻,陛下愿成强国之君,守,陛下愿成富国之君。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陛下可观心而取舍,不知陛下是想成强国之君威服四海呢还是想成富国之君国富民乐?”
  见哲宗低头不语,杜中师接着又道:“老臣以为治国与做人并无不同,要的无非就是权钱两样。有权势者人人惧怕,有钱财者人人讨好,便如徐诚忻徐大人所说:做人要拳头硬又要腰包鼓。但此事不易,陛下只能选一样,不知陛下更喜欢哪样?”
  哲宗呵呵笑道:“朕两样都想要,哈哈哈……”
  杜中师起身一拜,颂道:“陛下果然雄才大略,老臣拜服!”
  哲宗瞥了他一眼,道:“杜爱卿,你还没告诉朕你的建议,是攻还是守。”
  “陛下心中早有决断,老臣愚钝,不敢妄议。”
  哲宗微微一笑,道:“徐诚忻与杜子骞都是朕信赖的,依你之见,他们……没问题吧?”
  杜中师一时搞不清他这话什么意思,正思索中,外面有人启奏:章惇章太师求见。杜中师忙乘机告退。
  章惇见杜中师从里面退出来,微微一怔,随即面带笑意打了个招呼,便进去面圣了。抬头见哲宗的心情似乎不错,心中便隐隐有了些把握,闲聊几句便慢慢将话题转过来。
  “陛下,开国伯可是来劝陛下攻辽的?”
  哲宗笑道:“他倒没明说,不过是什么意思朕也是清楚的。杜家是武将世家,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自然不肯轻易放弃。”
  “那陛下可有注意了?”
  哲宗看了一眼四平八稳地章惇,道:“朝廷为这事已经争论了五天,身为当朝宰执的章爱卿是何主张朕还不知道呢。”
  “臣正为此事而来。”
  “哦?”哲宗笑了笑,道:“快说来听听。”
  章惇道:“臣这几天考虑的并不是我宋军应不应该、能不能灭辽,而是在想……徐杜二人能否堪用。”
  “此话怎讲?”哲宗不动声色道。
  “陛下想,徐杜二人各统大军,总兵力达三十余万,均是我大宋精兵。并且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又执本朝之牛耳,万一有变……”
  章惇这话一说出口,哲宗突然明白了,这天自己为什么总觉得心神不宁下不了决心。不过此事不能明说,不仅他不能提,也不能让臣下提,不然会大失人心。
  “章爱卿,”哲宗淡淡地说:“朕既然把兵权交于他们,自然是信得过的。此事以后不必再提,否则就算你是当朝宰相朕也要治你的罪。”
  章惇忙道:“臣遵旨。陛下宽厚仁德令臣汗颜,不过臣比不了陛下的心胸,故有个建议望陛下采纳。否则,就算满朝文武人人支持攻辽,臣也要誓死反对。”
  哲宗面带微笑,道:“章爱卿但讲无妨。”
  章惇拜道:“徐杜二人均立新功,陛下封赏当厚此薄彼,此其一;其二,攻辽可以,但须有言在先,命其二人各自为战,先取上京者功高,至于怎么封赏全凭陛下斟酌。望陛下采纳。”
  他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让徐杜二人互相忌恨,相互制衡。这样一来便无人敢对赵氏江山起觊觎之心,这其实就是帝王的弄权之术,哲宗岂会有不明白的道理。
  “唔……”哲宗表面上沉思,内心却是大悦,章惇果然是个杰出的谋臣,这一招可解决了朕的后顾之忧啊。
  “此计甚好,可以鞭策二人勇猛向前、努力建功立业。至于厚此薄彼那也是暂时的,待得胜归来朕必要重重犒劳他们。上京乃是辽国京师,谁能先破者……朕便封他为王--平戎王!”
  话讲到这里,攻不攻辽似乎倒成了次要问题,那么,出兵灭辽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224章 直取中京 '本章字数:2943 最新更新时间:2015…03…04 07:00:00。0'
  徐诚忻从军事上、杜中师从治国方略上、章惇从权术平衡上,三个方面给出的建议让哲宗搬掉了心头的三块大石,消除了他的所有顾虑。第二天哲宗便下旨,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税收、劳役适当增加,马匹、铁器、粮草等战略物资严格管制,必须优先供予朝廷,所有决策优先考虑军事。一时间,上至朝堂,下至寻常巷陌把目光都投向北方战场,是议论纷纷。
  徐诚忻接到圣旨时已经在武州休整了半个多月。他那铁卫营并没什么损失,最多休息上一二天补充点补给就足够了。也是为了等这份圣旨,这半个月把他们闲得蛋疼,还好没白等,发兵伐的命令总算是等来了。
  与此同时,女真族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耶律大石身为先锋首先轻松占领了外围的一座小城池--里吉,然后按兵不动等待大军到来。主帅耶律辛乙到后十分不悦,责问他为何不继续前行试敌。耶律大石分辩说黄龙府乃女心脏,此去地形复杂必有埋伏,故等大军来到后再走,敌人才不敢妄动,同时也劝耶律辛乙应先派斥候探路二十里。
  耶律辛乙不听,强令耶律大石带兵直取黄龙府。耶律大石无奈,只得带兵出发,却又不取近路,而是从北面绕了远道。如此一来大大延误了时间,令耶律辛乙更为恼怒,直接传令让耶律大石回上京等候处置,自己马上带兵取近道直取黄龙府。
  如耶律大石所料,十万大军在黄龙府附近被女真骑兵埋击成功,女真以六万兵力与辽军大战一天一夜。竟以劣势兵力杀敌四万余,而自己的伤亡不到三万。
  此时耶律大石的三万大军正在纳水附近驻扎,既不进攻也不回京,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耶律辛乙厚着脸皮让他返回协助打仗,他却尽是拖拖拉拉,几天后耶律大石反而向西行进,在泰州一带休整起来。
  耶律辛乙在女真地盘打仗,不到六万的兵力,优势尽失,退又不行攻又没把握,一时陷入僵局。徐诚忻的情报网络效率不错,消息及时送到了中军大帐。
  徐诚忻翻开地图看了看,自言自语道:“耶律大石这人倒有趣,连主帅的军令都敢违抗,蹲到泰州去做什么?”
  他正思索间,手下将士们纷纷在门外求见,徐诚忻哈哈一笑道:“这帮家伙,都等急了吧,进来吧!”
  “大帅,京城来圣旨了?”
  “大帅,圣上怎么说?”
  。……
  一帮人进了屋行礼都免了,直接打听起来。好在徐诚忻平时不在意这些虚礼,倒也不以为意,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众人。刘武仗着跟他走得最近,催促道:“大帅,你就别卖关子,兄弟们都等急啦!”
  徐诚忻顺手从桌上抄起圣旨往他怀里一塞,笑道:“自己看吧。”圣旨在别人眼里是极其郑重的,岂会轻易扔给别人看。不过在徐诚忻眼如同一封书信,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可小气的。
  大家一涌而上,挤着脑袋观看起来。
  “尼马,总算可以打辽人啦,哈哈哈哈!”还没看完,董统第一个跳起来大笑。众人也是兴奋不已,一副磨拳擦掌,建功立业的时机终于到了。
  刘武是唯一一个把圣旨读完的,读完后略一沉吟,道:“大帅,我们在武州,杜将军在蓟州,估计没错的话此时他也接到圣旨了。杜将军到上京的距离比我们短许多,如果我们同时出发,必须要落后于他们,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为何不能落后于他?”徐诚忻道。
  “圣旨上讲了,先得上京者可封王,除了柴姓,这可是大宋历代来的第一个异姓王啊。”刘武惊道。
  众人一听还有这事,更是兴奋,有几个甚至建议大军立即开拔,免得落于人后。
  徐诚忻知道他们是为自己着想,当然主将封王做为部下也是十分有面子的。可徐诚忻经晚晴与章惇点拨,十分清楚哲宗的脾气,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关系。待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摆手道:“封不封王在我眼里没那么重要,再说我与杜子骞本是兄弟,与你们的交情也不浅,不管谁被封王都不错。”
  “话虽如此,也应当努力争取,也可以大大提升军队的士气。”陈友直建议道。
  徐诚忻笑道:“封王的只有一个,与手下的兄弟何干,士兵们只要奋勇杀敌,朝廷自然均有封赏。至于我,圣上早已有了赏赐,现在你们的嫂子已经是二品诰命,我也知足了。待打完仗,大家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少不了你们。倒是杜子骞,圣上只是褒奖一番,并没见什么实质性的赏赐。我们若再跟他抢功,岂不太不顾兄弟情谊了?”
  众人见他这样说都有些不好意思,一想也有道理,于是就不再劝说。
  “所以,我决定我们铁卫军出武州后先攻取中京,然后再休整几日向西扫荡。西部有大片土地,而且一半是原西夏的地盘,辽人立足不稳,应该不难拿下。待扫平了西面,辽人上京南有杜子骞、东有女真、北有蒙古,上京城不过是一座孤岛。到时如果北府军还没拿下,我们再去攻打也为时未晚。”
  主帅的战略决策已定,众人不再多言,纷纷下去准备。铁卫军拥有强大火器,不管打哪里大家都有必胜的信心,所以说只要有仗打,功劳必是唾手可得。
  第二天,铁卫军十万人马出武州向北挺进。大军有一半是步兵,而且拉着千余门大炮、辎重,行军速度自然是上不去的。好在徐诚忻并无意抢功,封不封王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能打败辽国怎么的都行。
  而此时杜子骞率领的北府军已经先行一步,直奔莱州、锦州一线前进,速度快得惊人。看样子,企图十分明显,就是奔着头功而去。
  两支大军还未开动,辽国早就有所准备。幽云十六州丢失、五万骑兵只跑回来三千余人,辽廷岂敢掉以轻心。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辽国调集了所有能动的军队开始布署,同时开始着手筹建新军以扩充军队。中京是上京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耶律洪基派出精兵五万,另外从各处征调来的守军五万,共十万大军驻守,可谓万无一失。
  让辽国想不到的是耶律辛乙竟然在女真族手里吃了败仗,女真族事情还没解决大宋的部队又打进来了。两线作战是兵家的大忌,再说样兵分两路,总兵力达三十万。这个数字可是辽国全盛时期的总兵力啊,辽道宗耶律洪基急忙把攻打女真的耶律辛乙拉回来准备迎战宋军。
  北府军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在辽人眼里,只有十万人马的铁卫军更为重视。因为铁卫军的统帅是曾经灭了辽军两次的徐诚忻,对于这个人辽廷一直有些摸准。因为依照描述他根本不像个将军,倒像是个地痞流氓,至于他手里的火器去年张孝杰曾高价买回来三座火炮。一试之下完全是闻名不如眼见,只打了三次就报废,还害死了几个兵丁。(张孝杰这个辽国的大奸臣,果然是害人不浅啊!)
  女真族见强敌退去,松了一口气,也不出来追击,借口休整观望宋辽战局。
  首先打起来的是北府军与耶律辛乙十万大军,耶律辛乙回京后立即补满了编制,人数重新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