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哥罩你-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有机会还是得好好练练,最好有什么御女心经之类的修炼一下,不然这也太没面子了。
他这样想着,不知不沉地就来到皇宫之内。如今他对宫里的路径已经非常熟悉了,宫里的太监宫女们也知道这位是皇帝的新宠,态度颇为恭敬。一打听才知道哲宗还在早朝没下来呢,既如此他也不急,慢慢悠悠地向皇帝的书房景政宫走去。一般情况下,哲宗早朝结束都会到这儿来坐坐,不是经筵就是看书。
走到延义阁附近,发现路边一架架紫薇开得煞是热闹,阵阵花香引得彩蝶流连忘返。徐诚忻忍不住驻足观赏起来,但见满眼翠绿粉紫,蝴蝶蜜蜂穿插其间,心情也不由如花朵般暗暗盛开。再见那枝干玉肌润肤,如玉石镂成,别具风韵,用手轻轻一摸光滑如绸。
徐诚忻刚刚把手收回,突然从旁边又伸过来一只小手,在枝杆上轻轻一推。于是整支小树都随之摆动,如一风情万种的盛装女子拧腰弄影,漫天飞舞的花瓣雨带着馨香随即就飘扬开来。
徐诚忻转身一看,眼前亭亭玉立地站着一位手执纸扇的宫装少女。只见她腰不盈握、颈似玉琢、指若玉葱、面如桃花,一袭杏黄色长裙几欲拂地,花瓣着衣,衣裳映花。乘着她身后的满眼紫薇,如人在花中、人在画中。她虽然看上去打扮娴淑、姿态静雅,那双眼睛却是灵活狡黠,透出几分调皮、几分淘气。
“公主?!”徐诚忻呆了一下,她这一身淑女打扮还真不适应,搞得他连行礼都忘记了。
赵舒也不计较,看他一脸呆滞模样甚是得意,一下跳到他身边用纸扇打了一下他。说道:“看傻眼了,认不出我来了吧?嘻嘻……”
徐诚忻正在感叹这小丫头打扮起来还真是个祸水级别,看她一脸得意,忍不住又要打击她一下。便说:“你站着不动倒是有几分淑女的模样,不过这一动一说话就露馅了。”
“你这个坏人,敢这么小瞧我,看我不打死你!”赵舒用纸扇在他身上狠狠敲了几下。
“公主别打,再打就更不像了。”
“哼,我还懒得打你。”赵舒小鼻子一皱,小嘴一嘟道:“我看你家娘子也不过如此,吹什么牛。”
徐诚忻怕她又要折腾,赶紧说:“那是那是,公主你慢慢逛着,我去找陛下有急事,先行告退了。”
“等等。”
“公主还有何吩咐?”
“好久没见,听说你现在已经是个将军了。快跟我说说你们铁卫营的事吧,反正皇帝哥哥还没下朝呢。”
徐诚忻敷衍道:“铁卫营嘛就三件事,吃饭、睡觉、砍木头人,公主你是不会感兴趣的。”
“这么无趣?”赵舒有些失望地道:“那你在那里不是很无聊吗,不如找个时间我们再出去玩啊?”
“别。”徐诚忻吓了一跳,道:“上次的事你还没过瘾吗,我可是在家躺了十多天呢。”
“骗人,哥哥都跟我说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没几天就活蹦乱跳了。”说着又举起扇子来敲他,徐诚忻赶紧侧身躲过,不想抬头看见哲宗正向他们走来。他只好立定准备行礼,后面的扇子却没有停下,“啪”的一声敲在了后脑壳上。
这一幕正好让哲宗看在眼里,便笑着斥道:“舒儿,你又在欺侮人了。”
“是他先骗我的,这人坏死了,皇帝哥哥可要好好罚他。”
“别任性,”哲宗扶了一下正要下跪的徐诚忻说:“这坏人上次还拼死保护你呢。好了,我们有事要谈,你自己去玩吧。”
她虽调皮,规矩还是有的,听哲宗说要谈事,只得答应一声,又瞪了徐诚忻一眼才慢吞吞地走了。
哲宗看着她的背影笑着摇摇头说:“我这个妹妹真是古灵精怪,原先天天舞枪弄棍的,自上次打架回来后就转了性,开始扮起淑女来了。”
徐诚忻也笑道:“女孩子的心思向来古怪难猜,可能是上次打架打怕了,觉得还是做淑女合适一点吧。”
“但愿如此吧,”哲宗又打量了一下徐诚忻,道:“徐爱卿看上去又黑又结实,看来你是下了不少功夫啊。”
“陛下交给我们的事不敢怠慢,这次来就是有些关于铁卫营的事要向陛下奏明。”
“好,我也正想了解一下铁卫营的近况。走吧,我们去景政殿。”又回头对王旭说:“把这些折子送去集英殿,让大臣们商量出个注意来让我瞧瞧。”
“陛下今天不用开经筵吗?”徐诚忻提醒道。
“已经停了好一阵子了,”哲宗淡淡地说:“太皇太后精神日微,处理朝政越来越少,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章,哪有时间开经筵。”
徐诚忻心中一动,今年已是元祐八年,按历史书上的记载,高太后应该是阳寿终了。只是不知道具体是在哪一天,不过现在已一年过半,估计是不会太久了。
二个人各怀心事,不多时来到景政殿。哲宗看上去有些累了,喝了口茶往椅子上一靠,停了一会才问起事情。
徐诚忻便把晚晴查到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又说:“陛下,军队的保密工作非常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我们的情况让敌人摸得一清二楚,还没开战我们便输了一半。所以微臣建议此事不可大意,须下旨彻查,将幕后主使揪出来。”
哲宗微一点头说:“爱卿既然找到我必然是已经有了注意,说说看。”
“陛下明鉴。”徐诚忻不由暗想这皇帝的脑子越来越好使了,“臣建议二管齐下,一方面让晚晴暗中查探,她手下的伙计都是精于打探消息的好手,应该不在话下。另一方面可让巡检司衙门加紧巡逻,如发现有私造枪支者一律收监。这样一来他们行动困难,主使必加紧活动,一旦蛇出洞,便可将其一网打尽。”
哲宗笑道:“本只想着让晚晴姐姐赚银子,却想不到她还能干这么多事。”
徐诚忻赶紧跟上话题:“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侦缉破案,打探消息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正想向陛下建议干脆让她建一个情报组当成陛下的耳目,不过这事涉及较广,须得陛下首肯方可。”
哲宗一听大喜,道:“这个注意好,我正发愁听不到真话呢。那些朝臣每天只知道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好象天下没什么可烦心的大事。我就奇怪了,偌大一个国家处处歌舞升平,还要我们这个朝廷做什么?这事你让晚晴姐姐先办着,我随后就给她道密旨,就不庭议了。一来他们废话太多,二来有些官也要好好查查,要是跟他们讲明了倒提防着了。”
“偷造火枪的事……”哲宗得起笔说:“我给你道手谕,马上着巡检司去办。”
徐诚忻忙道:“陛下,这事很可能有内应。我担心巡检司平日里常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容易浅露消息。”
哲宗一想也对,说:“还是你考虑得周到,那就让殿前司去办吧。”说罢迅速写好手谕交给他,又说:“这事就交给你们了,等有了结果再告诉我。我这儿事情也不少,只要一认真,头痛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太皇太后玉体应该无恙吧?”徐诚忻小心的问道。
哲宗想起高太后心情有些复杂,却只是淡淡地说:“已经一个多月了,病情不见好转。不过有太医局那帮国手在,想必也不会有大碍。”
徐诚忻暗暗叹息,估计哲宗对这位高太后的感情已经在这么多年里慢慢磨光了,争权夺利向都是六亲不认的,哲宗皇帝应该是忍得非常痛苦吧。
事情说完了,他正想告辞,哲宗突然问道:“你从杭州过来,盐塘县令冯虎可知道?”
徐诚忻一怔,道:“冯虎是我好友,他虽是一个行伍出身的粗人,却也行事果敢、嫉恶如仇,陛下怎么问起他来了?”
“粗人?”哲宗笑道:“前几天收到他上的一道关于清倭寇、肃海防的折子。朕看着不仅文采出众、条理清晰,而且很有见地啊。”
“哦~”徐诚忻笑道:“那一定是吕商英的手笔,此人才学出众,后来碰到微臣非要拜我为师。我便让他跟着冯虎去历练历练再来考取功名,免得他不通民心民意,就算当了官怕也会误了陛下的大事。”
哲宗听了甚是有趣,道:“我说怎么他的见解与你那些文章有好多相似之处,原来这中间还有这么一段公案。”又感叹道:“先皇在时也常言:州县出能吏,行伍出猛将,你这心思倒是为朕考虑挺周到。只是眼下朝中一片老朽之气,急需有才有志的慷慨之臣振奋精神,今年秋试或可让他来一试。”
徐诚忻听了心中暗喜,看来哲宗挺看好吕商英的,我这个老师也总算没有辜负他。
因为徐诚忻还些事要去办,二人只聊了会儿铁卫营的情况哲宗便让他回去了。
第77章:炮手归位 '本章字数:3270 最新更新时间:2014…08…26 07:00:00。0'
出宫以后,徐诚忻立即赶往殿前司,直接找到东门指挥使李文汉。毕竟这人是他在禁军中唯一认识的,与熟人说话总是容易一些。
李文汉身为禁军平时少有任务,边疆无战事,国内又没有大的动乱,自然是清闲得很。一个军官要和平年代想要升职是极其困难的,他也巴不得有点事做做。一听这事哪有不乐意的,况且这还是皇帝亲自过问的,心里也是暗暗感激徐诚忻能把这差事交给他。
“徐大人放心,有陛下的手谕在此,我们岂敢掉以轻心,不须数日必将嫌犯一一捉拿归案。”
徐诚忻:“那就有劳李大人了,呆会你只要派人告知内人一声,她自然会全力相助。”李文汉满口答应,二人又略略商讨一下细节,便各自去忙了。
徐诚忻想想时间还不晚,干脆顺路去一趟军器监。虽说现在火枪已经够用了,但多少也要备些,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下军器监的保密工作是否到位。到了军器监跟监官一聊制度,顿时放心不少。原来军器监的工匠都是兵员编制,平时只在里面服役,不到年限是只能跟兵士一样住营地,不与外界接触。
既然已经问清了情况,他也不愿再多废话了,就随便客套几句去找“海聋王”他们了。他们一见徐诚忻来了,兴奋为已,拉着他就往前走。
徐诚忻让这些孩子气的老头逗乐了,不禁笑道:“几位老哥们,你们这是要干嘛?”
海聋王吼道:“徐大人现在好久没来了,我们想找你又找不到。这些家伙已经造出来十多天了,就等着你来评判评判呢。”
“什么东西啊?”徐诚忻好奇地问。话刚一说完,眼前的仓库大门已被人一把推开,徐诚忻顿时呆住了。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三门大炮,看为式样正是按照徐诚忻的图纸造出来的。
这几门大炮与博物馆里展览的在些不同,那些大炮因为要考虑到巨大的后座力,基座与炮管非常笨重,有的还是直接浇铸的炮台上动不了的。而现代的火炮主要有三处后座缓冲装置,分别是液压缓冲、助锄和炮口置退器。液压缓冲在宋朝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他只设计了活动大架的助锄和炮口置退器。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火炮的强大后座力,从而大量减轻火炮本身的重量,可以提高炮兵的机动能力。只是这样简单的二个设计也让他们动破了脑筋,毕竟这是宋代。原本徐诚忻的设计炮口置退器与炮管是融为一体的,但他们无办到,只得在炮口做一活扣,将这个帽子扣在上面。
更难的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