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皇帝,哥罩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诚忻大怒,骂道:“尼马,今天什么日子,当我们铁卫营是软蛋吗!走,跟我一起去扁他娘的!”二话不说带着人气势凶凶地出去了。
  辕门外面有三匹马,它们的主人正在奋力抵抗众士兵的围殴。其中一个二十左右的公子已经逃出圈外,另外俩个侍卫模样的正努力保护主子不受伤害。他们尽管身手不凡,但也不敢下重手伤人,一时好汉架不住人多,难免身上要挨几下拳脚。
  徐诚忻见自己的人占了上风,反倒不急了,慢慢悠悠地走过去。他还没发话,那年轻公子却已经看出他似乎是个头头,便远远地一抱拳道:“这位将军,我们来此并无恶意,还望将军速速命众人住手,免得伤了和气。”
  徐诚忻见他讲话还有些礼数,也不好再拖下去,便将士兵们叫了回来。再打量了一眼对方,这公子哥长得真TM俊俏,眉青目秀、唇红齿白,再加上一身锦缎长袍和彬彬有礼的文士风范,不由让徐诚忻有些自惭形秽起来。
  尼马,这小子的种真心不错,要是生在我那年代,不知会有多少脑残粉为之发疯。看气势不象是平常人家的子弟,这些士兵太不争气了,怎么不给他脸上来几下,免得他去祸害无知少女……
  他正在那瞎想,那公子已经带着手下过来了,对他叉手一礼,道:“在下京城后学赵谏,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赵谏,”徐诚忻想了想正色道:“没听说过啊。本将乃是铁卫营副将徐诚忻,你不好好在家念书却为何来此闹事啊?”
  赵谏一呆,心想你好歹是个朝廷命官,怎么连我是谁都不知道。也罢,既然如此我也正好不必表露身份,办完事就走,与你不再来往。
  原来赵谏带着两名手下出门后并没有直接来铁卫营,一来去早了容易失礼,二来他要回城去和父亲略略商量一下。本来他不想亲自来的,但昨晚听蓝月玟老是聊起这人,忍不住想来见识一下,如能跟他交个朋友就再好不过了。
  他们三人来到铁卫营外,薛景、诸冶跟着主子牛逼惯了,上来就说我家主人要见你们将军,尔等速速通报。那些士兵刚刚受了赵舒的气,后来又被徐诚忻提点了几句,正愁没地方撒气呢。见他们二人如此盛气凌人,三言两语就跟他们顶起来。
  吵了几句,也不知是谁突然吼了一句:“兄弟们,咱们别再丢铁卫营的脸了,上啊,操他娘的蛋!”
  大伙早就等着有人带个头,这一嗓子立马点燃了怒火,于是一拥而上开始群殴。直到徐诚忻过来喝止,他们才意犹未尽的住手。
  薛景和诸冶应主子的要求不敢下重手,白白被众人打了几拳,心中十分恼火。见徐诚忻又出言不逊忍不住便要发做,忽见赵谏以眼色制止,只得闷声不响。
  赵谏的涵养功夫的确了得,只见他呵呵一笑,从怀中取出那把镔铁刀说:“在下正为此事而来。”
  徐诚忻一看,惊道:“这刀怎么会在你的手里?”
  “这是蓝姑娘亲手给我的,个中细节我想就不用我再一一详述了吧?”
  “明白了,”徐诚忻重新打量了他一眼,道:“请公子随我进帐,咱们聊聊。”
  “正有此意。”
  一路上徐诚忻不停地分析猜测:这赵谏如此光明正大地找上门来说明情况,难道他真的与此事无关?看他样子……虽说长得有点欠揍也不象个坏人,不急……先看看他怎么说。
  几个人来到营帐,赵谏便把李列偷刀失踪的事讲了一遍。又说此事也怪他管教下人无方,多少也有些责任,还请多多见谅等等,讲得十分客气。徐诚忻听了虽觉得这事太过凑巧,但一时也找不出什么破绽。昨晚蓝月玟也没说清楚刀的主人是不是那个幕后神秘人,也许正是李列离开赵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被那神秘人收买了。
  守弱是对的,但也不能什么事也不干,至少得清楚是谁在后面搞鬼。不行,今天晚上就去一趟殿前司大牢,说什么也要橇开李列的嘴。他心里这样想着,表面上却是从容得很,这也是他做销售练出来的本事。
  “难得赵公子如此明理,亲自来铁卫营说明情况,也算是了结了一场公案。如今李列与他的同伙均已被我军将士击毙,这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这刀既然是你的,咱们就物归原主,你看如何?”
  赵谏听了自然十分满意,点头称谢。既然目的达成,赵谏也不想再跟他闲话,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晚饭过后,徐诚忻跟刘武交待几句,带上两名亲兵便动身打算去殿前司会会李列。刚走出辕门,迎头看到王旭,道:“陛下命你立即进宫见驾。”
  第85章:山雨欲来 '本章字数:3146 最新更新时间:2014…10…11 22:41:34。0'
  哲宗已经好一段时间没来找他了,因为两个人都很忙。今天天都已经快黑下来,他还叫人来叫他,不知有什么要紧的事。莫非赵舒回去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或者是李列的口供真让她给弄出来了……问王旭,王旭也不知道。只说陛下见了一个什么人便命我来找你了,让你速速前去。
  徐诚忻懒得再猜,骑上快马与王旭一起赶往皇宫。进宫以后,早就过了掌灯时间。不知从哪冒出两个提着灯笼的小黄门,照着王旭的指挥在前面引路,直奔景政殿。
  一路上异常的安静,时不时的看到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在巡逻,各处要道和门口的卫兵也增派的人数。徐诚忻感觉宫里的气氛有些不对劲,似乎有一股暗藏的杀气在隐隐弥漫。
  “王公公,我怎么感觉今天的皇宫有些不一样?”徐诚忻忍不住问道。
  “嘘!”王旭停下脚步,低声道:“徐副将不可多言,只要心中有数便是。”
  “可我还没数呢,王公公不防提点一下。”
  王旭犹豫了一下,道:“徐副将不是外人,我只能跟你说不仅宫中加派了卫兵,整个京城都加强警戒了。前几天巡检司、殿前司、侍卫亲军的各位大人都进宫面圣了,据说连陈桥驻军也调了三万兵马,正在路上呢。”
  徐诚忻心中一跳,道:“这是为何,难道京城里还会出什么事不成?”
  “宫中谣传太皇太后玉体有恙,为防万一,所以……”王旭看了看四周,小声说:“不可多说,或许一会儿见了陛下就会明白。”
  徐诚忻猛然想起时近夏末,也许高太后的大限快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高太后虽不是天子,却行使着天子的职责,这和换皇帝没什么区别,估计朝廷里又要好好折腾一番了。想想自己每天在铁卫营闷头训练,朝中大小事务一点消息也没有,实在有些不妥。
  但是自己当官属于制度外提拔,不象人家那样一步步爬上去,仅半年多时间就成了正六品骁骑尉。这升职太快,一点群众基础也没有,万一出个什么事连个替你说话的人都没有。想到这赶紧取出几张银票塞到王旭手中,道:“王公公这么关照,兄弟也不能将你当外人,这些小钱且拿去喝个茶。咱们是***过架的,以后也少不了相互帮衬。”
  王旭一瞟那银票的数目,心中暗喜,面上却有些为难地说:“徐副将太见外了,咱们都是为陛下办事的,说不上谁帮谁。但既然徐副将把我当兄弟,咱也不矫情了。”将银票收下又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别让陛下等久了,有机会咱们再一起唠唠。”
  “好,先见陛下。”
  俩人都不是达官显贵,交个朋友只需区区几张银票就能搞定。其实交朋友也讲究个门当户对,而且地位越低越容易交到诚心的朋友。他们二人虽算不上真正诚心的朋友,却有着共同的基础,都不被众朝臣待见又与皇帝走得较近,抱团取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通报后,徐诚忻快步来到哲宗的书案前,行了礼侍立一旁。他暗暗观察了几眼,发现他的神情已经与往日大有不同。他身上再也看不出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息,完全是一付神彩熠熠、侍机而动进取姿态。
  哲宗正在看一张地图,见他来了也不急着说话,又看了一会才抬头问道:“杜子骞的伤势如何,多久能康复?”
  “回陛下,据军中大夫说到完全康复至少要一个月的样子。”
  “一个月……”哲宗失望地叹道:“太久了,朕等了不这么久。”
  徐诚忻心中一动,道:“陛下是要用铁卫营吗?”
  哲宗也不回答,从桌上拿起几道折子递给他说:“这是代州都监孟元和参将高继宣送来的,还有易州刺史李江北与广信军主将袁汶的折子,你先看看。”
  徐诚忻赶紧打开,“……近期辽人气焰日盛,无视我朝边界,常纵马提刀于城墙之外。城外各村十室九空,非死即徙,城内百姓人心惶惶、惊恐莫明。我军将士无不义愤填膺,欲与辽人一战以雪前耻。然臣等职守北门,不敢义气用事。细观辽军势态与往年实有异,彼奉州、中京、大定诸军均至,臣以为其志不小也……恳请陛下塑国威、恤百姓,是战是和早做定夺……”
  这是代州来的折子,言辞稍稍有些激烈,似乎是在责怪朝廷的不做为。而李江北与袁汶说得却与他们大不相同,因为辽人在边疆抢掠是常有的事。通常都是小股骑兵快进快出,宋兵虽然人多,但很难追到他们,所以只能被动防守。
  显然易州所面临的辽军跟往年并无差别,袁汶的广信军有三万之众,面对小股辽人自然是信心十足,他们还不时主动出击砍杀了几百入境抢劫的辽军。当然折子里稍稍夸大一点数字也是难免的事,几百就变成了几千,功劳大大地。
  徐诚忻看完后也不敢轻易下定论,问道:“陛下,不知朝中大臣们有什么看法?”
  “除了章惇和范纯仁略有异议,其余人均认为辽人只是国内闹了点饥荒,想从我朝百姓手里抢些粮食填饱肚子罢了。建议只需督促戍边将士巩固防卫、安抚军民即可。”
  “那使相他们又是什么意见呢?”
  “派使臣前往辽国,敦促辽主约束部下,遵守澶渊之盟,和平相处。”
  徐诚忻听了暗暗叹气,一派是缩在家里任凭别人拿棍子抽;另一派虽主动一些,也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抗议几声。宋朝的文弱果然不是盖的,人家都已经杀到门口了还能忍得住。不过从这些文人嘴里说出来必然不是这么回事,不是“兵者,凶器也”,便是“彼蛮夷,以礼训之”,或者干脆说:刀兵起,国库空、百姓苦这类的。
  哲宗看了一眼徐诚忻,笑道:“我就知道你有不同看法,说说吧。”
  徐诚忻想了想问道:“陛下认为宋军与辽军打起来谁更强一些?”
  哲宗犹豫片刻,最后还是叹道:“我军与辽人对战胜少负多,不得不说还是辽军更强大一点。”
  “既然如此,这仗还不能说打就打,至少要等到有了一些把握再动手。陛下曾言要收回燕云十六州,那么仗迟早是要打的,可辽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来。所以,臣建议陛下应尽快重建禁军,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宋军。到那时,就算辽人不来打我们,我们也要去找他们的麻烦。”
  “改革禁军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事,你的这些想法杜子骞早就让我看过了。我问的是眼下的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眼下只能防守以争取时间,”徐诚忻道:“但决不能被动防守。我军之所以难以获胜,一是军队不够精,二是辽人骑兵厉害。但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