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秀才的逆袭-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打下九江,就无法继续顺江东下。可是九江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在九江城内自然驻有重兵。操江总督袁继咸现在就在九江。
操江总督,顾名思义是负责江防的,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本来操江总督的驻地是在安庆,可当听说左军东下,袁继咸便从安庆来到九江,企图把左军堵在九江之西。
九江是江西重镇,想要打下来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可左良玉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啊。于是便邀请袁继咸于舟中相会,试图劝说袁继咸献出九江。
面对左良玉二十万大军,袁继咸也知道仅凭九江不足与抵挡左军。遂亲自到左良玉的舟中,想劝服左良玉罢兵。
哪知刚一入舟,左良玉便拿出一道“皇太子”秘谕,然后威逼袁继咸一起“清君侧,救太子”。左良玉所说的太子就是刚发生在南京的伪太子案,一个少年自称是先帝太子来到江南,惹得南京朝廷一片混乱。
看到左良玉所谓的秘谕,袁继咸勃然大怒。
“皇太子真伪未定,不知宁南侯您这秘谕从何而来?即使这皇太子是真又如何,先帝之恩不可负,但今上之恩又能负吗,没有今上您如何能当上这宁南侯,统领一镇重兵?”
左良玉斜倚榻上,眼皮耷拉着对袁继咸的话全无反应。
没奈何,袁继咸双手抱拳,对周舟中左军诸将下拜行礼,请他们以大事为重,爱惜百姓。
“大明正在动荡之中,朝廷正处于危难之际,还望诸位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不要做乱臣贼子。”
然而对左军这些动辄杀人屠城的将领来说,让他们爱惜百姓不易于对牛弹琴。
“谋害太子,乃马士英阮大铖等奸臣所为,与今上无关,本侯率军东下只是清君侧并非造反。至于爱惜百姓,那是理所当然,袁大人不比过虑。”
沉默良久,左良玉缓缓道。
见无法劝服左良玉罢兵,袁继咸只能黯然回城。回城之后,下令诸将严守城池,不准左军一兵一卒进城。九江城中有大军两万余人,袁继咸自信能把左良玉挡在九江之外,只要靖南侯黄得功大军开到,内外夹击把左良玉消灭在九江之外也不是不可能。
袁继咸那里知道,他部下的副将张继勋早已暗中投靠了左良玉。半夜之时,张继勋带着手下到处放火,九江城中燃起了无数个火头,短短时间内整个九江城陷入火海之中。
袁继咸被火光惊醒,走出府门,急忙召集众军救火。然而火势蔓延开来,又哪里来得及抢救。
张继勋乘机打开了城门,放城外的左军入城。
若论军纪,左良玉的部下可能是所有大明军队中军纪最差的一只。自崇祯十一年开始,左良玉就拥兵自重,长期蹂躏地方,其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朝廷对他的这种作为完全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安抚生怕把他逼反。
所以一入九江,左良玉军队就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冲入百姓家中,**妇女,抢夺财富,杀人放火,整个九江城就如人间地狱一般。
看着满天的火光,听着满城百姓的哭号,袁继咸心若死灰。爱惜百姓的话语还在耳边,而他治下的百姓已经陷入了地狱之中,嘴唇颤抖着,袁继咸拔出腰间的宝剑,就要挥剑自刎,却被他身边的亲兵把总一把抱住了胳膊。
亲兵把总夺下袁继咸手中的宝剑,带着手下保护着袁继咸想逃出九江城。
可是还未逃多远,正遇到左良玉部将张应元。众寡悬殊,袁继咸的亲兵们只得投降。
“屠夫,屠夫!”被张应元带到左良玉舟中,袁继咸指着左良玉破口大骂,然后奋起挣脱押着他的左军士兵,跑到船舷处纵身跳入江中。
左良玉慌忙让手下下水把袁继咸救起。
“季通兄何必如此固执,本侯又非乱臣贼子。”左良玉对浑身湿淋淋的袁继咸劝道。
“大人你就是现在死了又于是何补?还不如呆在左良玉军中见机行事,这样还能劝说左良玉一二,最起码能多救一些百姓。”
袁继咸军中监军李尤龙已经投降了左良玉,把袁继咸拉到一边劝道。
袁继咸寻思良久,长叹口气,只能妥协。
“让我同侯爷一道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必须立刻下令左军撤出九江,停止对百姓的杀戮。”袁继咸对左良玉道。
“那是自然,我立刻下令军队退出。”左良玉闻言大喜,连连保证到。此时九江内的军队将领多已投降了左军,即使左军退出九江还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此时的左良玉完全没有造反进而夺取大明江山的心思,他已经老了又重病缠身,他之所以带军东下就是躲避李自成大顺军的锋芒而已。
既然没有造反之心,当然不敢轻易杀掉袁继咸这个朝廷重臣。况且左良玉武将身份,虽然已经贵为宁南侯,可是对于文官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惧意,文贵武贱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他的骨髓。起兵这些天来,虽然屠杀掉无数的百姓,可是对于大明的文官,他没敢下令杀掉一个。
不敢杀掉袁继咸,又不能把他放回九江,左良玉下令把袁继咸软禁在舟中。然后召集军队,准备继续沿江而下。
然而他的军队军纪实在太过涣散,进入九江城内的士兵们正**掳掠兴奋的很,哪里肯轻易的退出城去?
左良玉的军令好久,还是有许多的士兵在九江城内不肯退出来。这一耽搁就是两天,而左良玉的病忽然重了起来。
弘光元年四月初四,就在左良玉大军到达九江的第四天,宁南侯平贼将军左良玉病死在九江之外的舟中。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自幼丧父,成年后从军。从军早期的左良玉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由一普通的士兵积功成为了一军的统率。可是后期的左良玉早没了年轻时的血气,遇到强敌只知道逃跑,对待百姓则凶狠如狼,烧杀抢掠,强逼百姓从军,其做过的恶事比早期的流民军差不到哪里去。左良玉的一生,多次下过屠城的命令,死在他军队屠刀下的百姓不计其数。对外敌怯懦,对百姓凶狠,这就是左良玉以及他带领的大军!
左良玉死后,左军诸将推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为首,以为顺军的前锋已经到达九江不远。经过商议后,大军继续东下,四月七日,左军攻占彭泽,四月八日占领了东流。面对声势浩大的二十多万左军,沿江两岸的城市根本不敢抵抗,生怕遭到左军的屠城。
四月八日,左军继续东下,主力到达安庆,以总兵李国英为先锋,兵锋直指铜陵。
而此时,任思齐率领的舰队自芜湖出发,已经到了铜陵。这里是预定的和左良玉军交战的战场。
任思齐的岱山军船只众多,近四万人拥有八百多条大小船只,所有人都是乘船,速度较快。
按照和黄得功商议的方案,任思齐的大军部署在长江之南,负责抵挡左良玉大军从长江南岸的进攻。而黄得功大军则部署在江北,抵挡江北岸的左军。至于左良玉的水军则有两军水师一同对付。
左良玉大军二十多万,加上携裹的百姓,加起来足有四十万人,号称“六十万大军”。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走水道,而是船队携带着物资辎重走水道,大军则分布在长江两岸。
到达铜陵,任思齐下令一万步兵立刻下船,在长江南岸布下防线,阻挡左军自南岸的进攻。八百多艘大小船只则在靠近铜陵城的江面上结下水营,配合着北岸的黄得功军把长江江道斩为两端。
十几只快船被派出,沿江而上,去探查左军水师的动静。而江岸上的步兵则紧张的布置着防线。一队队的士兵提着刀斧进入江岸的密林之中,砍伐树木,然后拖回到江岸上。在一万步兵的努力下,大营迅速的扎起。鹿角栅栏壕沟一应具有。在营地的边缘还用竹木搭建了十几个一丈多高的箭楼,每个箭楼上都有十几个火枪手。
一百多门火炮从船上卸下,被运到江岸,黑洞洞的炮口指向西方。从倭国回来的船队带回了数十万斤铜铁,在梁九的督造下,岱山的工坊铸造了三百多门火炮。当然这不全是那种动辄三千斤的红衣大炮,其中大部分是数百斤的火炮。
就在部下军队紧张的布置防线之上,任思齐带着一队亲兵进入了铜陵城。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铜陵
带着一队亲兵,任思齐踏上了长江南岸。而铜陵县城就在江岸三里之外,这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小城,以产铜而著名。
铜陵所在有大明境内最大的铜矿,铜矿最早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两千年的连续开采也使得铜陵附近山丘到处都是坑洞,到处都是开采过后留下的痕迹。站在江岸上,极目之处,地表到处都是开采留下的疤痕。一些年代较久的矿坑表面生出了树木植被,形成一片片小小的湖泊,倒也是道美丽的风景。
而新开的矿坑,则地表裸露,附近堆满了褐红色的乱石,看起来是那么的丑陋。
经过两千年的连续开采,露天矿藏早已开采殆尽,而深井开采的技术又十分落后,导致了铜的参量连年下降。虽然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铜矿,可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开采。
附近的地形又缺乏可耕的平地,现在的铜陵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城里的人口不到一万,四下乡野间所有人加起来估计也就两三万人,多是以开采冶炼铜矿为生的矿民。
任思齐带人仔细查看地形之后,发现县城太过狭小,城墙低矮,没必要派兵驻守。而附近崎岖的地形,到处都是的矿坑也注定了左军只能沿着江岸进攻。所以只需要在江岸上布阵即可。
巡查了一番之后,任思齐派人把宋立本和安东尼叫到身边。
“将军!”知道任思齐有任务派给自己,二人都是很兴奋。
“宋司长,你派人进城以及到四下打探一下,看看这铜陵铜矿的产量,看看能否采购些矿石运回岱山。”任思齐首先对宋立本道。
既然来了一趟铜陵,任思齐自然不会放过采购铜的机会。岱山现在已经有了自行铸炮的能力,可是由于没有铜矿,靠着从倭国购买的铜,岱山火炮的产量很低,十万斤的铜也只能铸造二三十门红衣大炮。当然去年采购的铜没有铸造大炮,而是造了五百来斤的佛郎机小炮四百来门。
现如今这批小炮按照大明的叫法大铳一半摆放在江岸的阵地上,另一半则安装在战船上。大多数战船无法安装巨大的红衣大炮,但安装这些大铳倒也合适。
若是能获得大量的铜矿石,那么岱山的工坊就能源源不断铸造出大量的火炮来,这对提升岱山军的战斗力意义重大。
“是,属下这就去办!”宋立本行礼之手,转身就要走。
“等等,你再看看能否招募一些懂得冶炼的工匠,再看看能不能招募一批矿工。”铜矿需要冶炼之后才是可以终于铸造大炮的精铜,懂得冶炼的工匠也是岱山现在继续的人才。而矿工精通挖矿甚至爆炸技术,是工程兵的最佳人选。
宋立本答应着去了。任思齐又把目光看向安东尼。安东尼是敌情司主事,负责往各地派遣细作,打探情报。现在的局势极为复杂,要想应对自如的话,自然需要情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