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秀才的逆袭-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下的船队全军覆没,任思齐知道再在扬州逗留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必须得尽快撤退了。

    现在北面淮安的刘泽清还打着大明的旗号,一旦刘泽清部降清,那么想从运盐河向东安然撤退也不可能了。

    于是任思齐当即下令,开放东面城门水门,组织百姓们过河。

    此刻督师史可法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开,南京被清军攻破,现在的扬州数面受敌,是真的守不住了。大部分的百姓们开始响应官府的号召,着手撤出扬州。肃虏侯幕府组织的宣传队日日宣扬清军的残暴,听闻西路清军攻破芜湖时因为靖国公黄得功的抵抗,满酋阿济格下令屠戮了芜湖城,数万百姓被清军残杀。现在扬州抵抗了这么多时日,清兵肯定不会放过城内之人!家园房屋固然重要,可是要是命都没了要这房屋何用?

    尽管满满的对家乡不舍,大多数百姓还是在沈廷扬李彦直等人的组织下,开始了撤离扬州。可是哪能说撤就撤啊,家里那么多东西怎么办?对普通百姓来说,破家值万贯,扔掉什么都不舍得,这使得撤退的速度极为缓慢,半日的功夫撤出扬州过运河的才数千人。

    沈廷扬带着宣传队员们亲自上门规劝,劝说百姓们仅带金银细软粮食等离开,其他不必要的东西就留下吧,如此撤退的速度才快了起来。

    可是离开家乡前途渺茫,很多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该撤往何方,因为这么多人岱山军根本就没法安排,也没有地方安排。沈廷扬等人是这样告诉百姓们的,让他们先撤出扬州,随便找个地方安置下来,先躲过清军的屠杀再说,以后他们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去处,就是再回扬州也任由他们。

    于是这些百姓们有亲的投亲,有友的投友,过了运河之后各自散去,实在没地方去的随便找个河岔僻静处安顿下来,好在到了夏日,旷野中河道密布,随便抓些鱼虾也不至于饿死,以后怎么办以后再说。

    也有一些百姓宁死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他们的房屋,他们的店铺,他们的一切都在这里,失去了这一切和死了又有什么两样?清兵来了又怎么样,他们不需要人帮他们种粮纳税吗?只要自己完全不反抗,跪地投降,清兵应该会放自己一条生路吧!抱着这种想法的百姓不在少数,任凭沈廷扬等人如何规劝就是不听,劝的多了还破口大骂,口口声称若不是肃虏侯部下杀了那么多清兵,若是官府在清兵到来时大家都不抵抗,开门投降,清兵肯定会放过大伙的。投降清兵的城池多了,也没听清兵屠杀了多少?你岱山军既然没本事守住扬州,一开始就不要到扬州来!

    这些百姓不知好歹的话惹得随行的岱山军士兵勃然大怒,拔出武器就要教训这些百姓,却被沈廷扬苦笑着阻止了。

    现在既然选择了撤退,既然岱山军没有办法安置好这八十万人,原先以家庭为单位成立的乡兵就只有解散了。六万多乡兵轰然解散,除了一些死心塌地跟着岱山军走的以外,其他的乡兵都随着自己的家庭撤离了扬州。

    对此任思齐以及肃虏侯幕府众人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每个乡兵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根本不可能抛弃家庭选择跟随岱山军。而岱山军又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了。

    新募的弓兵营倒是没有解散,弓兵营中的士兵都是出身扬州码头扛活的苦力,这部分人的身体素质是很棒的,任思齐许诺他们会妥善安置他们的家庭,使得他们安然留在了军中。

    这次撤退,跟随岱山军撤到崇明岛的百姓约有十万余人,已经是崇明岛能安置的极限。这十万百姓多数是加入岱山军的士兵的家属,还有就是扬州的上千户工匠及家人。另外就是隶属于扬州府县的吏员差役及家人,整座扬州城府县所属吏员差役足有七八百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也有一两万人。不管是吏员还是差役,都是一些人精,自然看到岱山军撤走后扬州已经呆不下去,便一个个的求到了沈廷扬、李彦直面前。在这一个月的守城中,多亏了这些人的协助,才能有效的组织百姓们协助守城,现在对他们的请求自然不好意思置之不理。而且这帮人大都识字,很多人精通刑法律令税收,是管理百姓们急需的人才。当然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贪婪无耻狡诈之辈,可是人无完人,只要能人尽其用并加以管束,将是岱山军管理百姓强大助力!

    扬州城内的大撤退很快引起了清军大营的注意,知道了城中的明军要撤退,多铎当即下令进行攻城。北面的水军刚被岱山水军歼灭,南面的船队数量太少,根本没法干扰城中百姓通过运河撤退,也只有攻城一途。寄希望明军撤退之际人心慌乱,好趁乱拿下扬州。

    三十门红衣大炮开始炮击扬州,这次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城墙,而是尽量往扬州城内攻击。

    在一个月的守城战中,双方的火炮连日对轰,清军的红衣大炮数量多,城头明军红衣大炮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双方的对攻中炮手均死伤惨重。后来任思齐多次组织士兵偷袭清军炮兵阵地,逼得清军不得不把炮兵阵地后移,移到距离城墙五里之处,这里几乎是红衣大炮能攻击的最远距离,双方这才消停了下来。

    在大炮的掩护下,数万绿营兵抬着云梯往城墙走去,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城头明军疾风暴雨般的火枪弓箭的射击,抛下数百具尸体仓皇撤退。

    明军主力还守在城头掩护百姓撤退吗?有意思!多铎当即下令,派护军统领图赖、固山额真阿山及绿营兵许定国刘忠部,往南行军,汇合袭击史可法船队的耿仲明水军,在南面渡过运河,攻击撤退的明军及百姓!

 第四百零二章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多铎没有再试图攻打扬州城,明军既然已经在撤退,那就有无数的机会可以击败这股明军,离开了扬州坚固的城防,明军的战力不值一提。

    多铎当然没有忘记两次被城内的明军偷袭,损失了三千余八旗兵,可是通过这一个月的攻防之战,他早就弄清楚了扬州城内明军的势力。最有战斗力的是那个肃虏侯任思齐的部下,总兵力也就一万多人,在历次的战斗中同样折损很多,特别是在大炮轰开城墙缺口,八旗勇士攻入扬州的那场仗中,虽然八旗兵折损严重,那支岱山军同样没有讨好。

    据撤回的属下士兵报告,杀掉的精锐明军步兵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那么现在那支岱山军兵力应该不到万人了吧。而且通过上次的战斗,多铎对那支岱山军的战力也有了了解,若论战斗力的话岱山军在一般的明军之上,可是还是无法和无敌的八旗满兵相比。

    多铎相信,若是列阵而战的话,三千八旗骑兵足以击溃那万人规模的岱山军步兵,甚至能把他们杀光宰净!现在既然他们选择了离开坚固的城防,在他们撤退时进行追杀将远比攻打坚城要好。

    而且现在多铎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挥师渡过长江,在南京与阿济格大军会师。在扬州城下耽搁的实在太久了,再不渡过长江的话,灭明大功恐怕就全部落到了阿济格头上。

    现在多铎就等着岱山军撤出扬州,只要扬州到手,再加上俘虏了明江北督师史可法,逼降了江北四镇二十多万明军,也算是大胜,多铎也算给摄政王多尔衮一个交代。

    虽然派出了护军统领图赖和固山贝勒阿山带着三千真满兵和两万多绿营兵渡运河追杀,多铎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些不安,主要是那支岱山军太过诡异。

    于是多铎亲自写下一封信,命令已经到达徐州的固山额真准塔火速带兵南下,攻打淮安的刘泽清,然后从淮安发兵,截断这支撤退的明军退路!

    其实清军伐明之战并非是两路而是三路伐明,除了多铎和阿济格外,还有一路就是从山东出兵的固山额真准塔。他带着一支五千余八旗兵的偏师从山东出发,经徐州直攻淮安刘泽清部,目标是占领运河以东的庞大地区。

    现在有了准塔和图赖两面的夹击,多铎相信那支携带了数十万百姓的岱山军绝对讨不了好去。

    扬州城内明军及百姓的撤退还在进行,既然已经布置好攻击的策略,多铎的目光已经不放在扬州了,他现在感兴趣的是,被俘的明江北督师史可法已经押解到大营中!

    史可法本就是一个矮小黑瘦的人,受到致命的箭伤之后伤势一直没有完全恢复,被带到多铎面前时,气色极其不好,嘴唇干裂发白,满面憔悴。

    “本王闻史督师大名久矣,今日方得相见。”多铎一副胜利者的口吻得意洋洋的对史可法道。

    史可法抬起虚弱的头颅,看了多铎一眼,此刻的他已经没有心情也没有力气多说什么了。

    “前些时日,本王曾与督师信,请督师你顺应大势归顺我大清,当时却被拒绝,不知督师现在考虑的如何?”

    多铎希翼的目光看着史可法,他知道史可法在南明官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若是史可法能归顺大清,以史可法名望,必能招降大批的大明官民。满人的数量实在太少,想占领地域如此广大的大明,只靠满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点在满清贵族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本督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汝不必多言,但求一死耳!”史可法的声音虚弱无力,口气却是异常的坚定。

    “督师何必如此,在我大清,对满汉蒙一体重视,对投效我大清的明臣同样会重用,蓟辽总督洪承畴就是先例。”多铎劝道。

    “如洪承畴者,死后必然落得千古骂名。可法虽然无能,尚不能报效朝廷安社稷,下不能解救百姓于倒悬,可绝不会投降鞑虏,背上一个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史可法慨然说完,当即闭目不言,仍凭多铎再劝说也不再理会。

    “好吧,你既然求死,我就成全你!”多铎叹了口气,吩咐手下把史可法拉出去斩首,传首扬州城下。现在的大清已然有席卷天下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朝文武投降,对史可法的坚持不降,多铎也不是太在意。

    “明江北督师史可法授首了!”

    “明江北督师史可法授首了!”

    十余骑绿营兵绕着扬州城墙飞驰着,当先一人手中高举着一颗首级。

    “那是史督师的人头!”

    “史督师被杀了!”

    扬州城头的明军一阵大哗,虽然后来史可法重伤不能理事,可是明朝以文御武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士、江北督师的官职可是太过响亮,可以说一直是扬州官最大的人。

    现在史可法被杀,对扬州军民造成的震撼不可谓不大!

    “杀了他们!为督师报仇!”刘肇基红着眼睛恶狠狠的叫道,无数的炮火箭矢飞向城下飞驰的那伙骑兵,却大多数落到了骑兵马匹之后。虽然选择了归附岱山军,在刘肇基的心中史可法的地位依然崇高。

    听到史可法的死讯,正在督促百姓撤退的任思齐愕然变色。

    “督师啊!”已经过了运河的阎尔梅二人闻听史可法的死讯,痛哭流涕。

    运河之东一处名为梅岭的矮丘上,阎尔梅带着选择留下的几个原督师幕府中人,为史可法起了一个衣冠冢。

    一抔黄土,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墨迹斑斑的两行大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