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圣天子-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穿上了绵袍,簪好了发髻,带上了头巾,蹬上了皮靴,周文博迫不及待的要看看自己重获新生后的模样。细心的青娥已经取来了铜镜,捧至眼前。

虽然远比不上后世的穿衣镜,但是镜面光洁,也能看清个七七八八。倒是应得一句资质风流、清秀儒雅,端得一幅好皮囊。

就是只有刚刚超过一米七的身高,熟读古代历史的周文博知道这个身高已经超出了古代男人的平均身高,却仍有些失望。不过今年也还不足十六周岁,应该还能窜上一窜。

周文博本来打算在赵国公府里好好转转,但是想到自己刚刚“大病初愈”,怕惹来担忧,于是决定去书房。

书房被周文博起名做“听松居”,只因周围几颗劲松环绕,风吹过时飒飒作响而得名。

推开房门,进入足有三十多平的书房,走过屏风后第一眼就看到了书架上堆满的书籍。“竹简三百捧,纸书八百卷。”也亏的是赵国公府才能在这赳赳武夫称雄的乱世搜罗来这么多的书籍。

周文博自五岁读书,如今十年来已经粗读经史子集,如今这些知识已经成为本能般沉淀下去,被穿越而来的严路所继承。

书房正中是芦苇编织的大席,木窗前摆放着长长的书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侧边一张矮几上摆放着古琴一张、围棋一副,上方的墙上则挂着几幅装裱过的字画。

严路年轻时候也曾练过大字书法班,楷书仿颜真卿、柳公权,行书仿米芾,也曾下过多年苦工,而周文博十年来所学正是颜柳两大家的书法。

正因为多年兵祸,不知多少藏书散佚或损毁,颜、柳二人所留碑文甚多,因此不少拓本得以流传,以至于现在人们也只能依靠这些拓本来练习书法。

磨墨、润笔,已经有近十年未摸过毛笔的严路手莫名的有些轻微的颤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rì常几乎都用不到硬字笔,更别说毛笔了。当年封笔的时候,年少的严路还在为传承多年的书法rì薄西山而感慨,不料在用电脑打出数千万字后,还有再次执起毛笔的一天。

落笔后,手远比想象的稳,一个个丰腴雄浑的字落在纸上,片刻之后,一王安石的《梅花》跃然纸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穿越时空的灵魂同这个勤勉读书的少年的契合相当之好,落款之后的周文博仔细的鉴赏这纸上所落的数十个字,颇得颜体jīng要,无论比之十年前书法还没落下的自己还是苦读十载的少年,都要超出三分。

第三章公侯高门一庶子(二)

周文博起身时已是申时,按现在时间算三点多钟,在书房中将将呆了一个时辰,天sè就暗了下来。

在两名丫鬟的提醒下,周文博前往正堂,同吕老夫人、大嫂梅氏、侄媳贺氏等人一同用晚膳,公元十世纪的中国既没辣椒,又没土豆、玉米等作物,晚餐不过是些面汤,茄丁,加上几个白面馒头,味道只能说凑合。

这时不过běijīng时间下午五六点,按他之前的生活习惯,距离睡下至少还有六个小时,不过在这个时代,夜生活远比想象中的更贫乏。

在书房里掌起油灯,昏暗而飘忽的灯光下看了一个时辰的书,周文博还是决定早点休息,这种灯光下看书对视力影响太大,如果在这里得了近视,那就真是个**烦了。

转过身去,看到坐在屏风后面的红妆已经迷迷糊糊了,头不停的一起一落。让他忍不住咧出一丝微笑,少女的神态同他记忆里同桌上课睡觉时的表现颇有些类似。

他突然就有些恶作剧的打算,蹑手蹑脚的走近少女,用指节轻轻的在少女头上敲了一下。

只见原本还蜷缩着身体的少女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猫一般猛地挺起了腰,不料过猛的动作却让她一头撞在了屏风上,发出了“咚”的响声。周文博赶紧将少女拉进怀里,用手轻轻的摩挲着少女被磕到的头皮周围。

他有个外甥女,在他飞机失事前也就是眼前少女的年纪。周文博同姐姐一家的感情一直很好,也不缺乏带小孩的经验,所以他的反应也是第一时间做了出来。

根据周文博带小孩的经验,当小孩磕到或者碰到时,一定要迅速转移他或者她的注意力,很多时候小孩就忘了哭了。

“不疼了吧?”周文博感觉到应该磕的不是太狠,一边拨开少女的头发,一边将少女扶了起来。

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到了红妆脸上那泫然yù滴的酡红,还有那还双噙着一丝热泪的眼睛中透露出的羞涩的神情。

这时周文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三十岁的大叔了,怀中也不是自己的小外甥女,而是一个只跟自己差两岁的贴身丫鬟。

在原本的世界,这个年纪的少女也就刚刚进入初中,以学业为重。然而在这个时代,女人十四五就到了出嫁的年纪。几乎是与她们第二xìng征发育的同时,少女们的心理已经跟着成熟了起来。

松开少女盈盈不堪一握的细腰,周文博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好吩咐她该去休息了。红妆用纤细的手指捋顺了散乱的头发,却再也不敢看着少爷,只是低着头,跟着提着油灯的周文博走向卧室。

这时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除了漫天星斗和一轮弯月,整个世界似乎都沉寂于宁静和黑暗之中,自十二岁离开位于乡下的老家后,十八年来,周文博再也未看到过如此明亮的星空了。

片刻过后,两进的西厢房已经走到。

将油灯放置在床边,正要脱衣而眠的周文博突然看到一个人从自己的被窝中钻了出来。正是侍女青娥。

带着甜甜的笑容,青娥起身,道了句:“少爷,早些安歇吧。”然后走向了外间。

我擦嘞!

这就是传说中的暖床啊!

从意识中终于反馈过来的周文博一时愣住了。暖床这个已经几乎从字典中消失的词语却真真切切的在他面前上演。

秋冬之季,床榻之间冰冻彻骨,却早有侍女和衣而眠,用体温将床铺暖热,供主人睡眠。

脱去绵袍,钻进仍带着少女体温和清香的被窝,周文博却久久不能入睡。

周文博前世也足足当了二十多年所谓的吊丝,直至网络上成就了所谓的“大神”,生活才有了较大的转折,不过谈个女朋友也是个强势且好强的女xìng,让周文博的体贴关怀技能都练到了大师级。

却没想到穿越后的第一天就享受到了如此奢侈的照料,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意味。

然而这美好的生活却很可能如同镜花水月般转瞬即逝。回想起历史上郭崇韬的遭遇,周文博忍不住拿老爹周德彦对比起来。

郭崇韬之死,表面上的原因是平蜀后大权独揽,迟迟不返回朝。但是根本原因却是因为他仇视宦官,因而被宦官所挑拨离间。即使被恶意中伤,李存勖也未下令处死郭崇韬,仅仅是命令押回。然而宦官却从刘皇后那里讨来了诏书,最终yīn杀郭崇韬。

周德彦似乎同样与宦官关系不佳。庄宗李存勖灭后梁之后,政治上昏庸无比,重用宦官、伶人,而枢密使周德彦作为朝臣中的一号人物,自然同宦官们多有斗争,虽说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却也摩擦不断。

如果说真按照历史走下去,那么周文博就必须在这其中起到作用,至少不能让宦官得到处死周德彦的诏书,不然自己恐怕也只能跟着殉葬了。

而郭崇韬之死同样是历史上李嗣源起兵灭李存勖的导火索,要么想办法提前抱李嗣源的大腿,要么就是想方法能对李存勖施加影响力,不然站队错误也是九死一生。

不过困难就在于,第一步,他必须保住便宜老爹周德彦,第二步,他必须能够说动这个便宜老爹,来进行谋划。难度很大啊。一声叹息之后,周文博头枕着双臂,开始做长远的打算。

这个世界,终究是乱世。在原本的历史上,直至公元九六零年北宋建立,北方才算基本平定,而那时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糟老头子一个了,况且能不能活那么久还是两说。

那么为了能在这乱世中立足,指望文学之路太不现实,几次改朝换代,多少高官头颅成批的搬家,这个时代文人的脊梁,都被赳赳武夫的马蹄生生的踏断了。

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掌握一支军事力量,成为一名节度使,至少也得当个草头王,不然就真是身似浮萍雨打沉,没有半点反抗命运的能力。

良久过后,周文博终于昏昏沉沉的陷入了睡眠中。

第四章公侯高门一庶子(三)

一场美梦过后,周文博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jīng气十足。

不过外面仍是黑夜,伸手不见五指。

不知道为何自己睡了个饱醒来却仍是黑夜,可能是因为冬rì夜长,也可能是因为前些rì子久卧病床,周文博只能这么猜测。

不想惊醒外间睡着的两名少女,周文博知道她们白天的事务相当繁重,不过一点睡意也没的周文博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仿佛灵光中一闪,周文博想到了自己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做些什么,他随即起身,五心朝元,闭口缄目,细调呼吸。

周文博前世年轻时不注意身体,经常通宵游戏,暴饮暴食,晨昏颠倒,不做锻炼。于是年纪轻轻身体就虚弱不堪,后来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了有规律的健身。

不过虽然减了些体重,维持了身材,但是却终rì昏昏沉沉,头脑灵敏度远不如从前。有些后悔莫及的他巧合间在网上结识了一位道士朋友。

于是就得授了道家初步的静修法门,呼吸法和净身、静心、凝神法门,几年间坚持不断的修行,虽说没有别的收获,但是头脑逐渐恢复了清晰灵敏,反应速度和想象力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这也是他能成就网络历史小说大神的一部分原因。

在这寂静无声的夜空中,呼吸着从未被污染过的清冷的空气,周文博发现自己以远超从前的速度入定,排除杂念,心与神合。

就在天际泛起鱼肚白,红rì跃出地平线的一瞬间,周文博从入定中醒来。

道可道,非常道。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不可言。

虽然对道家思想仅有些肤浅的理解,但是他却仿佛领悟了些什么,虽说并没有所谓的修仙成道等意外的惊喜,但是这种舒爽的感觉却让他万分满足。

就仿佛从一个弥漫着二手烟的密室中突然转移到大自然中一般神清气爽。

随后的几天中,周文博基本维持着这种简单的生活节奏,每rì里三餐都前往吕老太太处,老太太偶尔会询问下功课,却也不多言语。至于大哥家的几位夫人小姐,则是牢牢守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范,几乎从不与周文博进行交流。

直至有一天被红妆提醒道:“后天要去拜见先生了。”

周文博这才想起了自己的授业恩师。

自从三年前定居洛阳城后,周文博便在周德彦的安排下拜在了大儒林贺门下。林贺乃是唐末大儒林慎思的幼子,家学渊博,名震两京。

唐代科举制度自唐末来兵连祸结,早已弃用,加上李存勖自三年前灭后梁定鼎北中国后不思进取,宠信伶人,重用宦官,真正可行的晋升通道几乎不存在,以至于大量人才投入各地节度使、豪强麾下。

想要谋取官职,要么恭奉伶人、要么巴结太监,要么就是得到皇帝亲近大员的引荐。事实上,这也是周德彦给周文博安排的道路,待其年满双十,及冠之龄,自有亲近之人代为举荐,晋升朝堂。

作为当今堂堂赵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