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6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是举人出身,又是花银子谋得官,可这周大朗却也颇为能干,经他几年治理,盐城县丁口长了三千多。老天爷也照顾,风调雨顺,由此大朗的各项考绩均是优等。据淮安府那边传出的消息,或许明年大朗就要高升知府、同知了,就是不知具体会高升何地。
高升自然是好事,不过大朗却不想去浙闽、两广、江南那些地方去,因为那里这会还打着仗呢,今天是大清境,明天说不得就是明朝的地盘,争来抢去,这官当得可不安全。想是这么想,但究竟调到哪里去,却不是大朗能做主的了,全看吏部的堂官心情,这会他也只能暗自求菩萨保佑了。
去年,江北形势便紧张起来,周大朗虽只是个知县,可除了县里的事外,他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大清皇帝已经亲领大军御驾南征,不日便可荡平南方明军,一统天下。大朗也不是没有往淮安府打探过消息,可府里也乱,对于战局更是不清楚。打探了几次,没个准信,大朗索性也不再白费力气,左右他不过是个小小知县,这国家的大事哪轮得他操心过问,干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便行了。
如今已是三月底,县里要忙着督促百姓准备麦收和夏种,还要巡视河堤、海堤,免得入夏之后闹了水灾,影响秋天的收成,误了当年上交钱粮,因此大朗最近很是忙累,接连下乡数次,每次回来都是腰酸腿疼。不过想到这任做满便能高升,这再苦再累也都值了。
可惜天有不测风雨,大朗这官还没来得高升,淮安府竟是换了主人,城头上插了明军的旗号。府城失守,下面的县又有哪个敢抵抗明军的。明军占领了淮安府后,便分兵往各县,有一个明军的百户带了百十个兵大喇喇的就开到了盐城县,命令城中的周大朗马上开城投降。
盐城县有绿营汛兵驻防,不过只百多人,另外就是县里征募的三百多壮丁,除此之外就是几个捕头手下的几十个帮闲差役。人数是比城外的明军多,可自周大朗以下,又哪个敢生出凭城坚守的心思。
周大朗平日常对左右说自己平生最是傲骨,尤重气节,只要对国家、对朝廷有利,便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避。
为了坚定自己的气节,成为下属的表率,大郎自号“傲骨公”,又取表字“铁心”,意为本官一身傲骨,这心比铁石都硬,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危险也吓不住我!
衙门有识趣的小吏将知县老爷的话给写成了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大朗看后深为满意,要人将这句诗放在自己的文集中,说此诗句日后必能随他周大朗之名流传千古。
然而一身傲骨,又心如铁石的周大朗事到临头,竟没能一死报君王,反而带着手下打开了城门。
对此,大朗的解释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今虽降,可是身在明朝心在清。又搬出春秋时期越国勾践卧薪尝胆之事迹为自己贴金掩饰,一番巧言之下,真让一帮手下以为知县老爷这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呢。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众手下哑口无语,这周大朗非但接受了明朝的知县委任,还对前来的明军百户极尽奉承,阿谀至极,若不是家中老妻实在拿不出手,恐怕就献妻于床了。
周大朗的乖巧表现让前来接手盐城县的太平军百户大是满意,上报淮安时为这周大朗美言许多,致使淮安的千户官将这周大朗做为反正的能吏典型报到了南都,若不出意外,来年周大朗肯定能官升一级了。
随着淮安归明,江淮局势越发明朗起来,周大朗好歹毒是举人出身,又做了几年县令,如何不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道理,所以倒也收心,处置政务十分的尽心尽力。不过这日接到淮安府发来的查缉私盐公文后,周大郎却觉此事十分的棘手。
盐城县以盐得名,境内自然盐业兴旺发达,这越兴旺,走私盐的贩子便越多。加上这十来年有很多北方的逃人潜在盐城境内从事煮盐,使得私盐这个行当越发的凶险。那些北来逃人和本地盐贩子一个个都是亡命之徒,周大郎前面两任都没解决得了他们,他上任后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不予过问。
须知这走私盐的贩子可不是和那穿街走巷的货郎一样和气生财,而是实在的恃勇斗狠,根本不服王化,动辄就可为利杀人,甚至敢聚众攻打官府,故而历来便为各朝严禁,抓住便要重办。盐城以盐得名,境内又有两淮盐政的分检巡司,官面的,私面的盐贩子斗得可是不可开交,好在打明朝起,盐城县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本县但管民政,不管盐政,所以那些私盐贩子虽然猖狂,可不关大朗的事,全是那两淮盐政在过问。所以大朗只要逃人和盐贩子不犯事,不影响县境治安,也懒得去管,左右这事还有两淮盐政,自己何必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可现在上面却要整顿盐政,说是齐王亲自发来的手令,淮安府的公文措词更是严厉,大有大朗若不能整顿境内盐政,便拿他治罪的架势,让大朗头疼之余不由大骂淮安府那帮混蛋不通人情,盐城的事情他们难道不知道?那帮私盐贩子往两淮盐政送好处的时候可没忘记给你们捎上一份,如今你们倒好,拍拍屁股就什事不管,一股脑推给我盐城县,这不是摆明要我难堪吗!
头疼也好,骂人也好,这事可和自家性命捆在一块,大朗可不想糊里糊涂的挨朝廷砍上一刀,听说那太平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凶神,惹不得。
事情必须是要解决的,可如何个解决法子?真要缉捕那些贩私盐的逃人,大朗这手头的力量可是大大不够,大朗手头能够动用的人手只三百多人,盐贩子却是以千计的,而且着实的凶狠,让人轻看不得。
元末之时以高邮一座孤城力拒元朝百万大军的张士诚,可就是盐城县的私盐贩子出身!
有张士诚前车之鉴在,大朗便不得不慎重对待此事,他可不敢激怒那帮盐贩子,若是这些亡命徒发起凶来聚众攻打县城,县城真若有失,他这官也是当到头了。不过不管也不行,淮安府的措词可是严厉,他派到府里打探到的消息也是说,这一回盐政若是整顿不了,齐王是要杀人的!
大朗左思右想,却是有了主意,盐贩子既在盐城县境,没理由让他这外来的知县一力承担吧。当下就召集境内一干乡绅,先将府里发下的公文告诉他们,使他们知晓厉害,尔后再与他们讲道理,让乡绅们劝谕那些隐藏逃人自行归案,再出钱出人帮助县衙对付盐贩子。
仅此显然是不够的,大朗又差人禀报淮安府,请府里派兵前来协助此事,另行文两淮盐政,着盐政司下辖的巡检兵丁协同办理。
第951章 好话与你们说
盐城县民多是洪武年间打苏州迁移过来,民间谓之曰“洪武改迁”。境内大姓者有吴、杨、张、王、周五家,官府若是有事,通常便是与这五家大姓族长商议办理。不过若是其他小姓有功名者,亦有商议之权。
周大朗初至盐城时,县境只有丁口四千余人,经大朗五年治理,招集流民,如今有丁口八千余,其余未成年丁亦有三四千,内中县城居民占了一半,余者散于乡间,各成集镇,里正管之。明制,男子自十六至六十为丁,妇女为口,官府派征丁银、徭役皆以丁口为准。大朗能在五年时间将本县丁口增加半数,却是难得的治材了。
盐城县的士绅多是在明朝有功名,出过仕的,不过毕竟是江北之地,肯定不如江南那么人文荟萃,大官云集,因此这帮士绅多是些低级官员,如在籍乡绅陈之元做过南京户部主事,又有那杨德清做过崇祯朝徐州府下某县的学官,其他还有曾为登州通判的赵某、松江某县县丞的杨某,此外还有一二举人功名者,秀才不过五六人。
这日,一干乡绅俱是到齐,大朗于衙门召见了他们。因事先叫差役说得明白,故而五大姓的乡绅俱是到全,其余小姓有功名在籍的也都奉召前来,各里正也是全部到齐,无一人漏了。
一众乡绅先是齐齐给大朗作了一辑。清朝承认明朝的功名,愿意做官都给官做,甚至还能比明朝官大上一级,故从前周大朗这个知县是受不得这帮士绅下跪的,因为不知他们当中哪个会突然起意出籍仕清,现在盐城重新归明,这帮人的功名更是自明朝而来,大朗更不敢怠慢他们,只受了众乡绅半礼便行谦让。至于那帮里正,却一个个都是磕足头后才得起身。
周大朗示意众人坐下后,款款说道:“诸位父老,今日召你们前来非为别事,只为如今朝廷颁下严令,为免诸位受那无枉之灾,故本县特请诸位前来说道此事。”
一干乡绅在衙门中都有消息,知道淮安府来了公文要周大朗整顿盐务,但具体如何整治法,他们却是不得知,因此都没有说话,只看着大朗等他的下文。无人接话,大朗感到无趣,轻咳一声,缓缓与一众士绅说了。
见众人听得聚精会神,大朗微一点头,道:“如今大明中兴,南都恢复,朝政清明,上理下顺。这盐务的事从前一直乱着,尔今必须要整顿,上面下了严令,本县不能不办……”说到这,话锋一转,却道:“本县知道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和盐贩多少有些勾连,此前本县睁一只睁闭一只眼,只要你等不是太过出格便罢了。现在却不行了,功令森严,你们必须收手,万不能对抗王法。当真大兵过来,吃苦的还是你们。本县劝你们勿要为了一点蝇利而害了一家老小性命。另外,本县还有句话,你们要带到那些逃人盐贩那,便是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逃人法了,大家自此以后都是大明子民,不必再东躲西藏,只管到县里来报备,本县这给你们造册,从此上了黄册,分你们田地,好好耕作纳粮便是,有甚难过日子?你若再躲在那私自煮盐,挑运贩卖,撞上关卡巡兵,担惊受恐的又何苦来哉?东住住,西藏藏,流来流去,没一日安稳居停,藏头露尾,终是叫官兵拿了,甚是犯不着。”
“县尊说的是,我等定将县尊所说带到。”
众乡绅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纷纷表示领会了知县好意。
周大朗拿来案边的茶碗饮了一口,顺了顺气,又道:“诸位如今要知,整顿盐务乃本县现今第一急务,朝廷特设盐务大使负责此事,地方各官也以缉捕私盐为来年考核要绩。因此本县对缉盐一事分外看重,亦请诸位能够协助,万不能因一己糊涂而害人,要明白这法令的厉害,免误了身家性命,后悔不及。”
一气说完,大朗自感说得不谓不全,也不谓不动人心,更是说得明明白白,不夹文夹白的,让人听着不真切,抬眼去看众乡绅和里正们,见都是凝神秉气,似有所悟,心下不由开怀,定了片刻,扬声问道:“本县该说的都说了,诸位可有话说?”
县尊这话自然不是问里正们的,众乡绅彼此互望,稍后便由杨之元起身代大伙说道:“这私盐害人害己,县尊劝谕甚是合理,我等记下了。”
大朗听后,却是抬手道:“光记下不行,你们回去后务必要劝谕族下之人不得再贩盐,要那逃人盐贩自个来衙门报备,免得惹祸,若是牵涉到你们,本县可保不住,到时免不得株连进去。”
杨之元忙点头道:“我等明白,县尊放心好了。”说完,微欠身子,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