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6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鳌拜去,让他去戴罪立功,他打不过贼秀才,还打不过吴三桂吗!”顺治又急又怒,声音都变了,脸色铁青地喊道:“告诉鳌拜,这一次他一定要将吴三桂挡在河南,若挡不住,就不要再来见朕了!”
……
潼关丢失,吴三桂的叛军打进河南的消息如同瘟疫一样在北京城中蔓延。刚刚从皇帝在扬州大败消息平静下来的朝官们再次惶恐不安起来,重组才数月的禁旅八旗一队队的开出城外,甚至连皇帝的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神机营及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都接到了南下调令,这些更加重了官员的忧虑。仿佛一场大战就要从天而降,这一场大战不再是从前那般,而是真正决定大清存亡的生死之战了。
一夜之间,全城各处都象被捅开的马蜂窝,乱成一片,不少商号闭门,闹市骤然冷落,动作快的人家已经在收拾细软,准备外逃避难了。至于八旗之家,则不得不准备从征,也是一派惶惶不安。整个京城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
一些接到调令的八旗将校,不知道是被去年的扬州之战打怕了,还是被吴三桂的二十万关宁军吓到,竟然不愿南下。为了将自己的名字从调令中抹掉,他们纷纷找关系,有的人甚至求到了慈宁宫皇太后那边,可是无一不被太后痛骂赶出来。
太后那边走不通,有聪明的人便想到了如今能够影响到皇帝的除了玉林大和尚外,就是汤玛法。玉林大和尚是出家之人,不问红尘中事,就是皇帝也不是经常能见到他,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于是宣武门外的天主堂前那条街上,就车水马龙了。有相识的八旗将校彼此见到了,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西洋人答应了么?”被问的人则是一脸忧愁的摇摇头,长嘘短叹的,就好像去河南肯定是个死一般。
汤若望不胜其烦,初始还耐着性子见了一些,等发现这些满州人都是来求自己替他们说好话,免调令后,在震惊之余便再也不肯见一人。
天黑之后,汤若望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白天那些满州人对他的推崇却让他内心有一层说不出口的忧伤,因为从前对他无比亲近的大清皇帝这两年一天天的亲近僧人,对他变得越来越冷淡。甚至有几次,他自己去主动见他的皇帝学生,可皇帝却不愿见他。
汤若望知道,大清的皇帝,或者说鞑靼人年轻的天子心中可能再也没有他这个玛法的位置了。
而现在,鞑靼人的王朝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这危机就像十七年前的明王朝一般。
第995章 上帝与你同在
鞑靼人封的王爷却来造鞑靼人的反,虽然那个王爷不是鞑靼人,而是汉人,汤若望却依旧认为这个王爷是个无耻之人。
至于中国南方崛起的那个汉人秀才,汤若望的评价却很高,他甚至认为那个汉人秀才或许才是终结鞑靼王朝的上帝之剑。只是,他越这么认为,就越担心。因为几年前,为了帮助澳门的朋友,他曾请他那位天子学生发兵攻打过那个汉人秀才。如果有朝一日,这个汉人秀才真的打进了北京城,那么从前他干过的事情必然不会被这汉人秀才所喜,这影响的不单单是他汤若望的性命,更会影响到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他一生的事业。
这让汤若望寝食难安,他决定弥补什么,但却发现他根本没有弥补的机会,因为那个汉人秀才对天主教并没有什么兴趣,虽然听说他的军队中有很多西洋人,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一件这汉人秀才对天主教表现出半点兴趣的事,他对西方感兴趣的只在军火和一些战术上面。无奈之下,汤若望只得将眼光投向他认为的无耻之人——那个鞑靼人的平西王,如今是明朝辽王的男人身上。
汤若望这是做了最坏的打算,那个叫吴三桂的汉人虽然不怎么讲信用,可他现在却打到了中国的腹心之地,已经严重危及到了鞑靼王朝的存在,在未来某一天,吴三桂很可能成为中国北方的新统治者。当然,这并不是汤若望最关心和最重视的,他关心和重视的是吴三桂手中的明朝永历皇帝还有那位教名叫康斯坦丁的太子殿下。皇帝和他的继承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这显然更符合天主教在东方的利益。
也许,是应该向吴三桂表现出天主教对他的最大善意了吧,又或者应该派出使者去见见我们的皇帝和太子,当然,如果能有教皇的亲笔书信过来,那效果就更好了。
汤若望闭着眼睛,却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他睁开眼看了对方一眼,发现是他的新来的助手南怀仁。
南怀仁是比利时的天主教耶稣会教士,他是三年前来到的中国。除了教士这个身份,南怀仁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兵器专家。他很擅长造炮,还会测量,也会数学,总之,这是一个天主教十分杰出的人才。
汤若望很感谢梵蒂冈给他派来了这么优秀的人才。原先,深得皇帝学生信任的汤若望准备将南怀仁推荐给自己那位学生,他相信自己的天子学生会十分重视南怀仁的造炮本领,这样,南怀仁就能获得皇帝的信重,从而能够和自己一样在皇帝身边为天主教的推广说话。只可惜,自从皇帝迷上了佛教后,汤若望自己都很难见到皇帝,何况将南怀仁推荐给皇帝呢。不得已,他只好将南怀仁派往陕西,和那里的天主教士李方西神父共同工作,可是陕西很快就被叛军攻占,南怀仁和李方西只能无功而返。
“神父,你累坏了,我白天不应该让那些鞑靼人进来的。”南怀仁见汤若望一脸疲倦的样子,不由有些自责。
“那些鞑靼人都是大人物,从前的他们不可一世,可是现在却变得卑劣胆小,让人意想不到啊……”汤若望看着南怀仁感慨的说了一句。
南怀仁耸了耸肩,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奇怪的,鞑靼人在南方吃了不少败仗,他们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供他们奴役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少,他们中善战的勇士也战死了许多,而局面却对他们依旧不利,他们又如何不会感到害怕呢?……神父,你别忘了,鞑靼人除了野蛮之外,他们同样也是人,是人的话,面对更强大的对手都会害怕……只是我到现在也无法想通,为什么已经快要占领中国的鞑靼人会败得这样快,他们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占领大半个中国,却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丢掉了一大半国土,神父,您那位学生恐怕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听了南怀仁这话,汤若望苦笑一声,朝南怀仁摆了摆手,叹道:“皇帝自小没了父亲,没有人教导他如何做皇帝,所以他有时做些不可理喻的事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所难免。”
南怀仁摇摇头,不认同道:“神父,您的学生在疏远你,也在疏远我们天主教,他宁可相信那些佛教僧人骗人的鬼把戏,也不愿相信我们,你却还要为他说好话,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汤若望张张嘴,没有说什么。或许南怀仁说的对,自己那位学生真的不再相信他了。
南怀仁见汤若望神情很是落寞,便岔开这事,说道:“我刚从外面回来,北京城乱得要翻天啦,到处都在传王朝可能要覆没。有权有势的人在害怕,无权无势的人也在害怕。听说很多鞑靼人都开始准备逃回关外老家。神父,依我看,鞑靼人的王朝恐怕真的不会长久了,若是皇帝的御林军能够打胜叛军,鞑靼人的王朝或许还有救,若败的话,恐怕他们真要回老家了。那么,我想请问神父,鞑靼人真的败亡,对我们在中国的传教是利还是弊,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在这空等吧?”
汤若望缓缓从椅子上坐起,然后站起身,走到了挂着圣母画像的墙边,他紧紧凝视着圣母的画像。
“神父,梵蒂冈为我们投入的资源已经很多了,他们迫切希望我们能够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让中国的人民沐浴在上帝的荣光之下。从前,你认为鞑靼人会向我们敞开怀抱,可你也看见了,鞑靼人并没有这样做,哪怕他们的皇帝是你的学生!……恕我直言,为了耶稣会的荣誉,为了传教事业的前途,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说到这里,南怀仁顿了一下,说出了他的目的,“我想去南京见一见那个被鞑靼人称为贼秀才的神奇将军。”
“去南京?”汤若望感到惊讶,他摇了摇头:“那个年轻人对我们抱有敌意。”
南怀仁笑了起来:“当初鞑靼人同样对我们抱有敌意,但现在,我们不同样在这里吗?”
“也许叛军那里更适合我们。”汤若望对于接受了天主教洗礼的永历皇帝显然更有兴趣,虽然他现在很可能只是个傀儡。
南怀仁当然知道叛军手中的明朝皇帝存在,但他却坚持道:“那我去南京也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可以让那位年轻的将军知道我们的存在。”
汤若望考虑许久,同意了南怀仁的请求:“喔,好吧,你可以去争取一下,愿上帝与你同在!”
第996章 定武嫡侄
金门,鲁王府内,世子朱弘恒与宁靖王朱术桂都是一脸焦愁。
“延平父子大动干戈,我等宗室夹在其中,当真是左右为难。”
朱术桂是太祖皇帝的八世孙、十五皇子辽王朱植的后代,长阳王朱术雅之弟。崇祯十五年,张献忠攻陷荆州,朱术桂与惠王以及宗室避居湖中。两年后崇祯煤山自缢、满清入关,福王在南京称帝,朱术桂与兄长阳王入朝,被封为镇国将军。后来清军南下,朱术桂在逃亡过程中与兄失散。当时诸生豪侠郑遵谦从绍兴迎奉鲁王为监国,因为不知长阳王生死下落,于是由朱术桂袭封长阳王。后来郑鸿逵拥立唐王为隆武帝,朱术桂奉表庆贺,隆武帝也承认他“长阳王”的称号。不久朱术桂得知兄长仍在世,上疏归还王爵称号,隆武帝遂将他改封为宁靖王,前往方国安军中担任督军。
清军渡过钱塘江后,朱术桂逃亡,途中与监国鲁王会合,被郑彩迎接到厦门。这时隆武帝已死,桂王被拥立为永历帝,朱术桂前往朝谒,永历帝命他留在郑鸿逵军中。永历二年又命朱术桂同时督郑成功之师。后来南明势力逐渐崩溃,只有郑成功保持较大力量,并在思明州礼待避乱宗室,朱术桂前往投靠,郑成功以王礼待之,让他居住在金门和厦门两岛。
永历九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永历帝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朱术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
在金厦宗室诸王中,鲁王朱以海最是为尊,只是年事已长,又疾病缠身,故宗室都推朱术桂为长,有什么事情都是唯他马首是瞻。
朱术桂来金门是探望病重鲁王的,鲁王世子朱弘恒陪他在厅中用茶。现在金厦首要的大事自然就是延平父子反目相向,父要杀子,子却不肯束首,在一众部将拥戴和叔父郑泰等人的支持下,世子势力已成,竟不让父亲半分。
为了让父亲改变主意,郑经竟然断了大军粮草,致使延平不得不从福州解围,撤军途中后军遭达素精兵追杀,大将马信和四千多将士阵亡。延平闻知消息后,更是痛心疾首,捶胸惨号逆子害了他精兵强将,毁了福建光复全局,此后一病不起。现大军滞留在福清,有消息说延平被逆子气得吐血不止,人已昏迷多日,现军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