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儿不为奴-第7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珍重!”
  “珍重”声中,十几位陆军大学将佐班的学员各奔东西,未来,他们将出现在大明各处战场上。


第1169章 贼秀才举兵逼宫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嘹亮的歌声中,太平军新二军驻扎在扬州府如皋县的整三镇乙旅两千余将士从军营开出,向着三百多里外的海门行进。
  天还未大亮,驻地四周的百姓很多还在睡梦中,突然响起的嘹亮歌声使得很多百姓被惊动,他们纷纷推开屋门来到道路两侧。
  “太平郎,你们这是要去哪?”有百姓一边揉着还迷糊的双眼,一边大声的问道。
  对于这支已经驻扎了几月的太平军,当地百姓并不畏惧,反而非常亲近。因为自打这支太平军驻在这里后,不但治安变好,村里的孤寡老人也时常得到他们的照顾,担柴挑水如家常便饭般,农忙时,太平军还组织人手帮助他们耕种。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么好的兵。有好事的百姓将太平军的将士称为“太平郎”,久而久之,百姓们都喜欢用“太平郎”称呼这些与众不同的官兵。太平军的将士们也愿意百姓们称呼他们为“太平郎”,因为这是个好兆头,更是他们的使命所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世间变得太平。
  因为军令,南下的太平郎们不敢告诉那些询问的百姓,自己要去何方,并且,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整支队伍唯一知道行军目的地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们的旅校,一个则是白净书生的安军大使。
  “乡亲们,我们是去拉练。”
  旅校成大佐见路上的百姓越来越多,个个都在问他们去哪,便吩咐下去,统一口径说是去长途拉练。“拉练”这个词,驻地附近的百姓都懂,因为之前看过好多次太平郎们背着行装出去跑几天再回来。
  安军大使钱文长得白白净净,看着一点都不像个军官,很像个书生。事实上,钱文的确是个秀才,还是他们县的案首。如果不是清军,或许他现在已经是个举人了。
  成为太平军,并非钱文的本意,和这支军队中的许多人一样,一开始他是被强迫参加太平军的。当时,他很抵触,厌恶这支和流寇一样将他一家老小裹挟进来的太平寇,现在,他却以自己是太平军的一员自豪。
  和外界误传太平军不重视读书人不同,太平军其实是非常重视并愿意吸纳读书人的。作为秀才,钱文和全军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一起得到了太平军大帅周士相的重点培养,一步步将他们提拔到军中重要岗位,成为中高级将领。
  钱文对大帅在培训班讲过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可以说烙印在心,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太平军重视读书人,因为读书人掌握文字的力量。但从前,这个力量并非普通百姓所有,所以这个力量越大,百姓越从中得不到好处。现在太平军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力量赋予天下所有人,使所有人都掌握文字的力量。身体的强壮不能算强,惟有思想和身体都强壮,才是真正的强。只要思想对了,知识越多越好。
  看到路边的百姓对太平军如此拥戴,甚至一些人听说太平军要离开驻地一段时间,都有些不舍,钱文颇是动容,他骑马来到旅校成大佐那里,对他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大帅说的军民鱼水情。”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嘛。我们对百姓好,百姓自然对我们好。”
  成大佐笑了起来,他有个外号叫“成三蛮子”,说的是他以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靠拳头和大刀解决,从来不跟人理论,因为他说不过人家。但自当和钱文搭班子后,这三蛮子的外号就有点名不符实了,因为这钱安使真的够耐心,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竟然也能识三百来个字了,这可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这距离参加陆军大学将官班的要求还差了一大截,到陆大进修的最低要求是识千字,所以成大佐寻思自己可不能松懈,以后只要安营歇息,无论如何也要抽半个时辰请钱安使教自己,争取北伐成功后,自己也能识千字,这样便能上陆大,将来晋升为更高级的将领。
  “不知道我们和胡九哪个先到,这一次可不能再输了。”
  一想到甲旅旅校胡九,成大佐便是一脸不服气,此前军里和镇里组织过三次大比武,结果他们乙旅都输给了甲旅,胡九那家伙每次赢了还拉着他去喝酒,说是要庆祝,气得他脸都绿了。这次两家同时接到军令向海门进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输给他胡九了,要不然乙旅真叫人家给吃死了。
  “听说丙旅的旅校人选还没有定下来,这都要开拨了,军部总不会还没有人选下来吧?”
  钱文好奇军部会派谁来接丙旅旅校的位置,这件事关系很大,因为如果新来的丙旅旅不行,那他们镇在战场上配合起来就麻烦了。
  “胡九打听过,镇里说是陆大下来的。管他呢,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走吧,咱们只有三天时间,要是三天赶不到地方,你我领军法是小事,耽搁了北伐大业,就万死也难恕罪了。”
  成大佐马鞭一甩,座骑嘶鸣一声,疾驰而出。
  钱文回头看了眼他倾注许多心血方修成的军营,望着那些石灰粉刷一新的营房,望着营地中降下来的军旗,他轻咬嘴唇,随后扬鞭纵马。
  扬州、如皋、瓜州、泰州、海安、高邮……
  两万多新二军的官兵沿着大大小小各条道路,毅无反顾的向前进发。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海边。
  这么多太平军在江北同时开拨,自然引起有心人注意。当这些情报最终汇聚到徐州清军手中时,他们注意到这些太平军都是在南下,再结合南都定武朝廷君臣相持的消息,清军得出一个惊人且让他们倍受鼓舞的结论,那就是贼秀才举兵逼宫了。


第1170章 猎头令
  崇明原隶上海县,不过眼下却直隶大都督府,成为长江水师和东海水师共用的军事基地。
  岛上原有百姓两千余已陆续搬迁上岸,一部分安置在江南的常熟,另一部分安置在江北的海门。现在岛上的居民都是水师家眷,其中以原浙军家眷居多。
  崇明所辖的长沙、三沙、南沙三岛也都建设了相应码头和营房,安排了驻军,这三地主要用于囤积水师物资。得益于早前马逢知在崇明的经营,使水师的投入相对较小,否则一切重头修建,那可真是大兴土木了。
  江南暴乱平定后,大都督府将原囤积在金山港的大量物资往崇明转运,与此同时,从长江上游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等地也陆续将筹集到的军粮物资往崇明转运,这使得崇明岛热闹非凡。
  六月九日,北伐主力新二军和新三军一半人马已经抵达崇明,两万余官兵的到达,让崇明显得十分拥挤,但人气亦是更足。
  为了分流官兵,第五战区都督铁毅亲自到崇明坐镇,将新三军安置在南沙、三沙三岛,新二军安置在崇明本岛,其余兵马则都于崇明本岛安置。
  现在,不管是江北还是江南,三十里之内都被划为禁区,禁区内的百姓一律不准外出,除军队以外,任何人也不得进入,哪怕地方官府都不行。
  考虑到禁区设立之后对当地百姓生活会有很大困扰,周士相特意命第三战区拨出一些钱粮补偿这些百姓。并且尽量招募这些百姓从事简单的工程营造,使得他们的生活不因封锁陷于困境。原先打鱼的渔民也都连人带船被征用,不过不是让他们北上随军,而是负责在长江两岸帮助军队运输物资,按劳给予酬劳。
  这项政策令得封锁区内的百姓拍手叫好,因为太平军十分大度,工钱结算很是大方,加之需要用工的地方不少,只要肯踏踏实实干,每日挣的不比打渔或者外出营生差。
  突然增加的货物运输和大量军队的开进,让封锁区的百姓们也嗅到了大战在即的气息。
  每日载着自家的小船,帮着将岸上的士兵送到崇明岛的渔民们,看着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哼唱着他们从未听过的小调,然后兴奋的讨论说要杀多少鞑子时,渔民们心情总是很复杂。
  打仗总要死人,却不知这些年轻人将来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
  ……
  崇明南边的长沙岛上,三千多名太平军在此驻扎了三天。海面上,不时有战船驶过,每当战船驶过时,岛上正在训练的太平军将士们总会下意识的停下手中的动作,带着渴望的神情望着那些战船。
  经过战前层层动员的太平军将士们,对于北上参与大帅所说的灭族之战,有着难以想象的豪迈和迫切之情。
  军官们也渴望登上战船,驶往北方,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会喝骂士兵,而是同样盯着那些战船,盼望着船只能够靠岸,然后将他们带往北方。
  “砰砰”的火铳声响彻在崇明本岛东端,那里是大帅亲卫整八镇火枪旅的驻地。
  旅校是年轻的浙国公于佑明,他刚刚从苏州赶到,现在正抓紧最后的时间训练部队。
  火枪旅官兵是清一色的燧发枪,射程、射速和威力都比其它的镇的火铳部队强得多。不过,自成立以来,这支火枪旅还未投入过任何一次战斗,哪怕江南平暴时,该旅都被要求留在镇江。
  在徐应元的“帮助”和周士相的“施压”下,以及于佑明为了能够参与北伐之战豁出去的脸皮,软磨硬泡近三个月,一心只想嫁个俏书生的柳小照终于被母亲说服,收起心思当小国公夫人。
  钱谦益依旧不满这桩婚事,他倒不是不满于佑明,对于忠良之后,钱谦益骨子里是喜欢的。只是周士相在江南的种种作为,和当初所说的相差千里,这让他在江南士绅当中颜面丧尽,甚至连亲外甥都被周士相明正典刑。这种情况下,钱谦益如何还有脸呆在南都做他的太傅,最后黯然请辞回到苏州。
  钱离开南都后,黄宗羲接替了他在江南文坛的领袖地位,并且组织了对顾炎武的大批判,一时风光无两。只是花无百日开,一个月后,局面逆转,周士相与公主成婚,朝廷改制,事先花尽心思鼓捣出“公仆论”的黄宗羲被周士相束之高阁,内阁六部和宫务院都无他的位子,现在整日呆在门人万斯同家,对外说专心做学问,实则是什么,无人可知了。
  黄宗羲是钱谦益亲自去信从浙江请来的,现在却落得和自己一个下场,钱谦益心中气愤可知。这节骨眼,周士相竟然打他女儿的主意,要将他女儿许给已故浙国公于世忠之子于佑明,钱谦益是怎么也不愿意的。
  只是,河东君柳如是却是看那于佑明好似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执意要将女儿嫁给于佑明。钱谦益对河东君是真的疼爱,不忍拂她的意,只好装聋作哑,由她去了。
  河东君知道丈夫心里有剌,一日便将心理话对他说了,她道:“甲申以来,拿刀的总比拿笔的让人安心。女儿长大了,我这做母亲的别的不想,只想她这一生平平安安的。若是寻个文弱书生嫁了,哪怕才华再高,万一国家有事,他能护得了我们女儿?”
  钱谦益听后,也只能暗叹一声。想他堂堂江南文坛领袖,清廷是说抓就抓,况他人呢。如今南都虽然光复,可天下依旧乱着,满鞑未平,吴三桂未定,谁知这天下还要乱到什么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