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清当军阀-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刚见有书友说向往更新不如从前,这一点,向往有话要说,或许是日渐成熟,或许是向往越来越懂得什么叫做稳重的原因,爆发虽然痛快,但是稳定却是王道,每天雷打不动的九千更新,或许在历史这一栏当中,向往,还能称得上是高速了吧,呵呵。
''
正文 172 通道
更新时间:2011…2…17 23:41:11 本章字数:2321
新城大张旗鼓的从沿海地带运送移民,其人之多,锦衣卫和厂卫可乘之机更多,就连满清探子都混进来不少,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用萧远的话来说,新城,是一个自由之地,这里的一切,无不可对人言,新城虽小,却以广大的胸怀接受四方来客,任何人到了这里,只要努力,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总能衣食无忧,总能参与到新城的创造当中,正因为如此,新城的人口已经突破到了十五万,着实算得上是一个大城了。
人口的增加,使得新城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大了起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经过一年多的普及教育,初级识字方面的教育已经不再需要萧远从现代带来的老师来教授了,从现代带来的老师,主要负责的还是中级和高级两级的教育,这两级,实行的是精英般的教育,其实就是相当于现代的中学水平,但是已经相当的不错了。
而文化的普及教育,主要是由那些初级教育毕业的年青学生来负责,还有就是一些从外地来的秀才等文人。
明朝的文人实际上并不适合当官,死板的八股,死板的内容,根本就不适合新城的官吏体系,进去根本就不适合,不过用来教授一些初级的识字教育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学会两千汉字,日常就完全够用了。
虽然这样会有怨言,但是新城的管理体系以大人府为中心放射状的辐射到基层,这些少数文人的怨言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花来,除非他们愿意改变自己,放下身段去学习数学、管理策论等科目,把自己死僵的脑袋重新开窍。
新城实行的这一切,使得它惧怕任何渗透,当然,除非他能走到大人府,取萧远而代之,哪怕成为大人府下一级部门的最高行政长官也不能改变新城的事情。
正是因为几千年的封建体系,使得封建统治深入人心,其巨大的惯性连新城这个在平地上新建起来的城市都不能避免,为了防止下级部门的独载统治,大人府的下一级,全部都是由十八位平级官员担任,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十八人投票,若是平手的话,则由萧远投入决定性的一票,虽然这样办事拖拉了一些,但是好在还有萧远这个最大头目的存在。
各平级部门,各管各的一摊事,相互之间的碰撞很少,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安稳得要命,而明朝派来的官,能看懂这些才有鬼了,除非彻底的融入,可惜,钱谦是没有机会了。
萧远现在也有自己头疼的事情,新城虽然看起来一片繁荣,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大部资源外来加工这个严重的问题,而且人口增多带来的各种压力也日益深重,这样一来,新城体系单一就出现了问题。
新城栽种的粮食都是萧远从现代带来的优良种子,产量极大,哪怕如此,也仅能供应本城。
农业如此,在工业上,也很单一,兵工系列能供上自己使用就不错了,只有少量的出售来换取资金或是安抚郑家那匹狼,民工厂主要的工厂一是纺织,二是食盐,这两项是大头,其它的什么玻璃、水泥之类的,也仅能供应内销罢了,产量都不是很大。
而新城需要新的财源,但是受到地域的限制,只有半径一百公里一块地盘,产出有限,很难再有大作为。
若是完全自主的话,凭着食盐、纺织这两项,新城就有把握养活半个中国,没错,大批量的海盐晒制技术、纺织品的高速加工,销路不愁,大部分都在明朝的南部消化掉了,洋鬼子为了新城出产的东西就差没把脑袋打破了。
但是这暴利有很大一部分都被郑家给吞了下去,如此一来,就大大的限制了新城的发展,萧远很不甘心,陆地发展,有满清与大明这两头怪兽阻隔,海上发展,却又有郑家这个大敌存在,就算是没有郑家,奉行强盗主义的西洋鬼子也不会让他们好过。
“梆梆梆……”萧远的手指头快速的敲着桌子,在座的参与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军会的成员,参谋部长楚雄,海军指挥官杨胖,后勤部长高江、陆军指挥官钟永锋等等几十号人,个个都是军中精锐。
“咱们新城需要发展,不能光靠着这一亩三分地过活,否则的话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深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把咱们自己憋死拖垮,在座的都是军人,责任就是为新城开疆拓土,都说说,咱们未来的军事方向如何?”萧远说道。
萧远的话刚落,憋了很久的钟永锋就站了起来,脸上的伤疤抖动了,十分不满的看了杨胖一眼,杨胖有些无奈的扬了扬眉毛,海陆两军不和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陆军看不顺眼海军拿高饷却不干活,海军看不顺眼陆军趾气高昂的模样。
“萧大人,若是可以将用于海军的资金调拔一部分给陆军,使得陆军可以扩充到三万兵马,数百门大炮,我们可以有把握扫平整个辽东!”钟永锋信心十足的说道。
“嗯,那扫平之后呢!”萧远挑了挑眉毛,钟永锋一滞,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我来说说吧!”楚雄说道,虽然他是纯粹的军人,可却也不是傻子。
“我们需要打开海上通道,我们军人把地盘打下来容易,可是怎么去稳住这地盘才是最困难的事情,我想萧大人现在最头疼的还是资金问题,所以海上通道必须要打开,这就要看杨胖你的本事了。”楚雄说道。
“没错,杨胖,海军这边的压力才是最大的!”萧远说道。
“萧大人!”杨胖一脸的苦色,“现在海军人员不过五千,海船不过二十艘,人员需要训练,海军需要经验,什么都是从头开始,这一时半会的,只怕海军难以成事啊!”杨胖的五官都快要挤到一起了。
“杨胖,不是我逼你啊!”萧远也是一脸的苦色,“陆地上的仗是不能再打了,虽然钟永锋有信心,可是你们也知道,如果我们要在陆地上动武,必然会引得满清调集全部精锐与我们决战,我们损失不起,还有,咱们虽然受了大明朝的招安,只怕他们还巴不得我们与满清打生打死,我敢保证,只要咱们跟满清正面冲突起来,大明肯定不会趁机出兵减轻我们的压力,反而会按兵不动,等咱们跟满清两败俱伤!”萧远沉声说道。
''
正文 173 不爽快
更新时间:2011…2…17 23:41:21 本章字数:2277
“所以这海上的任务就成了必须,海上力量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必须要抛开郑家打开一条通道!”萧远沉声说道,“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一年之内,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船给船,你要什么,我就是当了裤子也给你搞来,我的要求也不高,我只要你在一年之内,给我打开通往南洋印度洋的通道,与西方人接上头。”萧远咬着牙说道。
“我……是!”杨胖咬了咬牙,钟永锋充满敌意与侵略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使得杨胖不得硬起头皮来,站起身敬了一礼。
“老楚,全力配合吧,新兵训练这一块,也要抓紧!”萧远说道。
“是。”楚雄点头应道。
也只有钟永锋相当的不服气,虽然陆军方面的饷银等一向不欠发,可是却扩兵只能在民兵当中进行,正规军仍然是三个团的五千人编制,这么点人,也仅够自保而已,不时的与满清侦察的骑兵和小部队起起冲突,根本就没什么大仗可打,一切的便利都让给了海军,这让他这个陆军长官情何以堪。
“萧大人,不管如何,你总要给我们陆军一点任务吧,要不然的话,我没法向下面的兄弟交待!”钟永锋也顾不得许多,站起来叫道。
“钟上校,你要知道,新城现在表面繁荣,可是一切必须要小心慎谨,一个行差踏错,就有可能引起灭顶之灾,你们陆军的任务,就是紧守各处要地,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你们是新城最大的后盾,在陆地上,无论是满清还是大明,都看咱们不顺眼,都巴不得灭了咱们,你们的任务,一点都不轻,别因为一点小意见,而影响到整体的战略布署。”萧远正色说道。
萧远如此严肃,使得钟永锋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心不甘情不愿的坐了下去。
钟永锋这一不爽,满清靠近新城地界的兵勇就更加不爽快了。
在这个满清并不承认的边境地带,鳌拜亲率三万大军压了上来,其中后面还跟着杨二所带领的新整编的绿营,杨二此人,倒也有几分才华,怎么说呢,就是知人善用吧,利用十余名将领,倒是把这十万绿营兵练得颇有战斗力。
在他们的面前,是一个小小的新城陆军阵地,没错,只是一个临时营地式的阵地而已,四周满是拒马鹿岩陷马坑绊马索,守在此地的,也不过才一个团的一千多号人而已。
可就是这一千多号人紧紧的钉死在这里,让鳌拜这满清第一勇将空有一身的本事却无法使出来,他手下这十三万大军却不得不分散成几十部。
在空中,一个热气球只要天气允许,日夜都挂在空中监视着他们,不时的还会有飞机从头顶飞过,偶尔,那硕大无比的气艇也会飞过来轰炸几下子,烦不胜烦。
可是鳌拜若是带兵冲击,对方拼死抵挡,枪炮齐鸣,要不了多少,对方的救兵就会赶来,打得他们没有一点脾气,双方如此对峙,恼得让人发疯。
杨二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叛出新城,他的名字,在新城可是挂了号的,所以他压根就不敢到前面来,耍无赖可是他的本事,只要鳌拜召见,他就装病不起,做出一副虚弱的模样,鳌拜虽怒,却也无可奈何,此时的鳌拜还不像雍正死后那么嚣张。
“轰轰……”又是对方在开炮了,炮弹落地的爆炸声,震得军帐抖动不止,刚刚抬到前方,准备跟对方对射的红夷大炮又被对方给轰了,气得鳌拜嗷的大吼一声,将手上的酒坛子砸了。
“来人呐,给本将军披甲!”鳌拜大吼着,立时数名亲兵奔进帐军,取下架子上的锁甲高帽来给鳌拜披挂上,鳌拜伸手取过一把车**斧,纵身就上了帐外准备好的黑风马上,呼喝一声,带着数百亲兵狂奔出营,只是刚刚才出门,高高悬于空中的热气球上的望远镜就盯住他了。
“大鱼出现,你的一点钟方向,距离五千八百米!”热气球上的侦察兵不时的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对方那一身锁甲可只有高级将领才能穿的。
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射程足有九里,也就是三公里,而新城陆军的一百毫米口径的陆军炮射程比这个远一些,大约是七里左右,不过准头不怎么样,集群使用效果最好。
而新城火炮与红夷大炮最大的区别就是成本和生产,满清并不具有自主生产能力,掠夺或是治下的工匠虽然可以造出红夷大炮来,但是最远只能打出四五里而已,而且寿命不长,容易炸膛,最好的炮还是从明军那里缴获而来的正版大炮,但是数量不多。
就算是明朝,要生产这种红夷大炮也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铜还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