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恒星纪元前-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那个既耗费资源又于事无补,只能提供心理安慰的‘莫埃’石雕像,‘莫埃’恐怕真的要变成默哀了。”马院长摇摇头加重了语气说:“为此一号首长指出,按照传统的思路,科技进步不足以应对目前面临的危机。我们科学研究部门要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有突破性思维,对一些超常规的技术手段和方向要重点关注。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干吧。微重力实验室那边我会专门跟他们打招呼。必要的话卫星也可考虑。”谈话结束告辞时,马院长还一直叮嘱要特别注意保密保卫工作。
回来的路上我让刘斌把马院长的一部分意思转告给江波,让他们做好准备。一回到所里,我立即找来江波部门的林主任,告诉他,刚与马院长谈好了一笔两个亿的项目资金,让他尽快跟院里的负责部门接洽立项和拨款事宜。
林主任有点发蒙,嚅嚅地说:“什么项目?项目建议书写什么内容啊?”
我告诉他找江波他们去准备就好了。三天之后,两个亿资金全额到了所里的银行账号上,前所未有的办事速度让所里的其他人员目瞪口呆。

第九章 上天入地

两个月后,在蓉蓉的精心照料下,江波的腿伤恢复得很快,已经能开始进行下地练习了。同时所里的地下试验室已改造完成,并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在此基础上所里还专门新成立了一个名叫“超声波实验室”的部门,江波被任命为实验室室主任。马院长批给的2个亿经费的项目就放在了刚成立的超声实验室,对外号称是为海军研制一项重要的某型水下通信装备。另外,在人员方面,除了试验小组原来的三名成员,按照江波的要求,并经过我的严格把关,所里为实验室招聘和调配了六名有其他专长的项目成员。一个精干的“十人组”算是建立起来了,同时我安排刘斌作为项目组的编外成员,专门负责试验室的安全保密工作。
在项目组正式成立那天,我在地下实验室内召开只有我、刘斌和实验室成员参加的部门成立大会和项目启动会。当我让刘斌向大家宣布了项目组严格的保密和安全规定,并郑重其事地带领大家宣誓后,才让江波介绍了项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他新“入伙”的成员这才恍然大悟,大家的表情从最初的惊愕莫名到兴奋得摩拳擦掌,我一下找到了当初带部队时的那种“嗷嗷叫”的感觉。
经过江波等人夜以继日的努力,在一个月前,失重环境下的冷聚变试验就完成了方案设计。并很快按照设计方案制造出了试验装置。同时在马院长的关照下,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也全力配合,按照我们的要求安排出了使用微重力试验平台的“档期”,并对相关设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在项目组正式成立那天,我这才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寄托了人类未来希望的装置的“庐山真面目”,简陋得让我差点掉了下巴:这是一个双层的壳体结构,里面的是一个大号暖壶大小的不锈钢内胆,这是装置的核心部分——核聚变反应体,内胆周围均匀地连接着数十条类似电极一样的线圈,线圈接着一个个小马达一样的器件,全部安装在外层的壳体内壁,这是超声波发生装置。外面还有一个仪表盘和8个控制按钮,用于显示内部温度、电流强度等数据,以及调节注入反应体的超声波频率、入射角度、强度等。装置的下面还有一排线缆和一个无线数据接口,用于采集试验数据。
江波坐在轮椅上一边手扶着装置一边得意洋洋地介绍说:“诸位可能没见过“ITER”装置吧,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坐落在一个足足有六十个足球场大小的陆台上,总重超过两万五千吨,是埃菲尔铁塔的三倍以上。造价两百亿欧元,那是人类制造过的最复杂的装置。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UFO”,总重一百公斤,造价三十万元,而按照Q值指标衡量,两者技术水平基本相同。”
“UFO”是江波他们开玩笑时给试验装置起的名字,是的缩写,“UFO”还可以让人们联想是“外星”科技的梦幻般的产物。
我想了一会说:“‘UFO’算是小名吧,既然诞生在咱中国,得给它起一个大气一点的中文名字。我们的目标是建造“人造太阳”,老祖宗们把太阳也叫“羲和”。就叫‘羲和’怎么样?项目叫‘羲和计划’,这套设备就叫‘羲和1号’吧。”大家一致赞同这个名字即响亮又寓意深刻,听起来带劲。
江波接着介绍,内胆装载的聚变反应体是“晶格陷阱溶液”和氘氚化合物的混合体,按照现有的反应速率,理论计算反应体在数十万年内都不需要补充燃料而保持同样的出功状态,也就是说在实用化以后,民用级的“羲和”可以设计成一次性的装置,在生命期内不需要再添加任何燃料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造太阳”。另外为了防止上次的爆炸事故,江波他们还在两层壳体之间加装了高效的热交换装置和“熔断装置”——就是在壳体内温度超出阈值时,通过自动调节超声波注入强度或切断注入,降低乃至中止聚变反应。
江波还补充说,羲和装置还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射线基本被“晶格陷阱溶液”所阻隔转化成了热能,所以放射性水平很低,在使用过程中不用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很安全。上次我在爆炸现场捡到的钢锥就是用来监测放射性水平的仪器上的构件。多年监测结果显示,在羲和装置周围测得的辐射水平与自然中的本底辐射相差无几。
在筹备试验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灾害事件。日本东京及毗邻地区遭到了史无前例的三个超级热带风暴的联合袭击。冲毁了海岸防护设施,三分之一的城市永久沉入了海底,猝不及防的灾民死伤惨重,死亡和失踪人口超过了30万人,损失远远超过了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日本举国进入了紧急状态。受热带风暴余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也损失惨重,沿岸港口码头大量被摧毁,进出口陷入停顿达一个月之久,物价飞涨,燃油匮乏,引起了局部的社会恐慌。这期间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开始了悄然的转变。整个舆论导向和宣传口径逐步开始转向,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灾难应对等内容开始增加,对时事敏感的人已经感觉到了变化的端倪。整个社会氛围从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松弛状态开始紧张起来。与此同时中央宣布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包括规模巨大的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的的海岸防护堤项目;沿岸地区庞大的搬迁计划;全国农业稳产工程项目;分布各地区的重大物资储备工程;雄心勃勃的建立人工干预天气体系项目等等。同时对必需品之外的所有消费品开征了特别储备消费税,对奢侈和资源消耗过多的行为出台了禁止性规定,对外军事斗争的准备也在明显加强。
我们的微重力试验工作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了。国家微重力实验室是科学院力学所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它座落在中关村区域的一条主干道旁边。每天过往的车辆人流川流不息。从旁边经过的人都会奇怪,这个两百多米高银灰色的细长圆柱体的建筑物从外面居然看不到一扇窗户。
贝贝每次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会问我们同样的问题:“这是干什么用的?”苏伦和我都回答不出个所以然,贝贝就把它想象成即将发射的火箭或者防御外星怪兽进攻的激光炮塔,嘴里还模仿着火箭发射或者激光炮开火的声音。
当我们带着试验装置和器材来到塔下时,微重力实验室的负责人史主任已经等待在门口了。他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这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微重力试验平台。整个落塔设施在地面以上的有效高度是210米,地下还有150米,能够提供大于7秒的微重力持续时间,落塔内安装了我国首创的超导磁悬浮制动装置和提升装置,运作效率非常高,满负荷运转,每天可以进行数十次的抛落试验。另外整个塔体内部根据需要可以抽成真空状态。江波他们对试验条件非常满意。史主任还告诉我们,目前因为国家空间科学方面的研制任务十分频繁,该实验室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在马院长的亲自协调下,专门为我们挤出了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在今后三个月内的周一全天,周五下午使用实验塔。
根据实验设计,“羲和1号”将采用落舱系统进行实验。落舱是一个直径约12米,高约3。5米的一个巨大罐体,内部空间十分宽敞, 对容纳“羲和1号”和其他附属装置显得绰绰有余。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忙碌,“羲和1号”被顺利安装固定到了落舱的地板上,各项仪器设备也调试完成。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落舱在塔内快速地上升,不到两分钟就被提升了360米,达到了塔顶。“呯”随着一声令下,整个落舱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开始跌落,7秒后磁悬浮装置开始制动,最后稳稳地停在了塔底。
“很好。”坐在控制室内的仪表旁观察的江波大声地叫了一声,仪表数据显示,在失重状态下,“羲和1号”中的聚变反应整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初始结果让项目组的成员都非常兴奋,大家的情绪也感染了我。落舱触底后,大家按照最初的分工,分别进行试验数据的检查核对;对反应体的温度状态进行检查,分析超声波注入效率和模式变化;进行实验数据的时间状态变化的分析处理。另外的几个人在江波的指挥下打开落舱对试验装置进行检查调试,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轮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工作的空隙,江波告诉我,“晶格陷阱溶液”受超声波激发下形成极其微小的“晶格陷阱”,在静止状态下,由于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的结构会有几个纳米的偏差,略微呈现椭圆结构,造成“晶格陷阱”内部受力不均,内爆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在失重状态下由于消除了地球引力的干扰,“晶格陷阱”将呈现完美的球形结构。结构内部偶发的聚变反应将产生理想的“内爆”效应,引起聚变材料发生连锁反应,核聚变的效能大大提升。经过连续多次的跌落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出来了,在自由落体开始阶段“羲和1号”的输出功率就出现了显著上升,在1。26秒后达到峰值,达到了静止状态的2306。446倍,整个自由落体阶段峰值功率一直保持很稳定。经过与理论计算的模型分析对比后,江波认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经过一整天的忙碌,第一天的试验工作顺利结束,初步试验结果相当理想。
试验进行了一个多月,在江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进入一种亢奋状态,大家采取的是“非常6加1”和“白加黑”工作模式,争分夺秒地要在三个月的“档期”内完成所有的试验计划。好几次我不得不强迫他们进行休整。试验小组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运行规律越来越有把握,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功率都在逐步提高。据江波的汇报,“羲和1号”在失重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已达到了1万5千瓦。差不多相当于一辆普通SUV汽车最大输出功率的十分之一。与最初的“五号电池”相比已有让人振奋不已的提升。
正当试验正进入关键时期,一个周一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处理所里公务,突然接到了江波从试验现场打来的电话,挺着急地说:“陈所,史主任刚才说,接到一个军方要求的紧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