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战图-第7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卑职明白了!”
停一下张铉又缓缓道:“我倒觉得你可以多派斥候从卢龙塞出去,仔细探查东路突厥的情报,比如他们数千里跋涉而来,后勤保障怎么解决?比如他们发现从虎谷关无法突破时,会不会转道去进攻卢龙塞,甚至进攻辽东?我觉得情报是第一重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掌握胜机。”
“大帅金玉之言,卑职铭刻于心。”
……
突厥军队进军速度和隋军预料相符,次日中午,东路突厥的先锋,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已经杀到了北虎谷北部入口附近,他们的任务是清除隋军的斥候以及沿途烽燧,并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羊马城。
这次东路突厥大军轻装东进,并没有携带牛羊等粮食,而是携带十天的干粮和奶酪,在北虎谷以北数百里外的草原上,生活着三支突厥部落,处罗可汗便给他们下达了命令,由他们提供五万大军的牛羊供应,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准备百万只羊,这对任何一个部落都是灭顶之灾,但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从,这三支部落就将不复存在。
这支五千突厥骑兵的主将是一名突厥万夫长,叫做乌蛮,是东路主帅步利设的心腹大将。
突厥军队没有直接杀入北虎谷,草原上新修建的烽燧使乌蛮怀疑隋军已经有了准备,并不是可汗所言可以偷袭得手。
这时,一队骑兵从远方奔来,他们带来了三名突厥部落的酋长,这三支部落属于中小部落,人口都只有千余人,三名酋长脸色很难看,显得忧心忡忡。
可汗给他们每个部落下达的指令是三十万只羊,这是他们的大半财产,意味着他们族人在几年内都将忍饥挨饿,虽然可汗同时免了他们十年税羊,但前提必须是处罗可汗必须在位十年,否则新可汗就位后就未必承认免税了。
三名酋长上前向乌蛮躬身行礼,乌蛮用马鞭指着远处的微微山脉问道:“我们一路东来,发现了不少新建造烽燧,我问你们,隋军是否有了准备?”
三名酋长面面相觑,其中一人道:“启禀将军,冬天大雪封路,隋军不可能北上修建烽燧,应该是以前就修建好。”
“胡说!”
乌蛮怒斥道:“去年秋天还没有烽燧,现在却有了,难道它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三名酋长战战兢兢道:“如果去年秋天没有,那一定是才修建了不久。”
“哼!我还不知道吗?我就想问你们,你们有没有发现隋军的异动?”乌蛮十分不满道。
其中一名酋长想了想道:“我曾经听牧民说他们看到了隋军骑兵,人数不多,只有百余人。”
“什么时候的事情?”
“大概在半个月前。”
乌蛮心中已经明白了,情况绝不是可汗说的那样简单,直接可以从北虎谷杀进河北,隋军已经有了准备。
他不敢鲁莽,随即派了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进谷查看隋军的防御情况,他自己则在北虎谷入口以西三十里的一处山崖下开始修建羊马城。
突厥最初是修建木栅羊圈防狼,但木栅的效果并不大,草原狼还是能从缺口钻进来,后来他们从北逃的汉人那里学会了夯土技术,他们也开始夯土筑墙,中间用木头为骨,修建土木板墙,夜里突厥士兵还能在板墙上巡逻。
尽管三个酋长心中万分不情愿。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回各自的部落组织运羊到羊马城,否则五千军队将直接来他们部落抢夺牛羊,那时就不是三十万只羊那么简单了。
……
午夜时分,虎谷关南面的军帐内,一名亲兵叫醒了正在熟睡中的张铉,“什么事情?”张铉沉声问道。
“启禀大帅,苏将军传来消息,发现了敌情!”
张铉立刻坐起身问道:“是突厥大军杀来了吗?”
“具体不太清楚,但没有引发警钟,应该不是大军杀来。”
“什么时辰了?”
“四更刚过。”
张铉穿上军靴,披上一件外衣便匆匆向关城上走去,他一直来到前面的外墙,这时,外墙上千余名士兵已严阵以待,苏定方注视着远处的峡谷,有士兵道:“大帅来了!”
苏定方一回头,只见大群军士簇拥着主帅张铉快步走来,他连忙上前见礼,“参见大帅?”
张铉摆摆手,问道:“什么情况?”
“启禀大帅,是一支突厥探哨,大约有百余人,来查探我们的情况。”
“主力没有来吗?”
“应该已经到北谷口了,估计是有所怀疑,所以先派一支探哨来查看情况。”
这时,有士兵喊道:“他们又出现了!”
张铉走上前,借助皎洁的月光向北望去,只见在银色的月光下,一队突厥骑兵出现一里外的河滩上,一般人在夜色中很难看清他们究竟有多少人,但经验丰富的将领却能从战马身影推断出他们的人数,不多时,突厥骑兵调转马头向北疾奔而去。
张铉回头对苏定方道:“突厥人作战迅速,一旦他们确定目标,他们很快就会投入战斗,你这边要做好准备了。”
苏定方默默点头,又问道:“大帅还是明天就离去吗?”
张铉原本是想在虎谷关多呆一点时间,但前天他接到娄烦关的紧急报告,主将樊文超在守城演练中不幸坠城,身负重伤,无法再指挥战斗。
张铉只得紧急调上党郡主将魏文通北上接替樊文超镇守娄烦关。
这件事着实打乱了张铉的计划,他实在不放心娄烦关,天亮后就必须离开虎谷关,前往娄烦关。
虽然突厥骑兵已经出现,但张铉并不想改变计划,便道:“突厥军主力估计也快杀到马邑郡了,我必须尽快赶过去,只要稳扎稳打,五万突厥骑兵威胁不了虎谷关,这边我就交给你了。”
“请大帅放心,卑职不会仓促行事,更不会冒险出击。”
这时,张铉又想起一事,指着悬崖上方笑道:“我们五万大军的营帐都在山谷内,当心突厥军队爬上山顶用大火球实施火攻,我们一向用此计对付敌军,可别自己也被敌军用大火烧了。”
“回禀大帅,两边山顶已各驻扎了三百人,既然大帅不放心,那卑职将驻军人数扩增到千人,保证万无一失。”
“防范不在于人数多寡,而在于真正用心去做,记住我的一句话,‘成败源于细节’,这句话不光对你有效,对突厥军队也一样有效,任何防御都会有漏洞,可别让突厥人找到了你的漏洞。”
苏定方记住了主帅的嘱托,这时,张铉又嘱咐了凌敬几句,让他全力辅佐苏定方,他这才返回了大营。
天刚亮,张铉便在两千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虎谷关,向并州方向疾奔而去。
第936章 西线大军
并州一线的隋军防御已经全面加强,两天前,隋军斥候在乞伏泊抓了五名战俘后,隋军的每一个士兵都知道战争即将到来,突厥可汗亲率数十万大军已经在南下的路上。
首当其冲便是紫河长城,又叫紫河关,这是隋军的第一道防线,城墙高三丈,长约三里,由五千名士兵守卫。
长城一直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骑兵的有效工事,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巍巍长城便成了突厥骑兵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前提是长城之上必须有守军,否则游牧骑兵完全可以摧毁长城后长驱直入。
所以长城上的守军才是真正的防御者,长城不过是使守军占据了防御优势。
但长达万里的长城上并不可能布满防御士兵,只有那些骑兵可以通过的要塞关隘才是守军的防御重点。
除了东面的雁门关外,紫河口便是突厥大军南下的最便捷通道,宽约数十丈的紫河就在城关前方折道九十度,由南向北贯穿长城后又向西方流去,相对于易守难攻的雁门关,紫河口是河道冲积平原,没有险峻的地势,更加容易攻打,所以紫河口便不可避免的迎来的第一场大战。
紫河口的守将叫做张镇秋,是原隋朝大将张镇周的幼弟,隶属于裴行俨的第三卫,官任虎贲郎将。
张镇秋出任紫河关守将是裴行俨的推荐,裴行俨给他的评价是谨慎、稳重,可独当一面。
张镇秋约三十余岁,他和兄长张镇周相差了二十岁,虽然是同父异母,但因为父亲死得早,张镇秋便一直是由长兄养大,事兄如父,他从兄长那里学了一身好武艺,使一把七十斤重的大刀。
张镇秋原是陈棱的部将,跟随陈棱一起投降了北隋,陈棱的军队打散后他被分到第三卫,成为裴行俨的部将,他的稳重和谦虚低调深受裴行俨的赞赏,被裴行俨推荐为紫河关大将。
这天上午,张镇秋正在城墙上注视着远处草原,虽然看不清远方的情形,但他感觉远方已经有了某种说不清楚的变化,天地间似乎变黑了,两千名士兵端起弩箭,个个神情严肃,从前天隋军斥候全歼了突厥巡哨队后,紫河关便进入了临战状态,五千军队分为三班,每天昼夜不断地在城头严阵以待。
就在这时,两名隋军骑兵从远处疾奔而至,片刻奔至城下大喊道:“突厥大军杀来了!”
他们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了低沉的号角声,‘呜——’号角声此起彼伏,响彻了草原,这时,远处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线,足有数十里长,城墙的隋军士兵都变了脸色,所有人都看出来,这至少是数十万人的规模。
张镇秋神情异常严肃,喝令道:“敲响警钟,举烽火!”
‘当!当!当!’城头上警钟声大作,正在城下休息的三千士兵纷纷起身,拿起弓箭和兵器向城头奔来,城墙上的烽燧点燃了烽火,三道狼烟直冲天际,向南面发出了突厥大军到来的消息。
这是敌军到来后的最后一次警报,但如果在烽燧熄灭后再次点燃,则就是告诉南方,紫河关失守了。
虽然从突厥王廷南下马邑郡要比到虎谷关近得多,但突厥大军启程就晚了三天,加上路上行军速度不快,他们带着数百万头牛羊南下,足足比东线突厥军晚了四天抵达隋境,又行军两天才抵达紫河。
在一杆高达三丈的金狼头大旗下,突厥处罗可汗冷冷注视着十几里外的紫河长城,他用马鞭一指,回头不满地问道:“那座城墙一直就在吗?”
旁边的柱国康鞘利连忙上前道:“启禀可汗,这应该是隋军新建的城墙,原来的城墙已经被刘武周拆毁。”
处罗可汗哼了一声,“螳臂也想挡车,让我们的铁蹄将他们踏为齑粉吧!”
康鞘利上前道:“卑职愿为前锋,攻下紫河长城!”
处罗可汗点点头,“我给你三万军队,天黑之前拿下关城!”
“遵令!”
康鞘利接过令箭去领兵了,这时,突厥大军震天动地的鼓声敲响了,整个大地就仿佛颤抖起来。
这次突厥大军南下携带了大量辎重,包括几百架攻城梯,这是突厥计划去年秋天进攻北隋而做的战争准备,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康鞘利从突厥和铁勒各部中抽调了三万大军,迅速组成了攻城先锋,在一阵又一阵战鼓声的激励下,三万大军扛着一百架攻城梯向长城城关如海潮一般涌去。
突厥大军进攻十分讲究气势,他们并不太在意生死,战死沙场对士兵们来说是一种幸运,这也和突厥人的寿命较短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普通突厥人都活不到四十岁,所以能死在战场上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之一,这能给他们的子孙带去极大的荣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