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战国-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不在外形,在于它能负重、善于奔跑。要离虽然其貌不扬,但他才智超群,没有他就办不成这件事。大王您要学伯乐相马,千万别放跑真正的人才啊!”吴王阖闾听了伍子胥的劝说,这才请要离坐下,安排酒宴。
一顿饱食后,要离向吴王阖闾说:“大王心里顾忌的,是不是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我能把他杀了。”吴王阖闾笑着说:“庆忌身轻如燕,跑得比奔马还快;勇武矫健,万夫不挡,你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要离说:“善于杀人的人,在智不在力。我有办法接近庆忌,刺杀他就像宰只小鸡。”吴王阖闾说:“庆忌是个聪明人,他只招纳各地亡命之徒,怎么肯轻易相信国内的陌生人?你没办法靠近他。”要离说:“庆忌招纳亡命之徒,想靠他们夺回吴国。我假装犯罪逃跑,庆忌必然会相信我而让我靠近他,然后就可以行刺了。”吴王阖闾听得很认真。
要离作为民间一草民,受到吴王接见,难免激动,此时他红着脸说道:“请大王您把我的老婆孩子杀掉,再砍断我的右手,这样庆忌不可能不相信我。”吴王阖闾很吃惊,摇摇头说:“你没过错,寡人怎忍心这样残酷对你?”要离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如果能以忠义铸成英名,即使全家都献出生命,也是心甘情愿!”伍子胥在一边劝吴王阖闾:“要离为国忘家,为君忘身,真是千古豪杰!只是功成之后,大王您一定要表彰他的全家,让要离扬名后世!”吴王阖闾想了想,便答应了。
庆忌还是有点儿不放心
第二天,伍子胥带着要离一起上朝,举荐要离为将军,请吴王阖闾发兵伐楚。吴王阖闾大骂道:“寡人看这个要离,论气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儿,怎么能担当讨伐楚国重任?何况国事刚有点儿眉目,哪儿经得住再打仗?”要离说:“大王您不讲仁义!伍子胥为您夺回了吴国,大王您怎么不知恩图报、为他报仇呢?”吴王阖闾大怒道:“这是国家大事,哪儿用得着你这个乡野之人插嘴?你竟然敢当面责备辱骂寡人!”说着就令武士抓住要离,砍断了他的右臂,关进狱里,接着派人去抓他的妻儿。伍子胥唉声叹气地走出来。
过了几天,伍子胥秘密传令狱吏放松对要离的看管,要离乘机逃跑了。吴王阖闾便杀了要离的妻儿,把尸首烧毁抛弃在街市上。
要离逃出吴国,一路上逢人就诉冤情,一直到了卫国,求见吴庆忌。吴庆忌怀疑其中有诈,不肯收留。要离就把衣服脱了让他看。吴庆忌看见他的右臂果然被砍断了,才信以为真,就问要离:“吴王阖闾杀了你的老婆孩子,砍了你的胳膊,你现在来找我,为的是什么?”要离说:“我听说吴王阖闾杀了您的父王,夺了王位,现在您准备复仇,所以我来投靠您。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您就会报了父王之仇,我也雪了妻儿被杀之恨!”吴庆忌还是有点儿不放心。
过了几天,吴庆忌的几个心腹从吴国打探回来,说要离的妻儿,果然被杀死在街市上,吴庆忌这才深信不疑。
吴庆忌问要离:“我听说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伯嚭作谋士,练兵选将,国内治理得不错。我们兵少力弱,怎么能出这口气呢?”要离说:“伯嚭年纪轻轻,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只是伍子胥智勇双全,不过他如今和吴王阖闾也有过节儿。”吴庆忌说:“伍子胥乃是吴王阖闾的恩人,两人一向关系不错,怎么说有过节儿?”要离说:“公子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伍子胥所以尽心尽力为吴王阖闾办事,是想借吴国兵马去讨伐楚国,好替他的父兄报仇。可如今楚平王死了,费无极也死了,吴王阖闾得了王位,只顾着享福,不想为伍子胥报仇。我为伍子胥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惹恼了吴王阖闾,落得个家破人亡。伍子胥心里怨恨吴王阖闾,这还不是明摆着吗?我之所以能侥幸逃出,也全靠了伍子胥从中周旋。他还嘱咐我说:‘你逃出去以后一定要去见公子庆忌,看看他有什么志向,要是肯为我报仇,我就愿意作公子庆忌的内应,以赎密室谋主的罪过。’您如果不乘此机会发兵伐吴,等他们君臣和好,我和您的大仇,就都没有再报的日子了!”说完痛哭流涕。吴庆忌想了想道:“我听你的!”从此把要离当作心腹,与他一起训练勇士。
天下真有这样的勇士吗
一天,要离和吴庆忌乘同一条船,在河中行走。要离手持短矛,站在吴庆忌旁边侍候。忽然水面上刮起一阵怪风,要离转身站在上风处,乘吴庆忌不备,借着风势用短矛猛刺吴庆忌,一下子刺入心窝,从后背穿了出来。吴庆忌万没想到要离会行刺,他一伸手把要离倒提起来,把他的脑袋按在水里淹了三次,然后把要离抱着放在膝盖上,瞪大眼睛冲他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的勇士吗?敢来刺杀我?”此时,吴庆忌手下人围过来,举着剑戟就要杀要离。吴庆忌摆摆手说:“他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我十分惊奇,更十分敬佩。你们不要杀他,不要在一天时间里,杀死两位天下少有的勇士。”吴庆忌手下人号哭起来。此时的吴庆忌气力越来越弱,他嘱咐道:“我不能完成复仇愿望了,你们要放要离回吴国,以表彰他的忠烈。”说完,用尽最后气力把要离从膝盖上推下来,自己用手抽出短矛,血流如注而死。
吴庆忌手下人听从吴庆忌的安排,释放要离,可要离怎么也不肯走,他说:“我有三个理由不能活在世上,即使公子庆忌有命,我也不愿偷生。”众人冷冷问:“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要离说:“杀我自己的老婆孩子,来为吴王阖闾做事,是不仁;为了新王而杀死旧王的儿子,是不义;想成人之事但却残身灭家,是不智。我不仁、不义、不智,还有什么脸再活在世上?”说完就一头扎进滚滚河水里。
船上的人把他从水里捞出来,要离说:“你们为什么捞我?”众人说:“你回国后一定能封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我们跟着也能沾光。”要离笑着说:“我连身家性命都不在乎,还会在乎封官晋爵?你们把我的尸首送回去,可以领取重赏。我要去向我的老婆孩子道歉去了!”说着夺过一把宝剑,自刎而死。
见要离如此智勇,众人不由改变先前对要离态度,变刚才的仇怒为当下的敬佩,有的还不住抹眼泪。
吴庆忌手下把要离和吴庆忌尸体放在一起,先乘船、后坐车去投奔吴王阖闾。吴王阖闾见要离果然刺死吴庆忌,十分高兴,重赏了吴庆忌手下。把要离按照大夫礼节安葬在都城姑苏阊门下面,吴王阖闾默默说:“借你的勇谋,为寡人守门吧。”又追封了要离的妻儿,还为要离和专诸建了一座庙,按时祭祀。把吴庆忌也按照公子待遇,埋葬在吴王僚的坟墓旁边。然后大宴群臣,伍子胥流着眼泪说:“大王的祸患除掉了,我的仇恨什么时候才能报呢?”伯嚭也哭着请求发兵伐楚。吴王阖闾说:“等明天一早就商量这事。”
写了兵法十三篇
第二天一早,伍子胥和伯嚭来到宫里拜见吴王阖闾。吴王阖闾说:“寡人考虑一夜,感念专诸、要离的侠义,已决定为二位发兵,不知谁可以领军?”伍子胥、伯嚭齐声答道:“全凭大王调遣,万死不辞!”吴王阖闾心想,他俩都是楚国人,只求为自己报仇,一旦成功了,或许就会留在楚国而不回吴国,于是半天没言语,只是长叹了一声。伍子胥看出了他的心思,换了个角度说道:“大王是不是担心楚国兵多将广,而吴国缺少将才?”吴王阖闾说:“是。”伍子胥说:“我推荐一个人,保证能打胜仗。”吴王阖闾高兴地问:“你推荐的是哪位?他的才能怎么样?”伍子胥答道:“这人也是我在招募贤人勇士时听说的,他名孙武,出生在齐国,现住于吴国穹窿山。”吴王阖闾一听,脸上便露出了笑容。伍子胥接着说:“这人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和文韬武略之谋。他写了兵法十三篇,世上的人还不知道他的才能。真要让他当了将军,我们吴国就可以横行天下,别说对付一个楚国了。”吴王阖闾说:“请你替寡人把他找来。”伍子胥答道:“这个人不肯轻易出山,不能像对待常人那样,必须带着礼物去请,他才有可能来。”吴王阖闾就叫人取出绸缎十匹、玉璧十对,让伍子胥去穹窿山聘请孙武。
穹窿山清泉流淌,兽走禽飞,鸟语花香,一派诗情画意。伍子胥看到这幅美景,不由感叹自己:假如没有家仇,来这儿隐居不失为人生的幸福快乐。伍子胥见了孙武,反复讲述吴王阖闾仰慕之心,千说万说,才把孙武请出山,一同去见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走下台阶迎接,到了庭堂,又让人搬椅请孙武坐下。孙武把自己亲笔撰写的兵法十三篇,按顺序一一呈上来,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就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吴王阖闾一一翻看,忍不住赞不绝口。
看完后,吴王阖闾问孙武:“周礼中有兵法、军礼,而先生的十三篇兵法与周礼不同,甚至有些相背,请问先生如何解释?”孙武答道:“为了降低作战双方伤亡,周礼制定了一些军礼,如不鼓不战、不列阵势不开战,可后人屡屡违背,而且谁违背谁胜利、谁遵守谁失败。如当年齐、鲁交战,齐军二通鼓,而曹刿不让鲁军击鼓,等第三通鼓时,鲁军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又如宋襄公严守周礼中的军礼、兵法,结果被楚国成得臣率领的楚军战败。以后,诸侯之间开战,吸取了宋襄公的教训,由崇尚军礼转变为诡诈权变。作战双方谁也不再机械遵守军礼,改以实力和谋略取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者,诡道也。”
忽然看见武士把两个宠嫔给捆上了
吴王阖闾不住点头,又说道:“这兵法充满通天彻地的才华,可以小试吗?”孙武答道:“可以。”吴王阖闾笑着说:“妇女也可以吗?”孙武说:“可以。如果训练不好,情愿承当欺君之罪。”
吴王阖闾当即叫来一百名婢女,叫孙武领着训练。孙武说:“还需两位队长。”吴王阖闾便找来两名宠嫔,一个叫左姬,一个叫右姬,对孙武说:“这两个都是寡人宠爱的嫔妾,可以当队长吗?”孙武说:“可以。但是军队里的事,首先要严格执行命令,其次要赏罚分明。这次虽然只是操兵试验,但也不能废弛军纪。请派两人敲鼓,再派几名武士手持剑戟,列在将台,以壮军容。”吴王阖闾一一安排。
孙武吩咐婢女分成左右两队,让左姬管左队,让右姬管右队,个个穿戴整齐,手持兵器。孙武当众宣布了三条军法:一不许队伍混乱,二不许喧哗,三不许故意违反命令,最后通知第二天早上都到操场集合听候操练。
第二天早上,两队婢女都来到操场,吴王阖闾两个嫔妾充当队长,分别站在两边。吴王阖闾坐在台上,亲来观看。孙武把两面黄旗交给两个嫔妾,让她们举着旗子当前导,婢女们都跟在后面,五个人一排,脚步跟着脚步,随着鼓点进退,左转右转,不许错步。教习完后,孙武下令:“听到第一通鼓响,两队一齐起立;听到第二通鼓响,左队往右转,右队往左转;听到第三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