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战国-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抱着琴走到楚昭王面前奏道:“下人有一首新曲子,愿意为大王您演唱。”楚昭王说:“好。”扈子一边用手拨动琴弦弹奏,一边低声歌唱。那琴声非常凄怨,那歌词也是低沉但却有力——

    王耶王耶何乖劣,不顾宗庙听谗孽。

    二人东奔到吴国,吴王哀痛助雪仇。

    子胥伯嚭领兵至,战破郢都王奔走。

    几危宗庙社稷灭,大王逃死多跋涉。

    大夫悽怆民泣血,吴军虽去恐犹存。

    愿王不忘抚忠节,全心全力兴楚国。

    楚昭王明白乐工扈子的用意,一边听一边眼泪不住地掉。扈子收琴走下台阶,楚昭王也随即下令散了宴席。




饱经沧桑,始终扎根傲立

楚昭王向众臣说道:“我们楚国的‘楚’字,就是荆棘之意。荆棘:坚韧,顽强,多刺,长在泥泞之中,攀于顶尖之峰,承受烈日爆晒、暴雨侵袭、狂风肆虐,饱经沧桑,始终扎根傲立。翻翻我们楚国的历史,尽是血泪和苦涩。我们曾被无情地打倒,我们曾徘徊在灭国的边缘,但我们不愧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国家,任何侵略休想将荆棘从地坪上抹掉。”众臣默然不语。

    楚昭王从此早上朝晚下朝,勤于国政,减省刑罚,减轻赋税,招揽人才,训练将士,修复关隘,严兵固守,励精图治。

    因为顿国、胡国叛楚归晋,公子芈结率兵将二国灭掉,并入楚国。公子芈申因为楚国的灾难起源于唐、蔡两国,唐国灭了而蔡国还在,就请求楚昭王伐蔡报仇。楚昭王考虑到战事不断,且蔡国处于中原,多有国家支持,不同于顿、胡二国,就慢慢说道:“寡人不能劳累百姓了。”

    某一天,有云彩好像一群红色的鸟,夹在太阳两边飞翔了三天。楚昭王询问卜师仲。卜师仲说:“这是不祥之兆,灾祸会降临到大王您的身上。如果祭祀,这灾祸就会移到令尹的身上。”楚昭王说:“令尹是楚国栋梁,如果照你说的去做,就是把腹心疾病去掉,而放到大腿胳臂上,这有什么益处?寡人如果有错,就让上天折磨寡人吧。”于是不去祭祀。其后几天里,一切照常,未有灾祸发生。

    又过了些日子,楚昭王有病,卜师仲说:“是远处的黄河之神在作怪,请大王前去祭祀。”楚昭王不听。众官请求在郊外祭祀,楚昭王说:“按周礼,祭祀不超越本国山川。长江、汉水,是楚国的大川。祸福来去,不会超过这些地方。寡人再没有德行,又怎么会得罪楚国境外的黄河之神呢?”就坚持不去祭祀。没几天,楚昭王疾病自然好了。

    楚昭王记起了在汉水上见到的那个红红、大大的鲜果,想起了申包胥建议咨询鲁国孔子之事,就派人前去鲁国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这个鲜果的名字叫萍实,可以切开来食用。”来人问:“您怎么知道?”孔子说:“我曾经路过楚国,听到儿童们说过这样的歌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尝之甜如蜜。’所以知道。”来人问:“这鲜果能经常得到吗?”孔子说:“萍是一种在水面漂浮的没有根茎的植物,现在居然结出了那么大的果实,即使一百年也难得见到一次,这可是散而复聚、衰而复兴的好兆头,可以向楚王祝贺了。”来人回来报告楚昭王,楚昭王叹服不已,即命人再次赴鲁,送给孔子一对象牙以示感谢。




为了尊严,孔子打算离开鲁国

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各国都举行腊祭,礼仪之邦的鲁国尤甚。人们都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规模之盛大为一年中之最。子贡目睹腊祭盛况,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鲁定公率领百官举行盛大腊祭仪式,行礼完毕,鲁定公就急匆匆地回宫,与齐景公送来的五十名女子玩乐去了,连祭祀用的肉也没心思分给大家。祭祀完毕后的供品之肉,食用之人会得到祖先的福佑,所以大家都抢着要。而且按照周礼,诸侯的祭肉要分给公族和朝中众官。

    有人敲开宫门去要肉,鲁定公推给上卿季孙斯负责,季孙斯也忙于和齐景公送来的三十名女子玩乐,便推给家臣里冉。家臣里冉因大司寇摄相事孔子平定“三桓”内乱、抑制家臣权利,从而怨恨孔子,故意不给孔子祭肉。

    孔子参加祭祀回来,一直等到晚上,也没见祭肉发下来,不由得长叹一声,对前来问安的子路说:“我的治国之道看来是行不通了!”于是抚着琴唱起《诗经》中的一句诗词——

    彼妇之口,可以让人出走;彼女之语,可以让人死败。

    我走了,就可以优哉游哉,消磨时光!

    唱完了,孔子就开始收拾行装。为了尊严,孔子打算离开鲁国。子路、冉求也弃了官跟随孔子一起出走,子贡、颜回也在其列。这颜回,为人谦逊好学,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孔子常常称赞他:“贤哉,回也。”

    在吱扭作响的牛车上,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五十四岁的孔子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还要苍老,一张典型的国字脸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皱纹,额头上横刻着博学求知的痕迹,厚厚的嘴唇有些干裂。略带疲惫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安详与忧郁,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凝视着远方。在孔子身后,是一群年龄悬殊、衣衫破旧但却十分整洁的弟子追随其后。在空旷的山野里,在苍茫的天宇下,白雪皑皑。眼前一片空旷,车轮在雪地上扎压着道道痕迹。望着漫天纷飞的大雪,孔子唱道——

    雪花飞舞鲁国兮,消失在茫茫大地兮。

    即将离开鲁国时,孔子一行在边境上徘徊了好几天。冉求多才多艺,心思细腻,此时明白:孔子之所以迟迟不离开,或许是等待鲁定公、季孙斯来将孔子召回吧。但鲁国并没有派人前来挽留,此时的鲁国国泰民安,鲁定公、季孙斯已经沉溺于声色之中,他们巴不得处处宣扬“仁”和“礼”的孔子早早离开。满怀着对鲁国的眷恋,孔子慨叹道:“迟迟我行也,怎忍心离开父母之邦!”




南子,美而淫

孔子一行离开鲁国,首先到了卫国。继位快四十年的卫灵公喜滋滋地把他迎进宫去,向他询问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事。孔子答道:“我还没有学过。”卫灵公说:“如果不懂打仗,那还怎么做大臣?”便与孔子有点儿不欢快。

    第二天,孔子一行悄悄离开卫国,到了宋国匡邑。匡人一直记恨着阳虎,一见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以为阳虎又来了,就把他们师徒几个团团围住。子路要和他们动武,孔子制止他说:“我和匡人没有仇恨,想必是另有缘故,过一会儿他们就会自行离开。”孔子安然坐在地上弹琴,正巧赶上卫灵公派人追来,请孔子回去,匡人才知道弄错了,谢罪而去。孔子于是又回到了卫国。

    卫灵公先向孔子道歉,承认自己说话不当。孔子是知礼之人,坦然承认自己不辞而别之过。两下哈哈一笑。卫灵公问孔子:“卫国被强国包围,如何做,才能在‘群狼’环顾之下求得生存?”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向他讲述一个故事——

    周王室卿士单襄公有先见之明。却说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前去陈国。他看到路上杂草丛生,边境上也没有迎送宾客之人。到了陈都宛丘,陈灵公正与几个大臣戴着楚国时兴帽子前去寡妇夏姬家,将单襄公冷落一旁。单襄公回到洛阳后,就向周定王奏道,陈灵公将有大难,陈国也会面临灭亡。单襄公的预言很快应验了。两年后,与夏姬私通的陈灵公侮辱了夏姬之子夏徵舒。夏徵舒一怒之下,将其射死。

    孔子对卫灵公说:“单襄公之所以能预言陈灵公不吉,是因为他看到陈灵公缺少礼。不学礼,无以立。”卫灵公说:“你说得很好,寡人的夫人南子也想跟你学礼,你去见见她吧。”

    却说卫灵公夫人叫南子,是宋国宗室的女儿,美而淫。做姑娘的时候,就和宋国公子子朝相好。子朝也是男子中的绝色,两美相爱,胜过夫妻。南子嫁给了卫灵公,生了个儿子叫卫蒯瞆,被立为世子。此时,南子和子朝仍是藕断丝连,卫灵公也有觉察,只是不愿揭破,这也是有原因的。

    且说卫国有个美男子叫弥子瑕,深得卫灵公的宠爱。一天,弥子瑕得到消息,说他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一着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私自驾着卫灵公的马车出了宫,去探望母亲。私用国君马车,按律要砍掉双腿。得知消息的卫灵公非但不怒,反而大声赞叹道:“多么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甘愿冒这等危险!”又有一次,弥子瑕陪伴卫灵公游园。园中桃树果实累累,红绿相间,正是桃熟时候。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口,把剩下的顺手递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喜眉笑眼地一边吃着桃,一边向别人夸耀:“子瑕爱寡人太深了!一个甜美的桃子都舍不得一个人吃,还分一半给寡人。”众臣都捂着嘴偷偷笑。弥子瑕也仗着卫灵公的宠爱,无所不为。




卫灵公也不以为耻

卫灵公在外面爱恋着弥子瑕,在家里又怕南子不乐意,就想办法讨好南子,时不时把宋国公子子朝找来和他夫人南子相会。丑声遍传,卫灵公也不以为耻。世子卫蒯瞆深恨这件事,就派家臣戏阳刺杀母亲南子,以平丑闻。

    一次朝会,卫灵公、南子、卫蒯瞆、戏阳都在。卫蒯瞆几次用眼瞪戏阳,示意其快快行动,但戏阳胆怯,不敢行动。南子是聪明之人,立刻看到了卫蒯瞆的杀心,觉察出戏阳的反常,便在朝堂上禀告卫灵公:“世子要杀妾!不信可审戏阳。”卫灵公当即恐吓戏阳,戏阳如实招供,大怒的卫灵公便把卫蒯瞆驱逐出卫国。卫蒯瞆先投奔了宋国,后又投奔了晋国。世子出逃,卫灵公便立卫蒯瞆之子卫辄为世孙,成为君位继承人。

    等孔子再回来时,南子很想见见他。此时的南子内心深处非常脆弱,需要一个圣人让她变得坚强。孔子在鲁国,圣人之名已经非常响亮。二人见面以后,南子对孔子倍加敬重。孔子之所以与南子会面,是想借南子之口来推行仁政。子路知道二人相见后,很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怀疑自己和南子有不可见人的勾当,立即予以澄清:“如果与南子发生过什么,天厌之。”孔子见子路敢于提出批评,就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有一天,卫灵公和南子同乘一辆车出门,让孔子作陪乘。走过街市的时候,听到有人唱起歌来——

    同车者色也?从车者德也?

    孔子听了叹口气说:“卫君好德不如好色!”此时孔子感到人言可畏,更觉无地自容,于是离开卫国到了宋国。此时,宋国灭亡了势力越来越小的曹国,有些骄横。孔子和弟子在大树底下练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忌恨孔子来宋宣扬仁礼思想,就派人砍倒了大树,还想追杀孔子。孔子只得离开宋国,又返回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且说弥子瑕年龄长了几岁,脸上现出了衰老容颜。卫灵公便对弥子瑕心生厌烦,转而看上了常常住在卫国的宋国公子子朝。这时,从前“私车”、“分桃”的举动,便让卫灵公恼火。卫灵公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