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战国-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子谆谆教诲冉求:“召你回国本身,说明鲁国对你信任、重用,你要发扬擅长政事的优点,成大器,干大业,竭诚辅助相国治理好鲁国。鲁国是周公姬旦封地,礼乐制度完备,治理好鲁国,各国诸侯定会仿行,天下归仁的日子就不远了。”冉求问:“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孔子答道:“听到了就该去做。”冉求心酸地说:“我实在不愿意离开夫子啊,还是让别的弟子代我去吧。”孔子劝道:“那怎么行呢?学以致用。如今你有了学问,鲁国又想用你,这正是机遇,怎能不去呢?”冉求点了点头,向孔子请教:“既然如此,我该怎样处理政事呢?”孔子说:“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以仁、礼、德从政,讲求诚信,精思慎做,见贤思齐,有错改之。坦荡荡,浩浩然。”孔子一口气讲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冉求流着泪说:“请夫子放心,我定全力去做。”
冉求临走前,向子路说:“一旦有机会,就想办法请夫子回鲁国。”子路说:“夫子回鲁国容易,但他需要一个台阶。你现在回鲁国,就是要好好给他搭这个台阶。”冉求答应后,与成万等人回到鲁国。
孔子与子路等人又到了卫国。卫国知道孔子之贤,想请其执掌国政,孔子谢绝了。卫国大夫孔圉,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不在时,孔圉便向其弟子请教。孔子说:“孔圉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可敬也。”孔圉妻子是卫灵公之女伯姬,她是卫蒯瞆之姐。孔圉去世后,儿子孔俚继承孔圉的官职。孔俚知道子路忠勇,便请其做自己封地孔邑的邑宰。
子路问孔子:“夫子,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孔子答道:“有师傅在,有兄弟在,如何能一听到就去做呢?”颜回不解问:“冉求、子路同样问一个问题,夫子您却给了两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孔子答道:“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子路你好勇过人,所以我限制你太过刚勇,这是因材施教。”子路说:“我一定认真记住夫子的话,但我从年少时就想从政。”孔子见子路心切,便答应了,于是子路就去孔邑做邑宰。
子路做了邑宰后,想起自己生长在贫穷之家,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年轻时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现在自己发达了,有钱有粮了,可是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路非常伤心,突然想起师傅的恩德,便派人去请孔子前来。
孔俚母亲伯姬和孔家貌美家臣浑良夫通奸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在春夏之交,颜回赶车,孔子去看望子路。出了卫国都城濮阳不远,只见土地干裂、尘土飞扬、小麦黄弱、春地白茬,给人凄凉之感。但入孔邑之后,却别有天地,田野里、沟渠旁、小河边,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一派升平景象。有的筑渠,有的挖井,有的引水,有的浇麦。小麦绿油油,春播的黍、稷、粟、禾等小苗全都旺盛。孔子不由自主地赞叹:“子路才上任不久,政绩就如此之好啊!”太阳落山时,孔子见到子路。子路满身泥土、满脸汗水,原来刚刚去田间劳作回来。孔子知道子路的伤心后,就又赞叹子路:“生时尽力,死时尽思,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与子路临别时,孔子再三叮咛:“你刚且勇,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子路一再答应。
孔俚母亲伯姬和孔家貌美家臣浑良夫通奸,一发不可收拾,意想成婚,伯姬让浑良夫去找卫蒯瞆相助。
却说当年卫蒯瞆与儿子卫出公争国,不久战败,阳虎被杀,晋、齐军各自撤回。这浑良夫找到卫蒯瞆,直言说道:“我帮你回国当国君,但事成之后,你要让你的姐姐嫁给我。”卫蒯瞆答应。浑良夫想到自己如果成就了这等事,必然要屡次作恶,危险多多,于是又请求道:“你还要赦免我三次无罪。”卫蒯瞆再次答应。
卫蒯瞆和浑良夫当即偷偷回到卫国国都濮阳,潜藏在孔俚府中,躲藏在伯姬室内。到了晚上,他们趁孔俚入厕,劫持了他。卫蒯瞆威胁孔俚道:“如果你拥护我,立我为君,我就厚赏你。否则,我就杀掉你。”孔俚见浑良夫在旁,已明白来龙去脉,心里暗怨自己管家不严,以致自己受害。孔家家臣栾宁发现出事,急忙跑出,报告子路。
子路一听,急忙从孔邑赶回,等赶到濮阳,城门已经关闭,守城关吏对子路说:“孔俚大夫已被劫持,你还入城干什么?”子路说:“我最厌恶食人俸禄,却临难脱逃。我子路不是那种不忠不义之人,所以紧急赶回。”这时,正好有人从城中逃出,子路趁城门打开之际,冲入城内。子路仗剑赶到孔家,前去搭救孔悝。卫蒯瞆、浑良夫一伙迎战子路,子路以一敌众,渐渐不支,先是被人将帽缨砍断,后又被刺成重伤。子路目毗尽裂,用力将帽缨重新结好,朝天空说道:“夫子教我,君子虽死,帽冠不能不整。”说完慢慢死去。
孔俚无奈,只得支持卫蒯瞆,召集诸臣拥立卫蒯瞆为君,即卫庄公。卫出公卫辄闻听自己父亲捉住孔俚,孔俚一伙拥护他做了新君,自己便携带宫中珍宝,悄悄乘车溜走。卫庄公即位后,立次子卫疾为世子。
有约在先,免其三次不死
孔子闻听子路牺牲,掉着泪叹道:“子路呀子路,你没有记住我对你的劝告呀,以致招来灾祸。”孔子正在掉泪时,忽有卫庄公使者到。使者见到孔子说:“我国新君对先生您十分敬重,特派我来向先生献上美味。”孔子拜礼接受,打开一看,见是一坛肉酱,立即将它盖上。孔子问使者:“这是我弟子子路的肉吗?”使者大惊说:“是啊,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孔子说:“如果不是,新君也不会把它赐给我。”使者走后,孔子让众弟子将肉酱坛掩埋,自己失声痛哭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路不畏牺牲,真乃忠义之士也。”此时的孔子更加思念鲁国家乡。
卫庄公即位后,怀疑孔俚是卫出公党羽,便把他逐出卫国。因宫中所藏珍宝被卫出公卷走,卫庄公便将浑良夫召来问道:“怎样才能将宫中珍宝追回?”浑良夫说:“现在世子卫疾与逃亡的前任国君卫辄,都是君上您的儿子。君上可用选择继承人为名,将卫辄召回。他若肯回来,自然会把珍宝送还。”旁边有一内侍,听到此话,就告诉了卫疾。
卫疾大惊,当即派武士劫持卫庄公,让他立誓,不许召回已经逃亡的卫出公卫辄,而且必须把出此馊主意的浑良夫处死。卫庄公说:“可以不召回卫辄,但寡人与浑良夫有约在先,免其三次不死,这怎么成呢?”卫疾说:“那就等他有了四条罪的时候,把他处死。”卫庄公应允。
卫庄公修造了一座宫殿,请众臣前来参加落成典礼。浑良夫穿着紫衣狐裘来到,没解下佩剑就入席吃喝起来。世子卫疾命武士将浑良夫拉下去,浑良夫问道:“我有何罪?”卫疾数落道:“臣子见君上,服饰有规定,并且不得佩剑。你穿紫衣,一罪;披狐裘,二罪;不解佩剑,三罪。有此三罪,当斩。”浑良夫大叫道:“君上曾答应免我三次不死!”卫疾说:“逃亡国君卫辄以子抗父,大逆不孝,你却想把他召回,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浑良夫无言以对,俯首受刑。
几日后,卫庄公梦见一恶鬼对他喊叫:“我是浑良夫,我死得好冤啊!”卫庄公醒来,让大夫胥弥赦占卜吉凶,胥弥赦说:“没有什么妨碍。”胥弥赦告辞出宫后,对家人说道:“冤魂化作恶鬼,君上必死,卫国必危。”第二天,胥弥赦便带着家人出走,躲避灾祸。
于是孔子返回阔别十四年的故乡
卫庄公蒯瞆即位第二年,晋国恼怒他不派人朝拜进贡,派赵鞅领兵伐卫。卫国百姓驱逐卫庄公,卫庄公蒯瞆与世子卫疾逃奔,路上被强盗杀死。卫国百姓拥戴公子卫般师为君。齐国又来派兵干涉,俘获卫般师而另立公子卫起为君。齐兵一撤,卫国大夫石圃便驱逐公子卫起,将卫出公卫辄重新迎回复位。卫国果然如同胥弥赦所料,灾祸不断。
齐国伐卫之后,便去伐鲁。相国季孙肥问冉求怎么办,冉求说:“你们季氏、叔氏和孟氏中的两位,率军抵御,一位留守在朝。”叔氏和孟氏都不肯率兵出战,冉求便对季孙肥说:“那就只能由您亲自率师,决战齐军了。叔、孟两家不愿出战也很自然,因为执政大权都在季氏手里。季氏既然身负国政,齐人攻打鲁国而不能作战,便是您的耻辱。”听冉求这么一说,季孙肥觉得当前只能如此。于是,冉求受命率领鲁军,与齐军激战于郊外。
在冉求的指挥下,鲁军作战勇猛,齐军仓皇溃逃。冉求再三请求追击,季孙肥想见好就收,没有允许。
冉求立下了大功,季孙肥便问他想要什么封赏,冉求说:“什么封赏也不要,只是想请鲁国将我的师傅孔子敬重请回鲁国。”季孙肥此时记起了他父亲的临终嘱托,便答应冉求,向国君鲁哀公奏请孔子回国。此时,鲁定公已亡,鲁哀公即位。鲁哀公答应季孙肥的请奏,派人携礼到卫国请孔子回国,于是孔子返回阔别十四年的故乡。
快到都城曲阜时,大雪又是纷飞。此时,孔子六十八岁了。鲁国让他享受告老大夫的待遇,孔子从此结束了周游列国的历史,一心一意地著书立说,传播儒教。
孔子众弟子中,多有做官者,而颜回始终陪伴孔子。孔子感叹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德啊,颜回。”回到鲁国三年后,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哎!天丧我!天丧我!”
却说孔子根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进行整理修订。当看到吴国迅速崛起,差点灭掉强楚时,不禁感叹道:“大起就有大落,如果吴国不注重修行,则离祸不远了。”
少姜年纪还小,不懂得夫妇之间乐趣
且说吴王阖闾自从打败了楚国,威震中原,不可一世,也渐渐喜欢起游乐来。大兴土木,在都城里修了长乐宫,在姑苏山盖了高台。又在胥门处修了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山上,春夏就住在城外,秋冬就住在城里。忽然有一天,吴王阖闾想起越国当初帮着吴夫概伐吴事来,就打算报复越国。碰巧,探子来报,说齐国和楚国互派使节、友好往来。吴王阖闾便气不打一处来,向众臣说道:“齐、楚相互勾结,这可是寡人的忧患!”于是就想先伐齐,再伐越。相国伍子胥规劝道:“互派使节本是国与国之间常有的事,未必就是助楚害吴,不能贸然兴兵。如今世子吴波之妻去世,还没有继室,大王何不派使节去向齐国求婚?如果他们不愿意,再出兵也不晚。”吴王阖闾听从伍子胥建议,就派公孙吴骆前往齐国,为世子吴波求婚。
此时,齐景公已是风烛残年、志气衰颓,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身边只有一个小女少姜还没嫁出去,但齐景公不忍心把她送到吴国。此时,田穰苴已亡,朝无良臣,边无良将,齐景公怕一旦拒绝,吴国发兵讨伐,齐国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