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战国-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是推行县制。除了封邑以外,在全国设三十一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邑。
三是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
凡是变法,就会有人反对。某一天之内,就杀了七百多反对改革的人,渭河的水都变红了。到了第四年,世子嬴驷也犯了法,他居然也批评起新法来了。这真叫卫鞅为难,他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面的人不遵守,底下的人可就不听从政令了。世子嬴驷犯法,他的师傅应当替他受罚。”秦孝公叫卫鞅处置。卫鞅就把世子嬴驷的两个师傅都治了罪,公子嬴虔割了鼻子,公孙嬴贾脸上刺了字。这一来,朝中众臣更不敢批评新法了。
秦国土地广,人口不太多,邻近的“三晋”土地少,人口密。卫鞅就请秦孝公出赏,引邻国百姓到秦国来种地,给他们田地和住房。秦国本地人必须服兵役,轮流应征。外来百姓只要专力于耕种和纺织,完全免服兵役。原来秦国各地,尺有长有短,斗有大有小,斤有轻有重,卫鞅把全国的度、量、衡规定了一个标准。这样一统一,百姓交税、纳租、做买卖,都方便多了。秦国变法之后,仅仅十几年工夫,就变成了富强国家。此时,周安王早已去逝,周显王即位。他派遣使节慰劳秦孝公,封他为西部诸侯之霸。
中原诸侯一看秦国富强了,就不再把秦国当作西戎看待,都向秦国贺喜。那些有心要做霸主的诸侯眼见秦国用了一个卫鞅,变了法,就变成了强国,他们也学起秦国来,搜罗人才、尊重人才。
在北部的燕国,农牧兴旺,产铜产铁,并有渔盐之利,渐渐发达起来。它也求贤若渴,致力发展,因此也强大起来。
此时,中华大地上只剩下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因为经常混战,所以世人称为“战国七雄”。
各诸侯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夜愈黑,星愈亮,
烟火熏不脏,灰尘蒙不住,
星啊,你是浩浩天宇间的智慧之灯。”
黑夜中,乡间小孩在歌唱。这个时候,各诸侯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广收门徒,或高谈阔论,或互相辩难。儒家孔子提倡“仁”,认为要实现“仁”,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这种“仁政”思想,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道教老子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李悝、吴起、卫鞅主张以法治国;兵家孙武说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阴阳家董安于研究《周易》,擅长建城规划;医家扁鹊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为招揽天下贤士,齐国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建起了巍峨的学宫,号稷下学宫,成为诸子百家荟萃的中心。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活跃在稷下学宫舞台上。各家平等共存,相互争鸣,学术自由,彼此融合。
这个时候,还有研究纵横术的鬼谷子、研究非攻术的墨子。
话说阳城有一个地方名叫鬼谷,因其山深林密、人迹罕至而得名。鬼谷山色青翠,不染纤尘,溪水清冷,潺潺而流。谷中有一位隐士,卫国人,叫王诩,自号鬼谷子,曾在云梦山与墨子一同采药修道。鬼谷子,学问精湛,有通天彻地之能。鬼谷子身怀三大奇学: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滔滔不绝。最初他偶然为人占卜,所说的凶吉死生应验如神,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便有人前来投师求学。鬼谷子根据学生的天资禀性,因材施教。现说三位弟子:齐国人孙膑,魏国人庞涓、张仪。孙膑比庞涓年龄大一岁,二人侧重学习兵法战策;张仪年轻,钻研游说杂学。
鬼谷子早年曾在楚国为官
鬼谷子想测试一下徒弟的机智与应变能力,他坐在屋里,跟徒弟庞涓、孙膑说:“谁把为师从屋里动员到屋外,谁的成绩就及格。”庞涓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跑进屋说:“启禀夫子,您的好友墨子到,请您迎接。”鬼谷子无动于衷。庞涓第二次跑进来,连鞋都掉了一只,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夫子,屋外起火了,请您去看一看。”鬼谷子身子动了动,并没起来。庞涓不死心,第三次进来,一跤摔倒地下,结结巴巴地说:“不好啦,张仪被狼咬伤,在外面疼痛打滚。”果然外面传来张仪的哭喊声。鬼谷子站起来,看了看他,望了望外面,还是没出去。鬼谷子清楚,张仪一直在书房看书,况且白天哪会有狼出没?一定是二人联合对付师傅。轮到孙膑测验,他一进来就说:“夫子,我不行。”鬼谷子感觉有些奇怪,孙膑说:“您老人家能知五百年过去、五百年未来,我怎么骗得了您?”鬼谷子听罢,有些飘飘然。孙膑接着说:“要是您老人家在屋外,我倒有办法把您骗进来。因为外面的事是有天数的,您可以算出来;而屋里的事,是没有天数的,您出去了就算不出来了。”鬼谷子不信邪,就搬着椅子到了外面。孙膑见师傅出来,大笑说:“弟子已把夫子请出来了,及格!”鬼谷子哈哈大笑,明白孙膑的才华远在庞涓之上。
庞涓学习兵法已有三年多,自认为已经学成,这日下山听到魏国招贤,心中大动,便想辞别鬼谷子下山应召。鬼谷子早年曾在楚国为官,知道官场、战场之复杂多变,笑着对他说:“既然你想下山求取富贵荣华,为师也不阻拦你。当年吴起在魏国创建魏武卒兵制,如你去魏国领军,再加上你所学兵法,肯定能让魏军横扫天下。但你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不可自私心、功利心太强。”鬼谷子看透庞涓的欲望和缺陷,所以在他离别时,给予他这番忠告。庞涓满面羞愧,拜谢离开。
庞涓背起背包下山,孙膑相送。庞涓心情激动地说:“此番若能得到重用,一定会将孙兄举荐给魏王。”孙膑说:“你说得可是真话?”庞涓发誓道:“我若言而无信,就让我死在万箭之下!”孙膑说:“多谢厚意,此重誓就不要发了!”两人洒泪告别。
如果吴起再在魏国十年
孙膑回山,鬼谷子见他脸上有泪痕,问道:“你舍不得庞涓离去吗?”孙膑说:“同学深情,怎能不留恋?”鬼谷子说:“难得你是个忠厚之人!”孙膑低头不语,鬼谷子想了想后说道:“你随我来。”
鬼谷子领着孙膑到了自己寝室,从柜子里取出一捆书简,对孙膑说:“这是你祖辈孙武的兵法十三篇,过去你祖辈将它献给吴王阖闾,吴王阖闾用它大败楚军。我在楚国为官时,有幸得到此书,并亲自为它做了注释,但却从未轻易传授给他人。我见你心地忠厚善良,今日特将它交还给你。”孙膑说:“弟子从小失去父母,又与宗族离散,虽听说祖辈有此书,却从未见过。夫子既为此书做注,为何不把它交给庞涓,却独送给弟子呢?”鬼谷子说:“得到此书的人,若用得好,会对天下有利;若用得不好,则会对天下造成大害。庞涓奸诈,为师怎能轻易传授给他?”孙膑捧书回到寝室,日夜研读。三日之后,鬼谷子将原书回收了去。鬼谷子翻开书册,逐篇考问孙膑所学,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漏。鬼谷子大喜说:“你如此勤奋用心,你的祖辈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高兴的。”
再说庞涓辞别了孙膑,一路来到魏国,投在了相国王错门下。王错将他举荐给魏惠王。魏惠王问他所学兵法,庞涓说:“我多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夫子的排兵布阵学问,我已全部学会。”于是便将自己所学,尽数讲给魏惠王听。魏惠王十分高兴,说道:“你是吴起第二,可惜先君魏武侯当年没有善待吴起,致使他因疑心而离开。如果吴起再在魏国十年,那魏国是何等强盛!”庞涓说:“我师傅在我离开时说,大王如肯用我,我定会带领魏武卒横扫天下,重建吴起的功业。”魏惠王久闻鬼谷子大名,知道其看事入木三分,现闻庞涓所说,不由大喜,便拜庞涓为将军。庞涓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也被封为校尉。
庞涓操练兵马,先进攻卫、宋等小国,屡屡得胜,卫、宋、鲁、郑等国君主纷纷归附来魏。齐国兵马进犯魏境,也被庞涓击退。庞涓自认为自己建立了不世之功,心中甚是得意。
张仪与庞涓同是魏人,见庞涓在魏国发迹,心中十分羡慕,于是去拜别师傅鬼谷子,也要下山求取功名。鬼谷子见张仪年轻,知其需要历练,便说:“以你的资质,若肯潜心修学,定可成名成家。你何苦要沾上尘俗,为浮名虚利奔走呢?”张仪答道:“良材不能烂在山崖之上,宝剑不能总藏在剑匣之中。时光如箭,日月如梭。我受夫子教导多年,也想乘时而出,建功立业,图个名垂千载。”鬼谷子叹道:“人各有志,好自为之吧!”张仪便拜别师傅鬼谷子,前往魏国。
你不推荐我,但我要推荐我的师兄孙膑
张仪返回魏国,就想到魏惠王那里谋取官职。他先拜见师兄庞涓,可地位变了,人心也变了,庞涓对张仪爱理不理,不把他当回事。张仪不免恼恨,心里嘀咕:“昔日在鬼谷,你说什么我听什么。如今你富贵了,却把小弟给忘了。魏国不留我,我可以到它国。你不推荐我,但我要推荐我的师兄孙膑。以孙膑之才,定会胜你。”于是直接去拜见魏惠王。
魏惠王听说是鬼谷子门徒,便想将其留在魏国做官。张仪知道自己一时抗不过庞涓,便推辞说:“在下不通兵法,难为魏国效劳。在下知道孙武有一个后辈,名叫孙膑,此人有将帅之才,现在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大王何不派人将他召来?”魏惠王瞪大眼睛问:“孙膑与庞涓同学兵法,他两人哪个更强?”张仪说:“两人虽是一师之徒,但孙膑已学得先祖孙武兵法,普天之下也无对手,庞涓怎能和他相比?”魏惠王心里道:“如此说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孙膑如果被它国所用,那魏国还了得?”便有了纳其为魏臣的想法。
张仪拜辞魏惠王后,便去了楚国。
魏惠王将庞涓召来说道:“寡人听说你有个同学叫孙膑,人们说他已独得孙武秘传兵法,其才能天下无人能比,将军为何不替寡人将他召来?”庞涓答道:“臣不是不知道孙膑的才干,只是他是齐国人,他的亲属也都在齐国,大王若重用他,只怕他会向着齐国。”魏惠王说:“士为知己者死,难道非得是本国人,才能得到重用吗?”庞涓答道:“大王既然想召见孙膑,臣这就修书请他出山。”心中却暗暗想道:“如今魏国的兵权,都操在我一人手中。孙膑一来,必会得到魏王的宠幸,削夺我的兵权。现在魏王下令,我不能不听,且等他来了,我再设计害他就是了。”庞涓于是写了一封信简,先让魏惠王过目。
魏惠王命人用快车,带着玉璧和庞涓信简去鬼谷迎请孙膑。孙膑拆信读道:“庞涓托孙兄之福,一见魏王,即受到重用。今日践行当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