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战国-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便是座右铭的由来

大司谏鲍叔牙劝谏道:“所谓封禅,其实应该分开来讲,封泰山、禅梁父。五岳之中,泰山为首。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据老臣所知,最近的一次封禅大典是周成王搞的。此后数百年,没有一个周天子敢封禅,皆因为功业不够。君上您只是一个诸侯,如果僭越礼教而行封禅,是大逆不道之举,也是齐国尊王事业的大倒退,不可搞。真要搞起来,必定会造成诸侯离心、群起而叛齐的不利局面。”

    齐桓公已被卫开方等人捧得迷迷糊糊,此时说道:“夫子您以前说什么话,寡人都听,偏偏这次不听。”

    上卿管仲心思,要想劝住齐桓公,只有让他知难而退,便上前奏道:“封禅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黄土高坡产的优质黍禾做供神的祭品,江淮地区产的三脊青茅做拜神的席子。除此外,还得事先有祥瑞之兆,如东海比目鱼跳跃,西海比翼鸟齐飞,凤凰降临,麒麟显世,一共出现十五种祥瑞才行。现在什么征兆都没有,倒是荒草乌鸦一大堆。这样就去封禅,会被天下耻笑的。”齐桓公一听封禅这么麻烦,便只好作罢。

    过了几天,齐桓公又在朝上说:“寡人欲铸大钟,昭显寡人之名,各位看如何?”上卿管仲笑而不答,大司谏鲍叔牙忍不住谏道:“请允许老臣直言,铸大钟必先有大仁、大义、大武、大文。以前,公子姜纠比您岁数大,君上您不让,非仁也;背离先君姜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齐鲁盟会,被一剑吓住,非武也;小妾不离怀抱,非文也。当今天下,凡不能自知者,无天灾必有人祸。请君上您明辨事理,放弃铸大钟之想法。上天在上,君臣处下;君臣所言,天必闻之。”鲍叔牙几十年不变色,依旧烈骨铮铮,历数齐桓公之过。齐桓公闻言,顿觉无地自容,连忙惶恐地说道:“夫子敢言,真是社稷之福也。寡人有过,辜负教诲,侮辱社稷。今后,寡人一定严格要求自己。”

    齐桓公从恶如流,从善也如流。师傅鲍叔牙一阵当头棒喝,既让他想到了先君姜太公曾和鲁国先君周公姬旦立誓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互不侵害,可后代们却屡屡挑起战端,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自高自大。齐桓公一再表示坚决改正。为了随时反躬自省,他命人在自己座席右边放置了一个攲器。这攲器,乃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齐桓公把攲器放在座右,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自满就会翻跟头,这便是座右铭的由来。




一难、二难、三难,暗指什么

几日后上朝,齐桓公恭敬地向大司谏鲍叔牙说:“夫子,寡人去掉了自恋、自大,这样齐国就无忧了?”耿直的鲍叔牙奏道:“市井有歌谣说,齐国有三难,一难去栋梁,二难去阳光,三难去宫墙。请君上三思。”齐桓公知道这是隐语,便问:“这一难、二难、三难,暗指什么?”鲍叔牙不答。齐桓公问上卿管仲,管仲奏道:“臣想,这一难,指君上亲近小人、女人,而远离士人,让国之栋梁倾斜。这二难,是指君上您常常出去游玩,让臣民渐失上进之心,军民懈怠,好似禾苗失去阳光。这三难,是指君老而未置世子,这必引起宫墙之祸。”齐桓公惊起一身冷汗。当务之急,是解决第三难。齐桓公顾不上择定吉日,就在宗庙里举行仪式,立长子姜昭为世子。

    却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呕心沥血的上卿管仲病重了,齐桓公亲自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替上卿之位。管仲颤微微地说:“君上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大司谏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道:“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上卿的。”齐桓公又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君上的要求而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上卿。”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开方舍弃了千乘之国公子的地位,屈奉于君上,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君上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上卿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会对齐国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齐国社稷呢?请君上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假如宠信他们,齐国必乱。”齐桓公面露难色,心里嘀咕:“仲父你早知道他们是祸害,干吗不想办法早将他们除去?现在才说,难道要寡人割心头之爱?”管仲猜中了齐桓公的心思,叹道:“老臣以前不说,是为了让君上您情绪愉快。他们三人好比是洪水,老臣就是这洪水的堤防,不会让他们泛滥。今堤防将去矣,将有横流之患,所以请君上一定让他们远去。”齐桓公这才明白了管仲的苦心。




仲父去了,齐桓公心里像被挖了块肉

此时,宁戚、宾胥无、王子成父等一班老臣都已离世。齐桓公又问谁人可以接替上卿之位,管仲推荐了为人忠厚、一直从事外交的大司行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齐桓公含泪答应,接着又问:“仲父还有何言?寡人必一一谨从。”管仲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然后闭上双眼,黯然而去。管仲静静地走了,正如他静静地来。齐国将管仲葬于临淄牛山北麓,伴随管仲而去的是他的无数牵挂,而管仲奉献给人间的是他的简单而且实用的“出入”学问。

    仲父去了,齐桓公顿时觉得心里像被挖了一块肉,痛楚遍及全身。他失去了内心强大的支撑,也失去了勇敢与力量,一股无助的感觉渐渐弥漫上来。这就是真正的痛苦与孤独,它们会让内心撕裂,将一切化为虚无。在那些痛苦的日子,齐桓公经常令宫中内侍吹起牛角,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琴音悲悲,闻者无不被感动得泪泣如雨,莫能仰视。在琴音中,齐桓公想起了号钟的原主人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齐桓公叹道:“唉,高山流水,美则美矣,但惟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齐桓公便将号钟永远封存,以纪念他永远的仲父。凡人的遇合,自有定数,往往仇雠后成知己,以至亲密无间、绝对信任,管仲与齐桓公就是也。

    且说易牙听说管仲与齐桓公的临终对话后,心里恼恨管仲,便去挑拨大司谏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齐国社稷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大司谏,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灰溜溜地走了。

    齐桓公也是心如明镜,管仲临终前那些苦口婆心的劝告,他句句都听了进去。齐桓公很快就将竖刁、易牙、卫开方三人罢官驱逐,整个世界顿时清静了。隰朋接替管仲担任上卿后,果然不负众望,但不久就去世了。齐桓公这才明白管仲临终推荐隰朋时为什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原来是担心隰朋寿命呀!一年后,耿直的大司谏鲍叔牙也去世。




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在齐国都城临淄,一位近五十岁的男子仰天长叹。叹什么呢?就是妻子啊,你不要去耕种大田,多而高的杂草会把你累坏!儿子呀,好久没见了,你的童子髻角是不是已经梳成青年头冠了?

    这位男子十几年没回家了,闻听齐国好贤,便来到齐国,谁知齐桓公黄昏末日,幽居深宫,想见也见不上。管仲等一班叱咤朝堂的肱股之臣都已去世,剩下的一些奸诈小吏挡道,他想进取也无门可走。

    他叫百里奚,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部)百里鄙人,从小努力求学,一心想走一条为官之路。怎奈父母早亡,家景赤贫,又无贵人提携,虽有满腹经纶,一腔豪情,只落得贫困潦倒,抑郁不得其志。时光如箭,日月如梭,很快过了而立之年,仍是孑然一身。到了三十多岁,才娶妻杜氏,一年后生一儿子,取名百里视。

    一家三口人和和睦睦,就是家里贫寒。百里奚打算出去找点事做,可又舍不得只留下妻子和孩子。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老呆在家里?您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等到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您尽管放心,我也有一双手呢!”百里奚听了他妻子的话,决定出外闯荡。

    到了出门这天,杜氏预备些饭菜,给百里奚送行。家里只有一只老母鸡,杜氏把它宰了。可是灶下连柴火也没有,情急之下,杜氏就把门闩当柴烧了。杜氏还熬了些小米饭,煮了点白菜,叫百里奚美美吃一顿。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小孩儿,拉住丈夫百里奚的袖子,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哽哽咽咽地说:“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安慰了她一番。

    这虞国百里鄙是有名的歌舞之乡,此时远处传来了歌声——

    黄鹰鸟哟,冲蓝天哟。好男儿哟,志四方哟……

    听到歌声,百里奚想起自己的妻子杜氏能歌善舞,当年他们就是靠情歌对唱认识的。杜氏没嫌他穷、岁数大,认定他有学识、有抱负,将来会有出息,可百里奚却迟迟不得志。

    这百里奚与妻子边说边走。到了河沿上,杜氏从歪脖子柳树上攀了一根柳条,交给他。穷苦之家,没有贵重东西作情物,只好以柳条寄托杜氏的一片情思。黄土路上,百里奚快步向前走,黄鹰鸟在上空鸣叫。这种眼黄、爪黄的黄鹰,百里奚非常熟悉。在百里奚还很小时,他父亲就给他讲黄鹰的故事——

    母黄鹰将蛋产在山上的杂石堆里,当一只只幼黄鹰出生后,还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母黄鹰便把幼黄鹰带到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不用说,有的被摔死,那是胆怯者、体弱者;有的活了下来,那是雄心者、体强者。活下来的幼黄鹰一天天长大,日日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百里奚想像黄鹰那样重活三十五年

百里奚想,自己虽然吃了三十多年的苦,但却没能驰骋天下。走在路上的百里奚,此时觉得自己连一只在天空飞翔的黄鹰还不如。走着走着,百里奚又想起了黄鹰的另一个传说——

    黄鹰寿命很长,能活到七十岁,但当它活到三十五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翅膀也变得沉重。此时,它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重生。如是后者,它必须努力飞到一处陡峭的悬崖上,冒着疼死、饿死的危险,改造自己、重塑自己。首先,它要把自己的一个个趾甲拔下来,让新趾甲长出。然后它要把自己的旧羽毛都薅下来,让新羽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