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战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楚军大队人马反应过来

远处尘土飞扬,不是楚军,是荀首、魏锜、逢伯、鲍癸等一伙晋国败兵,陆续逃到。

    荀首上了船,不见了儿子荀罃,便让人到岸上去喊一下,有一位军士看到荀罃被楚兵俘虏了,就告诉了荀首。荀首说:“我的儿子没回来,我不能这样回去。”便下了船,重新上岸,整理车马要杀回去。中军将荀林父阻止道:“他已落入楚军手里,你去了也没有用。”荀首说:“能抓到楚人儿子,还可以换回我的儿子。”魏锜向来和荀罃要好,愿意同荀首一起去。荀首很高兴,点起亲兵数百人,与魏锜一道杀回去,荀林父不再阻拦。

    荀首平时爱护军士,很得军心,他的部下,凡是在岸上的没有不愿意去的;就是已经上了船的,听说荀首要去楚军寻找儿子,也都纷纷上岸跟着去,不惜牺牲生命。这时的锐气,比全军出征时,强盛十倍。

    魏锜驾御兵车,冲向敌营。荀首每次抽箭,如果发现是利箭,就放在魏锜的箭袋里。这箭,是用晋国董泽的蒲柳做的箭杆,用青铜或铁制作的箭头。如箭杆正、箭头尖,则锋利无比。魏锜见荀首吝啬箭,便发怒道:“不去积极寻找儿子,反而爱惜蒲柳,难道董泽的蒲柳可以用完吗?”荀首说:“不得到别人的儿子,我的儿子难道可以得到吗?利箭,我是不随便使用的,我要用到关键之处。”这荀首在晋国也算数一数二的射手,带了很多利箭,直闯楚军。

    楚军连尹襄老,正在抢夺晋军丢下的车马兵器,没想到晋兵突然来到,毫无防备,被荀首一支利箭射去,恰好穿透面颊,倒在车里。楚国公子芈谷臣看见襄老中箭,驰车来救。荀首又从魏锜的箭袋里拔出一箭,从旁边看准了,射向芈谷臣,正中他的右腕。芈谷臣正在忍痛拔箭,魏锜乘机将他活捉过来,并把襄老的尸体也拉上车。荀首说:“有这两样东西,就可以换回我儿子了!楚军很强,我们撤走。”荀首、魏锜等人飞驰而回。等到楚军大队人马反应过来,想追赶也已来不及了。

    且说芈婴齐率楚国右军攻打晋国上军。士会已预先做好准备,结成阵势,边战边走。芈婴齐追到一处山坡下,忽然听到鼓声大震,楚国上军佐郄克率一支伏兵杀出。芈婴齐急命将士射箭,郄克在前,左眼正中一箭。郄克是极为勇猛之人,用手将箭拔出,大喊一声,依旧向前冲去。楚军不由退怯,忽见山洼里鼓声又响,旌旗如云,晋军又一路伏兵杀到。芈婴齐胆战心惊,惟恐中了晋军埋伏,遂鸣金退兵。士会依险下寨,并命随行军医给郄克医眼。楚兵不敢逼近。直到楚兵全部撤退,晋国上军才整顿旌旗返回晋国。




令楚国自豪的邲之战

话说楚军获胜,到了附近的郑国邲城,伍参急急求见楚庄王,上前奏道:“现在晋军犹如落水之犬,请大王速命楚军追击,不可进城。”楚庄王说:“楚国自城濮一战失利,使国家蒙受了耻辱,这一战就可以洗去从前耻辱了。晋国和楚国最终还是要讲和的,为什么要结下深仇呢?”楚庄王下令楚军在邲城休整。晋军整整两天才渡过黄河,吵吵嚷嚷,纷乱不堪。

    郑襄公知道楚国胜利了,亲自到邲城慰劳楚军,大设筵席庆贺。楚军校尉潘党请求收晋军尸体,筑为京观,以向万世表彰武功。这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尖塔形的土堆。楚庄王说:“‘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七件事才可以使子孙不忘记武功。现在寡人使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兵马威吓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晋国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不能说安民;自己无德还和诸侯征战,何以和众;让别国混乱以为自己荣耀,也不丰财。七项武德,寡人一项都没有,怎么能让子孙怀念?而且古代圣王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邪恶。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楚庄王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

    楚庄王论功行赏,首推大夫伍参,令尹孙叔敖叹道:“战胜晋国大功,出自受宠的大夫伍参,我真羞死了!”忧愤而病倒。

    邲之战,楚庄王一飞冲天,成为中原霸主。春风得意的楚庄王饮马黄河,在黄河边上祭祀了黄河之神,修建了神庙,报告了战争胜利。楚庄王面向楚国放声道:“先王楚成王地下有知,如今楚国战胜晋国,终于一雪当年城濮之战耻辱了。”楚庄王率军凯旋而归。

    战争有胜就有负,一家欢喜一家忧。晋国中军将荀林父领着残兵败将回国。面见晋景公,荀林父请求给自己处以死罪。晋景公要杀荀林父,士会劝谏道:“不行,城濮那一次战役,晋军大胜,但晋文公还心有忧愁,晋文公说:‘楚国成得臣还在,忧愁还不能算完结。被困野兽还要争斗一下,何况是一国令尹呢?’等到楚国杀了成得臣,晋文公便喜形于色说:‘没有人来同晋国作对了。’成得臣自杀,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都不能强盛。现在如果杀了荀林父,按晋文公谋略论断的话,势必增加楚国胜利,增添晋国失败。荀林父侍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这是捍卫国家安全的人,怎么能杀他?他的失败,如同日蚀月蚀,怎么会损害日月的光明呢?”晋景公同意士会意见,只斩先縠,而不杀荀林父等有错将校。




楚庄王听完戏子孟唱歌,不觉潸然泪下

虽然失败,晋景公不忘奖赏士会、郄克等有正确主见和为国负伤之人。晋国众将用心整顿兵马,以后几年里,晋人在中原似乎销声匿迹了。

    且说楚国令尹孙叔敖自邲城回国后,病情愈来愈重,与父亲蒍贾一样有先知之明的孙叔敖嘱咐他的儿子孙安:“我这里有遗表一封,我死后,你把它交给楚王。楚王要封你为官,你不要接受。你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不是济世之器,不可滥穿大臣衣冠。楚王如果把大邑封给你,你坚决不能要。推辞不了,则可请求封寝邱这个地方。那里土地瘠薄,不是人们所企求的,收入可供后代生活了。”不久,孙叔敖去世。

    孙安把遗表呈上,楚庄王打开竹简阅读,表上写道——

    臣蒙大王提拔重用,但数年来,愧疚没有大功,有负重任。今赖大王之灵,安然死在家中,实在万幸!臣只有一子,不肖,不能让他玷污朝廷衣冠。晋国号称盟主,虽偶然打了败仗,但也不可轻视。楚国百姓苦于战争很久了,只有息兵安民才为上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祝大王洪福!

    楚庄王看完遗表,掉下眼泪说:“令尹孙叔敖死后还不忘国家,寡人没福气,上天夺去寡人良臣啊!”当即起驾去孙叔敖府上,抚棺痛哭,随行众官莫不掉泪。孙叔敖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

    第二天,楚庄王拜公子芈婴齐为令尹。楚庄王要命孙安为大夫,孙安遵父遗命,极力推辞不受,退归田园。

    有一天,戏子孟在郊外看见孙安砍柴,便上前问道:“你怎么自己砍柴?”孙安说:“虽然父亲治国、治军有功,多次受到重赏,但他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没有半点积蓄,临终时,连棺椁也差点买不起。像我们这样穷困的家庭,我能不去砍柴吗?”戏子孟叹道:“你自己要努力,楚王不久将召见你!”回去后他做了一套孙叔敖生前穿的衣服、鞋和佩剑,并学习他生前的言行,演练了三天,没有不像之处,如同孙叔敖再生。

    这日,楚庄王在宫中宴会,召集群优唱戏。戏子孟先让别人扮作楚王,表现一付怀念孙叔敖的样子,然后他扮作孙叔敖登台表演。楚庄王一看,大惊道:“孙叔敖你还好吗?寡人非常想念你,你可要再辅助寡人啊。”戏子孟答道:“我不是真孙叔敖,多少有点像罢了。”楚庄王说:“寡人想念孙叔敖却又不能相见,看到像孙叔敖的人,亦感到欣慰了。你不要推辞,可在朝中做官。”戏子孟答道:“大王真要用我,我很愿意。但家有老妻,比较通达世情,让我回去与她商量一下,才敢奉诏。”于是下场,又紧接着上场说:“我与老妻商量了,她劝阻我不要领命。”楚庄王问:“为什么?”戏子孟答道:“老妻有村歌劝我,请让我唱一唱!”楚庄王同意,戏子孟便唱道——

    贪吏不可为而可为,廉吏可为而不可为。

    贪吏不可为者,污且卑;而可为者,子孙肥。

    廉吏可为者,高且洁;而不可为者,子孙穷。

    君不见楚之令尹孙叔敖,生前私产无分毫,子孙丐食栖蓬蒿。

    劝人勿学孙叔敖,大王不念前功劳!

    楚庄王听完戏子孟唱歌,不觉潸然泪下,说道:“孙叔敖的功劳,寡人可不敢忘了。”当即命戏子孟去把孙安叫来。




你父此去,一定死在宋国

孙安穿着破衣草鞋来了,拜见楚庄王。楚庄王说:“你已穷困成这样了?”戏子孟在旁边答道:“不穷困,就看不见前令尹的贤德。”楚庄王说:“孙安不愿就职,应封万家之邑。”孙安极力推辞。楚庄王说:“寡人主意已定,你不可推却。”孙安说道:“大王如果念及先父尺寸功劳,给我衣食,封给我寝邱就满足了。”楚庄王说:“寝邱是贫瘠地方,你能获得什么利益呢?”孙安说:“父亲有遗命,除此不敢接受。”楚庄王便依从了。后人因寝邱不富庶,无人争夺,便世世为孙氏所守,这是孙叔敖的先见之明。

    却说晋国中军将荀林父,听说孙叔敖已死,知道楚国失去一根顶梁柱,有机可乘,便请求讨伐郑国,惩诫其叛晋向楚。晋景公见晋军元气恢复,便予同意。一直想出气的晋军大肆抢掠郑国城郊,得意而归。郑襄公见晋军气势汹汹,十分害怕,忙派人到楚国求计,并以弟弟姬张,请求换回人质姬去疾,共理国事。楚庄王说:“郑国如果守信用,还用人质吗?”于是将姬张、姬去疾一起放回。

    楚庄王召集公子芈婴齐、芈侧等人,计议对付晋国之事。芈侧进言:“目前,宋国追随晋国,且与郑国有仇。如果我们兴师伐宋,就会报复晋国掠夺郑国之恨。”楚庄王说:“你的计策虽好,然而没有理由伐宋。从城濮之战至今已经三十七年了,现在征伐宋国有什么理由?”芈婴齐答道:“这事不难。前段时间,齐国前来请婚,我楚国还没有一个答复。现在应当派遣使节到齐国答谢,路过宋国时,向它借路,但不发借路文书,以此来试探宋国的反应。如果不计较,是畏惧我们;如果认为我们无理,就会侮辱使节。我们以此为理由,就可以征伐宋国。”楚庄王说:“谁可做使节呢?”芈婴齐答道:“申无畏善于察言观色,此人可为使节。”

    楚庄王便命大夫申无畏到齐国去,申无畏奏道:“世人评价说,郑昭宋聋。是说郑国人明白懂事,知道权衡利害;宋国人顽强昏聩,一门心思做到底。如果路过的不是宋国而是郑国,就不会受到伤害;如果去宋国,而又没有借路文书,臣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