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春秋战国-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国公子晋谈与儿子晋周都侍奉单襄公。这晋周站不歪身,目不斜视,听不侧耳,言不高声。谈到敬必定连及上天,谈到忠必定连及心意,谈到信必定连及自身,谈到仁必定连及他人,谈到义必定连及利益,谈到智必定连及处事,谈到勇必定连及制约,谈到教必定连及明辨,谈到孝必定连及神灵,谈到惠必定连及和睦,谈到让必定连及同僚。晋国有忧患,他总是为之悲戚;有喜庆,他总是为之高兴。




看人入木三分的单襄公

单襄公病重,叫来儿子单顷公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公孙晋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国君。他的品行可称得上‘文’,具有文德就会得到天地的保佑。有了天地的赐福,至少可以成为国君。敬,是恭谦的美德;忠,是诚实的美德;信,是信用的美德;仁,是慈爱的美德;义,是节制的美德;智,是德行的寄托;勇,是德行的表率;教,是德行的教化;孝,是德行的源泉;惠,是德行的恩惠;让,是德行的运用。效法上天才能敬,遵循心意才能忠,反躬自省才能信,爱护他人才能仁,处处利人才能义,善于处事才能智,循义而行才能勇,明辨事非才能教,尊奉神灵才能孝,慈爱和睦才能惠,谦待同僚才能让。这十一个方面的优点,公孙晋周都具备了。”

    荀偃向众位同僚说:“大名鼎鼎、看人入木三分的单襄公都认定公孙晋周会成为君主,大家为何不赞同呢?”于是群臣都表示赞同。中军将栾书便派荀罃到洛阳,迎立晋周为君。

    晋周这时十四岁,生得聪明绝顶,才略出众。见荀罃来迎自己,询问详细后,当日就辞别单襄公,同荀罃一起回晋国。走到晋国清原,栾书、荀偃、士匄、韩厥一班大臣都聚集在这里迎接。晋周开言道:“我羁旅在外,不指望还乡,怎么敢希望做君主呢?但是君主之所以高贵,因为自己可以发号施令。如果大家只是在名义上奉侍君主,而不遵守命令,不如没有君主。各位肯听我的命令,我今日就可即位,如其不然,听各位再拥立别人,我不能在上边只有个空名。”栾书等众臣战栗再拜说:“群臣愿得贤君而侍奉,怎敢不听从命令?”等离开晋周,栾书对诸臣说:“新君非旧君可比,应当小心侍奉他。”

    公孙晋周进了新绛城即位,这就是晋悼公。第二天,晋悼公当面遣责夷羊五、清沸魋等迎合晋厉公恶欲的罪行,命左右推出斩首,他们的家族都被驱逐到境外。晋悼公虽年轻,但做事条理清楚、有章有法,吓得中军将栾书回家后坐立不安。第二天,栾书便告老并交出政务,推荐韩厥代替自己。不久,栾书由于惊骇成疾而亡。晋悼公平时就听说韩厥贤德,就拜他为中军将,接替栾书之职位。韩厥原司马一职改由祁奚担任。




当初从故绛城而出,今日从新绛城而入

韩厥成为六卿之首,又见晋悼公是正义之人,非晋厉公之流,觉得应该了却埋藏在心底的心事了,便以谢恩为名,私下见晋悼公奏道:“臣等都依赖先世之功,才得以侍奉君上左右,然而先世之功,没有大于赵氏的。赵衰辅佐晋文公,赵盾辅佐晋襄公,都能竭诚尽忠,树起晋国威信并建立霸业。不幸晋灵公失政,宠信奸臣屠岸贾,谋杀赵盾,赵盾出奔才免去一死。晋灵公遭兵变,在桃园被杀。晋景公继位,又宠屠岸贾。屠岸贾欺赵盾已死,假说赵氏要谋反,便灭其家族,臣民愤怨,至今不平。幸运的是,赵氏遗孤赵武尚在,君上今日赏功罚罪,大修晋政,既然已正夷羊五等的罪行,为什么不能追寻赵氏的功劳呢?”晋悼公说:“这事听先人说过,现在赵氏后人赵武在哪?”韩厥答道:“当时屠岸贾搜查赵氏孤儿很急,赵氏家臣公孙杵臼抱假遗孤,甘心被杀,以解脱赵武;赵氏家臣程婴将赵武藏匿在盂山,现在已十五年了。”晋悼公说:“你可为寡人召回他们。”韩厥说道:“屠岸贾尚在朝中,君上必须秘密行事。”晋悼公说:“寡人知道了。”

    韩厥亲自驾车,到盂山迎赵武。盂山,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湲。韩厥见这里风景宜人,不禁感慨万千。与程婴相见,抱头痛哭。回归途中,程婴为赵武的驭手,想当初从故绛城而出,今日从新绛城而入,城廓面貌皆非,程婴自是感伤不已。

    韩厥引赵武入内宫,朝见晋悼公。晋悼公安抚赵武一番后,便躲在宫中,诈称有病。

    韩厥率百官入宫问安,屠岸贾也在。晋悼公说:“你等知道寡人的病因吗?寡人告诉各位,只因为功劳册上有一件事不明,所以心中不快呀!”诸臣叩首问道:“不知道功劳册上,哪一件不明?”晋悼公说:“赵衰、赵盾,两代为国家立下大功,怎么能忍心断绝他们的宗祀?”众人齐声应道:“赵氏灭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现在君上虽然不忘赵氏功劳,但无人可立了。”晋悼公便呼赵武出来,赵武向众臣拜谢一遍。众臣说:“这位年轻人是什么人呢?”韩厥说:“这就是赵氏孤儿赵武。过去所杀的赵氏孤儿,是赵氏家臣程婴之子。”屠岸贾此时魂不附体,瘫倒在地,不能说出一句话。晋悼公说:“此事都是屠岸贾所为,今日不把屠岸贾灭族,怎么告慰地下的赵氏冤魂。”喝令左右:“把屠岸贾绑出斩首!”当即又令韩厥同赵武,领兵包围屠岸贾府宅,无论年老年幼一律杀掉。赵武请求将屠岸贾的首级祭在赵朔墓前。




后人慨叹这段奇闻,把盂山改名为藏山

晋悼公既然诛杀了屠岸贾,便在朝堂上封赵武为司寇,接替屠岸贾之职,以前的田禄,全都退还给他。晋悼公又听说程婴的忠义,要用他做大夫,程婴说:“当初我没死,是因为赵氏孤儿没有长大。现在赵氏已官复仇报了,我怎么能贪富贵,让公孙杵臼自己去死呢?我去地下回报他。”便自刎而死。赵武抚着他的尸体痛哭,请示晋悼公,殡殓从厚,与公孙杵臼一同下葬,称作“二义”塚。赵武穿孝服三年,来报答程婴的恩德。

    后人慨叹这段奇闻,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

    晋悼公既立赵武,又把赵胜从宋国召回,把邯郸归还他。又大正群臣之位,尊贤者,用能者,追禄前功,赦免小罪。百官济济,各称其职。晋国大修国政,薄税轻敛,由此百废俱兴,百姓皆大欢喜。

    鲁、卫、曹、莒、邾、滕(在今山东省滕州附近)、薛(亦在今山东省滕州附近)等国见晋国大治,纷纷来朝贺。郑成公因楚共王为救郑而伤损一只眼睛,感铭肺腑,不肯再依附晋国。宋国厌恶楚国首先违背西门之盟,加上此时晋国拉拢,便开始亲近晋国、疏远楚国。

    且说楚共王听到晋厉公被杀,不仅喜形于色,正考虑举兵复仇,又听说新君晋悼公继位,赏善惩恶,用贤图治,朝廷清肃,内外归心,霸业将复兴,不觉变喜为忧。楚共王召集群臣商议,要去扰乱中原,使晋国不能成为霸主。令尹芈婴齐奏道:“宋国现在背离楚国、依附晋国,必须讨伐。况且宋国介于晋、吴之间,现在要扰乱晋国成就霸业,阻止晋国助吴扰楚,必须从宋国开始。现宋大夫鱼石出逃在我国,如果资助他们兵力,用以伐宋,取得宋邑,便封给他们,这是以敌攻敌的计策。晋国要不援救,则失去宋国;要救宋国,必攻打鱼石等人,我们坐观成败,也是一策。”楚共王点头称好。

    选定吉日,楚共王率芈婴齐等人,用鱼石等为向导,和郑成公联合讨伐宋国,攻下了彭城。留下三百多辆兵车,让鱼石等驻扎在这里。楚共王对鱼石说:“彭城是吴国和晋国往来必经之路。如今留下重兵帮助你们,前进可以分割宋国的封地,退守也可以断绝吴、晋两国的来往。如此重地,你等应该小心用事,不要辜负寡人的重托。”交待完毕,楚共王与郑成公各自回国。




此举震动各国诸侯,魏绛名声远扬

楚军、郑军一撤,宋成公便率师包围彭城。楚国令尹芈婴齐听说彭城被包围,就率兵来救援。宋成公十分惊慌,派上卿华元到晋国告急求援。

    晋国中军将韩厥对晋悼公奏道:“昔日晋文公成就霸业,是从救宋开始的。兴衰的机会就在此一举,我们不可以无动于衷。”于是邀请各国诸侯派兵,鲁、卫、曹、莒、邾、滕、薛等国纷纷响应。

    楚国令尹芈婴齐听到了晋朝大军出征的消息,知道无力对抗,班师回国。

    晋悼公率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九国兵马进攻彭城。宋国大夫向戍让军士们登上兵车,向城墙内高呼:“鱼石背叛宋国,天理不容!今晋君统率九国大军,攻打彭城,胜利在望。你等不如擒拿逆贼,开城投降,免得无辜被杀。”喊声惊天动地,彭城百姓听到了。他们知道鱼石无义,便打开城门放九国军士入城。鱼石带的楚兵虽然人数不少,但早已人心涣散,没有人肯用力,各自逃命去了。

    晋悼公入城,韩厥抓住了鱼石,带到晋悼公面前献功。晋悼公立刻传令,将鱼石斩首,然后又来到郑国兴师问罪。

    楚共王命令尹芈婴齐率军侵宋以救郑,晋悼公率九国诸侯之师于是又去救宋。

    且说晋悼公弟弟晋干,也在出征队伍之中,他无故扰乱行军队列。魏犨后人魏绛担任晋军司马,执掌军法,为忠于晋国,魏绛杀死晋干。此举震动各国诸侯,魏绛名声远扬。晋悼公闻听弟弟被杀,非常恼怒。魏绛执法时已虑到后果严重,但为了整肃军纪,将自身利害置之度外。执法完毕,即上书陈述行刑理由:“晋军纪律松弛,自己身为君上任命的司马,应负责任。如不执行军法,后果不堪设想。本次行刑,确是迫不得已。自己一向未能尽职尽责,愿以死谢过。”派人呈书后,魏绛即要举剑自杀,韩厥一把拦住说:“君上乃是明智之君,其智谋,不减于先君晋文公,你且等等。”晋悼公闻听韩厥之言并阅魏绛上书后大受感动,匆忙间赤足出外,向魏绛道歉,后又设宴与魏绛欢叙,并擢升其为下军佐,予以重任。

    晋、楚对阵双方互相畏惧,相持几日,无心再战,各自散回。

    这年夏天,郑成公病逝,世子姬髡顽继位为君,就是郑僖公。郑成公死前对姬髡顽说:“楚王为了救郑国,眼睛中箭,寡人终生难忘他的恩德。寡人死后,你们千万不要背叛楚国。”叮嘱完就咽气了。




商讨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

晋悼公见郑国不服,又召集各国君臣商讨对策。鲁国仲孙蔑献上一计说:“郑国最险要的地方是虎牢,而且也是楚、郑相通的重要通道,如果在此加高城池,留重兵逼迫他们,郑国必然顺从我们。”从楚国叛逃而来的晋国大夫巫臣说:“吴和楚一水相通,不如说服吴国,继续攻楚,骚扰楚境,引起争斗。楚东面苦于吴国骚扰,又怎么能在北面和我们争郑国呢?”晋悼公听信了他俩的计策。

    晋国汇合各国诸侯兵力,在虎牢增设军事力量。大国抽兵一千,小国抽兵五百,共同驻守此地。郑僖公果然害怕,不再听从郑成公遗命,遣使与晋国和好,晋悼公这才回朝。

    频繁出兵,百姓皆疲惫不堪。晋悼公回国后,商讨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魏绛请求晋悼公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