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此战过后,陈翰章尽管也知道这次效费比并不是很高的地毯式轰炸,是总部为了西线能够尽快的取得突破而下的血本。一百多吨的炸弹,对于目前的抗联来说,可谓是一个相当不小的负担。
但是对这次轰炸产生的巨大威力,让他在几十年之后都记忆犹新。当年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日军阵地,那些活活被震死在工事之中的日军士兵,依旧犹如在眼前的他,始终是中国战略空军的坚定支持者。
当然眼下的陈翰章,心思更多的都是放在了怎么样最大限度的利用此次轰炸的战果上。在突破正镶白旗一线防御之后,秉承着趁你病要你命原则的陈翰章,在第一时间将手中留作预备队的最后一个独立坦克营也立即投入攻击。
掩护步兵沿着第一梯队已经打开的通道,向日军纵深发起攻击。争取一鼓作气,彻底的突破正镶白旗境内日军的防线,切断二十六师团与沽源、张北日军之间的地面联系,并突破日军的纵深阵地。
但与正镶白旗境内进展相对顺利相比,在北面正镶白旗与苏尼特右旗交界处的乌兰卓尔方向发起攻击。按照计划准备直插镶黄旗,切断苏尼特右旗与正镶白旗之间日军联系,将整个二十六师团分割成两半的装甲一旅以及十七师两个团,虽然突破了一线日军的防御。
却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被日军死死的阻击在二线阵地与一线阵地之间。尽管负责指挥该方向的刘长顺,进行了反复的突击。但是在日军拼命顽抗之下,却是始终未能得手。在日军一二道阵地之间,陷入了苦战之中。
日军二十六师团的主要防御体系,为了向南衔接正蓝旗、太仆寺旗日军防线,并掩护身后的商都、化德一线的二道防御体系,主要都部署在正镶白旗境内。苏尼特右旗境内,只是作为侧翼防线使用。
在这个方向,只有冈村宁次后调到该方向的以一个步兵联队为基干,加强了刚从本土调来的两个独立步兵大队。两个由从东南亚转运过来的英军战利品中的二十五磅野炮,三点七英寸山炮,外加两门英制四点五英寸榴弹炮,组成了一个临时炮兵大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个支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这一线阴山山脉向南延伸的多山丘陵地形,保证正镶白旗境内二十六师团主防御体系的侧翼,并监控抗联可能会迂回阴山北麓的行动。这个支队的兵力虽说不算多,但是却是整个察东日军防线向北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沿警戒哨。
而且其与南部的日军二十六师团主防御区域,形成一个完整的连接。两部防区之间,有临时公路相连,以及大片的雷场。如果不将其与二十六师团主要防御区域割断开来,会给接下来的迂回穿插带来相当大麻烦的。
装甲一旅的攻击目标,就是利用坦克集群的冲击力,快速的突破这个日军支队与二十六师团之间的结合部,切断二者之间的联系。然后以一部兵力合围这个支队,并以主力向镶黄旗一线穿插,分割日军第一道防御体系与纵深之间的联系。
考虑到整个察东地区日军整个防御态势和体系,以及兵力部署的重点部位和方向。在抗联的地毯式轰炸之中,这个方向的日军并不是抗联轰炸机的重点轰炸目标。除了部分由法制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配合之外,装甲一旅的攻势,主要还是依靠地面火力支援。
只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防御阵地,在空中、地面双重打击之下虽说损失不轻,一线防御工事大部被摧毁,但纵深的防御体系,大致上还算是完好。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向的日军,除了一线阵地之外,整个纵深防御体系的射界,居然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向南的。
一线防御的工事,多以环形防御与暗堡相结合。其真正的核心工事,则全部都放在了二线纵深地带。一线的火力点以轻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步兵炮为主。重机枪与反坦克炮的火力点,全部都放在二线阵地。
而在一二线防御阵地之间,设置了大量的梅花型火力点与倒打火力点。利用地形修改,加上人工堆积的大量反坦克障碍物,与明暗碉堡相结合。所有的暗堡,全部都是三百六十度射界的。并利用超编的重机枪与速射炮,组成单独的火力单元。每一门速射炮周边二十米之内,都至少有一挺机枪进行火力掩护。
火力部署上虽说火炮的数量不算多,但所属火炮的射程足够。尤其是英制二十五磅野炮,一万两千余米的最大射程,即便是抗联的苏制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都不如。虽说炮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大射程却给抗联的攻击部队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这些火炮,将日军整个一二线防御地带标明了射击标尺。并不与抗联打炮战,而是专门用来配合机枪阵地压制抗联的步兵。前沿各个阵地与后方炮兵阵地之间,架设的通讯线路全部地下话。
一旦某一方向出现问题,立即集中火力不惜炮弹的拼命进行火力拦截。而这些火炮的掩体,没有部署在一般认为可靠的丘陵地区的反斜面阵地上。而是基本上都是在丘陵地带前的半地下工事之内,并经过仔细的伪装。炮兵阵地部署的,也相当巧妙的利用的地形的变化。
第1604章日本人的天分
十七师属炮群,虽然装备了一个苏制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但是却因为日军的炮兵阵地设置的位置很是刁钻,直瞄火力打不到。角度够的山炮,射程上却是够不到。倾尽全力,却始终无法压制住这六门二十五磅炮。
在第一天的战斗之中,这六门二十五磅野炮运用优势射程,在加上日军始终控制着制高点,炮火射击极其精确。尽管只有几门二十五磅炮,但是再加上日军炮兵的素质。在这几门火炮被摧毁之前,在整个战斗期间给抗联西集团北线的进攻步兵,始终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和威胁。
这个方向地形复杂,不仅地处丘陵与浑善达克沙地交错地带,地形相对破碎。区域内的丘陵虽说高度不高,坡度也很缓,但是主要制高点都在日军手中。而且可供进攻发起的地带,有着大量的大大小小的盐碱湖。
使得攻击正面的宽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说。还将进攻区域的地形,分割的相当凌乱。使得抗联的攻势,很难连成一线。日军部署在几个制高点的火力,也给了进攻部队很大的压力。
而且在这个方向日军兵力虽然不多,但大量装备的两磅反坦克炮,与二十毫米自动炮的火力组合,给装甲一旅装备的T二六坦克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一线日军超过编制几倍的机枪火力,纵横相连的明碉暗堡也给抗联的步兵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在装甲一旅发起攻击时候,日军并未在一线防御阵地放置太多的兵力。其主要的兵力,都放在二道和三道防线,以及大量的倒打火力点和暗堡之中。而这一线日军的暗堡数量,远远超过抗联攻击发起之前的判断。使得攻击部队火力压制,并未给予守军太大的杀伤。
当面的日军在一线防御工事被抗联炮火摧毁过半之后,利用纵深还算完整的工事,干脆让出一线防御阵地。全军收缩回二线防御阵地。在纵深炮火的支援之下,顽强的顶住了装甲一旅的攻势。
实际上日军采取的这种以二道防线为主,让纵深地带的守军直接承受压力的防御战术,对担任二线防御部队意志力要求是相当高的。因为一线阵地被突破,一旦被敌军突入纵深,很难保证部队不被一鼓作气冲垮。
而且一二道防线之间的各种侧翼火力点上的守军,在攻击方的多重火力与攻势之下,意志力稍差也很难不保证崩溃。但在战场上日军一向顽强的意志力,却是恰恰的让日军指挥官敢下这个赌注,将主要的防御兵力放在二道防线,以及两道防线之间各个火力点之中。
最关键的是在北线抗联突击集群,在指挥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用此战过后杨震的话来说,这打法太过于中规中矩了,太过于求稳了。即不敢一鼓作气,投入坦克兵力将日军二线主防阵地冲垮,也不敢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将兵力打散,以分散对凌乱。
抗联讲究的在攻击之中采取的三三制战术,可不单单只是班排战术。对于营连一级部队,一样都很适用。日军一二道防线之间有大量的倒打火力点与侧翼火力点,突入纵深兵力采取集团攻势,不管是以团为建制,还是以营为建制,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是完全可以集中坦克将敌军防御阵地切断之后,采取营连多路齐头并进,充分利用抗联手中小口径直瞄火力的优势,一点点的清除这些地堡与火力点。只要将日军一二道防线之间的工事群,切割成凌乱,其余的事情就好办了。
前一阶段会战结束,整个东北外加上察东都已经进入晚秋,甚至是初冬。察东一向是塞外苦寒之地,虽说不如北满那么的冷。但是冬季的气温也不是长城以内可以相比的。整个冬季都是滴水成冰。
在滴水成冰的季节里,无法使用钢筋水泥,日军根本就无法构筑太多的永备工事。即便很多的工事群都是由石头垒成的,但是中间并无水泥接缝。工事的强度,甚至还不如通辽地域的筑垒地域。在塞外苦寒的天气里面,能将工事修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
如果刘长顺采取多路小规模的突击,不仅可以分散日军防御的兵力,还可以寻找机会分割日军的防御态势。只要手中攥着足够的预备队,又有大量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等直瞄火力,有什么可担心的。
但刘长顺却是恰恰没有这么做,而是中规中矩的采取了营为建制的两路突破战术。在炮兵的火力压制之下,步兵掩护坦克一线突击。但在尽管显得很凌乱,但总体相加不算狭窄的正面上,每次出动的坦克最多两个连,根本就没有形成集团攻势。
总体的攻势力度不仅没有上去,而且攻击线显得有些凌乱。每次的攻势,兵力都无法占据优势。在战斗之中过于四平八稳,不敢放开手脚的攻势。这也就造成了陈翰章的担心,自己是不是推荐错人选了。
的确这一带的地形有些复杂,在整个浑善达克沙地与丘陵交接的地带上,有数个大大小小的盐碱湖,让抗联的攻势很难形成整条线。但这些湖泊的面积都不大,普遍只有几百平方米,甚至是只有几十平方米,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
一个装甲旅的确有些拥挤,但是一次性投入一个半营的兵力,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负责指挥的刘长顺,就两个连、两个连的投入。不仅兵力投入上形成了添油的战术,在攻击次序的选择上过于求稳,还是抱着先啃下外围,然后在切入核心阵地的老战术。
攻击阵型也显得过于紧密,没有充分发挥出抗联轻型直瞄武器多的优势,反倒是过于依赖数量本就不足的坦克。尽管十七师师长反复要求,将部队以攻击展开地域地形为基准,打开建制不在使用营连集团冲锋的战术。
以连排为建制,各自划定攻击目标和范围。采取分散渗透,统一集中的战术,多范围的同时发起攻击。即分散日军炮兵威胁,也加快进度。尤其是要抢占日军纵深阵地内的几个制高点,打掉日军炮兵观察哨的眼睛。但这几个建议,都被刘长顺拒绝了。他还是固执的采取以坦克连基干,以两个步兵营齐头并进老办法。
而且整个攻势发起期间,刘长顺始终保持着正面的攻势,压根就没有想过从侧翼迂回。对于日军一二道阵地之间数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