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醉枕山河-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算再见,还望公子多多包涵。”

  江陵听得云里雾里的,林甫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手说无事,转过身来便把当初酒楼里认识的这三位中榜的寒门学子,柳文长,常佳纪和秦观然介绍给了江陵。

  等到林甫又转过来介绍这位是江太岳家的公子,江陵的时候,气氛便稍稍有些尴尬了。

  因为官场的秘辛,普通学子并不知晓,此刻寒门学子们还是以为江大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好人,因而连带着对江陵感觉也有点不好。

  不过想到江大人现在被革职为草民,眼前的这位也就跟自己一样,算是成了寒门士子,却也又生出几分亲切感来,双方寒暄认识了一番。

  真要说起来,参加了殿试的士子们,再不济也是同进士出身,此时已经算不得是寒门了。

  毕竟此间世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到三年一届的天下前三百,进士,加官进爵可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八十五章 定基调


  现在在宫门口聊天侃大山的这些个学子们,过个二十年三十年,大部分都会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一甲入翰林那不用说,直接和阁老们有了交集。当了庶吉士也不差,只要身子骨熬得住,就算啥也不会,熬到六十岁随便混混将来都是六部尚书侍郎级别的人物。

  就算混得再差,至少也能去地方上做一个地方大员,做个土皇帝,那也是很厉害的了。

  几人走走聊聊,也算是相互认识了,外边这时候也不早了,大家跪着答了一天也累的不行,寒暄了几句,互相预祝了一番便就都散了。

  这里的学子们寻着自家在门口等候多时的轿子,一个个都离去,回家休息了。而那边一十二位的阅卷则刚刚开始。

  殿试的答卷不必誊抄,直接批改便是。

  这卷子,答得好打圈,打得不好打叉,若是不好不坏就不加印记,从夏首辅起,轮转一整个圈,到礼部侍郎那里结束,看上去很是滑稽。

  虽然看上去很有意思,但这个流程所象征的意义可是严肃的很。

  夏首辅这一笔上去究竟是个圈还是一个叉,直接就会影响到这位学子的一生。

  他究竟是一甲还是三甲,是留京还是回乡,是一位平步青云的翰林还是一个偏僻地方的知府,那都在这圈圈叉叉之间。

  阅卷到一半,只见正在看卷的夏首辅眉头紧皱,好似对手上这份卷子很是不满,两米多长的卷纸,越看眉头皱地越紧,越看眉头皱地越紧,看到结尾的时候已经皱得和鼻子一个高度了。

  “阴狠偏颇,文不对题!也不知是哪家的学子。”,夏首辅翻着手里的卷子,口中喃喃地评论道。

  “这是什么答卷,能让夏首辅如此不满?”,岳淞轻声笑着接过卷子。

  倒不是因为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阅卷的同时还能抽空分心去看夏彦的脸色表情,听夏首辅的轻声评论。

  事实上,就算不听夏首辅的评价,也很容易看出他的不满,因为。。。。。。夏首辅的这个叉实在也太大了一些。

  苍劲有力,力透纸背,一个放荡不羁的大大的叉,根本就没留什么地方给后面的人上记号,大抵是觉得这份卷纸已经不需要再审阅了吧。

  本来,如果夏首辅如此不满意,其余人都是不大会细看这份卷子的。虽然夏彦为人古板固执了一些,但文字上的功底在座的确是没有人可以与之平辈论交的。

  岳淞本想跟着打上一个叉算了,但见这叉画得这般大,便也起了兴致要看看这究竟是什么文章能让夏首辅打那么大一个叉。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差点没被吓死,这份考卷正是小林公子答的文官体系。

  陛下当时想搞特殊,单独考小林公子一份卷子,被夏首辅的极力反对拦了下来。

  最后是岳淞出的主意,考小林公子两道题。既然是他出的主意这件事自然是他去安排,所以他很清楚小林公子多出的一道题上问的究竟是什么。

  问诸考生的策问主题是吏治,如何使官员清廉。

  给小林公子加试的题目主题是也是吏治,但是却是如何用这些寒门士子。

  陛下的本意是只有一张答卷纸也好,如此可以考校林甫,能不能把这两个主题糅合起来,用紧张的字数答出如此多的小问。

  却是没想到小林公子觉得字数不够,就干脆不答问题,这篇策论的主题分明就是“如何利用寒门士子削弱权贵势力”,虽然说是糅合了吏治和寒门士子的用法,但比起众人借着四书五经的泛泛而谈,这篇策论里所说的东西实在太具体太露骨了。

  这谈的根本不是官吏治理,这是官吏斗争。答法写法内容都如此叛经离道,难怪刻板的夏首辅如此不喜欢。

  但岳淞是明白人,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些年来官途走得坎坎坷坷却还是一路往上,一直坐到了内阁次辅的位置。

  他不会自大到以为自己真的是多么特殊,多么有才能。他明白能让自己超越了许多同年进士们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低调,善于察言观色,会做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是京城权贵派系的人。

  这篇策论实在太大胆了一些,岳淞思忖了一下,觉得就算自己想到了这个主意,也是万万不敢如此露骨地上表给陛下的,更别提在殿试这种场合叛经离道地答出这种策论了。

  但陛下一定会喜欢,岳淞心思轮转之间,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如果这篇是别人所做,那不一定。但这是小林公子所做,那么陛下一定能够容忍其中的冒昧和不敬,接受这个在当局者看来荒诞不经的“言官体系”。

  岳淞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内阁次辅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取而代之,成为首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之常情,没有人会不想。

  但到底是心里想想,还是付诸行动,那就是两个概念,两种性质了。

  老实点讲,岳淞有这个念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没有一个足够好的机会。

  这件事其实不怪他,而是夏彦做得实在太难看了一些。

  按理说,内阁的阁老们,虽然也论资排辈,有先来后到,高低贵贱。

  但再怎么说,就算是倒数一位那也是内阁的阁老啊!何况他岳淞是内阁次辅呢?

  好些个时候,一些政务送到内阁来签字,明明按规章是要两位大人都签字的,可夏彦却总是仗着自己资历老,工作经验足。自己看完了之后从不征询他人意见,觉得此事可行就动笔批了。

  他岳淞连这文件里写了什么,半个字都看不到,就更别提别的大学士们了。

  这样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岳次辅慢慢地也就起了这样的歪心思。

  好不容易熬成了内阁次辅,却还要受这种气!

  可他终究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一直都没有表露出任何迹象,也没有任何动作。近来,让他渐渐坚定自己心思的原因,那便是陛下的态度。

  陛下最开始用夏彦为内阁首辅,是因为夏彦是前朝的礼部尚书,门生极多,那时天下刚刚平定,他需要一个有才之人来坐这个位置,也需要一个有名望的人,来吸引天下士子,夏彦是最好的选择。

  后面效果达到之后,若是寻常情况其实就已经可以不再用夏彦,可偏偏夏彦脾气虽是又臭又硬,工作能力则是极强,陛下紧缺信得过的文人,夏彦这臭又硬的脾气保证了他不会和权贵们走到一起,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但随着陛下一点点的布局,包括设立都察院,增设禁军二卫,他对朝廷的掌控力正在慢慢变强,而古板的夏彦则一直对陛下的诸多改制极力反对,正在渐渐成为他的阻碍。

  因而近些年,陛下看夏首辅的时候越来越容易皱眉,越来越容易不满,这些岳淞都看在眼里。

  可他还是不敢,不敢出手,不敢开这个头,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开这个头。

  直到今天,他觉得机会终于来到了。小林公子就是他用来攻击夏彦最好的武器。

  作为非权贵派系,岳淞对于这个言官体系虽然觉得很是惊诧,但还是比较支持的。而他也看得通透,陛下一定也是很支持的。

  作为内阁次辅,又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心思的那一类人,岳淞当然不会像夏彦那样,觉得这个方案荒谬之极,打一个大大的叉上去。

  他心里很是清楚,这言官体系里很多地方简直就是和陛下不谋而合!

  甚至可以说,里面写了不少陛下本来想做,但由于种种事情的限制,最后没有说出口,没有付诸行动的东西。

  这位小林公子的胆子实在是大极了,这根本不是一篇答殿试策问的策论,甚至这根本就不是以学子的身份写出来的东西,而是分明已经把自己放在了陛下心腹之臣的位置上。

  这若是寻常学子敢这么大胆,陛下看到这篇策论就算是下旨砍了此人的脑袋,岳淞也是理解的。

  可偏偏此人和陛下的关系很是硬朗,硬得不能再硬了,陛下看到这份策论,非但不会觉得小林公子逾越,反而会觉得很是感动欣慰,自己这个侄子怎么会如此贴心有才干,和朕想到一起去了!

  而夏首辅却偏偏在这份策论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这就分明把自己拉到了小林公子和言官政策的对立面上。

  反观自己,则是挽救了这份本无法入选前十的答卷,省去了陛下那“怎么没见着林小子的答卷”好奇的一问,你说这林甫入了翰林之后,会到拜谁的门下当学生?

  日后陛下施行起这套言官政策来,究竟是鼎力支持的师生二人讨喜,还是伸着脖子反对的糟老头讨喜?

  只需要轻轻巧巧的把这份答卷截下来,和前十的答卷一起拿去给皇帝过目,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多说,陛下心中自然会有决断。

  他岳淞用屁股都能想到,拿出这套方案的小林公子日后到底会有多么夸张的升迁速度,若是将他收入门下,自己取代夏彦成为首辅,难道还需要太久吗?

  终于,一生低调,警言慎行从不搞小动作的岳淞,在周历十四年的四月,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却不知陛下早就做好了准备,等着内阁入局了。

  他只是选了一个时机淡然地起身把画了一个大叉的这份卷子,放在了礼部侍郎旁边已阅那一堆的最下面。首辅次辅都很不看好的文章不必审阅,直接放去等第二天随便排一下次第即可,这是常事,所以没有任何人发觉其中的异常。

  而在场的余下十位阅卷官,也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第八十六章 选佳卷


  殿试完的当天就要大致选出前十进呈给陛下,这是工作量很大的一件事情。因而实际上大部分卷子都不会被仔细看完,阁老们稍稍定了基调,后面扫一眼开头,就跟着阁老们画圈叉,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若非如此,日落之后阅卷,也不可能赶在明天日出的时候就招前十的新科进士进宫面圣。

  那么这十份卷子到底怎么选呢?这就要从殿试的座位上说起了。

  殿试按次第排位,会试前十的卷子会放在最上。因为会试毕竟考了九天,考的东西非常全面,比殿试的一篇策论更能够说明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