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唐-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晟深邃的目光从袁晁身上掠过,然后投射在沈二身上,淡然道:“那袁瑛真有十余万众?目前他们只占据了德清县城还是四处劫掠各州府县?”

  沈二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回郡王的话,那袁瑛以开仓放粮为由蛊惑游民入伙,现在已经纠集十余万众,广为劫掠各州府县,若朝廷再不剿灭,迟早要祸乱到江宁郡来。”

  对于沈二的话,孔晟信也不信。

  而这场农民暴…动的具体信息早已记载进历史,按照史书的记载,袁瑛起义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扩展到二十万人,占领了附近几个州府县,一时气势很盛。如果不是朝廷命李光弼率精锐官军进驻围剿,恐怕还真要成了气候。

  这应该是唐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但农民义军一哄而起,未经必要的军事训练,也缺乏实战经验。面对“中兴名将”李光弼麾下的精兵悍将,双方实力悬殊,又与官军硬拼,因此迅即败亡。

  孔晟沉默了下去。

  沈二目光炯炯,却在孔晟身上来回打量。李彪李虎在身后皱了皱眉,却是压住了火气。一个江南豪门子弟,无官职在身,面对孔晟这个江宁郡王,竟敢毫无避讳毫无敬畏之心,让两人很是不爽。

  “既然是百姓逃难,袁晁,传本王之命,命江宁郡准备房舍粮食,出城安置难民,不得怠慢。告诉刘平山,若是有一个逃难百姓在江宁受到难为或者被拒之门外,本王就拿他是问!”孔晟挥了挥手,嘴角噙着一丝似有似无的笑容道:“沈二公子也一并到江宁城中暂居几日,但本王平定了袁瑛叛乱,自有尔等返回故土家园的一日!”

  沈二躬身一礼:“学生谢过郡王!学生代逃难百姓家眷,拜谢郡王恩德!”

  沈二旋即返回难民的队伍中,难民漫山遍野而来,根本毫无秩序和阵型可言,他们有的在官道上乘车带着家财而行,有的三五成群则游走在旷野之上,还有成群结队的家畜被驱赶着往江宁城而来。

  望着沈二的背影,孔晟突然淡淡道:“袁晁,这吴兴沈氏的根基就在德清吧?他们此番也一并放弃家业逃难下来?听闻光是沈氏一族便有数千人,奴仆婢女成群,但本王看这沈二却似乎只有两三个家仆相随?”

  袁晁呆了呆,他倒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根据他的掌握,此番沈家虽然也与大多数百姓一并逃难下来,但混在难民群中的沈家人似乎并不是太多,尤其是嫡系正枝,似乎只有一个第二代的沈二。

  袁晁突然意识到,这好像是一个值得慢慢品味的问题。

  沈氏是江南两大豪门之一,根基在吴兴也就是德清,可以说德清过半的土地、资产、店铺、商号,都是沈氏的产业。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瑛起义受到损害最大的就是沈氏了。而既然沈氏是本地最大的地主,受到打压掠夺必然最多,按理逃难的沈家人应该很难计数才是。

  袁晁深吸了一口气道:“郡王,沈家的根基的确在德清,但沈家……”

  一时间,袁晁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总不能说沈氏与袁瑛串联勾结一起造反吧?事实上,作为既得利益的大豪门,沈氏是最没有可能造大唐反的人。

  好在孔晟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他旋即摆了摆手轻轻道:“袁晁,你带几个人急赶往德清,如果能见到袁瑛,就劝他归降朝廷,不要执迷不悟。”

  袁晁叹息着:“属下遵命!请郡王放心,属下一定竭力劝说袁瑛放弃叛乱,向朝廷认罪伏法!”

  孔晟点点头,默然不语。

  袁晁不敢怠慢,领命后立即带着自己的一干随从快马加鞭抄小路向德清而去。其实袁晁对劝降袁瑛不抱什么希望,因为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堂弟了,自小就心怀野心,如今见江南流民越来越多,朝廷横征暴敛,豪门肆意圈地压榨,民怨沸腾,这才趁势而起,准备学一学安禄山,若是能占了大唐朝廷,那他也就是开国皇帝了。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孔晟率数万江南大军压境,袁瑛或许还愿意跟官府谈判,但孔晟只带这么千把人马就想要让袁瑛归顺头像,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啊。

  杨统一直站在一边旁观。如今将袁晁奉命而去,这才站出来向孔晟抱了抱拳道:“郡王,以在下看来,袁晁此去非但不会有任何结果,甚至会危及他的性命。”

  孔晟笑了笑:“先生所言甚是,那袁瑛谋划多时,如今又煽动蛊惑十余万众,声势浩大,岂能因为袁晁三两句话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基业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

  杨统皱了皱眉,心道你既然知道袁晁此去毫无结果,还有性命之忧,为何还要让他去呢?这不是让袁晁去送死吗?

  似是看出了杨统的担心,孔晟耸耸肩笑道:“但袁晁劝降固然无果,却不至于危及性命。那袁瑛和袁晁本为堂兄弟……孔某之所以让袁晁去劝降,实则是为了让袁晁心安罢了。”

  孔晟说得没有错。袁瑛起事,袁晁心里必然存有心病。而他与袁瑛的关系也不可能长久保持秘密,一旦传扬开去,他很难在孔晟身边做事了——无论是为了自己心理上的安慰,还是为了做给外人看,袁晁都必须要走上这么一遭。

  杨统深吸了一口气,抱拳躬身道:“在下浅薄,不明郡王深意,实在是汗颜之至!”

  

第六百八十九章 我就是孔晟!


  第六百八十八章民乱

  孔晟大笑:“先生太客气!”

  杨统轻叹一声:“郡王,请恕在下直言,面对袁瑛乱民起事,郡王理应派大军围剿,更不可孤身犯险。郡王以千把人马前往德清平乱,若是被乱军围攻,后果不堪设想。在下知道郡王悲天悯人,痛惜百姓,此行并无与袁瑛一党作战之意,但……”

  孔晟笑容敛去,淡淡道:“孔某之所以只带一千人马前往德清平叛,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江南军与江南豪门世家血肉相连,不少世家子弟在江南军中为将,因为本王推动土改新政,世家子弟对本王恨之入骨,这些江南军若随孔某平乱,未必会真心诚意为朝廷出力,甚至会聚众生事,为防万一,所以才只调动一千江南官军随行。”

  “此外,江南官军出自江南,本乡本土,而袁瑛聚众则多为本地流民,本王实在是难以指望上江南军了。”

  “更重要的是——”孔晟的声音旋即低沉下来:“孔某断定,袁瑛聚集流民造反,背后有人暗中撺掇资助,其目的必然是针对本王来的,事实上,他们似乎也已经达到了目的,即便本王平息了这场民乱,在朝廷那里也难辞其咎。如果江南豪门世家各自进京蛊惑生事,朝廷下诏废除了本王的土改新政也不是不可能。”

  杨统叹息着:“这一点,在下也想到了。郡王,这世间最难触碰的就是豪门世家的利益,自大唐开国以降,世家大族把持朝野,堵塞晋身路径,寒门只能承受压制和欺凌。这还是郡王的铁腕,若是换了旁人,恐怕这土改新政连半点推进的希望都没有……”

  “但在下坚信,朝中并非全是无能昏庸之辈。而皇上,也是英明天子。在下之前代郡王执笔接连上书,直言土改新政之利国利民,如果能得到朝廷和皇上的认可,新政落实完全可期。至于这些许地域民乱,其实不足为道。但郡王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尽快平息此乱,否则迟则生变。”

  杨统拱手肃然道:“德清是在下乡里,在下在德清还有几分民望,请郡王放心,在下就算是豁出这条命去,也要四下奔走,游说各乡士绅百姓向郡王倒戈!”

  孔晟躬身施礼:“如此,有劳先生了。穆大哥,你带几个人随先生先行赴德清,见机行事!至于孔某,拖延两日行军便是!”

  袁晁和杨统先后两拨人先期秘密赶赴德清,一路是劝降袁瑛,一路是暗中见机行事,利用杨统在德清的民间影响力,看看能不能让袁瑛一党出现内乱,瓦解其声势。

  但实际上,这两路人马虽然都是孔晟安排出去的,但他本人对袁晁和杨统的努力不抱任何怀疑、却也不抱任何希望。

  孔晟更相信自己的力量。

  他一直对官方和民间的信息来源抱某种怀疑态度。以他看来,能跟袁瑛起兵造反的人肯定是老百姓中的中下层,简而言之就是无地流民和失地农人,这一群体在江南肯定数量庞大,但局限于德清周边地域来说,顶多不会超过二十万人。从国民的本性来说,但凡能吃上饭的人,哪怕是吃个半饱,都不会去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尤其是在江南这种鱼米之乡,民风安逸闲散惯了。

  而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不可能全部都心甘情愿地跟随袁瑛造反。至少有半数是被裹夹的。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袁瑛只占据了德清附近一线地区,城池只有两三个县城,如何来养活十余万的军队,他的辎重兵器从哪里来。单单靠德清县的粮草储备去供养一支十万大军,显然是很滑稽的。

  所以,在孔晟看来,所谓袁瑛麾下的十余万众,其实能上战场为袁瑛所用的也就是一两万人,撑死了。而更多的是,被袁瑛一党裹夹在县城中的流民和人口。

  即便是有这么一两万人武装起来,在孔晟看来也不堪一击。即便不敌,孔晟完全可以从容而退。

  所以,孔晟这才只带一千多人马而来。实际上,孔晟真正要用的无非还是江宁铁骑五百人。有这五百铁骑,足矣。

  靠大军围剿,不知道要造多少杀孽,让无数流民无辜惨死。孔晟不愿意这么做。

  孔晟率军缓缓前行,五百江宁铁骑神色肃杀军容之严整,进退有序,让江南军一千人看得心内凛然敬畏。这五百悍卒骨子里血脉里发散出来的某种杀气,足以说明了他们超强的战斗力。这些没有经历过真正战阵的江南军卒其实很难想象,像这样一批悍卒到了战场之上,该是如何的凶猛无敌。

  几骑快马从后驰来,孔晟回头一扫,见竟然是那沈氏的沈二公子,眉梢一挑,眼眸中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东西。

  沈二到了近前,在马上躬身施礼道:“郡王,学生熟悉德清,今特自告奋勇,前来郡王军中效力。若是能早日平息祸乱,对于我沈氏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孔晟哦了一声:“难得沈二公子如此深明大义。也罢,你就留在我军中协助我平息叛乱便是。”

  旋即,孔晟似乎有意无意地追问了一句:“沈二公子,据闻吴兴沈氏根基在德清,怎么此番逃难,似乎只有沈二公子逃离了德清,沈氏家大业大,其他人等难道避难到了别处?”

  沈二被问得一愣,马上神色微变,却还是躬身勉强笑道:“回郡王的话,我们吴兴沈氏根基的确在德清,不过,乱起之时,我沈氏家主就率家族多数人避往山南江州了。我沈氏在山南也薄有产业,避往山南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了。”

  “哦。避往山南江州了啊……”孔晟笑了起来,却是没有再问什么,立即扭头催马向前,不再理会沈二。

  沈二在马上眸光闪烁,却是悄然带着自己的几个随从家仆慢慢跟随在了孔晟军队之后,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孔晟心头冷笑起来:沈氏的人竟然舍近求远,放弃江南道的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