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国色江山-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定会借机发难,蛊惑愚民,再次将积怨发泄到官府头上。
  听了坐下官员的大呼小叫,郑三俊的额头顿时显出几根黑线。不由自主望向知晓内情的冯元飚。
  冯元飚只能微微摇头。
  别人不知道王文修是谁,他和郑三俊一清二楚。
  正是郑三俊通过座下门生指使王文修,悄悄画出精密的印刷机器图形,多次丈量机器各部分的详细尺寸,还数次偷出《江南时报》印刷厂的铅字和油墨,交给郑三俊的得意门生送到太仓王府,数十名技艺高超的工匠据此日夜研究,用以仿制先进高效的印刷机器。
  太仓的上百工匠和王家数位管事,花掉数千两银子弄了半年,终于把机器和铅字、油墨做出来,可印出来的效果不是迷蒙不清,就是一塌糊涂。
  哪怕反复改进之后,仍然毫无起色,这使得王老太爷大为光火,从金陵联合大商铺高价买回的天枢阁薄胎瓷杯都摔烂了,无奈之下再次传信郑三俊和冯元飚,期望能说服王文修,再将印刷机器上的滚筒拿到手,为此王老爷子不惜许诺王文修下期高中三甲。
  谁知口信尚未传过去,王文修便已横死秦淮河畔,不但让郑三俊和冯元飚深感震惊,也对手段狠辣却步步高升的朱道临生出畏惧。
  更令郑三俊和冯元飚有口难言的是,今日一早,《江南时报》总编阮大钺的质询信函送到江宁县令手里,扬言本月内要是无法将凶手缉拿归案,定会展开调查,并公开此案始末,质疑江宁县令和县丞的执政能力。
  就在此时,本应远在辽东前线的朱道临忽然回到金陵,如此巧合,怎能不让郑三俊和冯元飚猜忌和恼火?
  端坐一旁、沉默不语的应天府尹王道直似乎有所感应,目光在郑三俊和冯元飚脸上一扫而过,正好与望过来的郑三俊对上眼。
  郑三俊微微一笑,轻咳一声,轻捋花白的稀疏长须。
  等大家安静之后,郑三俊方才朗声说道:“王文修一案通报完毕,望诸位留意自身安全,若有线索,还请立即与江宁县令联系。”
  众人连忙答允,都知道江宁县令和县丞都是郑天官的得意门生,因此谁也不敢有所怠慢。
  *************
  ps:谢谢山青盈、我爱我姐我弟、还没发现大大的打赏!
  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未完待续。)


第四〇四章 隐藏的后手

  金陵皇宫东南方的吏部衙门,公事房。
  郑三俊待所有人安静下来,再次把目光投向王道直:“第二个议题是,由于新川河口码头常年淤积,兼之连年干旱,水位下降,已无法停泊800石以上大船……”
  “龙江码头虽然是军民两用,但因年久失修,缺少维护而淤积近半,加上水师从登州凯旋带回数十艘缴获战船,使得龙江码头无法接纳民船靠泊,严重影响了江南地区的货物流转和税收。”
  “魏国公从京城返回之前,无法与其协商共同扩建之事,估计迅速壮大的江南水师不愿再让民船使用属于军用的龙江码头……”
  “所以,老夫今天请大家前来共商对策,看看用什么办法,将金川河口新建码头纳入应天府衙管辖之下。”
  满堂一片愕然。
  大江南北,谁人不知道金川大码头乃是钦命奉国将军、如今的东江镇总兵官朱道临的私人产业?
  虽然大家都眼红精于商道、手段过人的朱道临赚取的大量银子,可谁也没胆子从老虎嘴里夺下这块肥肉。
  王道直看到郑三俊和冯元飚含笑望着自己,心知今天不说几句恐怕要让两位老大生出成见,于是硬着头皮献出一策:
  “既然是利国利民之事,我等自然义不容辞……”
  “考虑到朱道临将军是当今圣上倚重的朝廷大臣,在下建议各部一同上书,上呈奏折,恳请皇上对朱将军晓以大义。”
  “以朱将军历来对皇家和江山社稷的慷慨奉献,估计此事难度不大……”
  “只要皇上能够开口,朱将军定然不会拒绝。大不了从截留的税银中支出一笔,以户部或者兵部的名义向朱将军购买金川码头。”
  众人觉得此计非常巧妙,立刻随声附和。
  郑三俊和冯元飚相视一笑,只要能把金川码头弄到官府名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找个理由向江南各地进行摊派,弄回银子再疏浚官办的新河口码头。然后连同金川大码头一起卖给江南某个世家,既能赚到大笔酬金,又能狠狠打击桀骜不驯的朱道临。
  只要让朱道临长期留在辽东前线无法回来,就能慢慢勒紧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最终置他于死地,届时再狠狠从他的庞大产业上割下一块肉来。
  唯一令二人大感头疼的是无法弄到的手摇印刷机。
  以朱道临不惜杀人的激烈反应来看,此事还得靠太仓王老爷子和各大世家拿主意才行,自己的笔头毕竟比不过朱道临的刀子硬啊!
  ……
  ……
  下午两点,出席完大小主管会议的朱道临独自返回家中。与等候多时的阮大钺在后书房茶室里密商两个小时。
  会见结束,深受鼓舞的阮大钺,手捧朱道临赠送的两套大部头典籍匆匆告辞,在亲卫的引领下穿过院墙下的小门,进入他曾挥洒过不少汗水的武学院,登上停放在办公楼侧方的专用马车悄然离去。
  朱道临送走了名气越来越大的新晋江南文坛领袖阮大钺,立即带上两名留守亲卫,策马赶赴幕府山东麓的临时靶场。
  爱犬木兰领着被顾大伯收养的半大儿子。跟在三匹战马身后不断奔跑,显示出远超同类的速度和耐力。
  一路上朱道临总觉得胯下的安达卢西亚骏马力量不够。随即想起留在威海卫的爱马小白,想到小白生气时的顽皮举动,不由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幕府山东麓的临时靶场,位于新马场与官道之间,距离南面的固山铁城1。5公里,原本是临时安置筑路流民的营地。
  流民完成筑路迁往龙潭新区之后。这片方圆百亩、三面环山的谷底,成为了固山铁城火药厂的试验场。
  朱道临一行来到谷口的木栅栏前方下马。
  虚掩的木门迅即打开,两名亲卫立即上前,挡在朱道临前方,警惕地打量眼前面目陌生、年约三十五岁的消瘦男子。
  谁知道这位衣着陈旧、长得像是普通农夫的平凡男子迅速朝朱道临跪下:“属下姚秉伦叩见将军!”
  朱道临恍然大悟。立即大步上前,把这位干掉王文修的东厂暗杀高手扶起来:“辛苦了,老姚!终于见到你这个兢兢业业、甘居幕后的大功臣了。”
  姚秉伦深凹的双眼泛起丝丝感激之色,轻轻抽回被朱道临握住的双手,垂下头,恭敬地禀报:
  “能为将军效力,属下三生有幸!”
  “恳请将军入内,傅千户和李提督几个已经备好枪支、子弹和人型靶子,一直等候将军到来。”
  朱道临吩咐两名亲卫牵马进来,当看到姚秉伦掩上门后不时望向已经窜入前面警惕观望的木兰母子,上前一步,亲热地拉着他的手一起向里走:“怎么!?老姚你喜欢狗?”
  姚秉伦粗糙的瘦脸上露出了笑容:“喜欢!卑职老家在滁州西北的茅草岭,祖辈几代都是猎人,小时候家里养有一窝狗,卑职跟随家父时常带上几只翻山越岭去打猎,十九岁从军之后没机会养狗,八年前从京城调到南京镇守衙门,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又回乡下老家弄回两只小狗看家,卑职不在家的时候也能放心一些 。”
  朱道临停下脚步:“要是你愿意,回头我和吴公公打个招呼,把你调到南京火器局担任守备千户,你意下如何?”
  姚秉伦惊愕地望向朱道临,想了想问道:“将军打算把卑职和老傅为将军效命的事告诉吴公公吗?”
  这下朱道临为难了,沉吟半响才道:“数年内,我不打算把这事儿告诉他老人家,但是我想让你的家人日子过得好一些。”
  “你为我卖命,我也要对得起你,漂亮话我不爱说,但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属下的家人和利益。”
  姚秉伦眼睛变得通红,异常感激地说道:“将军给卑职等人的好处够多了,所以卑职建议将军什么也不用做……”
  “干我们这行的,就是要夹着尾巴过日子,不显山不露水才能活得长久一些,老傅也一样!”
  “自从他哥嫂一家八口获得将军关照进入印刷厂享福后,他再也没有顾虑了……卑职的两个孩子还小,等两年后长到七岁,再麻烦将军让他们进入紫阳书院读书吧。”(未完待续。)


第四〇五章 试射

  “行,你的建议我采纳了!”
  朱道临点了点头,露出会心的笑容:“生活上有什么难处你不要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去找李宽济……他是东厂出来的老人,如今担任南京火器局署理提督,东厂、锦衣卫和南京羽林卫的炸药枪药都归他负责,你去找他,谁也不会有什么想法。”
  “卑职记住了!”
  姚秉伦笑着点头,跟随朱道临继续往里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充斥胸膛,对于朱道临的诚挚关怀和新任感激不已,更加坚定了他为朱道临效命的决心。
  李宽济和东厂千户傅应龙这个时候已经大步迎了上来,恭恭敬敬地向朱道临行礼。
  前方木棚下面,枪弹厂技术主管老张头师徒四人和老聂头的两个儿子已经跪下行礼。
  朱道临连忙上去,把六十多岁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张头给扶了起来,然后挥挥手吩咐大家都起来,这才弯下腰,替双眼潮红的老张头拍打衣袍下的灰土,语气略带责备:
  “哎呀,我都说过多少次了,别一见面就下跪……军队早在一年前就废除了跪礼,各大工坊一样奉行,唯独你们火药厂和枪弹厂总是不改,听好了啊!下不为例,要是谁敢再对我下跪,老子就扣他工钱,说到做到。”
  众人哄然大笑起来。
  老张头抹去老泪,紧紧地握住朱道临的手,感慨不已:“将军的大恩大德,小老儿铭记肺腑啊!要不是将军把小老儿一家和几个不成器的徒弟从工部硬抢回来,我们哪里有今天八辈子都不敢想的安定和富裕日子?”
  “各大工坊怎么想的小老儿管不着,小老儿只知道,这固山铁城的2;000户工匠和身后6;000多老老少少。都把将军您当成救苦救难的天神菩萨给供着,小老儿这轻轻一跪,又算得了什么啊!”
  朱道临叹了口气,拍了拍老张头的手,道:“可是……你老人家要是再行跪礼,那就是折我的寿了知不知道啊?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以后见面拱拱手就行了。借此机会,我想问你个事情,为何你老人家不愿意到研究院去啊?”
  “你老和聂老是我们军队的大功臣,也是这一年来唯一获得研究院225名大匠师和64位大小主管全票通过的新晋大匠师!”
  “你老到了研究院,工作条件会更好,还能把你器重的高徒带在身边当助手,需要研究什么新技法、新配方,只需要打个报告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支持,为何你老不愿意去?”
  李宽济、傅应龙和姚秉伦听了非常惊讶。
  研究院225个大匠师全都是各行业万里挑一的顶尖高手。人人享受独门独院的小洋楼和最高一级的薪水,在本行业中拥有巨大的决策权和用不完的研究经费,备受数万工匠学徒和军队将士的尊敬,地位比起各大工坊的主事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