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帝女-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雁门关的士兵在连日激烈守城后,已是出现了大量的伤亡,最要紧的是,士兵已经渐渐开始没有了士气,动作明显慢了许多,他们眼眸中更多的是麻木。
这个情况令杨广心中大骇,慌忙大喝道;“所有人都给朕顶住,凡是守城有功之人,士兵直接升任六品官,赏布百匹,官员者晋升一级,同样赏布百匹!”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不论去到何处都是通用的,他这个命令,令那些麻木的士兵重新振奋了精神,加快了手里的动作,支撑着突厥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杨广紧张的满手是汗,虽然如今暂时是顶住了,但他心里明白,城中守军支撑不了太久,希望援军在雁门关守军彻底崩溃之前赶到!
与此同时,云定兴与李世民兄弟带领的援军已是赶到了雁门关附近,近到甚至能看到在那里猛烈攻城的突厥军队,但他们迟迟没有继续往前。
并非云定兴不想解雁门关之围,而是……他手中只有一万人马,再加上雁门关里不计伤者的守军,也不过五万,而突厥军队却有十万,这个仗没法打。
他们,云定兴现在所能做的,就是退守安全地带,等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然后再合力围攻突厥军队,只是……雁门关撑得到那个时候吗?
对于这一点,谁都没有信心,毕竟雁门关已经支撑很久了,就算有再多的激励,也不可能越过身体底线,继续下去,崩溃只是早晚的事情。
云定兴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势单人孤,实在解不了雁门关之围,无奈之下,他只得命将士退守安全地带,然后就地安营,等等援军到来。
李元吉对于云定兴的决定颇为不以为然,主要动求带领三千人马突袭突厥军队,以打头阵;对此,云定兴自是不同意,“本将知道四公子勇猛过人,但突厥军队的士兵从来都是弓箭不离身,极善战斗,你此去,无异于以卵击石,万万不可!”
李元吉年轻气盛,哪里听得进他这话,反而道:“将军岂可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蛮夷之邦,能有多利害。再说这一万士兵皆是父亲精选出来的士兵,足以以一挡十,岂会怕他们。”
云定兴苦笑道:“若他们不利害,陛下这会儿就不会被困守在雁门关中。”
“可是……”李元吉待要再说,李世民已是道:“四弟你从未与突厥人交过锋,不知道他们的凶悍,远非当初母端儿那些乌合之众可以相提并论。”
李元吉不甘心地道:“依二哥所说,我们一路奔来,就只能在这里干看着吗?”说着,他又有些负气地道:“若是这样,还不如不来得好!”
李世民摇头道:“你说到哪里去了,并非不打,只是暂时不动罢了。”
“那还不是一样,真是没意思。”李元吉嘟囔了一句,摆手道:“我去附近走走,晚些回来。”
望着李元吉离去的身影,李世民暗自摇头,对云定兴道:“四弟只是性子爽利,有什么说什么,并无恶意,还望将军莫怪。”
“本将明白。”云定兴叹了口气道:“本将何尝不想尽快解了雁门关之围救出陛下,只是……”他再次叹了口气道:“希望援军尽快到来!”
眼下,当真没有办法吗?
李世民低头思索着,许久,他道:“将军,卑职想到一计,或许可解雁门关之围。”
云定兴精神一振,连忙道:“二公子请讲。”
李世民徐徐道:“始毕可汗敢带十万大军围攻雁门关,一是知道陛下此行带的兵马不多;二是看准各地援军不能及时到来,所以猖厥至此。若我军摆开阵容,挥动各地援军大旗,然后鸣钲击鼓,全军将士大声喧哗,始毕可汗就会以为我们援军都已经到了,不敢恋战。”
李世民的话令云定兴眼前一亮,“你想用疑兵之计?”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若此计奏效,就可拖住突厥军队甚至令他们退兵,与当年三国之时,诸葛亮用的空城计是一个道理。”说着,他又道:“若将军觉得此计可行,卑职这就下去布置。”
面对李世民的话,云定兴深思良久,重重点头道:“好,就依你的话去做!”
望着李世民奔过去吩咐军士的身影,云定兴心有感慨,若他没有记错,这位二公子才只有二十左右,更是第一次上战场,却可以那么迅速判断出战场的形势,并且想出最好的应对策略,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能有这样的子嗣,都抚大人当真是好福气!
按着李世民的吩咐,军士连夜赶制出各地援军的大旗,虽说粗糙了一些,但突厥军队隔得那么远,想必不会发现。
这一夜,一万将士鸣钲击鼓,大声喧哗,果然是将始毕可汗给忽悠住了,不过他们并没有撤兵,只是暂时停止围攻雁门关,原地驻守;想必始毕可汗对此亦是有所疑心,想等探明虚实之行,再做行动。
第两百五十五章 逼退突厥
李世民与云定兴皆猜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亦无可奈何,以现在的情况,能拖得一日算一日吧。
然任谁都没想到,就在第三日,始毕可汗突然退兵,并非始毕可汗信了李世民这一套,又或者援军来了,而是因为一封信,送信之人是义城公主派遣的使者,信中只有四个字:北边有急!
攻不攻得下雁门关,对始毕可汗来说并不是十分要紧之事,可要是老窝让人端了,那他们可就无家可归了。权衡之下,始毕可汗带着十万大军退了回去,雁门关之危,至此终于是解了,被围困多日的杨广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在云定兴与李世民的护送下,杨广平安回到了太原,并昭告天下:雁门大捷,歼敌无数;随后就是犒赏三军,也算是兑现了自己之前的承诺,至于李渊,因为勤王有劳,官升一级,升迁为右骁卫大将军,李世民也因疑兵计而得了一番夸奖。
雁门关事宜,在此彻底告一段落,按理来说,不费一兵一卒就逼退了突厥十万大军,是一桩再高兴的不过事情,李元吉却始终闷闷不乐。
这日,李建成带了他去山上打猎,结果一圈下来,除了几只野兔外,竟是再没有猎物,李元吉气得把弓箭往地上一掷,气恼地道:“连畜生也欺负我,不打了!”
李建成拉住他道:“如今已是将近十月,天气渐冷,动物大都躲起来准备过冬,猎不到也是正常的,发这么大脾气做什么?”
见李元吉绷着一张脸没说话,他又道:“自从雁门关回来后,你就一直不太高兴,到底怎么了?”
这句话一下子将李元吉心里的怨气给勾了起来,气哼哼地道:“还说呢,我总以为此去雁门关,可以打个痛快,哪知道到了那边,云定兴与二哥一个德行,说什么兵力不足,又说突厥人勇猛异常,就是拦着不让打仗;大哥你说说,哪里有还没打仗就先示弱的道理,再说,既然不准备打仗,那我们来回奔波做什么,还不如待在河东,也可省一些粮草。”
李建成眸光微闪,道:“突厥人十万兵马,而我们派去的援军只有一万,确实不宜冒然交战。”
李元吉不悦地道:“大哥,怎么连你也帮着他们说话?”
李建成笑道:“我没帮任何人,只是按着当时的形势分析罢了,以一敌十,确实不宜正面交战,倒是可以派一小股士兵悄悄袭击,以乱突厥人的布阵,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虚实莫辩。”
李元吉一拍大腿,道:“我就是与大哥一样的想法,偏偏二哥与云定兴……就是不肯答应,瞧着他们前怕狼后怕虎的样子,实在让人不高兴。”
李建成笑一笑道:“世民做事一向谨慎仔细,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再说,最后突厥人不是退兵了嘛,还有什么好不高兴的。”
“哪里都不高兴。”李元吉随手拔了根不知民的草,没好气地道:“要是早知道这样,我才不去呢,跟着二哥做事,一点意思都没有。”
李建成拍着他的肩膀道:“好了,别在抱怨了,我与父亲商议,打算在过年之前,派兵镇压柴保昌,到时候让你去打个痛快好不好?”
一听这话,李元吉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道:“真的吗?”
“当然,大哥什么时候骗过你!”他的话令李元吉高兴不已,摩拳擦掌地道:“到时候我一定要将那群人打得落花流水,看他们还敢不敢做乱。”
李建成笑道:“你啊,别人听到打仗避之不及,你却比什么都来劲。”
“我在师父那里习了那么多年的武,就是为了助父亲建功立业。”说着,他嘿嘿一笑道:“我还是喜欢跟着大哥做事,可比二哥痛快多了!”
“是吗?”李建成似笑非笑的问成着,李元吉没听出他话中的深意,点头道:“当然了,要换了二哥,肯定又会一大通说教,跟着他做事,非得把人憋屈死不可。”
李元吉的话令李建成笑意更深,“那你以后就好好跟着我做事,大哥断然不会亏待了你。”说话间,他突然反手从背后的箭囊中抽出一枝箭,搭弓射去!
“噗!”箭矢准确无误地射入一只梅花鹿脖子,当即倒地身亡,连一声叫唤也来不及发出。李建成放下手中的箭,道:“瞧见了吗,只要肯花时间等待,一定可以猎到猎物!”
接下来的几个月,河东、山西一带叛乱频频,纵然是李渊也疲于应付,往往这边刚压下去,那边又窜了上来,令他无暇派兵镇压盘踞于绛郡一带的柴保昌等人,而且后者极其狡猾善变,迟迟未能找出他们的主力部队。
期间季容为李建成诞下一子,取名李承宗,这也是李渊第一个孙子,令后者高兴不已,在其满月之时,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而季容亦母凭子贵,一跃成为李建成身边除却嫡妻郑氏之外,地位最尊之人,再加上她善于讨好李渊与万氏等人,一时风光无两。
全国各地到处是叛军的情况令杨广坐立不安,他等不及李渊镇压,于十二月二十二日,诏令时任民部尚书的樊子盖调集关中兵士数万征讨柴保昌等人,樊子盖到了绛郡一带后,将叛军主要活动范围汾水以北的村庄、坞堡全部烧毁,并且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对于前来投降的叛军,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坑杀。如此残酷的镇压手段引起了百姓的恐慌与愤怒,樊子盖不仅没有平定叛乱,反而令参加义军的百姓越来越多,情况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一直至大业十二年初仍是不能取胜
杨广见师出无功,逐下诏召回樊子盖,仍由山西河东抚慰使李渊平定这场叛乱;李渊择取了与樊子盖截然相反的策略,采用剿抚并用的手段,一边命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率兵积极进宫,一面进行劝降,并且听取李世民的建议善待重用投降的义军,甚至将降者安排在身边。
第两百五十六章 郑阳之死
虽然各有非议,且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事实证明,李世民这个建议没有错,在这种情况下,叛军的军心很快被瓦解,投奔李渊的叛军越来越多,前前后后足有数万人,虽柴保昌使尽手段也不能改变这个局势,这场叛乱被成功平定,在这场战役之后,李渊手中的秘密军队已是达到了一万之众,他的势力正在悄悄扩大。
这个消息传回洛阳,自是令杨广欢喜,对李渊大加褒奖,让他再接再厉,速速平定河东、山西其余等地的叛乱。
自从进了二月之后,整个尚宫局就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