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如果通过各种旁敲侧击的手段,找准其主观需求,各种引导,各种指引,其思路自然是会跟随这你的步伐前进,更加容易达成一定的事项……
而这阿尔米塔的一席话语,瞬间也让这个阿罗那顺开了窍。面对如此之辉煌,面对如此之荣耀,也让其颇为动心,于是,属于他的时代,就这样来临了……
“快说说,快说说,有何妙计”这阿罗那顺急不可耐的问着美丽,聪慧的阿尔米塔。
看着如此急不可耐的阿罗那顺,其实,在阿尔米塔的心中,早已盘算好了计策。于是就舒缓的对他说道:“这几十年来,戒日王自从信奉佛教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均在这殑伽河沐浴礼佛。且这殑伽河也是咱们婆罗门教之圣河,如若其在这河水之中溺亡,不仅显得自然,更能洗脱你我之间的罪恶,岂不是一举多得的谋略?”
这阿尔米塔作为一个虔诚的不能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能想到这样的方法自然是,经过一段心理挣扎与思索之后才得出的结果。因为根据婆罗门教的教义,谋害君王可是一个大罪,但是正因为这殑伽河之特殊地位,在此地谋害君王,不仅梵天不会怪罪,更会洗脱这无尽的罪恶……
当听闻妻子,这样的话语之时,阿罗那顺也细细的琢磨了起来:是呀,这的确是一个颇为妥当的计策。
在这殑伽河之中溺水而亡,一方面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佛教徒:因果循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的道理。你戒日王,自从征服四方之后,大兴佛教这么多年,在这殑伽河中,终于修成正果,得大自在。
另一方面,更是清清楚楚的向婆罗门教徒说明:这戒日王被湿婆收走了。从此之后,他不仅得无上之正果,更得神女之净化。
随着夜的深邃,一个经过多番思索的方略,就这样出现在了这阿罗那顺的心头。不仅颇为开心,更是颇为欣慰,于是乎,转过身去,与阿尔米塔又是一番激情彭拜的云雨之后,安然入睡……
为何说在这殑伽河溺亡,能够取得如此之大的效果呢?这事就得从五印度的宗教说起……
自古以来,先有了神灵,后有了部落,再后来随着部落之出现,就有了国家。而神灵随之发展成了各种宗教,就如中国的道教神话中的创始元灵一般,幻化成了鸿钧老祖,女娲,盘古,陆压道君等众多初始的神仙。再后来崇拜火就有了火神,敬畏水就有了水神等等……
再后来,敬畏生活中的万物,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灵,而五印度的宗教历史大致亦是这个框架……
在印度的原始宗教之中,婆罗门教徒认为,是他们的造物主梵天创造了一切,自从梵天创造一切之后就渐渐地退居到了二线。而主宰现实世界的则是两大上神:破坏之神湿婆,守护之神毗湿奴。
尽管这湿婆是破坏之神,但是兼具生殖繁衍之功能,故而也颇得信众的尊敬。而另一上神毗湿奴,则是一标准的老好人,时时刻刻守护这芸芸众生。直白一点来说,这两位上神之间,相生相克,共同守护这世间万物的平衡。当出现矛盾时,就有这梵天来解决。这就是婆罗门教的三大上神的理论体系。
因为这印度文明起源于恒河流域,故而就把这生命起源之水,当做圣水。这段历史,也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凡间的国王,请求梵天可以派人洗净其祖先的罪孽,并且礼敬梵天三十年。
梵天感其至诚之心,因此就答应了国王的请求。让属下之女神幻化成了恒河(古称呼殑伽河)。而湿婆为了帮助更多众生繁衍生息,此刻也展现出了他的仁慈之像。就在喜马拉亚源头用头承受汹涌的河水,使其分成了七路流向了大地,不仅大大净化了国王祖先的灵魂,更灌溉了农田,造福了众多百姓,随之,恒河水就成了婆罗门教洗涤罪恶的圣水。
因为佛教诞生于古印度,所以在五印度当时的佛教徒眼中,亦是圣河。
据说释迦摩尼自诞生之后就成了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不曾想其母在七日之后便撒手而去。而释迦摩尼则有其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精心照料和抚养。
这释迦摩尼自幼便展现出异于常人之智慧,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中好,无人能及。虽说世间万物甚好,但是其不留恋这份享受,故而出城云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
于是在十九岁之时,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问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
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释迦摩尼一起修行。苦修期间,释迦摩尼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其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当释迦摩尼来到恒河沐浴之后,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不久就恢复了体力,后在恒河附近的伽耶村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七七四十九日之后,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正是因为释迦摩尼在恒河沐浴之后悟得大道,故而后代佛教徒,均有在恒河沐浴以悟道之传统!
当然这戒日王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且这曲女城又沿着殑伽河而建,故而在望朔之日均会在恒河沐浴,虔诚祷告……
小知识:殑伽河就是如今的恒河,也是五印度最神圣的河流,至如今依旧还有在这恒河之中沐浴的习俗。
编者说: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一百多天,四十四万字了,这本传统的历史,不比其他的网络。如果你们喜欢,如果可以,请投上一票,让我看到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也让我一直坚持下去,把这本书写完,把这个人物塑造精彩,感谢~
(本章完)
………………………………
第二十六回:秣菟罗国收厚礼 出使路上抢红糖(上)
又是一些朝起照落,王玄策等人,自从入了这北印度之后,就将这厚重的棉服脱下,穿上了颇为清爽的常服。只因这北印度的气候和黄水县的气候颇为相似,不冷也不热,就是雨多,湿气太重。
入了北印度,到达的第一个国家就是这秣菟罗国。于是,陈茂材又带着其老学究的口气,给大家伙照着《大唐西域记》解释到:“这秣菟罗国也不小,方圆五千余里,最大的都城则是其王城,周长二十余里,土地很是肥沃,百姓都勤于耕种,因此物产颇丰。每家每户均栽种芒果,有点及面,有面成林,故而到处均是成熟的芒果。虽说都是芒果,但是却分成了两个品种,小果树生长时候是青色的,成熟之后变成了芒果;而大果树不论何事,始终为青色的……”
“你小子,就甭读了!谁不知道这到处都是芒果呀,你自己看看,这官道两边都是芒果,这都吃了几天了,早都吃腻歪了。唉……还是想吃肉呀”周曾摸着已经很久不知肉味的肚子说道。
“你小子,就你事多,咱们在进入五印度之前,你肉还吃的少呀,一个人啖了半只羊”陈茂材又一次调侃这对周曾说道。
两个人似乎就这样,又要斗起嘴来了……惹得小六等众人在一旁乐呵呵直笑……
还记得前文已经提起过,这五印度自从戒日王统一之后,严守佛教之清规戒律,禁止杀生,故而饮食都以素食为主。所以,到了这五印度诸国实难找到肉食。他们在第一次出使之时,让这经常食肉之周曾颇为难熬。
虽说这次他早有准备,带了不少羊肉干,尽管不如新鲜之肉食,但是也能解解馋不是。
但是,一进入印度,就在王玄策的一番话语之下,放弃了这些肉食:“我们出使一个国家,代表的不仅是我们个人形象,更是咱们大唐之形象。不仅应该尊重当地之风俗习惯,更应尊重他们的信仰。既然这五印度人不杀生,不食肉,故而我等也应该遵守这个规则”
于是,周曾就将准备的众多肉制美食,在两国的交界之地,无奈的施舍给了当地百姓……
欣赏这沿途的风景,看着众多成熟的芒果,行走在颇为宽敞的官道之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变的多了起来。时不时出现驮着货物的大象,似乎就是在告诉他们,这离国都已经不远了。
要说这秣菟罗国,王玄策颇为熟悉。还记得在戒日王的无遮大会之上,这秣菟罗国的国王斯塔拉迪,亲自为其斟茶。
之后在私下闲聊之时,也是颇为仰慕这大唐文化。当时这斯塔拉迪,年纪也不大,也就三十五六岁。不仅性格豪爽,为人也很是和善。同时还崇尚佛教,而且对其他学术以及宗教也不排挤。
当他们聊起这大唐儒释道三教文化之时,也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次带来的国礼《道德经》应该也能够得到他的认可,王玄策不由得这样想到。
几日之后,王玄策带领着大唐使团就到了这秣菟罗国的王城。亮明身份之后,他们就被,盛情的迎进了这王宫之中,当斯塔拉迪听闻王玄策代表大唐国出使之时,也很是欣喜。
赶忙换上了一身华服,就在这大殿之上,迎接这远道而来的使团。
尽管这秣菟罗国目前看来,颇为富庶。但是这王宫却并不奢华,不大也不小的面积,方方正正,典雅大方。清一色的砖木结构,一些简简单单的纹饰,点缀在原木柱子之上,显得颇为雅致…
行过应有的礼节之后,斯塔拉迪就礼让王玄策等人安坐。故人相见,分外热情,何况又是这样盼望甚久的贵客。
闲谈几句之后,王玄策就示意周陈二人,呈上了赠送给斯塔拉迪的国礼:梵唐译本《道德经》一卷,大唐宫廷画师阎立本老子像一张,宫廷御用紫陶素面茶具一组,上等岭南黑茶两份。
看到这颇具大唐文雅气息的国礼,斯塔拉迪顿时大喜。再听王玄策这么细致的一番解说,更是满心欢喜。
斯塔拉迪国王,翻起这道德经,只见这雅致的梵文书写,比自己国家的圣手,写的还有几分端庄秀丽。再看这老子画像,严谨肃穆,甚是慈祥。
再琢磨起这颇具文雅气息之素面紫陶,真是比自己国家烧制的陶器要强上百倍千倍。而轻轻的嗅一口这岭南黑茶,干茶之香气,更是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国之相交,贵乎于诚,发乎与平。面对这不远万里而来的这份情谊,斯塔拉迪甚是感动;不过自己毕竟国小民寡,面对这万里之遥的大唐,目前也只能羡慕,暂时没有派遣使者的能力。
于是,只听这斯塔拉迪这样对王玄策说道:“大唐国天可汉陛下如此至诚之心,也让我以及我的子民甚为感动。请再次带我以及我的子民们感谢天可汗陛下的恩情”说话之间,就深施一礼。
而王玄策也赶忙回了一礼,连连致谢。
但见这斯塔拉迪让王玄策等人稍等之后,就退了下去。没多大一会,就引着数人,带着一些珍宝,从这偏殿走了出来。面带笑意的对他说道:““我秣菟罗国,国小民寡,没什么回赠的,这些东西万望使节带回大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