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兴大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自己也没想到,就这一脚跺出了大乱子。他刚跺完,大地突然猛烈摇晃起来,喝了不少酒的大臣经这一晃都趴了一地,湖中的舞台也没有逃过一劫,好在此地空旷,才没有整出啥伤亡。
果然是真龙天子啊!这随便一脚,大地都颤抖了!
大臣们的想法很乐观,可赵祯个感觉就大不一样了,这尼玛不就跺个脚么,老天爷不用这么配合自己吧!作为一个经历过地震考验的孩子,还正是因为这个才来到宋朝的,在此刻他内心那种潜藏的恐惧再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自然而然的释放了出来。
“燕肃”赵祯大声喊道,连尊称都没用,语气中还带着一丝颤抖。
“臣在”
“立刻检测所有地动仪情况!”
“臣遵旨!”
“晏相,马上召集所有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待命,各个衙门全天候执勤!”
“臣遵旨!”
“刑部即刻派出所有衙役上街查看情况,帮助受伤百姓!”
“遵旨!”
“户部筹集钱粮,应对可能出现的灾情!”
“遵旨!”
“野战军余部和禁军取消休假,召回所有军士,全部集结待命!”
“遵旨!”
“摆驾紫宸殿!”一口气发布完所有命令,赵祯才急忙赶回大殿。
“恭送皇上!”剩余大臣在送走赵祯后也赶忙回到自己的衙门安排一番,就匆匆朝大殿赶去。
赵祯回到紫宸殿的后殿一边换着衣服一边说道:“金陵有个叫张柔的姑娘,现在应该被江宁知府抓起来了,你马上飞鸽传书驻金陵分部,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她的安全,另外把这个知府控制起来,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妄动!”
“是”
“还有,抓紧时间探查此次地龙翻身的情况!”
“是,臣这就去办!”
仍然是一场不见人影的对话,小顺子习以为常,自顾给赵祯穿着衣裳。
赵祯穿戴整齐来到紫宸殿坐定,不多时,大臣们也陆陆续续的赶到了宫殿。
“启奏皇上,地动仪看守人员传来消息,咱在京城四周八个方位安放的地动仪都出现了情况,它们都指向京城东南方向!”燕肃得到情报急匆匆的赶来汇报,他在这个时代算是天文地理的专家,不比其他大臣,他深知地龙翻身的危害,或许这正是皇上当时让自己复原地动仪的动机吧!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希望有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真到了这一天他心中也充满了惶恐。
“野战军指挥使折惟正上前听旨!”
“末将在!”
“即刻派出所有侦察兵,向东南方向进行大范围搜索,尽快探明地龙翻身的准确地点以及大概情况!”
“末将遵旨!”
“户部开始筹集帐篷、衣物、药物、粮食等物质,以备不时之需!”
“遵旨!”
“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想说的?”安排完了最要紧的情况,赵祯才有空来关心一下这自己召集起来的大臣。
“皇上,臣尚有一事不明?”
“晏相请讲!”
“根据史书所载,地龙翻身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为何圣上……”
“晏相是想说朕小题大做吧!”
“臣不敢!”
“朕知道你们有人此刻肯定在想这地龙翻身是上天给朕的警示,只要朕修好私德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朕要告诉你们的,地龙翻身乃是一种自然现象,跟朕的私德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不管你们信不信,都要知道朝廷首要的任务就是拯救灾民,而不是在这里讨论朕的问题,明白吗?”
“臣等遵旨!”
等待的过程是痛苦,而且还是在心系别处的时候,刚想去找老婆,老天爷给自己来这么一手,赵祯的郁闷可想而知。奈何这个时候通讯是那么的差劲,送信还得靠马,就算现在有了简单的飞鸽传书系统,但鸟也是动物,人家飞不也得需要时间不是,何况还有迷路的可能。
在这个等待的空隙,赵祯也无所事事,干脆跑去诘问赵忠:“你天天跟朕吹你们密碟多牛,为啥这么多年没有发现金陵的异常?”
“发现了啊!”赵忠很老实的回答。
“那你为何不告诉朕?”
“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责罚什么的以后再说,先告诉朕原因。”
“回皇上,密碟司最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是以保护皇上和监视天下为己任,因此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可能危机我大宋江山的地方。多年前金陵的密探确实像臣汇报了有一个女子经商很不错,但臣想她就一介女流之辈,而且还是个商人,臣并没有引起注意,所以……”
“好啦!好啦!你先下去吧!”找朕挥退赵忠,独自一个人在那沉思,一直以来自己也不相信跟她会一同穿越,毕竟这概率也太小了,或许正是这样自己在下达命令的时候也比较含糊,下面的人会错意也在所难免。
想想也是,密碟们工作都那么繁重,哪有精力去关注一个小女孩。
失误啊!大大滴失误,看来这回搓衣板难免了呀!
两天以后,赵祯终于有了一些地震的情报了,这次密碟们没有给自己丢脸,他们是第一个传回消息的。
赵祯汇总了一下各地密碟们的情报,现实的情况远比自己预料的要严重得多,他不确定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这个大地震,反正他没什么印象。
但现实的情况却容不得他疏忽,必须打起精神应对此次灾难。
第117章 抗震救灾
新宋史载,宋仁宗四年,冬,濠州地龙翻身,毁屋数万间,十万百姓罹难。
濠州正处亚洲一条南北走向的地震断裂带上,在这个地震带上层发生多次地震,有据可查的大地震也不在少数。但无论如何,赵祯能够在这个时候碰上,都只能怨他点背。
“诸位爱卿,朕这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诸位,此次地龙翻身的情况远比大家想象的要严重的得多,或许称得上是千年难遇的大地震。经过初步统计,此次受灾面积波及我大宋东南数路,其中以濠州情况最为严重,各处民宅几成废墟,数十万百姓死伤惨重,极可能就是地震的中心地带。更严重的是此刻正值寒冬,百姓们除了要承受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痛苦,他们还将面临寒冷和饥荒的考验,可以说每一刻都有无辜百姓在死去,朕深感心痛,希望诸位大臣助朕拯救百姓,度此难关……”说着说着,赵祯忍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谨遵圣旨!”或许是赵祯的真挚情怀感染了在座的诸位大臣,没有一个跳出来捣乱的,都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双腿之上,也许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眼泪,只剩下那还在抽搐的双肩。
“诸位爱卿请起!”赵祯抹掉自己眼泪后对大臣们说道:“户部继续筹集所需物品,越多越好。野战军骑兵部队放弃武装,全部带上救灾物资火速朝濠州前进,到达后即可展开救援。朕任命枢密使张尧佐为赈灾先锋,带领部队马上出发!”
“臣遵旨!”张尧佐听到了皇帝点名还是很兴奋的,历史上他是因为女儿的缘故才当上的大官,但现在是因为赵祯记得他大名才把他弄出来当官,上任后第一次接到任务兴奋是在所难免的。
古代皇帝的一大特权就是人事权,而且宋朝的许多官员也是由大官推荐的,他们并不需要走科举这条路,只要被皇帝相中,就可谓是一步登天。
不过赵祯原来并不擅长历史,他对历史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影视作品等方面,一个不研究历史的孩子不经意来到宋朝,不耍乌龙那是不可能的,而这个张尧佐就是他耍的一个最大的乌龙,并且这个乌龙还伴随了他的一生。
北宋前期历史名臣很多,可要说道出名的奸臣跟其他时期比起来就有点跟不上形势了,而在宋仁宗时期比较出名的就是北宋“五鬼”,不过也没蹦跶几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角色,他就是老跟老包唱对台戏的“庞太师”。
宋仁宗时期,确实有个姓庞干过宰相这活,这个人就是庞籍。正是因为他这倒霉的姓,赵祯对他抱有很深芥蒂,因此在赵祯的提拔名单里面没有他的戏。当然了,赵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被影视作品给坑了,文学人物“庞太师”的原型不是“庞籍”而是“张尧佐”。
原本历史上外戚张尧佐是个借女之势换得个位高权重,实则无德无能、庸碌贪婪的“太师”。他才是诸多小说中“庞太师”的原型。而“庞太师”三个字只是个作家编出来的名称代号。庞籍只是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包括赵祯)“对号入座”而已,错只错在小说家们不该让那太师姓个“庞”。
赵祯穿越来后,一直没找老婆,也没找**啥的,张尧佐没有外戚这个依靠,这让他一直觉得很不安,自己莫名其妙的就当上了最高军事长官,总得找个机会报道皇帝的知遇之恩不是,这种能够不打仗的功劳他是求之不得。
张尧佐这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他是奸臣,他喜欢拍马屁,喜欢排除异己(跟包拯打对台),这都没错。但说他是奸臣并不是说他对赵祯不忠心,也不是说他没能力,他能够混到人臣之巅,能力绝对是有的。
张尧佐从赵祯这接下赈灾这活后,回去之后做了周密的计划,为了这次活,他不可谓不尽心。他对于赈灾并不在行,但他在短时间内找来相关人询问,了解到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濠州这个地方的大体情况。
灾情传回的第三天,张尧佐领着四千多骑兵,一人双骑,一马载人,一马载物,带着最急用的衣物帐篷和少量的粮食,就往濠州扑去。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找赵祯要了几位太医,同时也从民间聘请了不少医生,一同随他前往濠州。就凭这一点,赵祯觉得他就对得起自己让他当这官。
当张尧佐带着士兵出现在重灾区濠州城的途中,他幻想着自己会是一个拯救者,一个让万众敬仰的救星!
他想得没错,当大宋野战军红底五爪金龙旗出现在灾民的视野的时候,他们都不自觉朝着旗帜跪下了,淳朴的百姓知道朝廷在这一刻没有放弃他们,他们内心充满了感激,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到了这一跪。
可张尧佐却越走越难过,一路走来,放眼望去,全是断瓦残垣,尸横遍野,幸存百姓的恸哭声。刚开始他只是想向皇上表现自己的能力,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眼前的惨像让他的想法在慢慢改变,起码在这一刻,他是真的想为黎民百姓做点什么……
他也不知道也不懂地震灾区的重点在哪,反正只要看到有受灾的地方就留下若干士兵建立一个临时的住所,并点燃狼烟引导附近的灾民和各地参与救援的军队。就这么走一路,留一路,到达濠州城的时候,他身边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可看到眼前一片废墟的濠州城,他却感到很无助。自己一行人走了这么久,可这灾区似乎没有头,还越来越严重,他不知道自己这些人还能撑多远,也不知道后续接应的部队到了哪,就连求援他都不知道该向何处求援。
但当他带着配备不堪的士兵走进城时,眼前的场景却让他大跌眼镜,在这个一路上以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的百姓反而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自救工作。不停有人从断强废屋中抛出受伤或是死去的人,一旦发现活着的就急忙向一个印着十字架的地方抬去,在那里有许多的帐篷,不停的有人在那进进出出,繁忙却又有序。就算是发现死人,这些百姓也没有随处丢弃,反而把他们归到了一起,还在上面撒上了石灰。
随处可见一些穿着白衣服的人再给一些受伤的百姓包扎伤口,还有一些身作黑色劲装和藤甲的人在维持治安,同时还给百姓们发放食物和水。这些看上去像是一支军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