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革兴大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说道并将手中的木盒递给他。
赵祯结果木盒,打开盖子,用手指捻了捻,感觉跟后世自己见过的差不多。他带着木盒来到御花园,找来些许沙子与水泥混合,加水搅拌后涂抹在墙上。数日后,他前去查看,发现效果还不错,虽然在硬度方面还与后世的水泥有差距,不过满足这个时代的马车人行是没有问题的。
“小顺子,你这就派人传朕旨意,着陶三全力生产水泥,并探索水泥、沙土、石块使用比例,尽快派出人员指导建设兵团使用水泥铺设路面,争取半年内完成汴梁道洛阳的全部路程。并且告诉他们,朕到时会亲自查验,不得有误。”赵祯看到水泥基本满足要求,就让小顺子前去传旨。
陶三接到旨意后,调动所辖所有人力大力生产,也根据路面需要找到了合适的配合比例。他还亲自带人前去配合沈瑜,指导水泥使用方法。
沈瑜带领着近三万建设兵团,沿着规划好的道路,多处同时开工。期间因为懂得修路的人数不足,他还特意申请调动了数名皇家学学生相助,赵祯处于让学生实践考虑,也就痛快答应了。
碰到巨石堵路的地方,段辛便带着数位弟子,在锦衣卫的护卫下,使用自己研制的火药进行爆破,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被疏散的人群,只听闻一声声巨响,犹如五雷轰顶之势,原本横在众人面前的障碍就土崩瓦解了,无知的众人还以为天神下凡,纷纷纳头便拜,天神开路的传说也由此四散开来……

第47章 养殖中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历经三年时间,张柔主办的养殖中心总算有所起色。根据后世的记忆,集中饲养了鸡鸭猪牛羊等家畜,采用后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疾病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为了让养殖中心能够健康发展,她特意凭借记忆书写了后世养殖方面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并将它们传授给其中一个收养的孤儿,一个极具爱心小孩。张柔恶搞的给他取名为张三丰,也希望他日后事业、生活、爱情三丰收。
就是这么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凭着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在没有实际指导的情况下,寸步不离的盯着养殖中心,伴随她的成长。他起早贪黑的盯着工人们严格按照张柔传授的方法操作,不容有丝毫马虎。平日里,他就不停巡视各个圈舍,就像一只勤劳的山大王在看护自己的领地。
小孩心性比较单纯,开始的时候各个物种数量稀少,他就给自己圈养的所有家畜都取了一个简陋的名字,对于它们那是如数家珍。哪个生病了,哪个要下崽了,他都心知肚明。不过三年过后,他就悲剧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脑袋再也记不住那么多了。
经过三年的培养、积累和繁殖,金陵养殖中心拥有家畜不计其数。就连黄牛和水牛也不下千头,去除用于繁殖的母牛和种牛,也有将近五百头牛可以投放市场,这个消息一出,轰动全城,甚至惊动了时任江宁府伊的严思安同志。
宋朝对于耕牛管理深严,平头百姓不能宰杀,轻则流放,重则砍头。在这个人命不如牛命的年代,就像后世人命不如熊猫命一样,皆因耕牛稀少而又为农耕社会不可或缺所致。如果说战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那么耕牛肯定能排上第二。
为此,地方最高长官,从五品江宁府伊严思安亲自赶到了养殖中心。
“世侄女呀!老夫听闻你养殖了众多耕牛,不知你打算如何处置啊?”严思安在养殖中心逛了一圈,第一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耕牛养殖,激动得小心肝扑通扑通的,看到张柔迎来便亲切的问道,那表情比见了自个儿子还夸张。
“府伊大人大驾光临,小女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则个!”张柔见到严思安微微屈膝行礼。
“哎呀呀!这就太见外啦,吾与令尊乃多年同僚,以后就以世伯相称就好啦!”严思安扶起张柔说道。
“那侄女就高攀了!”张柔笑着应道,不管啥时候抱大腿都是必须的。
“哪里哪里……你看老夫光顾着寒暄了,侄女还没告诉老夫这些耕牛打算如何处置呢?侄女可得小心谨慎了,这可不是个小问题。”严思安紧张的盯着她,害怕她说出自己不想听到的结果。
北宋时期,宋朝文人还是挺有风骨的,大多道德修养都不错,少有强取豪夺,且忧国忧民。美中不足就是大多官员实际执政能力欠缺,毕竟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是有待商榷的。见到众多的耕牛,平分下来,几乎可以填充整个江宁府,这可是了不得的功劳。遇到这种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严思安觉得自己的尊严根本不算个事,只要能达到目的,脸皮厚点也无妨。
“侄女当初养殖耕牛并非为了盈利,而是感于我朝耕牛稀缺,希望能为我大宋贡献微薄之力。侄女已与集团诸位股东商议过了,这些耕牛是租赁还是买卖,全凭世伯吩咐。总之侄女只需要一些资金维持养殖中心正常运转就好了,而且侄女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大宋还有诸多地方需要耕牛,还得仰仗世伯多多支持!”
“世侄女果然不愧为‘金陵奇女’啊!高风亮节,不亚巾帼英雄咯!老夫一定禀明皇上。”严思安激动的说道,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说教才能达到目的,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功夫。
“世伯严重了,这都是您教化有方啊!再说我等商贾领此功劳也无大用,世伯好意侄女心领了,只盼侄女此番能为大宋百姓带来一丝福祉就心满意足了。”张柔微笑着对他诚恳的说道。
严思安闻言,深深的向她鞠了一躬,高声说道:“侄女果然高义!老夫代天下百姓拜谢了!”
“您老言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只是做了一个宋人该做的事情罢了。”张柔风轻云淡的说道,毕竟来自后世的她对于牛的重要性没有宋朝百姓那么深刻,并不觉得牛有啥稀罕的。
她指着牛圈中的牛继续说道:“世伯您看这有500多头可以用于耕种的牛,您想想是分别卖给百姓,还是让百姓需要再来租赁呢?您大可放心,不管是买是租,侄女都可以保证费用不高,而且以后每年都会养出越来越多的牛的。”
“老夫都想法是这样的,就从咱们江宁府开始,以个村为单位,集体购买以供各村使用。这样既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又不占用你这养殖中心的地方,百姓也有牛可用。当然,那些有钱人也可以单独购买。咱们先试行一下,如果可行,以后老夫禀明朝廷,就可以照例推广了。”严思安想了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
“全凭世伯安排!”张柔乖巧的答道。
严思安轻地摸了摸张柔的头,慈祥的说道:“是个好孩子啊!要是男儿身多好……哎!”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挺着背离去。
“师父啊,咱们这么些年好不容易才养了这么些牛,怎么全都低价给他了呢?”看到严思安离去,张三丰嘟着个嘴问道。
“三丰呐,不要不开心了,我知道你这些年很辛苦,很用心的在经营这个养殖中心,很舍不得这些牛。但是呢,人这一辈子,钱是挣不完的,再说咱们现在也不缺钱是吧?我曾给你们讲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咱们日子是好过了,可还有那么多百姓在刀耕火种,日夜操劳,咱们少挣一点,给他们提供耕牛也能帮他们一些不是么?”张柔看着这个跟自己小不了多少男孩,耐心的安慰道。
“师父,俺懂了!俺父母就是干活累死的,要是俺们家有牛,他们也不会早早的累趴下了,呜呜……”听着张柔的述说,联想到自家父母的惨痛遭遇,张三丰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好了,不哭了,一切都过去了,咱们现在就要好好的活着才对得起逝去的亲人!”张柔看着眼前痛哭的孩子强忍着安慰他。
“嗯!我一定要替师父养很多很多的牛,让家家户户的有牛用。”张三丰擦掉眼泪,郑重其事的对张柔说道。
“好……我等着看到那一天!”张柔看着的他的眼睛,用力的点头说道。
看到府伊大人贴出的告示,各村都推举出了德高望重的乡绅前来江宁府,商讨第一批耕牛的分配问题。经过数日磋商,激烈争吵,最终在严思安的调节下才确定下来。由于牛的数量有限,只有酌情分配,没有分配到的都沮丧的回去以待来年。
第一批耕牛最后以千余贯的价格打包卖给了金陵周边村落,这点价格甚至还不够草料费的,张柔收这点钱仅仅为了让自己摆脱邀买人心的嫌疑而已。
数百头牛撒在偌大的江宁府本来是浪花的溅不起一个的,然而淳朴的百姓听闻此事无不感激涕零,哪怕自己还没有享受到也不能阻挡他们感恩之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个感恩的民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宋人更是重情重义。不多时,张大善人的名号在江宁府那是如雷贯耳,一片万家生佛之像。
赵祯坐在垂拱殿漫不经心的翻着刚刚送来的奏折,多数都由内阁批示了,自己只需要复查即可。无意间翻到高继宣送来的奏折,仔细一观,原来蜀中商道越来越繁荣,仅靠蜀中之地丝绸和盐已经不足以支撑了,请求赵祯想办法。
蜀中本是产井盐的,只是由于技术有限,产量不佳,自足尚可。同样养蚕的也不少,品质虽逊于苏浙地区,单给没见过世面的吐蕃人还是不成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量。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吶!”赵祯想到蜀地问题,不由自主的感慨道。
大宋物产丰富,运送确是个难题。至于盐产量一直不高,赵祯从未担忧过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后世来的孩子,哪有不知道海盐的道理的。
“诸位爱卿,朕派高继宣打通了与吐蕃的商道,以后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皮毛、牛筋和战马输入我朝,对我朝军队战力大有裨益。然据他所奏仅靠蜀地物产不足以支撑,而众所周知蜀道之难,不便于物质运输。”赵祯起身来到悬挂在墙壁上自己完善的地图,寇准、王钦若等人也跟随而至。
“诸位请看,朕打算修通一条起始东京,经洛阳、京兆、利州、绵州,最后达到益州(成都)的大道。正在修建东西大道,想必诸位爱卿已经见到了,有炸雷开路,水泥铺道,朕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打通这条横贯东西的大道。到时候不仅能够方便物质运输,还能加强对蜀地的控制。诸位以为如何呢?”赵祯指着地图对众臣将道。

第48章 道路与海盐

“皇上,您这想法虽好,一但成功确实受益无穷,但我朝现在虽有富余也无法支撑这么大的工程啊。”三司使曹灿看到赵祯在地图上划出的长长的线条,突然觉得头冒虚汗,眼冒金星,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么!迫于无奈只好出言劝阻。
赵祯看到曹灿的表情不置可否,向寇准问道:“寇老,您怎么看?”
“回皇上,老臣以为如果此道能够建成,确实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就军事角度而言,如果有这一条大道,我朝西南边疆可以快速转运兵马,那么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苦心维持上百万的永兴军路、秦凤路和成都府路大军了,也算是一劳永逸吧!不过三司使之言也不无道理,还请皇上三思。”寇准不偏不倚的答道。
“王爱卿呢?”
“老臣觉得平仲和申智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皇上的想法能够实现对我朝确实大有裨益,可我朝现在并不是很乐观,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国库必须得有所储备才成。臣的意思,皇上是不是考虑延后一些?”王钦若作为宰辅必须得从大局考虑,既不想得罪小皇帝,又不能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只好小心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