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富贵-第7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没有改军制的因素,徐平到西北面对党项,赵祯也会把原来的旧部调给他。赵祯不提朝臣也会提建议,作战用旧部才是惯例,晚唐五代就传下来的规矩。
不但带的兵尽量用旧部,边帅的幕职还可以自辟,只要朝廷追加任命就可以。
正是因为如此,帅臣的幕职里往往有自己的子弟。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兵飞父子,岳云的正式职务是主管机宜文字,正是幕职之一。不管是曹玮还是王德用,初次上战场都是跟着长辈,他们最早的军功就是这样得来的。北宋将门兴盛,不管是在边地禁军还是在京城禁军,只要家风过得去,往往是几代从军,还有不少名将辈出,道理便在这里。所谓的家学渊源,仅仅靠着长辈的耳濡目染,耳提面命怎么行?还是要有实际经验,特别是统兵的实际经难。将门子弟,便就比普通人有这个条件,年纪轻轻便就在长辈手下带兵。
林素娘摇了摇头,不再跟丈夫争辨,不过她还是高兴不起来。此时风气,武将的地位低下,地位低下倒还罢了,世人眼中武将的节操也不怎么好。文人讲气节,沾了这个武字总是在人眼里有些异样,特别是有陈尧咨的例子摆在那里。
………………………………
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
三司不可一日无主,徐平确定出镇西北之后,翰林学士程琳出任三司使。乘着这个换人的机会,政事堂对三司进行了第一次蓄谋已久的分拆。审计司独立出来,直接隶中书门下。徐平乐观其成,他还怕程琳到三司之后变更自己的制度呢。程琳可是老三司使,徐平刚回京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老上级,虽然相信他不会因为私心动手脚,但观念不同这种事情可说不好。审计司就是三司的御史台,单独分离出去,以郑戬的为人,足以牵制程琳。
王尧臣直学士院,过上个一年半载,没有过犯,当可以真除翰林学士。韩琦升一步直舍人院、知制诰,接着王尧臣的脚步,到了两制词臣的位子上。文彦博接韩琦知谏院,走上了台谏言官的快车道。到了这个时候,天圣五年的进士开始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央了。
确认了要到秦凤路任职,徐平上书,正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按照前两年的规划,秦凤路的粮草供应是靠川峡四路,而那四路也是边地。徐平请朝廷暂时合西川、峡路两钤辖司路为川峡都部署路,调曹克明为川峡四路都部署,保障向秦凤路运送粮草的安全,同时抚绥诸蛮。同时调邕州兵万人入川峡,归曹克明管辖。钤辖司路也是军事路,级别在都部署路之下。景德年间,川峡四路军政改制,将益、利、梓、夔四路合并为西川、峡路两钤辖司路,从此川峡再无大乱。
调庞籍为川峡四路都转运使,专门调运钱粮,在四路转运使之上,驻兴元府。同时移广南西路蔗糖务三万户入川,新开一蔗糖务,归都转运使司管辖。徐平在邕州大规模种甘蔗之前,天下的甘蔗主要产在西川和两浙的明州一带,到如今海贸兴盛,明州已经不种甘蔗,西川还是种的。在这里新开一蔗糖务,用有组织的人户强化地方是一目的,而更重要的是,徐平需要跟蕃胡贸易的硬通货。纸币早已经通行于宋境,对外贸易这个时候还是不行的,必须用他们紧缺的货物。茶和绢是传统的贸易物资,但过多输出,难免引起价格下降,这时再加入白糖,可以极大的扩大贸易额,特别是从吐蕃和羌人那里换来急需的马匹。
秦凤路人口稀少,旷土极多,徐平要求从内地移民实边。
向边疆移民,特别是在这个年代,移农民是非常艰难的。徐平的要求,是直接从三司属下的公司、银行、商铺和营田务抽调,包括下面做事的人,还有管理的官吏,统一抽调三分之一。总之如果有需要,就在秦凤路重新把这些公司场务建起来,在西北别建一个工商业中心。三司属下的这些结构,本来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其严格程度,还超过大部分的厢军,为的就是有这样用到的一天。
场务商铺的人本来就有组织有纪律,迁移之前就可以进行编组,形成建制。以完整的建制向西北迁移,路上只要供应粮草,比跋扈的禁军更好管理。
三司属下这么多官办场务,方方面面的人加起来,已经近百万。按照徐平的要求,此次一下就将抽出近二十万户,遗下的空缺,各地就近招募填补。此时的公司商铺已经跟刚办的时候不同了,生活稳定待遇好,月月钱粮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几乎是天下最好的雇主。一旦有缺,有的人是人应募,根本就不愁缺人。抽调三分之一虽然会有一时影响,但不会伤筋动骨,对人员培训一番就能运作如常了。而且这么多人也不可能一起走,那样路上的地方无法负担,只能分成几批,徐平要求一年之内全部迁完。
人是一切的基础,只要有了人,就不怕没有粮,没有兵。在初期调运的困难可能大一点,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凤翔府和秦州屯积,以三司大加强了的运力,可以支撑。
同时,徐平辟郭咨和王拱辰两人为秦州路随军转运使,郭咨驻凤翔府,王拱辰则驻秦州,一个管后方的工商业和商铺,另一个管前线的屯田。这是他们的老差使,做起来轻车熟路。工商业负责提供跟蕃胡贸易的硬通货和军务物资,营口务负责提供粮米马匹。
最后,徐平要求开封府配合征调一批勾栏瓦子里的民间艺人随军,进行宣传和提供娱乐。这件事情夏竦抢先了一步,不过他找的是随军女妓,跟徐平找的人并不冲突。
田况和柳三变则被徐平辟入幕府,跟随大军行动,管理这些人员。
奏章最后,徐平道,秦凤路僻处陇右,孤悬在外,维持尚且不易,要想开拓,必须要下大功夫。朝廷不便提供兵马,便当提供人力。徐平自己在三司为官多年,知道哪些人可以调,哪些人不能动,此次迁三司的人,并不影响三司的运作。
赵祯拿到奏章,看完吸了一口冷气,对正在殿里奏事的李迪道:“徐平上章,要抽调三司属下公司、商铺、银行和营田务属下的人力,三人抽一人,连同家眷,一起随军前往秦凤路。三司现在有多少人我虽然不知道确数,但新去的,最少已经超过秦凤路土著了吧?”
李迪道:“秦凤路五州一府,人户几二十万之数,三司属下三人抽一,虽然超不过当地土著,但也相差不远。徐平此去秦凤,迁这么多人,是要在那里改天换地吗?”
赵祯沉吟了一会问道:“中书以为,此请是允他还是不允他?他在章里说,秦州孤悬陇右,朝廷在那里没有大军,此次也没有大拨禁军调往那里,没有兵便就当给民。”
“那徐平章里有没有说,迁去这么多人,钱粮从哪里筹措?钱还好说,现在三司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如果还要朝廷给他运粮米,那就难办了。”
“章里说过,按以前所定,秦凤路靠着川峡四路补给。徐平请调庞籍去川峡,以都转运使之职,为秦凤路筹措粮米物次,倒没有说朝廷额外运送。”
这是三司曾经做出的预案,徐平把全国各地跟边地对接了起来,一旦有战事,钱粮物资从哪里收集,从哪里起运。当时他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地修了道路,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甚至建了储备和转运仓库,一旦战争发生,预案便就启动。秦凤路对接的就是川峡四路,从党项反叛,三司已经启动了预案,现在川峡已经开始收集粮食了。
这是徐平做事跟其他官员不一样的地方,李迪对此知道得很清楚,听了赵祯的话,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他有信心把这些人养活,那朝廷何乐而不为?自古守边,最有效的便就是移民屯田。徐平在三司建的这些公司,跟地方的百姓不同,跟军中一样有法度有阶级,只要不缺粮,他们移往西北最又觉得路上不会出乱子。徐平有信心,便就难他便了。”
赵祯和李迪都清楚,徐平提出这些要求,必然是在三司已经安排好了,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发出去还容易憋出内伤来。移民实边是朝廷想做而做不到的,徐平既然准备好了,那何不顺势而为?秦凤路兵少也是实情,给兵不便,那就给民好了。
………………………………
第334章 李璋随军
军情紧急,朝廷本想让徐平等人年前即赴陕西,然而诸事纷扰,等到年后,还是没有出发。年节的各种庆祝活动刚过,赵祯又把徐平召进宫里。
赐了座,赵祯道:“候过了上元节,你们三路帅臣便就赶去陕西,你行装备好没有?”
徐平恭声答道:“回陛下,年前就已置办整齐,只等军中齐备,便就出发。”
赵祯点了点头,过了一会问道:“帅府所属的幕职官,我看奏章你并没有举辟完全。”
“京城与陕西远隔万里,幕职最好有能熟悉边事的,只好等到那里再补齐。”
赵祯又问:“机宜文字与主帅最亲密,以往帅臣多用子弟,你家里好像没有什么人选?”
既然这么问了,徐平知道赵祯要给自己塞人,忙道:“陛下说得不错,机宜并未辟人。”
“哦——”赵祯点了点头,“你看李璋如何?他与你自小一起长大,便如亲兄弟般。机宜文字掌军中机密,要用自己最亲近的人,官员中貌似就他最合适?”
徐平笑道:“臣也是这样想!不过一是怕陛下舍不得放人,再一个李璋的官职已高,做机宜有些委屈了他,是以一直犹豫不定。”
“为朝廷效力,如何能够在意官职高低!只要能够立下些少功劳,朝廷必不吝封赏!”
赵祯说得大意凛然,徐平不由有些想笑。明明是赵祯想让李璋跟着自己去西北,捞些军功在身上,以后升他的官免了朝臣的许多闲话。话说出口,却变得公事公办的样子。
只有徐平才让赵祯放心,换了别的帅臣,不管是哪一个,赵祯都不放心让李璋跟着去那里。战场上不是开玩笑的,刀枪无眼,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把小命交待在那里。就是不直接上战阵,一直待在帅司里,如果战事不力,也免不了受牵连。不管哪种意外,都是赵祯不能接受的。这宝贝表弟这些年一直跟在他的身边,看着成长起来,不想出一点闪失。
最初的几年,朝廷规划的就是防守,并不去进攻党项。经略安抚使,官名的本意就是管理自己境内的地方,沿边招讨使才有进取的意思,也仅仅限于沿边。用这样的官名,本来就说明了朝廷现在的党项攻略,仅限于防御元昊的进攻。
安抚使源远流长,到了唐朝更是大量设置安抚大使,但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罢。入宋之后,张齐贤在真宗时首先以经略安抚使统兵,是这一官职成为帅臣的源头。但因为与武将的都署司关系难以协调,很短的时间张齐贤就被罢职。此次因为党项反叛在陕西路设帅臣,是真正开始以文官统兵。朝廷也是不得已,武将中实在挑不出人来。而且太宗真宗年间用武将当帅臣,仗打得相当窝囊,惟一有点样子的澶州之战,指挥的还是寇准这个文官。文臣统兵跟崇文抑武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武将在过去几十年里没有证明自己。
徐平欣然答应带李璋去西北,赵祯明显放松下来,对徐平道:“此次去秦凤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