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刀客-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次杀人,那手上沾满鲜血的惊恐;

  第一次和刘备一见如故,天下虽大,我得三分!

  ……

  可是,这一切不过就是一剑。人生百年,转瞬即逝,这剑一出,也是如此吧。

  思付至此,剑心如琉璃。

  于是,他出了第九剑。

  许都城外,一位剑客背负着硕大巨剑,正要轻骑而来,但飞剑出匣,悬浮墙外空中,停而不坠。

  庙堂之上,一位少年入仕的将军,正志得意满,可他的随身佩剑飞越皇城,来到了此间。

  一位屠夫不用刀,正用着附近铁匠铺打造的长剑去一刀刀割肉,却忽然长剑离开了他的手心,飞向远方。

  ……

  短短一瞬间,聚齐了一千六百剑!围绕着中间的八把长剑,旋转不停。

  徐庶的第九把剑,只有剑鞘,鞘中却无剑。

  剑是借来的。

  剑阵威严,剑势浩荡。

  可勒马停步的剑客们方才感叹这世间无匹的剑气何以在许都城中出现,却发现天空中的悬剑都纷纷坠地,失去了气机,再珍贵的名剑,此刻也如废铜烂铁一般。

  名剑劣剑,原也只不过是一念之间。


第二百零五章 第九把剑

  在司马懿的“一念剑”下,再多的剑也是无用,纷纷坠地。而连由徐庶气机牵引的八把剑,此刻也在风中烟消云散。

  飞木滚石流沙扑面,徐庶轻轻踩了踩脚下仅存完整的青石板,深呼吸。却压抑不住喉咙翻涌的鲜血,吐在身前,很快消失不见。

  此时,连在一旁观战许久的曹操都看出了他想干什么,疾呼道:“先生,切勿如此啊……”

  徐庶一笑,轻声道:“娘,孩儿不孝,来侍奉你老人家了。”

  他最后看了一眼青布的鞋面,已经有些灰了。

  徐庶一脚点在地面之上,开始狂奔。

  原来,他的第九把剑并不是被漫天剑意召唤而来的千把长剑,而是他自己!

  最后一剑,亦是最后一次走江湖。

  徐庶大步如流星,人有无匹剑气。一线剑对撞司马懿一念剑。

  徐庶的衣衫肌肤如受刀绞,每一步好似被利刃割中,身体开始血肉模糊,脸上也布满了血痕。可这位剑道大宗师浑然不觉,笑声豪迈,一掠青虹。

  这才是剑仙一剑!

  以人为剑,声势浩大的千剑剑阵,又算如何?

  这一剑硬生生撕开了司马懿双掌合拢造就的一线天地,好似混沌中有了一丝亮芒,不屈亦不去。徐庶已经不见了,变成了青蛇一剑,剑气森森,剑意沛然,向前方数里蜿蜒而去。

  司马懿脸上金光闪现,脸上气息变了三变,即使是他,也并未料到剑阵之后还有这真正的第九剑。但此时,已经无法回避了。他只能将“一念剑”催生至最大的功力,和徐庶决一死战。

  两人还相距二十步,徐庶就已经气绝身死。

  可临死之气冲九天,剑气仍然在壮大磅礴。

  这一剑,司马懿即使接下了,不死也是重伤。他心中明白,可已经无路可退。

  实际上,他并不明白,为何徐庶要拼命?明明可以不用如此的。

  是因为自己阻挡了他杀曹操?

  还是,徐庶出了这一剑,杀的本来就是他?!

  司马懿闭上了眼睛。

  却忽见远处一个仙人骑鹤而来,手中竹杖一挥,横在了司马懿的面前。不论是一线剑,还是一念剑,都给我烟消云散!

  风停了。

  这仙人般的老人却也吐出了一口鲜血。

  司马懿猛然睁眼,叫了声:“师傅!”

  水镜先生却不理他,而是抱起了徐庶的尸体,说道:“老友,我来晚了。在这世间,我的朋友已经不多,你却又离我而去。”

  他喃喃说道:“我知道有处仙山,最适合养你安身,我二人这就过去瞧瞧。”他一挥衣袖,又自如流星般去了。

  远处,传来他对司马懿的一句话:“仲达,你好自为之。”

  一抹夕阳的余晖中,只听得水镜先生唱道:“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却是当日徐庶前来水镜山庄见着刘备时,所唱的歌曲。

  曹操琢磨着歌中的韵味,叹息道:“曹操不得先生,实是人生一大憾事!”忽然,他看到远处地上掉着明晃晃的一件物事,拾起来正是他当年给段大虎的那面玉佩。

  他将玉佩揣入怀中,给曹洪说道:“放了徐康。”

  ……

  ……

  荆州下雨了。

  刘备坐在屋檐下,看着檐上雨滴滴滴答答地流下,也在轻声哼唱着那首属于徐庶的歌谣。

  关羽忽然走了过来:“大哥,徐庶先生……先生他的气机消失了。”

  刘备点点头,流泪道:“人各有命,元直还是去了。”

  屋檐之下的梁上,段大虎正坐在其上,吃着黄瓜。刘备一看,有些无语:“贤弟啊,这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功夫吃黄瓜?眼看着曹操就要率军打来了,我们要没个像元直这样的军师,这次新野又要成当年的徐州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啊!”

  段大虎一跃跳了下来,道:“大哥勿忧,我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刘备眼前一亮:“谁?说来听听。”

  “当日,水镜先生是不是曾对大哥说起,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

  “对呀,我怎么把这茬子事给忘了。”刘备一拍额头,“可这两人到底在何方?”

  “凤雏我是不知道,但是卧龙就在襄阳之西的隆中山下。我过去和他有些交情,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智者,并且,他还是纵横家水镜先生的两个徒弟之一,有了他的辅佐,则大事可成。”

  “哎呀,你咋不早说!我们这就出发,去隆中请诸葛先生。”

  当下,众人收拾好行装,为表重视,刘备三兄弟和段大虎四人一起骑马赶赴隆中山。一路之上,关羽骑的赤兔马,跑得飞快,经常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张飞心下不服,一个劲的打马,那马撂起了挑子,却跑的越来越慢。

  最后,张飞一生气,直接下了马,施展轻功牵着马往前飞奔起来,犹自喃喃道:“我不不信六条腿的跑不过你四条腿!”

  他身体壮实,肌肉虬结,这一番用起了轻功也是声势巨大,并不像江湖上一般的轻功身轻如燕。只见他把布鞋重重往地上一踩,一步便奔出了三丈,再一踩,又是八丈,连踩了几下,竟然没见了踪影。

  那马哪能如他这般跑得飞快?倒感觉是被张飞拖着飞奔一般。

  “莽夫!”刘备跟在后面骂道,“你两小子,等等哥哥!”

  众人经过一番奔波,终于赶到了隆中山下。路人莫不知道诸葛亮,称他为“诸葛员外”。听路人说起,诸葛亮来了隆中山后,广置良田千亩,自己修了庄园,每日里组织村民耕作,一时间附近农夫都丰衣足食。他自己却在隆中山下的一处湿地之中,须得乘船才能过去。

  四人到了湖边,正在等待渡船,忽听得岛上的庄园之中,吹起了一阵唢呐之声,声音凄切。正不知发生了何事,却见一艘小船出得湖中,身穿白色缟素,漫天撒着纸钱。

  刘备疑惑道:“莫非是今日诸葛先生府中有人过世吗?”

  正逢几位附近的村民拿着鲜花等物,要划竹排过去祭奠。段大虎拉住一人问道:“请问大哥,不知诸葛先生府中是否今日有人过白事?”

  那汉子驻足,抹着眼泪道:“你们还不知道吗?死的不是别人,正是诸葛先生啊!”


第二百零六章 卧龙山庄

  听到那汉子说死的正是诸葛先生,刘备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幸好关羽和张飞左右扶住,只听得刘备颤颤巍巍道:“老乡,你说的诸葛先生可是名叫诸葛亮?”

  那人道:“这里只有孔明被称为诸葛先生。”

  刘备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徐庶新丧,好不容易找到个诸葛亮,却也死了!这真是天亡我也!”

  段大虎却是迷惑:诸葛亮怎么可能现在就死?

  历史上,他可是只手遮天的风云人物。

  “大哥,你先别哭了,我们既然来了,就去先生府上去看个明白,说不定诸葛亮只是一时有病晕了过去,说不定还有救。”段大虎道。

  刘备顿时来了精神,“对,贤弟你可是员福将,又是龙皇血脉。天不可能就如此绝了我等生路,还是去看看再说。”

  恰好渡船已来,四人便上了船。段大虎生长于北方,此时只见长天远波,放眼皆碧,远处山峰苍翠,挺立于波涛之中,不禁心神为之一畅。

  小舟随风飘行,不觉已离岸十余里,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关羽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

  张飞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

  刘备道:“这都不懂?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画出的山水图画。”

  段大虎却无暇和他们闲聊,眼前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正自陶醉。关羽见那渔人仍是端端正正的坐在船头,钓竿钓丝都是纹丝不动。黄蓉笑道:“这人耐心倒好。”

  一阵轻风吹来,水波泊泊泊的打在船头,忽然湖上飘来一阵苍凉的歌声:“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备听着歌声,呆呆出神。关羽问道:“大哥怎么?”刘备道:“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叫作。想不到却在此时听到一位渔翁唱起,看来此人也定非凡人。”

  他吩咐船家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几人划桨过去,只见那渔人也收了钓竿,将船划来。两船相距数丈时,那渔人道:“湖上喜遇佳客,却不知从哪里来?”刘备听他谈吐风雅,心中更是暗暗称奇,答道:“我们兄弟几人从新野城而来,怕是打扰了长者。”那渔人笑道:“嘉宾难逢,这穷山僻壤大湖之上能萍水邂逅,更足畅人胸怀。但又不知几位要到哪里去?”

  “我们几人正打算往诸葛先生的山庄而去。”关羽道。

  那渔翁此时才转过头来,将正脸转向他们,只见是一位年老长者。他不动生色,道:“几位贵客难道不知诸葛亮已经死了吗?”

  刘备道:“是听得路人提起,但我等既然专程而来,先生既然早逝,我们去凭吊一番也好。”当下,刘备向那老者通报了各自性命。

  “既如此,请跟我来吧。”老者说着,慢慢摇开了浆。到得湖岸,小船在青石砌的码头上停泊。上得岸来,只见好大一片竹林,长势茂密,迎风招展。又行了两里,只见前面楼阁纡连,竟是好大一座庄院,过了一道大石桥,四人对望了一眼,想不到诸葛亮所居竟是这般宏伟的巨宅。

  段大虎又想起了那日里在茅草屋中,诸葛亮个阿丑姑娘成亲,只觉得就像昨日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