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燃烧的岛群-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 击营消失在阴森闷热的雨林中。有人骂了一句:“真讨厌,刚见面就瞎支使人。”惠特尼连理也不理他。他的心里一片光明。阴曹地府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八五八书房,在其河 中航行的卡隆(希腊神话里冥河的渡船夫)的船就要到达生的彼岸。越接近胜利,接近成功,接近光明,人们就起动摇,怀疑,自我否定,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 步。

惠 特尼捂住隐隐作病的肚肠,摸索着前行。无论如何,瓜达尔卡纳尔之战马上就要落幕了。美国人打赢了太平洋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岛屿战役。尽管这里雨林阴 郁,毒虫出没,瘴疫横行,苦雨霏霏,尽管日本派出了第一流的陆军、飞行员和舰队,尽管在那些恐怖的夜晚里备受“东京特快”的煎熬,尽管日本士兵发动疯狂的 冲击,陆战队全部顶住了,支撑下来了,并且赢得了胜利。他们的功业一定会载入史册的。

夜 晚在急行军中悄悄溜过去了。他们接近了海岸,天空变成了暗蓝色,东方映出一片嫣红的早霞。山峰挡住了太阳,只看见海面被染成一片金色的波光。光云在葡萄酒 红、宝石绿和乳白色之间变化,越来越灿烂,起来越透明。终于,光华夺目的太阳从海角的搀岩上跃出。惠特尼从来也没有感到太阳会像今天这么美。

第四章 徘徊

1

麦 克阿瑟将军洗过淋浴,擦干身体,用一条印着南极山毛榉图案的毛巾裹住下身,躺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他下榻的伦农旅馆(当时叫澳洲国家大饭店)也是西南太平 洋部队司令部,在布里斯班华丽得近乎宫殿。实际上伦农旅馆大而无当,摆设着一些粗笨、耀眼、俗里俗气的家具,当厅的画框里放着的是本地画家的三流作品,显 出布里斯班人文化的低俗。你最好别说他们这方面的缺陷,快快活活,忙忙碌碌的本地人热情好客,论桶喝啤酒,胃口好得出奇。在一个被群山、荒漠和大海包围的 昆士兰州首府里,这难道不也是人类无可挑剔的自然适应性吗?

将军借着落地灯光,翻看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报纸。他处理掉几件最紧急的军务之后,就认认真真地读起报纸来。很难再找出一位将军像麦克阿瑟那样注重美国的舆论。尽管他同罗斯福总统关系搞得很僵,政治上又往往显出一种军人的幼稚,他却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政治将军。

他 虽然在巴丹战败,但在国内却获得了空前的政治声誉。他毕竟最先顶住了日本人的侵略狂潮,为美国赢得了时间,树立了信心。于是,在英语世界,掀起了一股“麦 克阿瑟热”。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小拉夫莱特建议把六月十三日命名为“麦克阿瑟日”,以纪念一八九九年他考入西点军校的这一天。国会以二百五十三票的压倒多 数通过了授予麦克阿瑟荣誉勋章,连历届美国总统也没有获得过这种创记录的票数。当罗斯福选择威廉·李海上将当他的首席军事顾问时,《时代》周刊愤愤不 平;“要是老百姓投票的话,责无旁贷的是麦克阿瑟。”一向板着面孔的《纽约时报》也受了这些日子里狂热情绪的感染,“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名字的魅力混合了 好莱坞塑造的忠实士兵理查德·戴维斯的理想主义色彩。”《民族》杂志告诉它的读者:“国民对领导人最钦佩的心理素质,就是‘将军’那样的斗士性格。”连老 成持重的普利策奖金名牌记者瓦尔特·李普曼也禁不住赶浪头地写下了这样的溢美之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统帅,有广阔而深邃的洞察力。他知道怎样激发和领导 他的士兵前进。”

澳 洲本地的报纸当然不甘落后,它们用头版整面篇幅刊登了麦克阿瑟的头像。麦克阿瑟在伦农旅馆办公室的电话号码是B一3211,任何公民有兴趣拨这个号码,接 线生会彬彬有礼地回答你:“哈罗,这里是巴丹”。《纽约太阳报》记者发自伦敦的专访消息说:“自从电影明星瓦伦丁诺之后,还没有哪一个人像麦克阿瑟那样家 喻户晓,伦敦报纸动辄把他比做纳尔逊和德雷克。”连苏联《真理报》和《消息报》也在头版显赫地位发表评论员文章,说麦克阿瑟“像俄国士兵一样勇敢。”

美 国商人当然都是生意精。他们看到曼哈顿教堂中受洗的新生儿大量地用麦克阿瑟作名字,灵机一动,推出了款式新颖的“麦克阿瑟服”以及“麦克阿瑟蜡像”、“麦 克阿瑟牌甜豌豆”、“麦克阿瑟牌铁锁”等等商品。至于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桥梁、建筑、花展、生日舞会、水坝等等,那就更不胜枚举了。连他的死对头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也发表演说,祝贺他胜利突围、荣任新职、将拉开美国反攻的序幕。

对于这一切,他当然是高兴的。满足的,也是经过渴望和追求才终于得到的。

他 起了床,拉开厚重的天鹅绒馒帐,凭窗远眺布里斯班一片辉煌的灯海。黄色、白色、彩色的霓虹灯光投映在墨黑的海湾里,和天上的群星交相辉映。英国小说家J· 普里斯特利把布里斯班比作“小迈阿密海滩”。其实它同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差之天渊。地盘大得使人感到乏味,有纽约那么大的地方只住了四五十万人口。一条蚯 蚓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穿城而过。城市没有规划,只图方便地建起了一条条格于式的、狭窄的、维修不善的道路。东一堆西一堆随心所欲地盖着高跷式的老房子。大 部分建筑是波纹铁皮盖顶,挂着格子帘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乏味建筑。四分之一的本地人信罗马天主教。管风琴奏出的圣歌时时可闻。本地人是有自尊心的,因 此你可不能提当年是英国流放的囚犯们打下了布里斯班的房基。

然 而,就是这个布里斯班,在一九四三年四月南半球的一个秋夜里,它那迷人的灯光、酒吧间里啤酒鬼们的喧闹声、市政厅附属音乐厅悠扬的管风琴声和别墅里本地人 无忧无虑通宵达旦的聊天跳舞,这一切,使它几乎成了人间仙境。在晦暗的战争岁月里,伦敦、巴黎、柏林、北平、莫斯科、重庆、罗马、华沙、奥斯陆、哥本哈 根……大都实行了灯火管制,漆黑一团,一如鬼域。连美国东西海岸城市的居民都要拉上黑布窗幔,防止因把轮船的轮廓投映到明亮的灯光背景上而被邓尼茨的潜艇 狠狠一击。

布 里斯班象征着和平;和平是美好的。然而军人的使命就是打赢战争。一想到这些,就触动了麦克阿瑟的伤心事。他背过身,双手捂住眼睛,汹涌的心溯使他喉头呜 咽。别看他平时像个恺撒或者汉尼拔,出身将门,西点军校的高才生,知识广博的陆军参谋长,脾气暴戾、为人放肆,专横武断,冥顽不化,置生死于度外,说一不 二,严似法官。他的司令部也带着法庭的森严气氛,幕僚们象听差,参谋象跑堂的,他们对他忠心耿耿,听他的话就像听上帝的话。他的参谋长萨瑟兰将军也是个缩 小型的麦克阿瑟。谁也别想打入这个自负的小圈于,无论是澳大利亚总司令陆军上将托马斯·布雷米爵士,还是他自己战区的航空兵司令乔治·布烈特少将、海军司 令哈巴特·李亚利中将,都经常遭到他的痛斥甚至责骂。他似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正因为如此,在他参谋部的小圈子中,在他伟人的外套里面,有一个孤独、幻灭、自责、痛苦的灵魂。他外表气壮如牛,内心却被放在一只历史的坩锅里受着命运之火的熬煎。

他的成败,他的荣辱,他的兴衰;全都押在四百二十年前被葡萄牙人麦哲伦发现的、叫做菲律宾的海岛上。他为之梦魂萦绕,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说过“我一定要回来”,就必须打回菲律宾去。舆论吹捧他,正因为他要回去。他是个军人,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

可是他手里一点儿力量也没有。没有步兵,没有舰队,没有飞机。他凭什么打过从布里斯班到马尼拉这五千英里天空、海洋和岛屿呢?如果他不能打回菲律宾,历史将把他变成一个可怜可笑又可悲的小丑。

他并不是没有能力实现他的宏图壮志。在美国很难再找出一个比他更懂步兵战略和战术的将军了。他已经有了一幅反攻的蓝图。他之所以无所作为,完全由于那个比他还有魅力、比他还有 雄心、比他更加坚定、比他聪明一百倍、而且拥有无限权力的小儿麻痹患者,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罗斯福制定了先欧洲后亚洲的政策,先集中全力支持英国和俄国打败希特勒德国,然后再转过身来对付日本。这实在是无懈可击的正确战略,可是麦克阿瑟认为恰恰应该相反:先日本而后德国。

自 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当年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名副官、现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德怀特·文森豪威尔将军在北非登陆之后,刚刚走上战时轨道的美国工业体系,源源 不断地把军火送给北非远征军。由于美军第二军在突尼斯凯塞琳隘口的失败,北非的沙漠上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将星,当年麦克阿瑟麾下的一名少校、比他晚五届的 西点生、苏格兰血统的小乔治·巴顿将军。桀傲不驯的巴顿上任伊始,所向披靡,不但重振旗鼓把德军赶到加贝斯湾,而且创下了辉煌的记录。巴顿协同蒙哥马利的 第八军,把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国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团,关进了突尼斯和比塞大的一个捕兽笼中,一举包围了德意军队二十五万人。

舆 论跟着明星走。美国和盟国的报纸、电台、杂志,一窝蜂地吹捧巴顿将军,刊登着巴顿前凸的下颚系着钢盔带、脸色威严、杀气腾腾、有如古罗马时代驾着战车的武 士、一个活着的阿珂琉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照片。报纸不厌其须地登着巴顿的豪言狂语:“比起战争来,人类的其他活动毫无意义……我喜欢战争。我是一 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

他 麦克阿瑟已经黯淡了,快被人遗忘了。他什么也没得到。他可怜到如此地步:当瓜达尔卡纳尔岛上激战方酣的时候,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特地求他借六架P一38闪电 式战斗机,他竟然小气得没有借给。他纸面上有二百二十架战斗机,实际上什么型号的都有,就是没有能同零式机对阵的。说起来,他还能指挥六十二架B一17飞 行堡垒,听起来都不信,它们之中只有六架可以上天。那些最艰苦最阴暗的日子,麦克阿瑟连想也不愿意去想了。

现在,他离开巴丹转战澳洲一年以来,就凭着这点儿可怜的兵力,他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胜利。他的胜利同他的实力相比,丝毫也不比艾森豪威尔和巴顿逊色。他的战绩,使他痛苦的心情获得了稍稍安慰。

他那些晦暗惨淡的时光,也带着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悲壮色彩。他整夜躺在床上,吸着烟斗,回想以往的战斗日夜。

2

一 九四二年五月六日,日军攻克了柯雷吉多尔岛,守军竖起降旗。澳大利亚人心惶恐,见面皆曰:“日本人什么时候在澳洲登陆?”澳大利亚军统帅部决定放弃北澳, 退守东南澳布里斯班一线。为此,制定出详尽而残酷的焦土政策:在北澳各洲的城镇里,破坏港口、桥梁、电厂、自来水厂,焚烧粮食,污染肉类,使文明倒退到野 蛮的洪荒时代。麦克阿瑟以联军总司令的名义独排众议,坚决把一个旅派守达尔文港。他声称:只要我在此地,决不许日本一兵一卒染指澳大利亚。他的形象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